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vierx
janvierx
关注数: 0
粉丝数: 51
发帖数: 6,697
关注贴吧数: 0
国内首套4代航电和有源雷达(机载) 10b 首飞 08年12月 2001 首飞 11年1月 16 首飞 11年10月 10c 首飞 13年12月 2011 首飞 14年3月
俄罗斯空军将从2020年开始大批量接收苏-57战斗机 俄罗斯空军将从2020年开始大批量接收苏-57战斗机 【据aviationnews网站2019年12月26日报道】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Rostec) 总裁谢尔盖 -切梅索夫(Sergei Chemezov)12月26日表示,俄罗斯空军将于2020年起大批量接收苏-57战斗机。 俄罗斯军方计划使用苏霍伊公司设计的苏-57战斗机逐步换装空军部队和海军的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 据悉,每架苏-57战斗机单价约4000-4500万美元。 继美国与土耳其F-35战斗机项目合作破裂之后,其他国家也可以采购这种苏-57战斗机。 原文 MOSCOW (Sputnik) – Russia’s aerospace forces will receive large-scale deliveries of Su-57 fighter jets starting from 2020, Russia’s Rostec State Corporation CEO Sergei Chemezov said Thursday. Sukhoi Su-57 (NATO reporting name Felon) is a fifth-generation stealth jet, designed by the JSC Sukhoi Company. The first batch of the aircraft which is intended to eventually succeed the MiG-29 and Su-27 in the Russian Air Force and the Navy was delivered to the military this year, with a large-scale delivery planned for the next year. According to various reports, the Su-57, which costs roughly $40 to $45 million per plane, could be also purchased by many countries China, India, Myanmar, Algeria, and Turkey – especially after the US and Ankara clashed over the F-35 programme.
美国空军F-35A战斗机首次引导地面火力进行防空压制 【美国dvidshub网报道】今年11月初,美国陆军第1装甲师的师属炮兵部队与美国空军的F-35A战斗机在新墨西哥州多纳安纳沙漠进行了一次名为“联合打击战斗机集成试验”的演习,证明F-35A已具备在保持隐身性能的前提下对地面火力进行精确引导的能力。 演习中,一架F-35A在约9140米高空飞行,探测到距离其约48千米处存在敌方防空武器。为避免交战可能对自身造成的威胁,同时保持隐身性能不被破坏,F-35A通过呼叫陆军的M109A6自行榴弹炮对该防空武器实施了摧毁。 此次试验的难点在于将F-35A获取的目标信息通过不同的通信网络传输至陆军野战炮兵的通信系统。美国陆军希望充分发挥F-35A的先进传感器可同时获取多个目标数据的能力,并在最短时间内对其发起攻击,从而掌握塑造战场态势的主动权。根据估算,从F-35A传输目标数据到炮兵发起打击,大约需要10分钟时间,陆军第3军、第1装甲师、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空军第7航空支援任务中队和空军第59试验鉴定中队为此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规划、设计和验证。
