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念佛🌳 乖味仙女棒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wx:xuezuopusa
关注数: 64 粉丝数: 268 发帖数: 1,143 关注贴吧数: 14
[因果故事]奶奶瘫痪在床,一直嚷着有很多鸡在攻击她! 常乐善行 奶奶离开我们快20年了,她62岁那年,爷爷去世,父亲就把他从安徽老家接到城里,从此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回忆奶奶的一生,可用善良、勤劳、朴实形容。她从未和邻居红过脸,母亲性子急,有时候数落奶奶,老人家极少回嘴,只是背后掉泪。 我们几个孩子和人家发生口角时,奶奶从来不怨别人,把我们拉回家,反说我们不好,不该与人吵架。 奶奶到我们家后,没花过钱,父亲给他零用钱,她都攒着,过年时她都分给我们。 奶奶来了后,就把家务都承担了,屋里屋外收拾的窗明几净,我们每天上学穿的干干净净,父母都能安心上班,回家后都能吃上热呼呼的饭菜,奶奶真是太好了。 奶奶临终的惨状,至今记忆犹新。 奶奶86岁那年,连着摔倒两次,最后腿摔坏了,拄拐都走不了,只有瘫在床上,大小便都让人伺候。 我住的离母亲家较近,经常去看奶奶。她见我就说:“快!把鸡撵走。”我说:“哪有鸡呀?”奶奶:“看你来了,都跑床底下了。” 无奈,我拿起笤帚去扫床下。奶奶这才松了口气说:“好了,都走了。” 下回再去看她,依然让我往外赶鸡。并说:“天天都有成群的鸡,围着我转,还叨我的头、手脚、腿,我吓死了。” 母亲也说:“你奶奶老喊,这屋里有鸡,哪有鸡呀!” 我和母亲讲:“以前,我们在平房住时,不是养了许多鸡吗?是不是它们来找呀?” 母亲那时候啥也不信,呵斥我胡说八道。 (未完待续)
【佛经原文】佛说法身经大正藏红尘作菩萨今天  佛说法身经 【佛经原文】佛说法身经 大正藏红尘作菩萨今天   佛说法身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以微妙音作如是言:“诸佛如来有二种身,皆具河沙功德。何等为二?所谓化身、法身。   “而化身者,示从父母所生,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以智慧眼普观众生,智者瞻仰心生适悦,三业清净,一一相好百福具足,如是庄严百千福聚,大丈夫相皆色蕴摄;又复具足十力、四无所畏、三不空法、三念住法、三不护法、四无量法,具大丈夫一一最胜那罗延力,如是略说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庄严功德,具足圆满,是名化身。   “又复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有法身,不可思议、不可称量,而无有人能广宣说。假使缘觉及诸声闻——舍利弗等,最上利根善解深法,大智明达了种种义——而亦不能广大宣说法身功德。诸佛如来为三界师,是大悲者,为诸众生作大利益,平等护念无所分别,住奢摩他、毗钵舍那,而复善解三调伏法,善度四难,具四神足,而于长夜行四摄法,离于五欲超五趣苦,具六分法圆满六波罗蜜,开七觉花演八正道,善解九种三摩钵底,具十智力。以此智力,名闻十方,是故称为第一义天。于时方处,昼三夜三常善观察如是诸佛内功德法,无有能者而为广说,是故我今略说此法。   “是法身者,纯一无二、无漏、无为,应当修证诸有为法从无为生,如是真实,无净、无染、无念、无依,离诸方便而与众生作大依止,一切众生所作行法无诸过失,是真善法离诸记念,于无边三摩地门不动不摇而得解脱。以二种奢摩他、毗钵舍那,于欲离欲而得解脱,无明欲法以慧解脱,学无学法以念了知,以明解脱善达自性,而于诸法深能系念,善以阿钵底而生阿钵底法,善以三摩钵底而生三摩钵底法,于一切法无求无证。离此二法,即无所缘,复无所修,而以尽智及无生智,毕竟成就三究竟法、三善根法、三方便门,离诸妄想得真实生。   “了三种慧,谓闻、思、修。离三杂染,谓烦恼、业、苦。有三种三摩地,谓空、无相、无愿;复名三解脱门,即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三种蕴法,谓戒、定、慧蕴。三种学法,谓戒、定、慧学。有三种修,谓戒修、定修、慧修,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学。有三种道,谓见道、修道、无学道。有三种根,谓未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有三种行法,谓圣行、天行、梵行。有三分别,谓蕴、处、界,了三法已获大福聚,证得解脱寂静涅盘,三不空念住。如来于诸众生平等覆护,三种蕴法,有三补特伽罗,谓上、中、下。   “诸佛如来具三种大悲,谓无缘大悲、微妙大悲、为一切众生大悲。有三种自在,谓身自在、世自在、法自在。有三不护法,谓诸如来身业清净离不净法、口业清净离不净法、意业清净离不净法。有三种剑,谓闻剑、思剑、修剑。有三种最上,谓定最上、慧最上、解脱最上。有三种界法,谓正断、离欲、寂灭。复有三界,谓欲界、色界、无色界。有三种无学明,谓过去宿命明、未来天眼明、现在漏尽明。有三种无为法,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有三种菩提,谓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菩提。有三种无学智,谓尽智、无生智、正见智。