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凤鸣- _修晏_
关注数: 27 粉丝数: 125 发帖数: 37,692 关注贴吧数: 23
也算是一种致敬(可能) 戈兰高地上空,一架远离大部队的歼8B型战机从东方带着点鬼祟的气息进入战场(开局左爬入场)。座舱内,修晏少尉再次低头确认了高度和速度,5200米1.4马赫,状态还不错,至于雷达显示屏上依然是没什么动静,在高空中作战的很多时候这架飞机的雷达其实并不比用肉眼观察敌机的冷凝尾迹要靠谱多少。 现在显示屏上就只能看见旁边一架友方同样准备进行高空截击的米格21bis,虽然她很怀疑以那架飞机性能在这次对抗训练中是否应该如此大胆(分房权重:11.0-12.0),不过竟然队友飞的更高更直,那么能吸引下敌方注意力也不错,即使是歼8B要和F4S或米格23MLD正面对抗还是有点麻烦。 目前还有16分钟油量,差不多刚好足够一次交战,少尉今天开的不是歼7E,所以也不准备多带油跟对面进行死缠烂打的格斗(虽然载油多影响机动,但也可以在战区待更久,而且歼7E机动本来就不错),歼8B毕竟本职是一架截击机,而且在这次对抗中机体也没什么优势,最好还是快打快撤。 一架敌机在雷达显示屏的边缘出现,少尉抬头看了眼,一条细长的航迹云在前方慢慢延伸,于是便控制操纵杆转向。对方似乎对雷达扫描没什么反应,看上去可能是盯上了队友的米格21bis,所以她也不是很急,在确认了一番周围没有其它碍事的敌人后选择激活了蝮蛇导弹,其实PL11在蝮蛇基础上做了些改进,比如射程要远些,不过这模拟对抗的问题好像也不差这一个了。 距离已经到15km内了,对方还没有发射中距弹,“可能是一架米格23MLD?”修晏心想,那样的话对扫描没啥反应也就好理解了,那雷达告警系统实在是不怎么样,虽然自己好像也没资格这么说别人。 在接近到10km后,少尉锁定敌人并发射了一枚蝮蛇,同时看见对方也向米格21发射了导弹,然后继续一动不动的直线飞行,可能他以为自己是被米格21锁定了,看这导弹发射距离大致可以确认是一架米格23了,不过米格21大概也没救了,R24R的加速比蝮蛇更快,自己只能帮队友复仇了。 她眼看着导弹一路飞向浑然不觉的敌人,而队友的米格21也毫不意外的被击中了。直到最后关头那架米格23才进行转向,然而却是向歼8B转了过来,看样子对方的rwr是真不怎么样。 随着米格23凌空爆炸,少尉继续转向搜索敌人,她看见在西北一点钟方向还有一道航迹云,便在确定自己的高度依然保持在5200米后转了过去,想看看能不能把剩下一枚蝮蛇打出去。敌机的速度似乎不是很快,因为少尉发现自己在快速接近对方,可能是一架攻击机?这种软柿子不捏那就没天理了。 随着距离的接近,少尉辨认出了那是一架苏22,很难理解对方为什么要飞这么高,这种对地攻击的飞机应该跟在大部队后贴地飞行才对。不过哪怕是送上门来的击落也还是得认真对待,于是她控制战机躲进云层中,尽量隐蔽靠近以压缩对方的反应时间,同时在把搜索范围从120x10调整为10x4后关闭了雷达,歼8B上的雷达系统在这个权重唯一的优势大概就是扫描速度快了,所以有经验的飞行员可以把搜索范围调到最小来实现“伪格斗模式”,在确认敌机方位的情况下可以更快锁定敌人,而且锁定距离比老旧苏式飞机更远,当然还是得自己操作锁定。 在冲出云层之后,歼8B和敌机之间的距离已经不到5km,而且刚好在六点钟位置。少尉一气呵成将敌机套进瞄准开启雷达并发射蝮蛇导弹。这架苏22的反应倒是比刚刚那架米格23快了不少,马上抛弃了挂载的炸弹,同时少尉发现自己的雷达也脱锁了,“这家伙就那么点干扰物竟然还带了箔条?”(不然估计也不敢飞这么高)修晏心想到,不过也挺无所谓的,因为蝮蛇的多普勒导引头可以过滤箔条,自己只要继续保持照射就行。于此同时,她看见苏22费劲地进行了一个大角度转弯,不过两机之间的距离不足以其进行39机动,在转弯完成之前导弹便赶到将其击落。 少尉关闭雷达并调转方向往己方战区上方飞去,高空已经没有敌机的痕迹了,按时间来说敌人应该也该到了战区附近。