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月 雪~月
有点闲,有点懒,有点困....
关注数: 0 粉丝数: 21 发帖数: 3,201 关注贴吧数: 12
The Last Drop of Ink 对每一朵没来得及绽放的花,说拜拜; 对每一个失去了的人,说拜拜; 对从此刻倒数,时光逆流,哗啦啦倒退旋转的日子,说拜拜; 再见了,曾经白衬衣的年代;再见了向日葵笨拙着凋谢在滚烫的夏天。 “你还会记得我么?你看见我放在窗台下的背包了么?” “因为我就要走了。” 太阳告别了最后一朵白云,它把光线留给了正在回家的飞鸟; 暴雨告别了最后一片枫叶,它把泥土的气息留给了随后而来的秋天; 镜子告别了青春的眼角,它把同情留给了我; 冬季告别了日出时的朝露,它把白霜留给了窗户; 一次一次的告别里,你在晨曦的光线下默默朗诵着小意达写的诗。 “我在窗口,望见远处的小小晚宴,人们相互道别珍重,小小的气球装点在花园里。” 我看过的风景,走过的小径,感受过暖风吹过金色麦田分叉的原野; 我看过荒芜,听过追逐,我去过一片曾经你也去过的大海。 但我就要离开。 你会在某个未来的日子想起曾经的我吗?你会落泪么? 你会为我写一首诗么? BYE BYE 啦,我亲爱的朋友。 冬天就要来了,天上滚动着的大雪,像是早来的告别。 很多动物都冬眠了,我想去往萤火的南方。 BYE BYE 啦,我亲爱的朋友。 矢车菊般蔚蓝的海洋,像一颗小小的拳头。 像梦的边缘。 像回忆。 像爱。
不属于那5%         科学家宣称,全球只有百分之五的人类适合学习奥术。          但是很显然,仅中国学习的人数就已经超出这个数值,这恰巧就显示了教育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教育,无论是方法,还是形式都是落后于欧美等地。教材改革,将原来的知识收缩重新编辑,制成新书,每隔不几年换一次版,甚至已经形成一年一换的趋势。这就造成一种趋势,大城市的先进资源设备,师资力量,可以按照书本的标准将知识输送给学生,但是在本身已经处于落后教学中的小城市,就在不经意间又落后于大城市一阶,于是老师便根本不能完成教学内容的标准量。以至于小城市的学校,明争暗斗里加点补课,甚至耍技巧,在一些考试之前摸透出题人的出题方式,大量做同一种练习题,以至于学生疲惫不堪。学生每天徜徉在题海战术中,又渐渐衍生出一种模式,小城市中出来的学生,如果你厉害,就有很大的几率是一个标准的书呆子;而如果你不厉害,你放到大城市里,你几乎就是底层的人。           整个亚洲地区几乎和中国的教育没什么差别,这种教育往往耽误了一个有天分的人。虽然现在十三四岁的学生以高分考入大学的实力已经屡见不鲜,但不得不承认他们背后一定做过大量的练习。即使现在已经允许学生跳级,但是形式依旧不会变。举个例子,譬如在电脑方面有天赋的孩子,仅仅在纪律还并未特别严明的小学,他不会允许一个孩子在体育课的休息时间,或是其他时候一直敲打电脑,他会用严厉的话语告诉他要听老师的话。但是美国就不会如此。           就说说日本吧,日本罪恶深渊的世袭制在中国同样有体现,它造成了日本的面貌普遍不会改变,它不会走向更发达上进的一种风气,而只是造成不改变或变动很小的一种趋势。财政大佬的儿子日后还是财政大佬,银行总裁的儿子日后还是银行总裁,父亲会千方百计的让自己的儿子接替自己的职位,以至于孩子在一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他的未来。          归根究底,还是教育的问题,教育的不开放,对人的日后成长有着巨大影响,国家由人组成,人的素质修养发展观等决定国家的面貌,以至于整个国家都遭受影响。          我不止一次声明自己讨厌中国的教育模式,但可惜我还太小,仅是一个新高一的学生。教科书的改版新编都只是让小城市的教育不堪重负,学生重负,渐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应该修改的还应是最基本的教育模式与方法。          好庆幸,自己不是那5%,只因为,实在是对数学没好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