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子在法国 淘子在法国
关注数: 16 粉丝数: 25 发帖数: 3,854 关注贴吧数: 45
【宝维控糖】苦荞的传说 苦荞,被誉为东方神草,传说是天上的仙草。 相传在晋朝的时候,有一年瘟疫流行,患者四肢乏力,高烧不止,吃药也无济于事,短短的十天之内就死伤无数。 八太子殊爱民如子,看到百姓瘟疫缠身、食不果腹,而心如刀割,每日焚香求神佑民,与百姓一起采摘野菜与野果来果腹。 直到一天,掌管天庭司药的神农氏在采药归来之后,化作为乞丐混在百姓之中了解疫情,而八太子对乞丐也不嫌弃,相待如宾。神农氏看到太子爱民如子,很是感动,于是将疫情上奏给玉帝,但玉帝却久未回应。神农氏冒死盗来了玉帝苦荞仙麦,撒向了凡间。苦荞迅速生长,八太子带领百姓采收苦荞,数日后瘟疫竟不治而愈。 传统中医很早就意识到苦荞卓越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苦荞集七大营养素于一身,是健康优质的谷物食材。 苦荞升糖指数为54,属于低升糖指数食品,饱腹感持久,引起餐后血糖反应较小,需要的胰岛素也相应减少,因此避免了血糖剧烈波动,既可以防止高血糖也可以防止低血糖,并且能够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苦荞膳食纤维含量高,能增强饱腹感,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从源头上控制血糖血脂。 苦荞蛋白质丰富,并且氨基酸种类全面,特别含有其他谷物所缺乏的赖氨酸,与小麦同食,可以达到蛋白质互补的作用,有利于机体的吸收和利用。 苦荞中维生素矿物质丰富,含有维生素B族、钙、铁、锌、硒、铬等元素,能帮助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苦荞富含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对于糖尿病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 宝维控糖提倡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旗下产品甄选优质苦荞(苦荞含量≥30%),搭配大麦、燕麦、黑麦、青稞、葛根、秋葵、枸杞、亚麻籽等成分,辅以进口橄榄油和黄油,及国际公认的安全代糖--甜菊苷。采用先进理念与工艺,精心制作而成,并经临床测试,能有效平稳血糖波动,预防及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品质。
【宝维控糖】降低食物升糖指数的技巧 1、“粗”粮不要细作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出发,控制粮食碾磨的精细程度非常关键。以面包为例,白面包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为70,但掺入75%~80%大麦粒的面包为34,所以,提倡用粗制粉或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面包。 2、简单就好在厨房要“懒”点,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豆类能整粒吃就不要磨。蔬菜也是一样,一般薯类、蔬菜等不要切得太小或成泥状。宁愿多嚼几下,肠道多运动,对血糖控制有利。 3、多吃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有许多种,日常可直接买到的有魔芋。另外,多选用天然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芹菜、竹笋等。木耳、菇类也是较好来源。 4、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如一般的小麦面条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为81.6,强化蛋白质的意大利细面条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为37,加鸡蛋的小麦扁面条为55。典型的意大利通心粉用含蛋白质高的硬粒小麦颗粒粉制成,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仅46。饺子是北方常用食物,蛋白质、纤维都高,也是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食品。 5、急火煮,少加水食物的软硬、生烹、稀稠、颗粒大小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都有影响。因此,除非营养治疗的特殊需要外,谷类煮熟必需经过长时间高温。因此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多,糊化就越好,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 6、吃点醋食物经发酵后产生酸性物质,可使整个膳食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降低。在副食中加醋或柠檬汁是简便易行的方法。 7、高低搭配高、中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与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一起,可以制作一个中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膳食。而高与高在一起当然就只能是高了。迅速发展的医学营养科学与疾病预防、治疗密切相关。随着现代营养科学的发展与普及,它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日益显著。有关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的设计,避免膳食误区的知识是系统、全面的知识。读者可以到营养咨询门诊就诊,以便营养医师有针对性地为您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膳食指导。