不一会儿,她在观察下方时果然在云层的间隙中发现了一架F4E,目标正在下方贴地飞行,一个进行偷袭的绝佳目标,PL5B全向攻击能力不足,不过敌机的引擎热量应该可以弥补这点缺陷。 少尉推杆俯冲,然后又看到了第二架F4,一架F4S在距离F4E不远的地方并行飞行,甚至还在用机炮攻击榴弹炮阵地,这下有些犯难了。歼8B的挂载只剩下两枚PL5B,敌人可能会在队友被攻击后反应过来,而她一向都喜欢进行偷袭而不想陷入任何缠斗之中。但眼下这样攻击的机会实在是战斗机飞行员很难抵抗的诱惑,在两秒的权衡后,少尉决定控制俯冲位置,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发射两发导弹,或许敌人会因为反应不过来而被全部击落? 修晏松开了节流阀(所以之前一直节流阀没松手[安东星日常])并操作减速板进行控速以防止俯冲过快,控制姿态将敌人纳入瞄准,同时开始冷却导弹导引头。F4E的引擎没有辜负她的期望,目标红外信号截获的提醒在在距离敌机4km时响了起来。修晏果断发射了一枚PL5B并转向F4S,就在第二枚导弹导引头截获目标的前一秒,敌机忽然进行了一个强势的右转,躲进了低空的云层,彻底隔绝了所有的红外信号。 “我x?”修晏忍不住爆了句粗,虽然事实上她到目前为止的交战过程几乎可以说运气拉满,也不该在奢求能更加一帆风顺了。没有丝毫犹豫,少尉果断奋力扳动操作杆追过去,打开雷达搜索(其实以敌机的高度很可能只能起个心理作用)同时小心控制油门,防止被敌机骗过超前,一头跟着扎入云层,她最后看见的景象是F4E的残骸撞上地面化作一团火球。 “如果是宋宁大概会直接转向脱离?要是郑辉会怎么办?”当歼8B冲进云层视野被彻底遮盖之后,修晏冷不丁这么想到,不过眼下考虑这些似乎意义不大,随着歼8B冲出云层,少尉一眼看到前方贴着云层底部向左进行侧滑的敌机,可能是试图靠近山脉作为掩护。 现在双方已经接近到了1km以内,如果她太过心急可能真得掉到前面了,而且目前这个距离已经接近PL5B的最小攻击距离,就算敌人不发射热诱导弹也很可能跟不上敌机的机动,“要是有PL8我会是这样?”莫名的,她心里冒出种要把某些家伙暴揍一顿的冲动。 没有多少时间进行思考,虽然一向认为只有老萨米那种难以描述的飞行员才会使用机炮,少尉猛扳操纵杆切到敌机的内圈,一边切换到机炮使用的漏斗状准星。这架飞机的机炮并没有联动雷达火控,所以现在她要做的事本质上和抗美援朝时的前辈没什么区别。歼8B的机体不太适合进行狗斗,这是敌我双方都清楚的事情,当然暂时来说她的能量还是比对方强点,虽然因为控速强的有限。 那架F4S上的飞行员显然也在注意着后方(要是实战可能有两双眼睛),他的应对是迅速加力拔起,试图使用垂直机动破坏瞄准并甩掉目标,有可能的话还可以通过一个筋斗反咬住歼8B。座舱中的少尉立刻判明了现在的情况,她决定向对面证明一点:如果有人把这架飞机当成波音客机,那他就大错特错了。歼8B跟着F4S迅猛拉起,双方的距离在极短的时间内依然在保持接近。 歼8B的产能确实称不上强劲,但这架飞机的机动性其实可以完成一到两次大角度指向,问题在于其三角翼设计掉速很快,导致在那短暂的机动之后就是挂肉了,以目前的情况,她只有一次发起攻击的机会。 少尉不再考虑那么多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将机体抬头拉至极限,在意识到自己即将没法再继续下去的时候控杆稳住机体的晃动。一时间,敌机的姿态在她眼中突然成了慢动作,在不知道多久的观察和计算后,修晏意识到自己已经看见了对方接下来几秒内的机动路线,她小心的控制操纵杆,在矢量指向敌机前上方一个位置的时候扣动射击扳机打出一串短点射,这是种很陌生的感觉,因为她以前在用这门GSH23时一直对其弹道深恶痛绝。 随着敌机右翼的折断,少尉在眼中火光和烟雾的刺激下回到了正常的时间流速里,她立刻控制飞机改平飞出,此时仪表盘上的速度已经指向了470公里。 “我竟然打中了?”修晏自言自语道,自己今天所有的好运与刚刚发生的事情比起来都显得不值一提,她知道自己一向不擅长近距离的刺刀格斗,难道刚才自己真的是王海上身了? 