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念佛🌳
乖味仙女棒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wx:xuezuopusa
关注数: 64
粉丝数: 268
发帖数: 1,143
关注贴吧数: 14
秋后大别山,绮丽似画卷。
群峰披琼衣,田野绣银边。无限风光好,雪霁大别山。
一心顶礼南无阿弥陀佛!
[转]唯佛菩萨能持如来藏,故为众生导师 世间法中有种种导师 [转]唯佛菩萨能持如来藏,故为众生导师 世间法中有种种导师,例如,国中国小学校班级中设有导师,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开启童蒙,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学习课业,解答人生及学业种种疑惑,令学童未来能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造福社会国家。导游于正路者,古时亦称导师,对于某一境地曾经游历,可以安全带领游人,轻松直捷亲历胜境,不入于歧路,不于途中发生困顿、入于险境。因此,导师能为学人或者旅人带来利益,提升人格品德,增广知识能力,不入歧途、不陷险境,故获得学人与旅人尊称为“导师”。 佛教中之“导师”称号虽与世间相同,却是有其特别的定义与意义,学佛人应该知道而不应将之混淆而用。佛教中的导师即是指诸佛菩萨,不是声闻缘觉等二乘人中之有学位或无学位能够称为导师,至于附佛外道之修行人或者一般的凡夫俗子,更是没有资格称为导师。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TaNiIFbpR8MFGYM9BNSomg&urlrefer=f55499e82ad89d07c567a1c348177c2e 若佛菩萨不出现世间,众生无导师。 诸佛菩萨是世间六道众生之导师,若是诸佛菩萨不出现于世间时,世间的一切众生便无成佛的导师,即使声闻种姓及缘觉种姓二乘人出现于世间,皆不能成为世间众生之导师。佛菩萨出现于世间能作为众生的导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佛菩萨能够教导众生实证法界的实相——第八识如来藏心——而具足世出世间的实相智慧与解脱智慧,可以利益三乘学人,乃至一切众生;然而二乘圣人即使出现于世间,虽然实证解脱的智慧,但是由于不能实证如来藏心而不具实相智慧,因此二乘圣人不能成为三乘学人共同的导师,乃至不能成为一切众生的导师。所以,《证契大乘经》卷二云: “世尊!谁与一切众生作大导师?”佛言:“正士!持此如来藏者。” 由于佛菩萨的大乘法道以实证如来藏为基础,并实证蕴处界的虚妄生灭,与二乘法道仅以实证蕴处界的生住异灭为基础不同,故两者有截然不同的行谊。略述其原因有六:甲、菩萨法道广大深邃,二乘法道狭小浅薄;乙、菩萨得沙门果亦得佛果,二乘唯得沙门果不得佛果;丙、菩萨得如实智,二乘不得如实智;丁、菩萨有大方便力,二乘人无大方便力;戊、菩萨利益一切有情,二乘人无法利益一切有情;己、菩萨住持佛教于世间,世世不入无余涅槃,但二乘人舍寿必入无余涅槃,不能永远住持佛教于世间。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TaNiIFbpR8MFGYM9BNSomg&urlrefer=f55499e82ad89d07c567a1c348177c2e
秋后大别山,绮丽如画卷。
大别山野狼谷,藏在深山人未识。
群峰披琼衣,田野绣银边。无限风光好,雪霁大别山。
大别山飞雪,天地舞银龙,万物俱沉寂……
大别山飞雪,山林
大别山里的水真清!
小羊认出了被宰的妈妈,行跪拜礼!
山中飞雪,清净了红尘……——转自秦岭幽源居士
观世音菩萨赞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明如秋月众心欢喜 观世音菩萨赞 观音菩萨 大慈大悲 明如秋月 众心欢喜 救苦救难 指点迷津 普度众生 十方顶礼 观音菩萨 大慈大悲 杨枝一洒 福荫遍地 苦海慈航 心牵万意 有求必应 念念不息 恩胜父母 生生眷顾 我依菩萨 犹如娇儿 观音菩萨 大慈大悲 拔济有情 永脱轮回
怀孕的野猪妈妈给想救它的女孩下跪。愿所有众生离苦得乐!南无阿弥陀佛!