神奇的JF-17 枭龙机翼完成静力试验 200%载荷下结构仍然完好 2012年5月18日“枭龙”飞机03架左机翼在中航工业成飞技术中心试验室顺利完成200%载荷工况的静力试验 “枭龙”06架进行全机静力试验,考验“枭龙”155%载荷 2013年5月15日 “枭龙”06架155%载荷下结构完好,载荷试验顺利完成 今年的印巴摩擦中,巴基斯坦派JF-17和幻影2000执行进攻任务 不管超7当年想怎么样,JF-17和超7肯定是不同的,JF-17巴基斯坦是用来对地的
毕竟J20今天飞行员李刚还进行了一次公开演讲,透露J10C完成转圈需要2.5秒,J20只需要1秒 李刚这么说
洛马公司认为F-35战斗机的隐身涂层“坚如磐石” 英国《飞行国际》网站 【据英国《飞行国际》网站2019年10月23日报道】洛马公司为F-35A的隐形涂层及其为增加备件供应所做的努力进行了辩护,认为该机的隐身涂层“坚如磐石”。 在10月的韩国国际航空与国防展览会(ADEX)上,F-35主管维持策略和战役的史蒂夫·谢伊(Steve Sheehy)在发表讲话时承认,确实有一个问题需要更换战斗机前缘的防雨带,但是涂料本身异常牢固。 洛马公司位于德克萨斯州沃思堡的F-35工厂就有一个用喷气式飞机的低可观测性蒙皮制成的门垫。 Sheehy表示:“每年人们都会拿起并检查该门垫,该门垫的低可观测性品质依然如故。”洛马公司国际业务总监史蒂夫·奥夫(Steve Over)补充说:“该门垫经历了成千上万次踩踏。人们在上面跳、踩……这只是我们用来证明涂层系统耐用性的一件事。”他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这种涂层很容易在野外应用,并且不像以前的隐形飞机那样需要环境控制设施。洛马公司表示,F-35低可观测涂层的维修时间间隔现在为19小时,比期望的9小时要好。 关于备件的问题,随着F-35数量的增加,这的确是一个挑战。不过洛马公司表示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将20亿美元自有资金投入所有这些备件。因此,在2020年飞机抵达时,备件已经到位。这将解决备件问题。 此外,洛马公司透露,F-35将会继续降低单机成本。第13批次F-35A的价格将低于8000万美元,而第14批次则会更便宜。
某论文文摘 第四代战斗机的典型技术特点是:具备不加力超声速巡航能力、良好的机动性和敏捷性、高的隐身性、超强的信息能力、低的全寿命使用和维护成本。 为了实现飞机的不加力超声速巡航能力,发动机的不加力推力要大;为了实现飞机良好的机动性和敏捷性,发动机要具备推力矢量功能,并且要有较高的推重比; 不加力超声速巡航是第四代战斗机最重要的技术特征之一,因为超声速巡航能力能使飞机快速抵达和撤离作战区域、大幅减少突防时在敌防空区的飞行时间,并扩大飞机的作战半径,从而提高飞机的作战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同时由于不开加力,可大幅降低发动机后向的红外辐射,提高飞机的隐身能力。 为了满足飞机的作战需求,通常要求发动机在高度9-13km、马赫数1.4-1.6的飞行包线区域具有足够的不加力推力,相对于第三代发动机,空中超声速巡航状态的不加力推力要提高50%以上。 以F119发动机为例,美国智库RAND公司公开发表的《Military Jet Engine Acquisition》报告中,可以发现其推重比只有7.95,仅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动力装置推重比8一级的指标,。,。这是因为第四代发动机很多典型技术特征的实现是与减轻重量相矛盾的: 推力矢量是四代机动力必备的技术,主要目的是提高战斗机的机动性、敏捷性。 相比常规喷管,轴对称矢量喷管需增重35%-45%,二元矢量喷管则增重50%以上。 在飞机自身采取隐身措施后,发动机后腔体及其内部件和边缘等产生的雷达散射信号、后腔体及其热端部件和尾喷流等产生的红外辐射信号占整个飞机尾部方向特征信号的95%以上。 对于第四代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主要通过采取以下5个方面的设计实现隐身能力。 5)采用二元矢量喷管。 结论 为了满足第四代战斗机的作战要求,必须要研制全新第四代发动机,而为了实现第四代战斗机动力的技术优势,发动机的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2)采用大量提高推重比技术,但为了实现性能、隐身、可靠性等方面的需求,所能达到的推重比仅与三代机动力相当。 3)应用矢量推力提高飞机机动性,轴对称矢量喷管气动性能好但隐身效果欠佳,二元矢量喷管有利于隐身但推力损失偏大,需要根据飞机需求权衡使用。 4)采用结构修型设计、隐身涂层、增加冷却、涡轮和加力一体化设计、配装二元矢量喷管等措施提高隐身性能。