【宝维控糖】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升糖指数)介绍 血糖生成指数简称血糖指数,是指食物进入人体后,形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的速率和程度。测定食物的血糖指数时,先确定一种标准食物(一般以葡萄糖为标准食物),规定它的血糖指数是100,其他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与标准食物进行比较,得出其他食物的血糖指数。 由于食物的加工精细程度和烹调方法不同,血糖指数可能有些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仍然有参考价值。血糖指数高的食物,摄入体内后,血液的葡萄糖浓度上升的快,血糖浓度高。血糖指数低的食物,摄入体内后,血液的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慢,血糖浓度低。 食物血糖指数对糖尿病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摄取食物的种类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即使这样,选择血糖指数适中或较低的食物,对控制血糖浓度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糖尿病人在使用血糖指数选择食物时,千万不要误认为血糖指数低的食物是好的食物;血糖指数越高的食物是坏的食物。正确的认识是:“没有完全好的食物或完全坏的食物。只有完全好的饮食或完全坏的饮食。”关键是食物要合理搭配。既要保证把血糖控制在合适的水平上,又要保证人体营养平衡的需求。 血糖指数为115~9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麦芽糖、葡萄糖、玉米松饼。 血糖指数为89~8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膨化大米、糯米、速溶方便米粉、油炸/烤土豆、饴糖。 血糖指数为79~7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蚕豆、南瓜、蜂蜜、高粱、紫米(早熟)、西瓜、胡萝卜、小米、白小麦粉面包、膨化小麦、法式油炸土豆、爆玉米花、烤玉米碎片、玉米粥、夹心面包、炸油饼、精白面面包。 血糖指数为69~6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全小麦粉面包、玉米面、大麦粉面包、木薯、香蕉(未熟)、全黑麦粉面包、燕麦粉面包、汉堡小圆面包、脆皮面包、粗粒小麦粉面包、(燕)麦片混合面包、小麦饼干、全黑麦饼干、营养谷类早餐、麦片粥、燕麦片粥、葡萄干、无籽葡萄(鲜)、菠萝、土豆(新)、蒸/煮土豆泥、黑豆汤、绿豆汤(罐装)。 血糖指数为59~5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大米、紫米(褐色大米、糙米)、土豆(煮/烤)、山芋、山药、甘薯、荞麦、甜玉米(穗)、米粉、无核葡萄干、香蕉、芒果、猕猴桃、鲜桃汁(罐装,浓/淡)、柑汁、桔汁、橙汁、绿豆粥、燕麦片(粥)、爆米花。 血糖指数为49~4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乳糖、巧克力、绿豆、橘子、橙子、柑子、葡萄(鲜)、苹果汁、柚子汁、梨汁、菠萝汁(未加糖)。 血糖指数为39~3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馄饨、鸡蛋面、意大利式细面条、黑麦仁、小麦仁、营养(粗)面粉、扁豆(菜豆)、苹果、梨、未熟香蕉、干杏、脱脂牛奶、酸奶、玉米粥、西红柿汤、鱼翅。 血糖指数为29~2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大麦仁、绿豆、红豆、黑豆、干豌豆、干豆类、四季豆(云豆)、小扁豆、香肠、全脂牛奶、果冻(不含奶)、龙口粉丝、桃(鲜)、鲜桃汁(纯天然)、葡萄柚子、李子、樱桃。 血糖指数为19~14之间的食物依次是:黄豆、花生、低脂牛奶、罐装黄豆。
【宝维控糖】妊娠糖尿病膳食治疗方案 糖尿病孕妇虽然需要控制每日摄入总能量,但应保证孕妇的基本生理需求及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避免能量限制过度(孕早期不少于1500Kcal/天,孕晚期不少于1800Kcal/天)。尤其碳水化合物摄人不足可能导致酮症的发生,对母亲和胎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我国常见身高的孕妇(3750px—4375px),可以参考[身高(cm)-105]为理想体重值。身材过矮或过高孕妇需要根据患者的状况调整膳食能量推荐。 碳水化合物: 推荐摄入宜占总能量的50%~55%。每日碳水化合物不低于150g,对维持孕期血糖正常更为合适。应尽量避免食用蔗糖等精制糖,建议用低升糖指数(GI值)的粗粮谷物(如荞麦、糙米、全麦、藜麦)等取代精制白米、白面。 蛋白质: 推荐饮食中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20%或以1.0~1. 2g/kg体重/天为宜,孕期应适量增加蛋、奶、肉、鱼以及优质植物蛋白(如:大豆制品)的摄入。 脂肪: 推荐摄入量占总能量百分比20%~25%。但应限制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动物油脂、红肉、棕榈油、椰子油的摄入,糖尿病患者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应该超过总能量的7%,并且减少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人量。磷脂及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ARA、DHA)是胎儿脑部神经系统及视网膜发育所必须的关键物质,且必须由母体提供。橄榄油、山茶油、亚麻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这类脂肪酸摄入应占总脂肪供能的2/3以上。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可在吸水膨胀,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魔芋中的魔芋胶、紫菜中的藻胶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大幅度上升,改善葡萄糖耐量和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推荐每日摄入30g。可在饮食中多选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燕麦片、苦荞、小麦胚芽、麸皮等粗杂粮以及新鲜蔬菜和藻类食物等。 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 妊娠时对铁、叶酸、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了一倍,钙、磷、硫胺素、维生素B6的需要量增加了33~50%,锌、核黄素的需要量增加了20~25%,维生素A,B12,C和能量、硒、钾、生物素、烟酸的需要量增加了18%左右。因此,建议在妊娠期适量增加食用瘦肉、家禽、鱼、虾和奶制品、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和新鲜蔬菜等。 妊娠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水果时应该选择甜度底、淀粉含量少的水果,比如草莓、猕猴桃、柚子、芭乐等水果,避免食用哈密瓜、西瓜、荔枝、蜜枣、香蕉等。每次吃水果不宜太多,最好不要超过100克。 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进餐对血糖控制非常重要。早、中、晚三餐的能量应控制在10~15%、30%、30%。加餐点心或蔬果的能量可以在5~10%,有助于预防餐前的过度饥饿感。 此外,膳食计划必须实现个体化,要根据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经济条件和教育程度进行合理的膳食安排和相应营养教育。