[转]同登人生大舞台,各修自己的福财佛法 自己一 [转]同登人生大舞台,各修自己的福财 佛法 自己一个人修行,与参加道场的集体的共修,有什么差异呢?相信大家过去在学校的时候,一定都读过《礼记》的〈学记篇〉,里面有说到,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作正确而有效率的学习。学习学不好有六个原因,我们来看看: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意思是说:如果错误的想法已经发生了,然后再想要来改变,那这个错误的观念呢,就已经非常的坚固,很难改变;正确的学习时间如果已经过了,才想到要去学,那就算是很努力的苦学,也难有成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学什么,所以乱学一气,没有节制,那只会使得自己的头脑混乱,得不到成就;一个人自己躲起来自修,没有老师跟同学在旁边切磋琢磨,那就会因为见闻不足,然后自以为是,而走入了错误;如果结交了坏朋友,还自认为正确,那就一定会违背师长的敎导;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就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项是导致我们学习敎育失败的原因。 虽然这是儒家的道理,可是它却与我们在菩提道上的情况,两者是相通的。我们学佛可以想一想:为什么总是得到的少、失去的多?为什么总是退步多、进步少?也可以用这六个原因,来探讨,来诊断。学佛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善知识和同修时时的帮助我们检讨,比方说,我们如果有了错误的见解、想法,立刻能有老师与同学来纠正我们:什么时间该学习什么法?因应我的程度,现在该学习的是什么东西?纠正自己个人一厢情愿的见解。所以,在正法的敎团中,能够亲近善友,就远离了恶友,一旦我们有了不良的习惯,师长、同修可以提醒我们更正。以上所说的,都是在敎团当中集体的共修,比起自己独自的自修,因为在同修、在师长的帮忙之下,我们能够互相的增上,这样子修行的进展就会迅速。 更重要的是,大众一同共修菩萨道的时候,功德是整个团体一起合作去建立的,那么未来生的果报呢,就会是团体当中每一个组成的分子,都会有一分的功德;所有的功德我们都能够参与一分,使得菩萨之间未来的缘会结得更深。这一生已经和合在一起行菩萨道了,那我们都晓得,团体的力量一定会比个人的力量大得多;所以,未来生果报应现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享到一分,这会使得未来生善友们还会共同的相聚在一起;而到了未来生可以用未来更大的福报,继续来造作更为增上的福德功德。在这个之间已经不是相加的效果,而是会变成相乘的大果报了。也就是,和善知识、善友彼此的缘如果结得深的话,到了未来生我们还是一样会彼此互相提携;仰仗正法团体里面和合的运作,这会使得每一个人的修行速度,都会要比自己一个人独修的时候,来的快得多啊! 可能有人听到这一边,心中会有一点怀疑,我们就用佛陀的开示来说明。有一次,佛陀托钵去化缘,正好有一家的主妇,她就很欢喜的把饭装在佛陀的钵里面,然后非常恭敬的供养世尊。世尊在接受了这一钵饭之后,然后为这一位女主人祝愿:“种一生十,种十生百,种百生千,种千生万,种万生亿,祈愿善士您精进学佛!”这个时候,这一位妇人的丈夫在旁边听到了,生起了怀疑,然后就笑着说:“唉呀!我只是布施了你仅仅一碗饭,怎么可能未来会这样子一直长大变这么多福报?”世尊就说:“不,不,不要笑。你见过尼拘陀树的种子吗?