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丑心善脑子慢 里噜噜噜里
关注数: 8 粉丝数: 24 发帖数: 1,729 关注贴吧数: 4
全国物流供应链区域品牌中心研讨会在永召开   4月2日,全国物流供应链区域品牌中心研讨会在我市召开。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指出,构建以国内市场为主体的发展格局,要树立中国品牌的正能量。近期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开展“品牌强农,乡村振兴”和“品牌消费无假劣”行动,将在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建立100个品牌供应链中心;在30个有自贸区或建立了国际品牌中心的城市,建立30个国际品牌供应链中心,形成批发、零售贸易网络,实施全程溯源体系,实现品牌消费无假劣,确保广大消费者吃得安全、用得放心。下一步,将推动成立地级市品牌建设促进会,形成国家、省、市行业的品牌评价发布机制,通过发布中国优秀品牌,让中国的好品牌引导市场消费,拓展国内外市场,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曾凯表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物流应链的强有力支撑。永城市委市政府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全力保障物流供应链区域品牌中心尽快落地见效,不断深化我市供应链创新应用、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同时,加快冷链物流中心、汽运物流港等项目建设,全力保障沱浍河工程尽早实现通航、永城港(区域物流枢纽)至陇海铁路线实现贯通、永单高速和永灵高速建成,多式联运为企业发展畅通“大动脉”,努力打造河南向东开放重要门户和集公铁水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会上,来自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国际品牌供应链研究院、中国国家品牌网、中国报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品牌质量检验协会、宿迁市、济宁市、京东物流、京东科技等地的领导和专家围绕物流供应链区域品牌中心建设作了交流发言。
永城交通将迎来大发展!!!!!! 皖豫两省签订交通合作“大单”2024-03-28 13:14:05来源:安徽日报日前,安徽河南两省政府签署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合作协议,全面加强两省交通运输领域合作,深入挖掘江淮运河航运价值,携手打造江淮干线水运大通道,共同推进高铁、高速等跨省通道项目,全面提升两省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根据协议,两省将加强合作,建成一批省际通道项目,推动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普通国省道网、干线航道网等规划衔接、互联互通,促进区域一体融合发展。 共建省际高速铁路方面,两省共同加快推进南阳经信阳至合肥高铁和京港高铁阜阳至黄冈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沿淮铁路(南阳—驻马店—阜阳—淮南—蚌埠—淮安)、亳蚌滁宁铁路亳州—蒙城段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协调推进三洋铁路建设,积极开展淮北至商丘(永城)、亳州至许昌、亳州至永城至淮北(宿州)等铁路研究,有序推进跨区域城际铁路建设。 在省际公路建设方面,加快推进G3031商丘—固始、G3611南京—信阳、G4222和县—襄阳、固始至豫皖省界高速、沈丘至遂平高速等省际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长丰至固始高速霍邱至皖豫界段、亳州至郸城、周口至平顶山、徐州至民权高速和G344、G220豫皖省界段、S422(安徽省)跨洪河大桥及两端接线工程、阜南县与固始县两座跨淮河大桥。开展阜阳至遂平、永城至灵宝、淮北至永城、确山至阜南等高速公路和G328、G632等豫皖省界段干线公路项目前期工作。 双方重点加强水运合作。加快淮河皖豫段航道整治工程,提升淮河干流通道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沙颍河、涡河、洪河、沱浍河、汾泉河、惠济河等干支流航道建设,增强两省干线航道承载能力。加强港口建设协同,充分发挥江淮干线航运价值,全面构建皖豫两省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新格局,协同共建“中原出海新通道”。 加强两省港航企业战略合作。积极拓展皖豫省际航线布局,依托周口、信阳、芜湖、合肥、蚌埠等港口,构建优势互补、干支联动、高效便捷的集装箱物流新通道,加强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大宗货物供应链物流等合作。引导两省港口企业强化合作,吸引货物集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港口物流经济。 此外,两省将协同打造航空运输枢纽。深化两省航空物流合作,积极支持郑州机场与合肥、芜宣、阜阳等机场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加大运力投放,增开并常态化运营国际国内全货机货运航线,确保现有两省间货运航线稳定运营,积极开展空空中转、陆空联程合作,拓宽区域航空物流通道,推动两省航空货运产业联动发展。加强两省通用航空领域合作,研究构建皖豫两省干线、支线、通航短途运输间航线互联、机场互通的“干支通、全网联”航线运输网络体系,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协同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谁说永淮联络线没有了,请看全文 皖豫两省签订交通合作“大单” 2024-03-28 13:14:05 来源:安徽日报 日前,安徽河南两省政府签署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合作协议,全面加强两省交通运输领域合作,深入挖掘江淮运河航运价值,携手打造江淮干线水运大通道,共同推进高铁、高速等跨省通道项目,全面提升两省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根据协议,两省将加强合作,建成一批省际通道项目,推动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普通国省道网、干线航道网等规划衔接、互联互通,促进区域一体融合发展。 