【宝维控糖】妊娠糖尿病小科普 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据调查,目前中国每6位孕妇中就有1位妊娠糖尿病患者,而且该孕妇在生产后5-10年内转变成II型糖尿病的几率高达80%。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确诊患糖尿病,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个特殊阶段。饮食管理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妊娠期饮食的要求与非孕期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不同,主要原因为:孕期胎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能量完全由孕妇提供,所以糖尿病孕妇的饮食控制不能过分严格。因此,如何均衡饮食以保证有效控制血糖,母子又能平安顺利度过妊娠期,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饮食管理的关键。 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孕期胎儿生长发育在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均来自母体,营养素在血液中通过脐带运输给胎儿,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脑部,而胰岛素属于多肽类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胎盘膜,如果胎儿体内血糖持续升高,会严重影响脑部及神经系统发育,造成先天畸形。此外,母体的高血糖常刺激胎儿的胰腺β细胞,导致胰岛增生肥大,释放较多胰岛素,促进脂肪蛋白质合成,可能引起巨大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分娩后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缺氧等症状也比正常人高2-3倍。
【宝维控糖】低升糖指数(Low GI )膳食的优势 高GI食物由于进入肠道后消化快、吸收好,葡萄糖能够迅速进入血液,所以易导致高血压、高血糖的产生,餐后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迫使胰岛大量分泌胰岛素,又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严重的可能造成昏迷和死亡。 低GI食物由于进入肠道后停留的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较低,引起餐后血糖反应较小,需要的胰岛素也相应减少,所以避免了血糖的剧烈波动,既可以防止高血糖也可以防止低血糖,有效的控制餐后血糖。 此外,低GI食物非常容易产生饱腹感,同时引起较低的胰岛素水平,而胰岛素能够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食用低GI食物一般能够帮助身体燃烧脂肪,减少脂肪的储存,达到瘦身的作用。 对血糖生成指数的研究,最早主要是研究其即使效应,即对血糖的控制,随后更多的研究发现,长期摄入低升糖指数食物(Low GI food),对心血管疾病,体重控制、调节血脂等诸多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许多项研究结果证明,用食物的GI值对II型糖尿病人进行营养教育,与传统的食物交换法相比,两种方法对血糖的控制相似,可使大部分人减少降糖药的用量或停药,并且由于食物GI的简单易懂和易接受性,更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欢迎。 许多研究显示,长期食用低GI食物可降低血脂和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等,对肥胖和体重控制也有明显作用。随后有很多研究者将其引入运动员膳食,证明给运动员吃低GI食品,由于能量释放缓慢,可提高其运动耐力和持久力。最新研究表明,低GI膳食有助于预防癌症,如肠癌,乳腺癌等。
【宝维控糖】糖尿病膳食治疗原则 对于初诊断糖尿病的患者,推荐首先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并做到持之以恒。 1. 糖尿病患者的进餐应该定时定量, 细嚼慢咽,采用少吃多餐的方法,将1天的热量分配到5~6餐,防止因摄入食物过量引起的血糖大幅度波动。 2. 均衡饮食,糖尿病患者不能把饮食治疗简单地理解成限制饮食, 每天的饮食应该能够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 每日需摄取5类基本食物: 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奶制品和油脂类食物, 各种食物应该占有合适的比例, 以达到均衡饮食的目的。 3. 热量的分配应该尽量符合以下标准, 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占55%~65%, 蛋白质比例10%~15%。 4. 选用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减少或避免精制白米、白面的摄入,减少汽水、巧克力、糖果、蛋糕、蜜饯类制品的摄入。 5. 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不应超过饮食总能量的10%,减少高胆固醇和油炸食物的摄人, 例如肥肉、鸡皮、香肠、动物内脏等。不宜摄入反式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是较好的膳食脂肪来源,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更是人体合成DHA,EPA所必须的脂肪酸,且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入,因此建议在日常饮食多使用橄榄油、亚麻籽油、芥花油等优质油脂。 6. 膳食纤维每日摄入量不少于30g,建议多选择食物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 例如糙米、全麦、苦荞、麦片、新鲜水果蔬菜和豆类等。 7. 烹调以清淡为原则, 避免盐份摄人过多, 食盐的摄人应限制在6g/d以内, 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应该限制盐的摄人。
