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骑驴过剑门 天涯骑驴过剑门
天涯骑驴过剑门
关注数: 140 粉丝数: 293 发帖数: 26,567 关注贴吧数: 13
砂是一种粒状物质,矿物和岩石碎屑是它的组分。砂岩通常将砂划分为粗砂、中砂、细砂,由这样的砂形成的岩石就是砂岩。 并非所有的沙子都是相同的。它们五颜六色,有着不同的大小和形状。砂岩至少由两种不同颜色的沙子构成,这两种以上沙子形成层状。 在很久以前,一种沙子积聚了几千年,然后另一种再积聚几千年,接下来又是第一种,以此类推。另外一种理论认为,最初时沙堆是不同类型沙粒的混合物,几百万年分成了不同的层。 流水侵蚀作用在地质历史时期,风化碎屑物经过漫长而又复杂的沉积成岩作用形成巨厚的砂岩岩层,后经过造山运动隆升,并经过风化、流水等切割侵蚀而形成砂岩地貌。典型的如丹霞地貌。 砂岩是由碎屑沉积形成的,砂岩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砂粒一层层地沉积,可能是水或大气搬运造成的;然后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上面淋滤下的碳酸钙或硅质胶结到一起,其中含有的铁、硅、锰等元素会造成砂岩不同的颜色。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别,使得各种砂岩有不同的节理、粒径、颜色和性质,主要有陆相沉积和海相沉积两大类 砂岩自然性强,纹理清晰,线条流畅,有的似山,有的似水,有的似木纹,有的似海浪,有的似飞禽,有的似走兽,有的似人物,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由于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且砂岩大多与石油构造并生,所以砂岩还是造山运动的结果,其生成时间也应在200万年至5亿年,甚至更早。 这块石头是5月27号发现的,初看就是一般的石头,但细看却不一般。这块砂岩从他形成后,经过造山运动形成岩体,经风雨侵蚀、地壳运动剥落,再经过河流运动、冲刷变成现在的模样。所以它自形成之后的旅程,从见到的地方来推测,应该来之大渡河中上游河谷。自从它进入了河谷地带,应该被冲刷了较远的距离,才变得比较圆滑。和我预想的一样,冲洗干净后非常漂亮! 砂岩的物理特性(硬度、颜色、花纹)和易于开采加工,决定了它是人类常用的建筑及装饰材料。无论是古老的宫殿,还是乡村的石阶,其运用非常的广泛。未经人类加工的天然的砂岩鹅卵石,还是很不错的天然艺术品。可以用于亭台楼阁及家庭的摆件以供装饰和观赏。这块砂岩是我的意外发现,可看出它属于细砂岩,粒径多为0.25—0.0625mm。这块石头的杂质较少,比较纯粹,应该属于岩屑石英砂岩,或许还含硅吧。我还没见过这样花纹的建筑装饰材料用于建筑装饰。如果存在大规模的产状可供开采,我想它可能会非常的昂贵。 由于砂岩的成因特点,国内已经有了很具规模的人造砂岩生产。不过那不关我什么事,我只是闲暇欣赏一下而已。砂岩还有一个妙用,那就是修身养性,能曲则曲,能折则折,曲曲折折方显现美丽无比。 眼睛看到的都是风景,普通的石头有如普通的风景,拿来示人一定不能普通。所以要去发现。二零零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四川乐山大渡河畔
人间四月攀枝花 在贴吧发帖越来越少了,主要是拍得少。其次是拍的质量不满意,不愿轻易示人。再其次就是贴吧人才济济,高手如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工作忙,偶尔看看也很少跟帖,失职失职啊。 ====================================================================== 攀枝花,亦称“木棉花”、“英雄树”,木棉科。落叶大乔木,高30-40米。干上有扁圆形皮刺。掌状复叶,互生,小叶5-7枚,长椭圆形,全绿。早春先叶开花,单生,形大,红色,花瓣五枚,雄蕊多数,连成五束,种子多数,光滑。产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及四川金沙江流域。 攀枝花(木棉花)三月盛开,四月结果。几树半天红似染,居人言是木棉花。该花现为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台湾省高雄市的市花。木棉花亦为攀枝花市的市花,攀枝花市也是我国唯一以花名作为城市名的城市。【2015.3.12,雅砻江沿岸】攀枝花市有很多攀枝花树,一般都很高大,有不小的树龄,只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攀枝花地处金沙江两岸,是著名的三线建设钢铁基地,一座新兴的城市,过去的名称叫渡口,距离云南只有几十公里。 春节我们去云南西双版纳就要经过这里,由于云天上的雅西高速通常了,从成都出发到西双版纳是全高速。目前期待的就是攀枝花到丽江的高速通车。
摄影交流与分享-20141210 老潜水员了,在各种摄影群一般不冒泡,就听,就看,蛮好的。我觉得成都的摄影群素质还行,但凡一般在群里发片,都很不错,偶尔还有惊艳之作。下面分享一篇转载和两张图片。 据统计,全国居民已经拥有3400万台相机。在这3400万的庞大摄影队伍中,能真正称之为“摄影家”的却是凤毛麟角。不少摄影人虽然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或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的头衔,其实多为图有虚名,也不过是比别人多会按'几下快门而已。 去年,著名摄影家梅生在石家庄举办的一次影友交流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少按快门多读书”,一语点中目前大部分摄影人的“软肋”,即唯“影”独尊,不及其余。