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海漫游 邮海漫游
关注数: 13 粉丝数: 54 发帖数: 775 关注贴吧数: 7
开天辟地一猴王   猴票由于是第一枚生肖邮票,图像美观,印刷精致,深受集邮爱好者欢迎,猴票在邮票市场价格上升很快。四方联和整版邮票的价格要更高。猴票价格上涨速度惊人。不愧是中国集邮的标志藏品。同时也是中国集邮市场的风向标。首套新邮票、新邮品均蕴有一种“龙头效应”,集邮者的求全心理,往往使这些首套邮品身价不凡,增值可观。尽管猴票发行之初很多人并未留意,但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全国各地诸多邮市相继建立,集邮所蕴涵的经济意义愈发显露出来,猴票也就随之紧俏起来。至1992年,第二轮生肖猴票面市时,很多集邮者恍然大悟,怎么手上少了第一套猴票呢?于是“庚申猴”的价格在市场更是直线飙升,供求极度失衡。虽然后来发行了第二套、第三套生肖邮票,其中也有猴票,但通常猴票是指1980年发行的第一张猴票。 猴票由于是雕版印刷,其票面的猴身上的毛在阳光犹如真的毛皮一般光彩熠熠。这也是甄别庚申猴的真伪的重要依据。所以有猴票的朋友要特别爱惜你猴票的票面,票面的好坏是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   历史上,猴票的每一次价格变动都伴随着邮市大行情的变动。1980年2月15日问世的“庚申年”(猴)邮票,是中国邮政发行的首套生肖邮票。经过长期的消耗以及资金的精心运作,其整版的价格,2012年在投资者不知不觉之中达到了150万元,创造了邮票增值的世界性神话,被业界称为“金猴”邮票。   1984- 1986年,猴票价格一路从3元左右飙升到30元,中国集邮市场第一次大繁荣。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排队买邮票的盛况。   1990年年底,猴票价格从70元上涨到240元附近,启动了1991年的一轮邮市大行情。   1996年秋,单枚猴票价格由300元左右飙升至1100元,又引发了1997年一轮波澜壮阔的邮市大行情。   1997年下半年开始,猴票一路下跌,从此邮市也进入了长达10年的低迷期。   2005年年底,猴票又重新回升至1700元。   2006年05月,单枚猴票成交价2173元。   2007年04月,单枚猴票成交价3180元,整版猴票成交价达27.5万元。   2008年02月,单枚猴票成交价3975元。   2009年02月,单枚猴票成交价4028元。   2010年02月,单枚猴票成交价6678元,整版猴票成交价达58.3万元。   2010年04月,单枚猴票成交价8692元,整版猴票成交价达90.5万元。   2010年12月,单枚猴票成交价9964元,整版猴票成交价达97.7万元。   2011年02月,单枚猴票成交价11812元。   2012年12月,单枚猴票成交价12000元。
“一片红”以及片红背后的故事 新中国珍邮“全国山河一片红”是邮市里永远的一个神话,关于他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着,虽然我集邮比较晚,至今无缘得见其庐山真面目。但是关于他的故事,这些年我倒是在网上收集了几个,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1。当年,我与“全国山河一片红”相遇 淘藏网编辑部 来源:中国集邮报 2007-2-24   1982年,集邮的狂热刚刚开始,那时是以收集信销邮票为主,(主要是JT信销邮票),如果实在收集不到就买新的,记得第一次购买新邮票是在本市刚刚开业不久的邮电局报刊集邮门市部,首次销售的纪念邮票是“红楼梦”邮票和小型张,虽然价格对我来说很贵,但是架不住那个年轻漂亮的女营业员的极力劝说,竟然鬼使神差地购买了10枚“红楼梦”小型张,花掉了我半个月的工资。   然而这10枚“红楼梦”小型张成了我的心病,回家后家人都埋怨我,说我花钱太大手大脚,我也很后悔,就想和别人交换其他邮票,但一时又换不出去。   后来听别人说银川市(离我们石嘴山市100多里)有邮票市场,可以交换邮票,于是一个星期天,我按捺不住终于去了那个邮票市场。时过25年,我仍然能将当年的价格记住:T28“奔马”,T41“从小爱科学”小型张各是12元1枚,后来大名鼎鼎的T46“猴”方连是10元!