【宝维控糖】糖尿病防治中的三级预防 II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的目标是预防II型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的目标是在已诊断的II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减少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级预防的策略 (一)II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干预策略 1.II型糖尿病发生的风险主要取决于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和可改变危险因素的数目和严重度。 2.由于资源的限制,预防II型糖尿病应采取分级干预和高危人群优先干预的策略(表2)。(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 预防2型糖尿病的初级预防方案应包括: 1)针对高危人群(如糖尿病前期或肥胖患者)的方案; 2)针对一般人群的方案。因我国人口众多,在全人群中通过血糖检测来筛查糖尿病前期患者并系统性地发现其他高危人群不具有可行性,所以高危人群的发现主要依靠机会性筛查(如在健康体检中或在进行其他疾病的诊疗时)。在条件允许时,可针对高危人群进行血糖筛查(OGTT)。 1.高危人群的定义: (1)有糖调节受损史; (2)年龄≥45岁; (3)超重、肥胖(BMI≥24Kg/m2),男性腰围≥2250px,女性腰围≥2125px; (4)II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 (5)高危种族; (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 (7)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HDL-C≤0.91mmol/L(≤35/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糖皮质激素诱发糖尿病病史者; (11)BMI≥28Kg/m2 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2)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13)长期静坐生活方式。 如果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应重复检查。 (三)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II型糖尿病 许多研究显示,给予II型糖尿病高危人群(IGT、IFG)适当干预可显著延迟或预防II型糖尿病的发生。美国预防糖尿病计划(DPP)150min中等强度的运动。实验证明,生活方式干预3年可使IGT进展为II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58%。此外,在其他种族糖耐量减低患者中开展的生活方式干预研究也证实了生活方式干预的有效性。应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减少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并定期随访以确保患者能坚持下来;定期检查血糖;同时密切关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等),并给予适当治疗。 二级预防的策略 (一)血糖控制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日本Kumomoto等强化血糖控制的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在处于糖尿病早期的糖尿病患者中采用强化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 (二)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和阿司匹林的使用 UKPDS研究显示,在处于糖尿病早期的糖尿病患者中采用强化的血压控制,不但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还显著减少了微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建议在没有明显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但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II型糖尿病患者中采取降糖、降压、降脂(主要是降低LDL-C)和应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四、2型糖尿病防治中三级预防的策略 (一)血糖控制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强化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已经发生的糖尿病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背景期视网膜病变、微量白蛋白尿)进一步发展的风险。建议在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和已经发生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要充分平衡血糖控制的利弊,在血糖控制目标的选择上采用个体化的策略。并且在个体化血糖控制的基础上采取降压、调脂(主要是降低LDL-C)和应用阿司匹林的措施来减少心血管疾病反复发生和死亡,并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