控制住呼吸之后,少尉决定先把速度和高度恢复起来,现在还剩下一点油量和一枚PL5B,似乎还有一战之力,用不着那么急赶着回机场。 歼8B刚刚飞出云层,雷达告警就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少尉赶忙低头查看,是一部大概来自左后方的火控雷达(歼8B也只有四向rwr),她心想这下真是见鬼了。敌人在瞬间就完成了跟踪锁定,应该是近距离的格斗雷达瞄准。少尉不得不放弃高度向下转向,在降低高度的同时扭头以观察后下方的情况,那里有一片该死的云层遮住了视野,rwr尖锐的告警声停了下来,似乎是甩掉敌机的锁定了。 就在这个时候,少尉在灰色的云层中看见了一个移动的白点,没时间思考雷达告警系统出了什么问题(可能是机动和翻转导致的死角),歼8B向三点钟方向拉出一个强势转向同时开启释放一连串的干扰物,过载在瞬间指向了10G(要是现实中这架飞机指定是报废了),她死死盯着着一发R24R从机体下方穿过,随即在右侧爆炸开来,机舱盖上多出了几个白点。幸运的是,少尉发现自己依然能控制住飞机,没有出现什么操作上的困难,右侧机翼蒙皮上有几个小缺口,不过现在那里没有燃油,所以问题也不大。最大的损失是雷达好像报废了,虽然一般来说雷达是飞机上最重要的部件,不过考虑到现在她的机翼下方只剩下了一枚PL5B,好像其它任何地方坏掉的后果都比这里严重。 少尉向左看去,一架米格23MLD也在同时做着转向,可能是在看见爆炸后以为攻击成功了。她意识到敌人在向前线机场飞去,“哪来的小人?”修晏一边骂道,一边转向跟上敌机,把剩余燃料的考虑抛之脑后推动节流阀开启加力,然而没过多久她便发现了问题:自己现在只有有限的高度优势,而歼8B在正常状态下也飞不过米格23,何况自己现在的蒙皮还并不完整,战机的速度到一马赫多点便难以提升了。 追上敌机似乎不太可能的,少尉不得不开始考虑后路,自己还是得盯着米格23,不过也需要在适当时机脱离并返回后方有防空部队保护的机场,或许可以考虑以山脉作为掩护,翻过去后一路低空飞行返回。 低空的追逐还在继续,少尉看出双方的距离在缓慢的接近后开始了反转,敌机成功把距离拉远了,格斗弹在目前这个距离上毫无机会,米格23一路直线飞行仅靠速度就把歼8B给甩掉了。她注意到现在前线机场上就有一架友军的F4S在进行补给,不过眼下除了警告友方敌机的位置也做不了更多了(这人不会J3)。 米格23显然也发现了机场上停着的F4,他向下俯冲过去,用和歼8B同源的机炮喷出火蛇对机场进行扫射。当歼8B从机场上方飞过的时候,少尉注意到下方的F4已经起火了,显然是没法再飞起来了。 敌机向右稍稍进行了转向,这正合修晏的想法,因为她也打算靠近山脉,双方的距离已经拉到了5km以上,少尉已经基本上死了报一箭之仇的心了,在大多数情况下,她的思路还是和宋宁保持一致的。 “这架飞机可是81192,我最好还是尽力给开回去。”就在少尉打算撤出战斗的时候,米格23忽然做了个筋斗拉起,随即180度调转方向向歼8B冲来,与此同时,双机的距离也在对方的机动过程中急剧拉近。 修晏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敌机这是在干什么?已经不到3km了,这个距离不太够使用R24R发起攻击,导弹的机动性是随速度提升的,而且在与队友交流之后她已经得知眼前这架米格23打完了所有两发R24R。 当然,有一些情况是少尉在对抗结束后的交流总结之前不可能知道的,敌机飞行员因为意识到自己被追击的紧张而在对机场上的F4草草扫射后拉起脱离,并没有确认击毁,现在看距离差不多了打算调头回去再来次攻击,如果他知道F4很快就会被烧毁,估计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了。