我用6枚“红楼梦”换了“山茶花”、“长城”、“荷花”3个小型张,他还找给我1元钱!可惜我手里剩下的4个“红楼梦”不够换“从小爱科学”,多年后都念念不忘。   下午邮票市场人开始多了,我看到一大群人围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看着什么,我就好奇地走了过去,看到少年手里拿着1枚用红色糖纸包着的邮票,仔细一看,是1枚“全国山河一片红”,信销票,要价20元,没有人还价,看来是贵了,那个少年看到有这么多人围着,死活不肯将包装纸打开,也看不清品相,一直没有人买.   到了傍晚快收市时,那个少年来到我的面前,说听别人说我有“红楼梦”小型张,他愿意以“一片红”换我手里的4枚“红楼梦”小型张,我站在那里想了一会儿,也拿不定主意,只是说不想要旧票,那少年看到我犹豫不决,忽然从包里拿出来1枚新的“一片红”邮票,说“这个新的总可以了吧?”我接过来也看不出真假,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那少年看我没有要买的意思,失望地走了。   2004年的夏天,我到银川市的一位交往多年的邮友家中,闲谈中,我说起当年的“一片红”邮票,感叹后来不知那枚“一片红”的下落,谁知那位邮友神秘地一笑,从他的邮票册中拿出1枚邮票让我看,我看后大吃一惊,正是那枚“一片红”邮票,原来这位邮友最终从少年手中买下了这枚旧票,只是他买下的价格已经不是20元了,而是100元了。我仔细看了这枚“一片红”邮票,品相非常好,没有任何损伤,邮戳盖上一点,只能看到一个“北”字。   我向这位邮友说到那少年手中还有1枚新的“一片红”时,轮到他吃惊了,他说他根本不知道那少年手中还有1枚新票,也从来没有听见任何人说起。我想那1枚新的“一片红”邮票无论真假,流落何方,都已经与我们无关了。而我,每当我的邮集参加邮票展览时,评审员都会说没有珍罕性,这时,我就想起了那枚可以买而没有买的“一片红”邮票。
比起邮票,我更喜欢邮票背后的故事 趁天气好,。把我收集的邮票故事转载一下 --------------------------- 1.从废品站得到的珍邮——“片红封” 淘藏网编辑部 2007-1-8   2002年4月21日,中邮大地邮票拍卖公司举槌拍卖,当拍卖师拍到第1304号时便开始了激烈的竞争。经过数次举牌,这件拍品由估价15万元到落槌以20万元人民币成交。此件拍品便是贴“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撤消发行)的实寄封。此实寄封能拍到20万的价位,确实物有所值。所值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1.过期贴用封   此件“片红”封为1969年1月28日河南省林县寄河北省肥乡县,贴“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销戳日期为“河南林县1969.1.28”。集邮界的朋友对“片红”邮票均感兴趣,因为在邮票中它的名气很大,在报刊杂志上也经常能看到研究它的文章,在拍卖会上也经常看到它的身影,也知道此票是“文革”时期撤消发行的邮票。关于此票撤消发行的原因也有诸多的流传,在此,我还想说说撤消发行的原因。1966年全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到1968年9月5日,“文化大革命”迅速发展,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外)都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实现了“全国山河一片红”。这在当时可是“重大政治事件”,所以邮电部军管会决定发行一套纪念邮票,名称定为“全国山河一片红”,并定于1968年11月25日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同时发行。邮电部发行局于11月16日开始将“片红”邮票向全国各省管局分发,一切均在运行中。但在1968年11月23日(也就是说离正式发行还有两天)邮电部军管会生产指挥部向各省、市、自治区邮电管理局革委会军管会(并抄送省市自治区革委会)电告:“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地图不准确,请立即收回封存,不准出售,已经出售的要尽可能设法收回。”