许多摄影人热衷于器材的不断更新换代,单纯停留在技术层面,忽视综合知识的学习积累,不重视个人情操修养,甚至连摄影方面的书也很少涉猎,更不理会其他艺术成果的吸收,从而使不少摄影人走进了“死胡同”,难成气候。经常遇到一些影友,拍片非常勤奋,摄影技术也比较娴熟,但其作品总是缺少内涵,难以看到思想、情感和社会的元素。也有许多摄影人既不读书也不看报,连一般性的文章都不会写,基本属于“没文化”,但却傲气十足。 任何艺术门类的创作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摄影亦然。其实陆游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不只限于诗词等文学作品,它概括了一种普遍的艺术规律,那就是广闻博采、兼收并蓄。摄影的“诗外功夫”,与文学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无止境,摄影更是一门极讲究创新的艺术。学习摄影,提升水平应注意几下几点: 炫耀不可取。以器材比高低、论水平在摄影圈子很盛行。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有个穿摄影背心、持佳能5D兔的摄影人在景区为家人拍纪念照,占据景点长达半个小时,旁边几个拿小DC的游客劝其节省时间,此公扭头说:“拿着个破相机,拍什么片?”拍摄中经常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摄影人不论在什么场合,都喜欢使用长焦镜头,内行一看就知道,此人不是为了拍片,而是为了“炫耀”。摄影器材固然重要,但不是能拍出好片的决定因素,过于热衷于器材,显然是舍本求末。 自恋不可有。拍摄中经常能看到一些摄影人,只要按下快门,马上就会拉过被拍摄者或身边的影友欣赏自己的“杰作”,夸耀之中,沾沾自喜。在各大摄影论坛,不少摄影人发在网上的摄影作品,只愿意让影友跟帖嘁好,甚至主动要求版主加精或固顶,看不得不同意见,听不得不同声音。如果有影友对其作品提出一些批评意见,要么表示强烈不满,要么立马扭头走人,不再发片。此种固步自封的自恋者并非少数,导致不少摄影论坛难以开展正常的探讨交流,互相吹捧之风甚行。其实这种不良现象折射出的是个人修养问题,更反映出当前对摄影艺术浅尝辄止的浮躁心态。虚怀若谷是一种做人的境界,摄影人更应该重视修身养性,克服狂妄和浅薄,善于从批评之中找差距,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为文不可缺。在大部分摄影论坛,都缺少摄影体会文章的交流栏目,即使有专门的栏目,也很少有摄影人发帖跟帖,大家热衷的都是图片的欣赏。其实任一个优秀的摄影家,都能写一手锦绣文章,而且通古论今,知识渊博。摄影只有根植在文学、历史、地理等基础知识的土壤上,与绘画、书法、雕塑、音乐等各种艺术相互融通,立足生活,才能在创新中不断实现新的超越。做为摄影人,不求成为作家,但必须成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最起码能写几篇摄影方面的体会文章;不求无所不通,但必须成为一个“杂家”。如果只是痴迷于摄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看似勤奋的拍片与发片中,除了制造一堆又一堆很漂亮“绣花枕头,虽然偶尔也能获个什么奖、入个什么展,但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摄影家; 情感不可无。“唯美”在时下摄影界渐成主流,尤其大量的风光、人像摄影,无不利用光影和构图的技巧,甚至后期电脑制作追求视觉的冲击。然而这类作品由于缺少情感的元素,更多表现为苍白的美丽。凡是优秀的摄影家,必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且有其独特、深邃的思想理念。正是因为在拍摄中融入了个人思想和情感的元素,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借人抒情,才使其作品能传达出一种信息,更多地引起共鸣。如解海龙拍摄的著名摄影作品《“大眼睛”女孩》,其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震憾力,关键就在于解海龙对农村教育的现状饱含着悲哀与同情,进而转化为一种社会责任感,从而使一幅摄影作品改变了很多农村贫困学生的命运。 --------------这张照片其实是个广告,估计是农家乐老板拍的吧,我觉得非常赞所以分享一下。 “【橘子红了】(12月14日)丰收的周末!——成都龙泉湖VS四十里村徒步一日游” 广告不说了,单说照片。这张照片表现橘子丰收的场面,我猜可能是在货车上面拍的,单视觉就让人耳目一新,画面色调和构图特具美感,很如画。不由得想起梵高的油画,那些浓烈鲜艳的色彩,还有米勒的:《拾穗者》他们都是反映的农村,农村的劳作。《拾穗者》的画面也很简单,在收割的田野上,三个农妇在捡拾麦穗,背景是草垛、还依稀可以看见远处有一个骑马的,估计是农场主吧。风俗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产力和人们生活辛苦的一面。 这张照片我们就叫他《橘子红了》吧,构图也很简单,色彩轰轰烈烈。充满画面的橘子表现了两日农村生活的富足。 构图呈四个块面,最上层是待清理的橘子,依次向下是一排劳动者的背影、清理出来的橘子占据画面的中间和较大的面积,是主角、最下面的竹片编制的箩筐。劳动者、橘子、箩筐,再没有更多的元素,这个很重要,叫删繁就简三秋树,做减法,元素多了就分散主题了,很多摄友对这个问题不注意。鲜艳的橘子、人物的背影、方的筐园的筐,形状简单,线条简洁,特别视角独特,让人过目难忘。 -------------那天看到这张菊花,觉得很赞,用光和背景处理都不错,主次也得当。惊艳的美感得益于光影色调明暗俱佳。我看吧里不少摄友拍花,比较平淡,没有光影明暗“莺歌燕舞”,自然就不精彩了。 (仅供参考) 最近很少拍片,倒是每天练几个字,算是一种修炼,秀一秀。END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