魔笛主题 kmbenmy
关注数: 181 粉丝数: 113 发帖数: 3,500 关注贴吧数: 20
云南省委省政府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推进会侧记 奋战春天里 实干开新局——云南省委省政府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推进会侧记 一季度计划开工重大产业项目591个,总投资1125.2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9.25亿元……春节收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2024年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推进会,擂响新一年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战鼓。 这是云南省第9次召开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推进会,也是开年稳定经济基本盘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随着一大批投资规模大、产业竞争力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破土动工,全省上下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加速的奋进姿态,干出热火朝天的春忙图,助力全省经济开好局、起好步。 新动能从这里集聚 大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绘出过去一年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亮出今年催人奋进的任务书。 在主会场及各分会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省级职能部门以及16个州(市)依次报告去年度投资完成情况、今年一季度开工重大产业项目情况,各地各部门奋进赶超的氛围更加浓厚,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决心愈发坚定。 翻开任务书,591个重大产业项目中,农业项目数量以221个位列第一,能源以外工业项目177个、年度计划投资121.7亿元,能源工业项目102个、年度计划投资占比超过4成,数字经济、文旅项目加速上马,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澎湃动力。 各地锚定目标,聚焦高质量要求,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楚雄、昆明、曲靖项目数量排名前三,曲靖、昆明、楚雄、昭通、红河等州(市)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其中既有节能玻璃、铝合金车轮、铝型材加工、储能配件生产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重大产业项目,又有抽水蓄能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共享储能电站等提升能源保障水平的项目,还有高黎贡山峡谷漂流、现代农业产业园、文化旅游综合体等一批特色突出、“小而美”的农文旅产业项目。一个个新项目孕育着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处处产业新布局积蓄着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今年一季度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项目个均投资较去年四季度分别增长51.81%、65.68%,新开工项目个均投资近2亿元,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26个,能源工业、能源以外工业项目总投资均超过300亿元,呈现出投资体量较大、支撑作用较强、项目质量较好的特点。”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梁旭东表示。 新机遇从实干开始 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大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连续第9个季度调度推进重大产业项目,两年来,共推动6156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其中3183个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2023年计划开工的2751个重大产业项目中九成已开工,完成投资1194.37亿元。重大项目对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有效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过去一年成绩来看,全省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首次超过一半,农业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工业投资占比为近10年最好水平,数字经济投资增长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旅游投资规模居全国前列,民间投资占比持续提高。 全省投资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进阶:全省投资增长方式由过去主要依靠基建、房地产投资拉动向产业投资拉动转变,增长动能由过去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带动向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协同驱动转变,增长路径正在由过去主要依靠高负债投入、粗放式增长向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转变。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产业就是谋未来。云南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培育、招商引资上,全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经营主体引培,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入驻云南,昆明市裕能一期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4个月,玉溪市丰元20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一期、坤天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期从开工到投产分别仅用79天、108天,丽江市隆基三期10GW高效单晶硅棒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半年时间。 瞄准大抓产业、主攻工业,重点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集聚效应愈发凸显。铝产业成为继硅光伏后又一个千亿级产业,硅光伏产业链加速向电池片、组件等下游环节延伸,增加值增长36.7%,新能源电池产业增加值增长45.9%,成为工业增长的第一拉动力;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5%,新能源投产并网规模达2085.6万千瓦,为2022年的14.1倍,其中集中式光伏并网装机领跑全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产业投资主引擎地位,全力扩大民间投资。全省上下将鼓足干劲、协同作战,上心、上手、上力解难点、破堵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见效。 云岭大地,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正如希望的种子迎春破土,与机遇一同拔节生长,为全年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作者:段晓瑞 杨猛 瞿姝宁
13个省份的“土地财政”模式迎来大考!太原、昆明、南昌跌超60% 这个只是做个参考,其中的真实性不负责任 原文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bd.baidu.com%2Fnewspage%2Fdata%2Flandingsuper%3F_refluxos%3Da2%26ruk%3D5sw6JhID9dJ2a7adv5gflg%26isBdboxFrom%3D1%26pageType%3D1%26rs%3D3829427424%26context%3D%257B%2522nid%2522%253A%2522news_8846541742200497718%2522&urlrefer=e114ebef8d2d920de6a9099e71e0ad40,%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节选: 13个省份的土地财政模式,迎来大考。 天风固收孙彬彬发了个报告,汇总全国各个地区的数据,比一比,看谁的卖地收入表现最差。 为什么要比“谁最差”?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很差。 先看下降最多的13个省份。 云南、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广西、山西、甘肃、河北、宁夏、江西、吉林、河南、辽宁共计13个省份2021年土地出让金同比下滑超过20%。 最差的是云南,所有地级市都是负增长,全年只完成了预算的19%。 老大哥昆明下滑幅度高达78.3%,直接拖累整个省的土地出让金降了7成以上。 前几年云南靠文旅、养老、旅游地产炒得很凶,高度依赖第三产业,库存升高后本地人购买力不足,迫于人口流动大幅受限,旅游几近停摆,卖不出去地,也在情理之中。 黑龙江的成绩也很难看,哈尔滨卖地收入降了一半,像鸡西、双鸭山、鹤岗、伊春,几乎都没什么土地出让,上个月鹤岗还因为“财政重整”火了一把,蓝白也写文章聊了这个事。 内蒙比黑龙江、云南情况稍微好点,至少包头、赤峰、鄂尔多斯还能卖出去地,但呼和浩特降幅直接超过了50%。 广西,7个地级市的下滑幅度超40%,预算完成比例仅达到44%。 山西,太原卖地收入直接降了66.2%,很猛。 甘肃,两个卖地扛把子的大市,兰州、天水都在下降。 江西有点不一样,省会南昌下滑幅度高达68%,萍乡、九江、新余居然正增长。 其实,只看省会城市,就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太原、昆明、南昌的跌幅都超过了60%,华北、西南、中部的省会城市尚且如此,千百个依赖土地出让的三四五线城市,眼下的境遇可想而知。 ..............................................(下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