现在是电子斗蛐蛐时间 在吧里聊天时有吧友说在塞瓦斯托波尔的加持下导战巡的输出已经超过了6C,而6航打1-5的胜率也6C更稳,于是咱闲得无聊去试了试这几只队伍打1-5是个啥效果。 理论计算: 6C通用buff:火力12+24+8=44、暴击12+8=20、伤害1.24、爆伤1.6、穿甲15。 济南:海鹰1.21伤;长春:技能1.25伤;鹰击8+战斧:1.1伤+20暴击;鹰潭:1.5伤+无视装甲。 导战巡:火力8、暴击8+9=17、穿甲20;导巡20穿甲;密苏里战斧(技能)1.8暴伤;战斧(装备)10暴击。 导弹战基础伤害 济南:(56+44+22x3)x1.24x1.21=249 让巴尔:113+(23+12)x3+8=226 格罗兹尼:67+25x3+8=150 可以看到6C的buff叠叠乐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状态,当然导战巡其实也并非完全劣势,因为导弹数量更多,而且1-5的敌人卡了150甲,导战巡因为穿甲高而更适应这种情况,考虑到只是测试导战巡的输出能力,所以剩下两个空位带了全战斗机G6和大凤拿下空优。 1-5实战观测情况:开幕导战巡占优,炮击鹰潭核弹,导战巡无闭幕,夜战导弹6C占优,生存性6C占优,导战巡队伍很难做到击沉敌方两艘船,6C很难做到无伤SS胜( ?) 附:U国黄金舰队炸了十次,没一次能做到击沉对面两艘船。 分析:由于对面999血实在太厚,加上150甲卡导弹底伤,导战巡开幕优势是有,但属于“如有”,反而鹰潭的昼战核弹输出很明显,到了夜战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具体公式,但导弹伤害显然不怎么看敌方装甲了,6C反而输出更高,至于生存性则完全没法比。 结论:在“高强度电子斗蛐蛐”中(指四战1-5),6C的表现可以说是完胜导战巡和U国黄金舰队。 当然,所谓的极限环境下输出和生存性更低并不意味着推活动就不行,以导战巡为例,在一般活动中导战巡只要开幕伤害高就足够了,因为敌人一般不会有那么强,即使是院长撑到夜战也该残的差不多了,极限输出够打死对面一次和十次没区别,而且导战巡固定队列只占四个位置,队伍中还有两个空位可以随机应变。
[water tie]你游中的533炮 前两天吧里跳出来个说H43主炮应该是533的不明生物,只能说拾人牙慧是这样的,只知道德三试验过533炮,却不知道H43/44只打算用508毫米主炮,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H计划在39之后就开始放飞自我了,以至于508炮只是空中楼阁,说句暴论就是怎么画都无所谓(大雾)。 咳咳,扯回来,有些朋友可能会想起来了,那就是在你游中有533炮,确切的说,是533.4(21"),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游这三门炮也是挺“历史”的。 首先是“德国试制533毫米炮(36)”,这也可能是三门533中最历史的一门炮,因为这玩意儿是照着炮塔图纸画的,只是有些小问题,咱们后面再说。根据描述其倍径超过50,所以这门炮应该是SK C/36g(L53)或Gerät 36(L52),结合其加命中的属性推测应该是SK C/36g,因为倍径长1点(大雾),此外而在“533毫米联装主炮(试)”描述中其进行过台架炮测试,所以这门炮是Gerät 36(L52)。由此也可以推断出最后剩下的“德国双联533毫米炮”应为Drh LC/36g(L45)炮塔。不过这时候可能发现一个问题:三门炮长的不太一样,咱们可以先来看看有哪些历史资料。 Drh LC/36g(L45):炮塔图纸SK C/36g(L53):舰炮图纸Gerät 36(L52):身管图纸(这玩意儿打算整成岸炮)你游中最有可能符合历史的是“德国试制533毫米炮(36)”,可以看出和Drh LC/36g(L45)几乎一致,就是炮管长了些(L45变L53);而编号为222的“德国双联533毫米炮”目前没有获得手段,只是拆包拆了出来,估计就是因为发现画错了,所以干脆不出,夹在中间的“533毫米联装主炮(试)”就比较惨,估计是因为你游画这门炮时还没找到资料,所以外形也是自己搓的_(:з」∠)_,比222稍微历史点,但不完全历史。 最后是炮弹图纸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