共建省际高速铁路方面,两省共同加快推进南阳经信阳至合肥高铁和京港高铁阜阳至黄冈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沿淮铁路(南阳—驻马店—阜阳—淮南—蚌埠—淮安)、亳蚌滁宁铁路亳州—蒙城段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协调推进三洋铁路建设,积极开展淮北至商丘(永城)、亳州至许昌、亳州至永城至淮北(宿州)等铁路研究,有序推进跨区域城际铁路建设。 在省际公路建设方面,加快推进G3031商丘—固始、G3611南京—信阳、G4222和县—襄阳、固始至豫皖省界高速、沈丘至遂平高速等省际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长丰至固始高速霍邱至皖豫界段、亳州至郸城、周口至平顶山、徐州至民权高速和G344、G220豫皖省界段、S422(安徽省)跨洪河大桥及两端接线工程、阜南县与固始县两座跨淮河大桥。开展阜阳至遂平、永城至灵宝、淮北至永城、确山至阜南等高速公路和G328、G632等豫皖省界段干线公路项目前期工作。 双方重点加强水运合作。加快淮河皖豫段航道整治工程,提升淮河干流通道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沙颍河、涡河、洪河、沱浍河、汾泉河、惠济河等干支流航道建设,增强两省干线航道承载能力。加强港口建设协同,充分发挥江淮干线航运价值,全面构建皖豫两省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新格局,协同共建“中原出海新通道”。 加强两省港航企业战略合作。积极拓展皖豫省际航线布局,依托周口、信阳、芜湖、合肥、蚌埠等港口,构建优势互补、干支联动、高效便捷的集装箱物流新通道,加强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大宗货物供应链物流等合作。引导两省港口企业强化合作,吸引货物集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港口物流经济。 此外,两省将协同打造航空运输枢纽。深化两省航空物流合作,积极支持郑州机场与合肥、芜宣、阜阳等机场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加大运力投放,增开并常态化运营国际国内全货机货运航线,确保现有两省间货运航线稳定运营,积极开展空空中转、陆空联程合作,拓宽区域航空物流通道,推动两省航空货运产业联动发展。加强两省通用航空领域合作,研究构建皖豫两省干线、支线、通航短途运输间航线互联、机场互通的“干支通、全网联”航线运输网络体系,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协同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永城为什么是百强……   ——经济总量创新高,发展迈上新台阶。2022年,全市GDP突破800亿元大关,增速6.2%,位居全省县域第2位。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实现历史性跨越,首次突破400亿元、完成415.42亿元,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增长7.6%。 —破解“一煤独大”,构筑“四梁八柱”。永城坚持走“工业强市”发展之路,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化工、装备制造、面粉食品和新材料“3+1”主导产业,正积极培育壮大化工新材料和金属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主导产业,致力产业倍增,努力打造新型工业强市。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6.1%。   ——做强平台载体,增强承载能力。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从“零”起步,由弱变强,十年磨一剑,成为全省唯一的“四星级产业集聚区”,正在争创国家级经开区;商务中心区是“全省四星级服务业商务中心区”,“两区”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招商选资的“主平台”。目前,全市在库四上企业达709家,闽源钢铁集团入选中国制造业和制造业民营企业双500强;盛大印刷是国内最大的商业印刷基地;黄海工程机械生产的码头抓料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国容电子正加快主板上市;城市之星盛大启幕,为市民再添商业潮流新地标。   ——经济发展快,要靠项目带。永城始终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按照产业链图谱和招商链图谱招商,滚动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全力招引一批高质量、高科技、高环保、高端化项目,力求形成“引来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支撑一方”的集聚效应。2022年以来,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9个,计划总投资875.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20个,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发展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市委、市政府横下一条心来“破旧立新”,在勇蹚转型发展的新路上,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深入实施换道领跑战略,高位嫁接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有省级智能工厂1个、省级智能车间5个,有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有8家“专精特新”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研发中心、16家省级研发中心。   永城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中原腹地伸向沿海发达地区的“桥头堡”。郑徐高铁永城北站位于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重要位置,连霍、永登、济祁高速在境内形成“工”字型交通骨架,沱浍河航运、永夏高速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成,立体化交通体系连通五湖四海,在“背靠大中原、面向长三角、融进苏沪浙”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一切发展,皆为人民。