【宝维控糖】糖尿病小科普 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一词是描述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INS)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目前我国糖尿病人数已接近1亿,患病率已达9.7%,居全球之首,还有1.5亿糖耐量异常的人群。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II型糖尿病为主,II型糖尿病占90%以上,I型糖尿病约占5%,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城市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17.1%,我国每6名孕妇中就有1人患妊娠期糖尿病,很多准备孕育二胎的高龄产妇更是妊娠糖尿病易感人群。 糖尿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限于目前的医学水平,糖尿病仍然是终身性疾病,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且需要长期进行自我管理。 除了遗传因素以外,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大致有以下5点: 1.城市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已从2000年的34%上升,到2006年的43%。 2.老龄化: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2000年为10%,到2006年增加到13%。2007至2008年调查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岁的人患病率高10倍。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3.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导致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已经发生很大改变,我国城市中主要交通工具进入了汽车时代。人们每天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的摄入并没有减少,高糖、高脂、高钠饮食不断增加身体负担。在农村,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的劳动强度已大幅减少。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这些改变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4.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伴随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在2007至2008年调查的资料中,按WHO诊断标准,超重占25.1%,肥胖占5%,与2002年相比较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均有大幅度增加。 5.亚洲人群的易感性:当肥胖程度相同时,亚裔人糖尿病风险增加。亚裔人糖尿病的风险比白种人高1.6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也高于白种人。
【宝维控糖】糖尿病知识普及 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一词是描述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INS)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目前我国糖尿病人数已接近1亿,患病率已达9.7%,居全球之首,还有1.5亿糖耐量异常的人群。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II型糖尿病为主,II型糖尿病占90%以上,I型糖尿病约占5%,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城市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17.1%,我国每6名孕妇中就有1人患妊娠期糖尿病,很多准备孕育二胎的高龄产妇更是妊娠糖尿病易感人群。 糖尿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限于目前的医学水平,糖尿病仍然是终身性疾病,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且需要长期进行自我管理。 除了遗传因素以外,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大致有以下5点: 1.城市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已从2000年的34%上升,到2006年的43%。 2.老龄化: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2000年为10%,到2006年增加到13%。2007至2008年调查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岁的人患病率高10倍。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3.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导致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已经发生很大改变,我国城市中主要交通工具进入了汽车时代。人们每天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的摄入并没有减少,高糖、高脂、高钠饮食不断增加身体负担。在农村,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的劳动强度已大幅减少。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这些改变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4.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伴随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在2007至2008年调查的资料中,按WHO诊断标准,超重占25.1%,肥胖占5%,与2002年相比较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均有大幅度增加。 5.亚洲人群的易感性:当肥胖程度相同时,亚裔人糖尿病风险增加。亚裔人糖尿病的风险比白种人高1.6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也高于白种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