三宝、三归、三最上智;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四信心法,四解脱句。   “有四种善法,谓第一义善,自性善、发起善、相应善。四种修法、四种智法、四圣谛法、四禅定、四轮藏。四法,四依止,谓亲近善友,听闻正法,系念思惟,如理修行。   “复有四缘,谓因缘、等无间缘、增上缘、所缘缘。四加行位、谓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有四种道,谓方便道、无间道、解脱道、最胜道。四沙门果四种圣族,有四无量心,谓慈、悲、喜、舍。复有四生、四圣住、四记念、四威仪,有四出生门,谓出入寂静正觉。复有四证位。有学五蕴,五解脱处,五度生法,五圣智想。有五三摩地分,谓正断分、调伏分、离过分、离相分、离性分。复有五种最上分五现行,三摩钵底五蕴五界,复五取蕴。六功德法、六通六念。复六种法、五种离欲、六种修法、六见道位、六相续行、六证明想。七补特伽罗、七大丈夫行、七识住、七觉支、七无过失法、七三摩地受用法、七种妙法、七种界分、七善解处、七种修道。八正道分、八种补特伽罗、八种别解脱戒。复八解脱、八处、八智、八道、八戒、八会,及八种世法,如来相续真常精进清净无所染着。   “复有九种过去三摩钵底,九信心法、九证得法、九名色灭、九众生住、九种依法、九无漏地、九修道地。十种补特伽罗,谓四向四果第九缘觉,第十正等正觉。十大地善法、十种有学法、十如来力、十善业道、十恶业道、十种圣住、十如理作法。十一功德相好思念法、十一种起善解智具足法、十一种具足戒法。十二种出生言辞、十二处、十二缘、十二刹那会证得圣法。十三喜法、十三出生法、十三作业地。十四种化心。十五心见道。十六心正念。十七种相有学、十七乐欲相。十八界、十八不共法。十九分别地。二十二根。三十七菩提分法,谓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四十四智法。复七十七智法,百六十二道,是谓修地。   “如是等无量无边相续真常之法,离诸烦恼,甚深广大微妙难思,是大智者如实了知。而此佛法,乃是殑伽沙数正等正觉殊妙之法,是平等法,若有求证正等觉智,诸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外道尼乾子等,具正智者如实了知,复为众生广大宣说,如佛所化,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悉皆证得寂静无畏究竟涅盘。”   佛说法身经 ---- 大正藏第 17 册 No. 0766佛说法身经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ecp66qEuXkUDA6vU8gnBxA&urlrefer=ac79f4a14b58e47a9c187d0ed7f2d497
[转]《优婆塞戒经讲记》节选 [“善男子!若诸外道 [转]《优婆塞戒经讲记》节选 [“善男子!若诸外道化众生时,或以恶语鞭打骂辱,摈之令出,然后调伏;菩萨不尔,化众生时,无粗恶语瞋语绮语,唯有濡语真实之语;众生闻已,如青莲遇月、赤莲遇日。善男子!菩萨施时,财物虽少,见多乞求,不生厌心,是名菩萨不可思议。菩萨教化盲聋喑哑愚痴边地恶众生时,心无疲厌,是名菩萨不可思议。”] 讲记 佛又向善生童子开示说:如果外道们教化众生时,往往是以大声恶口来骂,有时以鞭打处罚,有时当众辱骂之后再赶出去,要求大众都不与他说话,以这种手段加以调伏。可是菩萨都不用这类手段,菩萨度化众生时,都不用粗恶的话对众生说,也不以瞋心来说话,更不用绮语(绮语就是以讽刺的话来说),只有濡语,也就是用委婉柔软的话加以说明,并且用真实话来说,绝不欺诳。众生在这种气氛下听了菩萨的话。犹如青莲花遇到明月照耀,亦如红莲花遇到阳光的照耀(青莲花若有十五日的明月来照,它的青色愈发的漂亮,红莲就是要白天阳光来照才会愈漂亮),所以菩萨不应该对众生粗言恶口。 佛又说:菩萨布施时,财物虽然少,自己的财物不多,但是有很多人来乞求时,心里面不会产生厌恶之心,这就是菩萨的不可思议。菩萨教化瞎眼、耳聋的人们,或者教化哑巴乃至愚痴的边地邪恶众生时,也是不会疲厌的,所以菩萨不可思议。有人想:某一些地方我们不应该去弘法,因为他们太穷了,或者说他们太放逸了,或者说他们邪见太强了。其实不然,我们照样要做,因为可以帮他们心中种下菩提种子;我们不必求现在种下去马上就会有结果,而是在十五年后、二十年后才会有结果,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把正法书籍送出去。现在不做,因缘就会更晚。但是这几年真的都没有结果吗?并不尽然,因为现在有很多佛学院是用我们的《楞伽经详解》在当教材;有的是公开拿来当教材,有的是私下先读了,先记下来,然后上课时讲出来,当作不曾读过我的书来为人讲解。那也很好呀!只要能把正理讲给大家听,能利益众生就好,什么形式我都不计较。当然曾经有人说:“他私下还诽谤你,可是却都用你写的道理在教欸!我们是否要考虑停寄新书给他?”我说:“那没关系!就让他继续诽谤,书还是照寄!只要他能利益众生就好,何必要计较他赞叹或诽谤?”所以我们就继续寄。这也是你们应该学习的,这也是菩萨的不可思议之一啊! 有时人家写信来说:“某某人诽谤老师您,不要再寄书给他了。”我照寄,除非他把我们寄给他的书公开烧掉,否则不会停寄。虽然学生们问他说:“师父!你说的法义跟金雄师居士讲的一样欸!那他的书可不可以读?”“不可以!他是邪魔外道。”那也没关系,我们还是照寄,因为他的学生能得到利益,这就够了,菩萨都不会计较这些的。 ——节选自《菩萨优婆塞戒经》第二辑389--390页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