虽然那个种子又小又轻,但是落到土壤里面去,长成了大树,树荫可以茂盛到四五里路这么远,每年可以落下数万斛的果实,这不都是由一颗种子开始的吗?”结果,听到这个地方,这一对夫妇就证得了声闻初果——须陀洹果。 也就是说,在正法当中的福德功德,它就会像一粒种子一样,不断的辗转增上,一粒变成万亿倍,而万亿粒的种子又继续变成万亿倍。它不但是一分一分的加起来,而且,如果是藉由大众和合共修的力量,那彼此的福德功德就是一分乘一分的累积,不管是在广度或者是在深度上,都会有这种相乘的功效。这也是大众共修比起个人独自自修更为殊胜的地方。 有人又有疑问:“那这样子讲起来,这个好像共修要比自修好一点啰!那所以以后我们就不要自修了,对不对?”也不是如此啊! 我看到北投某位大法师的著作,里面讲到共修的这个功德,他里面提到说:“自修与大众的共修,都建立在修行佛法为出发点,目的都是在于明心见性,了悟生死大业;为了证成菩提,为了出三界为正宗。修道者如果背离了这个意义,那不管他是自修还是与大众的共修,就变成多此一举,虚度光阴,徒劳浪费自己的生命了。”以上大法师所说的,倒也还算正确,值得我们赞叹。只不过后来,他自己所率领的教团的发展,就恰巧的落入了他自己说的“背离了明心见性的意义……多此一举,虚度光阴,徒劳浪费青春与生命了。”这也是非常令人感慨的事! 那他也提到,共修比自修殊胜的地方有十点,虽然他落在表相与二乘的心态当中来说这十项,倒也值得我们参考。他说到共修的好处:一、共修可以抖擞懈怠的心,培养我们的恒心与耐心;二、共修可以遏止我们的昏沉、掉举的通病;三、共修的这一股共业的力量,可以修改我们习气的染着,净化无明三毒;四、共修可以将有功用行转入无功用行;五、共修可以互相勉励,互相鞭策;六、共修可以培养修行的喜悦与正法的风范;七、共修可以趋向无上菩提,正法熏习;八、共修可以去除傲慢贡高心,可以让我们把过去的这一些习气,日益的给消弭掉;九、共修它是集合大家共业庄严,共同趋向于修证之境,并且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十、在共修的时候,环境就好像一面镜子一样,人、事、物种种的频繁,可以帮助我们转烦恼为菩提。以上所说的是就共修的表相上来看。 可是,如果我们看的更深,就内在的实质来看,事实上在佛教中,自修与共修并不是相对待的两件事,而是同一件事,是同一件事的两个面向:共修就是自修,而自修则在共修的环境里面。不信的话,我们来看看佛世的时候,在佛陀所指导的这一些圣弟子们是如何修行的呢? 圣弟子们跟随着佛陀,结合为一个教团,依佛而住。每天清晨的时候,由长老分配,各自前往不同的地方去托钵;托钵化缘拿回来的东西,就是属于整个教团常住所共有的东西,然后再一起来分配;回来用餐以后,大家共同听闻佛陀说法。当佛说法完之后,大众各自离开,或者到树下,或者到水边,或者到山洞里面,各自修行,度过那一晚。即使后来有了这个安居的精舍,还是一样各自离开用功,互不干扰,因为修行本来就是非常个人的事情。 那大家说看看:佛世时候的这样的一个教团,到底算是个人自修,还是集体共修呢?若说“大家聚在一起是共修啊”,但实质上却又是各自修行;如果说“大家是各自修行啊”,但是他过的明明又是团体的教团生活。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讲:过着团体的生活,而有自修与共修的安排,两种生活相辅相成。 然而,大家也都很清楚,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人多嘴就杂!这实际上也是每一个道场会发生的问题,这是众生被自己的无明所遮障的缘故,不能说是共修的坏处。那在这样的一个共修共住的生活当中,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做才对呢?