苏-57战斗机采购价到底多少?各方说法不一致 2019-07-02 13:33 中国航空报 张慧在“军队”——2018国际军事技术论坛上,俄罗斯国防部和苏霍伊公司签署了合同, 采购第一批两架第五代战斗机苏-57, 安装第一阶段发动机,合同执行期限是2018~2020年, 在2019和2020年各交付1架飞机。随后在《2018~2027年国家武器装备发展》规划中提出16架苏-57的采购计划。如此少的采购数量,引发了对俄罗斯未来前线航空系统(PAK FA)项目、即苏-57后续发展的担忧。2019年5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讲话给项目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他提出: 由于成本降低了20%,俄罗斯采购苏-57的数量将由16架提高到76架。 匪夷所思的是——根据俄罗斯《生意人报》的消息,合同价值并没有因采购数量的增加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仍旧是1700亿卢布, 约合22.3亿美元,单架飞机的采购价格低到了令人惊讶的3450万美元。对此,各方说法并不一致,本文简短梳理如下。 美国:这是算错了! 俄罗斯上述消息传出,美国马上提出真实价格绝非如此。不难发现,2019年6月,美国国防部与洛马公司达成口头协议,增加F-35采购数量,总采购量达到478架,按总生产成本340亿美元计算,加上合理奖励和利润计算,F-35A的价格已经降到了8100万美元,但在苏-57战斗机3450万美元价格面前仍显得高不可攀。美国分析师认为:1700亿卢布应当只是16架、而非76架飞机的合同价格,这样苏-57单架价格超过1.64亿美元,几乎是F-35的两倍,没有必要紧张。 俄罗斯:事实如此! 俄罗斯媒体对苏-57当前的价格则表示普遍认可,并列举了几条价格低廉的原因。 首先,此价格仅包括飞机的生产费用,不包括研发费用,这些成本已经包含在其他计划中,不会受到生产数量的强烈影响。也可以参考美国F-22项目,根据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2009年的报告记录,在包括研发费用(240亿美元)之后,战斗机的成本显著增加, 单价从1.5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成本增加了250%。 其次,当前价值是以美元计算, 凭借低廉的汇率,同样美元在俄罗斯的购买力远远超过欧洲或美国。 第三,俄罗斯国防部和联合飞机制造集团达成减少利润满足国内需求的协议。企业将获利的主要来源集中在出口合同,这与近期俄罗斯大力鼓吹苏-57用于出口的思想如出一辙,预计出口版本苏-57E的价格将超过1亿美元。 作者观点 1.可信度三七开 作者认为,美国的说法更值得怀疑,俄罗斯媒体出现这种低级的计算错误且大肆宣传的概率不高。 俄罗斯杜马在2018年7月份就曾经宣称苏-57的价格将比F-35便宜2.5倍,这与当前价格相一致。另一方面,苏-35S、苏-30SM等装备的国内售价大约在15~20亿卢布左右,也就是说在2000万美元以上3000万美元以下;同时,在当前俄罗斯国防定价机制下,允许制造商在成本基础上增加20%的利润, 这个数字也证明俄国防部将价格压缩20%是有可能的。 2.俄罗斯的数字游戏 尽管俄罗斯信息真实度更高, 也不意味着苏-57的价格具有碾压式的竞争能力。一方面,抛开研发、维修(或者寿命周期费用)等谈价格是避重就轻;另一方面,苏-57将有两种发动机,第一阶段是AL- 41F1,第二阶段“产品”30发动机, 只有换装二阶段发动机后,苏-57才能实现第五代战斗机的典型作战能力,如隐身能力和超声速巡航等, 目前的消息对此没有说明,很难判断性价比。因此,关于苏-57价格的说法更像是俄罗斯玩的数字游戏, 我们期待在2019年8月27日至9月1日举行的俄罗斯莫斯科航展上解开谜底。
