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_zZyc Re_zZyc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关注数: 11 粉丝数: 8 发帖数: 2,280 关注贴吧数: 8
关于先摩擦后撞击的解释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具体的整个过程,问题便不那么抽象。 首先搞清楚,力是有作用时间的,虽然时间很短,但并不是为0。其次,球的运动速度遵循动量守恒,I=Ft=mΔv,所以,在击球过程结束后,球飞行的性质,是由作用时间t和作用力F决定。这是两个前提。 再来分析大家所说的先撞击后摩擦的说法,首先,这是个分段的过程,先不要说你一撞就飞了,那也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第一段,球接触球拍,这是个临界过程,时间极短,极限趋于0。即所谓的先撞击,就是这个意思,因为球先要接触球拍才能产生作用力,这是必然的。第二段,球从接触球拍到沿着法线方向撞入胶皮,再撞入底板,球和球拍同时产生形变,因为力是相互的,此时,球和球拍都因为形变而拥有了内能。这个内能简单讲就是球能飞出去的保证。 ***第三阶段,也是弧圈球的核心,最重要的阶段 。此时球已经撞入了,如果是普通攻球,这个阶段我们收小臂的速度相对拉球时,较慢,且球拍运动方向依然基本朝向球的法线方向,所以,这个阶段只能让球基本按自身的形变恢复方向飞出去,因此,旋转不强烈。而,如果是拉球,我们由于先前引拍幅度较大,使得我们在这个阶段收小臂的速度极大加快,在球撞进胶皮逐渐恢复的持续时间里,球拍沿着球的切线方向快速运动,注意,是切线方向,也因此使球产生了较强旋转。 第四阶段,球恢复形变,与球拍分离,拉弧圈球过程结束。 至于有的同学,不明白撞摩的感觉,那说明你的手,手腕,以及身体的感觉对这个时间极短的运动过程还不够熟悉,一般有以下几点问题,1,拍形没有做到沿着切线方向,导致摩擦不够。2,收拍时速度不够,或者说无法在球拍与球接触关键的作用时间内,集中发力,整个过程过于匀速。还有,如果是摩擦太薄,说明你第二阶段的撞击作用不够充分,形变不够呢第二阶段就结束了,多与第三阶段无关。 我论文还没写完呢,看大家这个问题很多,吃完饭坐图书馆码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对了,如果不清楚我以后补两张图,应该会更形象易懂。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