我们可以举这一段经文。 在《中阿含经》里面记载着:尔时,有一片树林叫牛角娑罗林,里面有三位佛弟子居住(尊者,叫尊者代表他们已经证果了,实际上都是证得四果的阿罗汉),尊者阿那律、尊者难提、尊者金毘罗。这一些尊者他们虽然住在一起,可是他们每天的生活是怎么样呢?早上一早出去托钵乞食,托钵先回来的人,就负责去整理床座,负责去打水,负责把装着洗脚用的水的器皿,把它处理好;然后负责把洗脚用的工具,以及擦拭脚的布巾准备好,水瓶、澡罐都把它处理好,谁先回来谁先处理。然后托钵回来的食物,如果自己刚好吃完,那就吃完;如果还有剩余的,就把它放在器皿里面。然后自己吃完了,把东西收好,把手脚洗干净,然后把袈裟披着,然后进入精舍,进入房子里面,去宴坐,去观行,去禅坐。那托钵比较晚回来的人,能够把自己东西吃掉的就吃掉了;如果不够的话,可以把前面一个人剩下来的食物拿来吃。最后,吃完以后还有多余的食物,就把它放在干净的地上,或者是没有虫的水中,布施给各种众生。然后把这些钵拿去洗干净,也是一样,把一些身边的东西收好,手脚洗干净;然后清理干净之后,接下来一样,披着袈裟,开始入室宴坐,或观行或禅坐。 这些尊者们就这样子,到了大概下午三五点的时候,如果有人先从修行禅坐当中起来,看到大家共用的这个水罐、共用的水缸如果没有水了,就负责去打水。如果自己能够去扛水,能够去把水拿过来的话,就自己去做,捧着水缸到河边去取水;然后取完之后,放着,自己再继续的修行。如果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扛得动水缸,这时候就用手跟另外一位比丘打招呼——请注意喔!不是讲话聊天喔!比丘之间在修行的时候,彼此沟通就只有手势,用手招另外一个比丘——于是两个人就默默的共同抬着这个水缸到河边打水,然后接下来再把水缸抬回来。各不相语,彼此不说话,不聊天,不攀缘;各不相问,彼此不会问“你刚才禅坐的好不好啊?你的境界如何啊?”因为这一些事情都已经是攀缘,伤害自己的道业。 各位可以看一看,这样子到底他们算共修,还是个人独自修行呢?这一些尊者们每五日一次集会,在五日集会的时候,才开始互相共说法,大家开始互相说法,互相纠正。或者如果没有事情的话,集会的时候叫作“圣默然”,也就是说即使是集会,无事的时候,大家也是默然而坐,行自己的道业。那到底这算共修,还算个人独自修行呢?是共修,也是个人自修! 也就是说,佛弟子的修行,他是在一个共修的环境的情况下,在教团的情况下,但实际上各自修各自的;甚至彼此不相聊天,也不相问候,除非是在规定的五日一集,这个时候是共同说法,共同布萨、羯磨等等,也还是不聊个人的事情。这才是正确的修行方式。共修与自修是一体的两面,是一件事的两个层面,所以共修与自修并没有互相违背的地方,它是互相和合运作的,从佛世的时候佛的规定,圣弟子们的实行就已经是如此了。--摘录《个人自修与集体共修有什么不同?》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zZCzCwhWDyLkMz4ilOmdIA&urlrefer=947dcc7c7eec36fa9835fa322eacefad
[转]竹海茶乡,金山药岭——美丽大霍山 霍山是毛 [转]竹海茶乡,金山药岭——美丽大霍山 霍山是毛竹之乡。竹类品种多达6属20余种,竹林总面积24万亩,蓄积量4000万株,是江北毛竹第一大县,“万亩竹海”桃源河被林业部授予“中国毛竹之乡”。霍山毛竹节长、质韧、壁厚、纤维长而紧密、整株尖削度小、径级大,品质优良,20世纪70年代送省城合肥参展的“竹王”径级达18 cm。 霍山盛产名茶。