从以上档案资料中可以明确一点,“一片红”邮票撤消发行的原因就是因地图画的不准确,并非其他原因。由于通知发的太晚,待接到通知时,有些邮局已售出一部分,虽经各方努力,收回一些,但仍有极少数无法追回,流入社会、有的邮局提前出售(有超前使用封),还有个别邮局未接受通知,仍正常出售,还有的因为分检员疏忽或其他原因(文革期间比较混乱),所以将贴“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的实寄封在撤消通知下达两个月零三天时仍销戳寄发,所以形成了过期贴用封。   2.封函内容有研究价值   此件实寄封原函保存的十分完好,看后令人感慨万千。此信函是河南省林县革委会打投小组寄给河北省肥乡县革委会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内容为:林县革委会打投小组在1969年元月25日,查获了肥乡县白罗堡公社北河堡一队社员路林,曾两次到林县倒卖土布(自家织的粗布),并将倒卖的数量及处理的结果函告肥乡县打投办。   此件实寄封的封、函有几个一致,更说明此封的真实性:   ①信封上的寄收信名址与信函一致。首先看信封上的寄收信单位:寄信单位——河南省林县革委会打投小组,收信单位——河北省肥乡县革委会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收;内函用纸为“河南省林县革命委员会财贸组打击投机倒把小组”信笺,调查内容为林县革委会打投小组写给肥乡县革委会打办室,公章与信笺抬头一致。   ②邮票销戳日期与信函日期一致:邮票销戳日期为“1969年1月28日”,内函的日期为1969年元月28日,(信函事先印好,手填日期),这说明信函是当日填写日期,当日寄出的。   ③毛主席语录封函一致:封的背面手抄了一条毛主席语录:“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内函上印的也为同条语录。   ④封函字迹一致:信封上的字与内函的字为同一人书写。以上的几个一致更增添了此片的真实性与珍贵性。   3.品相好   此封保存十分完好,开拆时虽是用手撕的,但丝毫没影响封上的字迹与邮票,封为横式封,邮票贴在背面右边中间,邮票几乎没褪色(因夹在书中之故),销戳清晰完整。所以此封是封、票、戳品相具佳,几乎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4.封的来源   此封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令许多人感兴趣。说起此封的来历还真有一段不平常的故事。河北邯郸的小李是一位近三十岁的年青人.2001年9月因工厂不景气搞人员分流,他被裁减下来。没了工作的他感到很失落,于是有时出去转转,一来看看是否有招工的地方,二来他喜欢看书,有时也买几本喜好的书看,来消磨时间。有一天他走到一处废品收购站,看见旁边收了一堆旧书,他便走过去,将这捆旧书买了回来。没想到这几个旧书却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回家后便把这几本书一本本翻看,当翻到其中一本时,发现书中夹着几件信封,都是寄过的,有几件在开拆时将邮票撕坏或撕去了一部分,已成残封。在这些封中他还发现了一件保存很好的、贴“片红”票的实寄封(封较小15 cm×7.5cm)。当时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他喜欢看书,也爱看一些集邮文章,他便迅速找出有关“片红”的资料来对照,并去找人确认。当他得知这件封的的确确是一件“片红”封时,他激动不已,他不敢相信这么珍贵的“片红”封竞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既然这件封是真的,他便考虑给这件封找个去处。他到市场去了解这件封的经济价值,经过调查研究,最后决定送到中邮大地邮票拍卖公司去拍卖。经双方协商估价为人民币15万元。2002年4月21日,是中邮大地邮票拍卖的日子,小李亲自来到了现场,亲眼目睹了拍卖经过,没想到会拍到20万元人民币,这又让他异常兴奋,这笔钱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表示要做点邮票生意,为激活邮票市场尽点微薄之力。这又是一件珍邮的传奇故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