美空军提高隐身战斗机飞行速度 以降低远程部署任务油耗 来源航空报 20181106 期 第A05版: 防务 据美国《空军杂志》10月4日报道,美国空军已批准隐身战斗机在部署任务阶段选择更高的飞行速度,从而减少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和燃油消耗。 美国空军作战能源办公室确定在“皇冠”任务(飞机中途不着陆的远程部署任务)中F-22和F-35获准以其最大航程速度飞行,但不得超出音爆限制。 这项决定是在2017年8月的演示验证后获得批准执行的,在那次演示验证中6架F-22战斗机在两架KC-10加油机的支持下完成了从阿拉斯加至夏威夷的5小时飞行。在飞行过程中,一架F-22战斗机和一架加油机以较常规更高的速度飞行,而其他F-22和另一架加油机作为对照组按照标准飞行剖面飞行。试验结果表明,以较高速度飞行的F-22能够减少10%的总飞行时间和6%的燃油消耗。 “皇冠”任务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燃油,并需要数十次空中加油。例如,根据空中机动司令部提供的信息,美国海军陆战队F-35B于2017年1月部署日本的过程中,美国空军加油机共完成250次加油,提供766000磅(347吨)燃油。 F-35B在飞行过程中没有挂载远程油箱,同时它们的加油探头大部分时间暴露在外,从而减少了其航程。1月的部署任务给海军陆战队带来了一定的挫败感,当时的航空兵副司令乔恩·戴维斯少将就呼吁改变加油机计划以减少所需空中加油的次数。
这个《航空航天月桂奖》很有意思 2006年第二届航空航天月桂奖2017年第十二届航空航天月桂奖2012年第八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瞎猜一把发动机 来瞎猜一把发动机 y119 涵道比0.25 推力 3wlbf = 15tnf(吨力) 119 涵道比0.30 推力 3w5lbf =17.5tnf(吨力) 有没人觉得15吨力和17.5吨力很眼熟? 基于现在消息不算多好的前提,四舍五入的瞎猜一把 15 涵道比0.4 推力 16 tf 19 涵道比 0.5 推力 10tf
4代舰载机的立项属于什么类型?实机竞标还是实机选型? 从歼8至今,中国空军未做过一场竞标,或选型、或分配、或指定 特别说明: 90年代中期的3代半,这个太含糊了,也没有立项,无法确定前期工作属于什么类型,加上80年代中期才刚立项10号工程,这项目或许在提出时曾是预做国产的一个备份项目?故在10号工程好转之时,似乎也没有存在的必要。沈所抓住空军引进27的计划提出3代半化27的建议,这个建议之后大约是随风逝去,似乎没有得到回应。直到总装01年出面立项国产化11项目 海军的2场,3代和4代 3代与其说是选型,不如说是分配,10号上舰无法实现,只有11上舰一个结果,2年时间得到的结论。顺理成章,分配沈所去做11上舰。海军也没厚此薄彼,有分配任务给成所,4代舰载机的预研 4代呢 4代和3代的情况几乎一样 3代时10、11均有实机,开始于10设计定型之后、11b尚未完工之时 4代时20、310也同时拥有实机,很巧,在20业已设计定型、310仅2架不同迭代状态的气动结构验证机之时,竞标?选型?又一次姗姗到来 那么,现在的问题来了 4代舰载机是实机竞标?实机选型?还是开选之后又只有唯一选择之下的“分配任务”?是否又公平的将下一代舰载机的预研如前代一般的“分配”? 最后说一句 310赢过一场纸面的ppt竞标,中航的外贸多用途中四的竞标。这个其实有些胜之不武,或对手不如你,或对手精力不在此上
委员 贴吧删贴的规则是什么? 委员本身不是具体职务,因此没有行政级别 林 十六届候补 十七届候补 十八届委员 顾 八届委员 九届委员 杨 十九届候补 林 1957 2002年 候补 45岁 候补到委员,3届,15年 顾 1930 1993年 委员 63岁 2届,10年 杨 1963 2017年 候补 56岁 以某单位的级别,领导职务60岁到头,林也是到点就下
浅聊C单位的幸与不幸 3代、4代都拿到了项目,这该说多么幸事,何来的不幸? 3代,拿项目早在了84年,还曾力图阻止国家对引进项目方面进行自主研发,目的当然是为了实现国内的技术垄断 当原定为新世纪服役的主力机型,一拖至少5年(按新千年正式服役的时间算),从84年的项目到了2004年设计定型,这20年时间,时间又没停止,中国的航空科研人员也没一睡20年。 中国航空系统从早年对三代机的无知到新世纪之前搞定除开发动机的三代机体系的全国产化,一个原打算在技术上垄断3代机上的项目,最终能设计定型的原因还是依靠了国产化的3代机技术。正式服役的某型机上实际上采用了大量的国产技术,而非引进技术,原因很简单啊,20年了,谁还不会进步呢,80年代的三代机技术对于90年代末的中国来说,已经不再新了。