全县茶园面积12万亩,年产干茶3000吨,产值8000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占30%,产值占70%,获得有机转换证的茶园面积超过1万亩,是全国名茶重点产区。霍山黄芽产于海拔400米以上深山,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非凡的品质,自唐代以来就成为御用贡茶,久负盛名,畅销大江南北,现与黄山、黄梅戏并称“安徽三黄”。“中国霍山黄芽茶市”是农业部批准的全国两大茶叶产地批发市场之一,将成为华东地区茶叶的集散中心。 霍山是药材之乡。中药材1460多种,药园面积5万余亩,是全国中医中药试点县。其中,素有“软黄金”之称的人间仙草霍山石斛和断血流、天麻、茯苓、杜仲等名贵中药材享誉海内外。 霍山盛产板栗。栗园12万亩,年产鲜栗8000吨,年产值3000万元,是全省重点板栗基地县。 霍山是油茶产区。油茶12万亩,年产茶油1000吨,产值4000万元。茶油是纯天然无污染食品,具有降低血压、血脂,软化血管,护发养颜之功效,既可直接饮用,也可烹炒食用。
[转]“八月炸”又熟了,一个能卖10块钱,大别山间的这种野果你尝过吗? 三农有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于生活在偏僻深山的农村人来讲,耕地资源比较紧张,山地资源比较多。农民为了更好的生活,只能到大山中去淘金。所以我们小时候,每年都有不少人上山去采挖各种草药,回来制作之后卖出去,换回农村人的柴米油盐。这里面就有一种野果子叫做八月楂,就是传统的中药材。那么,这种野果子能吃吗?为什么叫它八月楂呢? 啥是八月炸? 八月楂的学名叫预知子,但是又可以叫做八月炸、八月扎、八月瓜和野香蕉等等。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南、安徽、浙江和河南等山区。我老家在大别山区,山上有很多野生的八月楂。小时候每年到了暑假时放牛,小伙伴们就会成群结队地到山里面去玩耍。 经常会在山上看到八月楂,它是一种落叶或者是半常绿藤木多年生的植物,很多时候是依附在其他的树木上生长,会开一种淡紫色的小花,然后结成像狗腰子一样椭圆形的果实。所以在有些地方,也把它亲切地称之为狗腰子。 当然之所以叫它八月炸,是因为当果实成熟之后,颜色会变成绿黄色,自然炸开。在我们乡间有一句俗语,叫做7月杨桃,8月楂,9月板栗笑哈哈。也就是说分别到了7、8、9三个月不同的时间段,各种野果都会裂开,向人展示:我熟了,我熟了,快来摘我吧。 八月楂能吃吗? 这种野果子在我们乡间非常的常见,平时把它采摘回来,主要当做一种中药材卖掉。当然有一些小孩子或者是大人,见到之后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尝试吃一吃。这种野果子确实是可以吃的,味道有一点香甜。 甚至在民间传言,如果夏秋天食欲不好,去山上摘两个8月楂回来生吃,能够健胃消食,改善肠胃功能,增加食欲。不过,在我的记忆中,虽然8月楂可以吃也能吃,甚至说味道还不错。但是大部分人并不把它当做一种野果子,最多不过是偶尔尝试。绝大多数情况下,农民都会将其采摘下来,制作成药材,卖给镇上的药材收购站。 我小时候跟奶奶两个人,每年的夏秋天都会上山去采摘8月楂,在大别山上,几乎到处都有。这东西非常常见,药材价值极高,但是药材站的收购价格却很低。那时候农民也穷,大家都抱着能卖一点钱是一点钱的态度。现在农村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山上的8月楂再也没有人去摘了。 你们当地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呢?你吃过8月楂吗?觉得好不好吃?