永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执政为民,切实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根基,常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稳定在80%以上。市中心医院成功晋级三级综合医院,已有三级综合医院2家、二级甲等医院4家、一级医院53家;义务教育巩固率在97%以上,基础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引江济淮工程全线贯通,永城百姓即将喝上长江水; 根据城市规模划分新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永城以常住人口125.6万人,城区人口50.5万人,处于中等城市行列,是目前全省12个中等城市中唯一一个县级城市。   
2022初步核算总值800.11亿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00.11亿元,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商丘市各县(市、区)第1位、第2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4.52亿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352.87亿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342.73亿元,同比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为13.1:44.1:42.8,呈现“二三一”发展格局。分季度看,一季度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5.1%,三季度增长6.2%,四季度增长6.2%。 粮食生产平稳增长,畜牧业稳中有好   全市粮食实现再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实现142.07万吨,同比增长5.1%,实现粮食产量“十八连丰”。其中,夏粮产量86.82万吨,同比增长0.5%;秋粮产量55.25万吨,同比增长13.2%。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预计205.12万吨,同比增长3.0%;瓜果产量69.55万吨,同比增长7.3%;园林水果产量36.35万吨,同比增长9.6%。   畜牧业运行良好,禽肉产量总体平稳。其中,2022年主要畜禽肉产量11.28万吨,同比增长12.0%。其中,猪肉产量4.68万吨,牛肉产量0.41万吨,羊肉产量1.35万吨,禽肉产量3.45万吨。 工业生产稳中有升,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增长   12月份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1-12月份累计增长7.3%,高于全省(5.1%)2.2个百分点,高于商丘(7.0%)0.3个百分点,居商丘各县(市、区)第2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1%。铝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19.2%,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同比增长9.2%,专用设备修理业同比增长35.5%。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7.2%。   
2022发展潜力百强,永城28名 近日,壹城智库在新华网和光明网发布了2022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榜,永城市位居第28位,较去年上升2个位次。河南省共有5个县市进入该榜单。   县域发展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有县域1866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0%左右,占中国大陆人口和GDP比重分别为52.5%和38.3%。据悉,此次,壹城智库课题组依据人力资源、经济活力、发展特色、人居环境4大方面的19项指标评价体系,对1470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进行了总体评价。数据来源包括: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各省市统计年鉴,2021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的统计公报,以及2021中国县域统计年鉴。   永城是一座极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城市。2021年,是永城发展历史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最快、增量最大的一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20亿元、增长9.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58亿元、增长7.0%,规上工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12.5%。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新突破,完成400.97亿元,同比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74亿元,同比增长11.3%。去年再次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等国字号荣誉。目前,已连续14年跨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公布的全国百强县,位居第60位;在壹城智库日前公布的2022年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榜单中,位居第60位,较去年提升3个位次。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