说说杨现在的工作 最近我在贴吧被系统删除的快要告别贴吧了 四代机非常重要的2点,气动和动力分别是80年代末提出预研,到90年代开始正式预研 四代气动预研是顾提的背景机一路发展到现在的四代机20、雪鸮(07年已挂)、鹘鹰 四代核心机的预研是刘大响提出的,中国所有推比10的核心机均由已来,小推、中推、大推、大涵道比等等 杨的主职是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技工业航空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中国航空研究院是2016年整合成立的航空研究机构,是以原来的中国航空研究院作为基础,整合了中航工业基础院、中航工业经济院 创新中心是国防科工局批复设立的国家级国防科技创新基地,是2017年1月成立 杨的职务是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创新中心主任,总的说还是行政事务性工作,主要负责的是下一代战机预研项目的预研管理工作 上面对他的定位是第2个顾,这个定位非常高了,舞台已经搭好,就看剧本怎么编,戏怎么唱 也就是杨在新闻报道中提出的制定下一代战机的中国标准,这个工作的主管就是杨
说一下J15立项的事,有时谣言是越传越跑 海军买瓦良格号时,乌克兰就推荐了T10k,瓦良格号于1999年购买,同期J10试飞顺利。 T10k谁会要?当初苏联时代的计划是Su33进行截击,Mig29k对空、对面,单独的Su33并不适合上舰。 在中国正式购买良格号之后,乌克兰找到掮客到国内进行推销,意图卖T10k,只是掮客接触的机构对T10k毫无兴趣。 具体购买T10k的时间主要有3种说法,这3种说法的时间均在2004年之前,所谓买T10K之后立项了J15这种说法是最近几年出的。但,也请注意,连乌克兰在中国正式购买良格号之后都会想到来推销T10k,总不会国内的某个所不知道海军要做什么吧!在某个所知道这个消息后,买下T10k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在J10设计定型于04年,瓦良格号和舰载机也于04年开启。 舰载机的选型于04年启动,于06年立项,J10是海军定的太子,备选的是J11B上舰。这里要提醒注意,J11B是2001年立项的,2006年才装备了第一批AL31版,在04年启动舰载机的选型时J11B并没有设计定型,并且项目才开始3年时间,在一个还没有结果,更不谈列装的战机进行改型,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J11B参考T10K上舰也确实是仓促的事,原因挺简单的,因为J10上不了舰。 海军面对J10上不了舰的局面,又把舰载四代机的预研项目给了某个所,预研双中推的舰载四代机。 至于刚刚装备的J11B,不谈海军,其实连空军也没在意,这就有了后来在金头盔时被SU27/J11虐,J11B上先进的设备从来不用,就能知道空军对J11B的态度。 在J15于2006年底立项之后,海军又跑到俄罗斯,意图购买Su33,俄罗斯提出对Su33进行类似于mig29K那样的升级改造的方案,这个价格和时间海军是无法接受的,然后俄罗斯还推荐了2002年就正式启动的mig29k。 海军和俄罗斯那前后折腾了1年多不到2年时间,最终购买整机的计划失败,转为全力支持J15,还采购12.8的Al31舰载版。 海军和某个所的合同正式进入紧密期 坦率的说,当初海军选择J10当太子是从逻辑上来说是非常正常的,并且也让项目开始3年的11B做了备份。后来因为J10无法上舰,采用备选也是正常的。同时去俄罗斯试图购买Su33也是正常的。海军对Su27的项目还是很了解的,非常仓促,某个所能拿到项目是J10上舰和J11B上舰之间选择的结果,不代表海军认可J11B上舰的项目。
贴吧你查第三方客户端,特么能别乱删贴吗 不管回复什么都秒删 你查第三方客户端随便你查 特么能别乱删贴吗 ***用的是浏览器,就没用过第三方客户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