花果供佛——转自君子兰
青山处处有桃源
山下碧绿的小菜园
学佛资源搜索:佛教公开课:学佛释疑合辑(共390集)三乘菩提 学佛资源搜索: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fofa.org.cn%2F%3Ffrom%3Dgroupmessage&urlrefer=395e5599461e66041ef3f7d8845dff5d 佛教公开课: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fojiaotv.net%2F%3Ffrom%3Dsinglemessage&urlrefer=7e1272dd74d3c8cf91279bc13b2af370 学佛释疑合辑(共390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2FlXa-0LFX5pCf8R3bYqx9vA&urlrefer=a5668b9f3c4ea48b4b938dd5954f66c9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共82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2Fi0wdPRkgfNJsCBhaBf7Xpw&urlrefer=11d87687753a4d27db07bbe69cff319f 菩萨正行合辑(共84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2FVzj5VsDkJxw7qaRqCs1bvw&urlrefer=fe1c90d5a19dfb195b7f3243dbf89c65 入门起信_大乘起信论导读合辑(共260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2FIR1DhicIm3doPxug3uEmBA&urlrefer=6a72e1bfe0c42d71d95f49fbc903513c 佛典故事选辑 (共130集) http://mp.weixin.qq.com/s/PhF_okWHGWw-iwVn8bdfTQ
山中岁月不知年
艾香供佛
山中寂寂,花开静好。——转自秦岭幽源居士
花香无言,清风有语。——转自秦岭幽源居士
桂子清香——转自秦岭幽源居士
秋光好,菊花香,青山妩媚流水长。——转自秦岭幽源居士
大别山粉黛乱子草花海
[转]佛经中讲吃肉喝酒吃五辛的过失与不食的功德《入楞伽经》卷 [转]佛经中讲吃肉喝酒吃五辛的过失与不食的功德 《入楞伽经》卷八,《遮食肉品》第十六,5408字,专讲一个主题:食肉之过、不食功德﹝“不应食(肉)”,出现17次。﹞ 佛言:“大慧!罗刹恶鬼常食肉者,闻我所说尚发慈心、捨肉不食,况我弟子行善法者,当听食肉?若食肉者,当知即是众生大怨,断我圣种。大慧!若我弟子闻我所说,不谛观察而食肉者,当知即是旃陀罗种,非我弟子,我非其师。是故大慧!若欲与我作眷属者,一切诸肉悉不应食。 “大慧!未来之世有愚痴人,于我法中而为出家,妄说毘(同“毗”pí)尼坏乱正法,诽谤于我,言听食肉,亦自曾食。 “大慧!我若听许声闻食肉,我则非是住慈心者、修观行者、行头陀者、趣大乘者,云何而劝诸善男子及善女人,于诸众生生一子想,断一切肉? “大慧!我于诸处说遮十种、许三种者,是渐禁断,令其修学。今此经中自死他杀、凡是肉者,一切悉断。 “大慧!我不曾许弟子食肉,亦不现许亦不当许。大慧!凡是肉食,于出家人悉是不净。大慧!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许食肉,亦自食者,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不饶益处。 “大慧!我之所有诸圣弟子尚不食于凡夫段食,况食血肉不净之食?大慧!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尚惟法食,岂况如来?大慧!如来法身非杂食身。 “大慧!我已断除一切烦恼,我已浣涤一切习气,我已善择诸心智慧,大悲平等普观众生犹如一子,云何而许声闻弟子食于子肉,何况自食?作是说者无有是处。 “大慧,如是一切葱、韭、蒜、薤(xiè,别称‘藠jiào头’)臭秽不净,能障圣道,亦障世间人天净处,何况诸佛净土果报?酒亦如是,能障圣道,能损善业,能生诸过。是故,大慧,求圣道者,酒、肉、葱、韭及蒜、薤等能熏之味,悉不应食。”
霜染红杉林
青山如画,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
清净法身佛——转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愿所有众生离苦得乐!
自然造化,鬼斧神工
愿此清净香,遍满十法界。
森林,梦之家园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雪山流云
高山,森林,原野,大海,星空……美哉!壮哉!绮丽风光,梦幻世界。
天籁童声《野菊花》
春来了,冰雪消融,大地花开……
大美——深秋的山林
念佛
流响——转自幽源居士
深林清音
达赖喇嘛们的真面目
六祖慧能大师的故事
幽谷繁花——转自幽源居士
山中闲夏——转自幽源居士
云漫青山——转自幽源居士
清音——转自幽源居士
幽香——转自幽源居士
[转]山间红叶
粉色深秋——韩国街头的中国女大学生
一个中国女孩在韩国的日常
两个中国女孩在韩国的街头比花。***
在韩国的工艺品店里买花。
韩国工艺品店里的中国女孩
皮肤越来越白了。
眼睛越来越有神。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