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莫默默 kanhai52009371
关注数: 16 粉丝数: 41 发帖数: 722 关注贴吧数: 10
2013年硕士复试分数线 因今年我校硕士考生分数超过国家线人数较多,各学科专业分布极不平衡,与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数存在较大差异.我校部分专业总分单独划线,单科线为国家线.其他专业复试分数线与2013年硕士研究生一区国家线一致.单独划线的专业总分分数线如下:专业 类型 本校分数线 中医内科学 学术型 302分 专业型 330分 针灸推拿学 学术型 303分 专业型 330分 护理学 学术型 295分 中药学 学术型 302分 中医外科学 专业型 310分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型 297分 中医妇科学 专业型 330分 注:针灸推拿学专业(学术型和专业型),具有医学学士学位和英语学士学位双学位的考生,分数线为300分. 上述各专业分数线以上的一志愿考生可以参加本专业复试,分数线以下的考生将不具备我校上述学科专业复试资格,可参与我校校内调剂.有校内调剂意愿的考生可在我校网站---研究生招生栏内下载"天津中医药大学校内调剂申请表"进行校内调剂,不需要在研招网调剂系统内填写调剂信息.具体安排:请选择校内调剂的考生于4月1日9:00——4月3日18:00,将校内调剂申请表交至研究生院203办公室.外地考生可将申请表传真至我办(传真号码:022—59596191).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校内调剂申请表的考生可以参加调剂到的相关专业的复试.学术型考生可以调剂到学术型或专业型的相关专业,专业型考生只能调剂到专业型的相关专业.
中医药大学的尴尬 江河湖海之医道——中医的悖论》黄萍 第十四章 中医药大学的尴尬 走进中医学院,当我们拿到课本时,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英语》等公共课之外,就是医学基础课本。其中,我们手里同时拿着《中医基础理论》和《正常人体解剖学》这两本书。出于中学时的学习习惯,拿到书后,就要翻翻大体的内容。翻倒《中医基础理论》的脏象学,在对照《正常人体解剖学》,一时傻了眼,我们不知道到底那本书上讲的是正确的。譬如,心脏的解剖和功能、肺脏的解剖和功能、肝脏的解剖和功能、肾脏的解剖和功能、脾脏的解剖和功能,两本书上讲的完全不一样。 后来我们的 刘老师给我们讲,西医和中医完全就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不能用西医的眼光来看待中医,也不能用中医理念去对照西医。当时,我们一直在纳闷,为什么会这样呢? 刘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同样一具从古墓中发掘出来的木乃伊,用不同的眼光来考察,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譬如一位生理学家和一位考古学家得出的结论就会完全不一样。 “刘老师!你的意思是说要我们同时用两种思维来对待西医和中医?” “对啊!就是这样。” 我们是在学校的餐厅进行讨论,事实上是一边吃饭,一边闲聊。我举起手中吃饭的勺子,说道“刘老师!我手中的这把勺子,用西医实事求是的理念来讲,这把勺子是用不锈钢制造的,功能就是舀饭吃;可是用中医辩证的理论来讲,这把勺子属金,与土和水有亲密的关系,因为土生金,金生水啊,至于功能嘛,是保证人体正常功能的一种实体。刘老师!同样一种东西,我们非要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来理解,叫我们怎么学得好。” “这就是你们选择学中医必须面对的事实。” “我们选择?刘老师!你可以去调查一下,所有进中医学院的学生,有多少是自己选择的。可以这样说,我们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是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糊里糊涂进来了。” 后来,我们了解到,中医药学院的课程中近一半是西医课程。也就是说,我们在校期间,三分之一的时间学公共课程,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中医课程,三分之一的时间学西医课程。 近年来,全国各中医药大学里,中医课程和西医课程的比例大多是“**开”、“五五开”、“四六开”的,也就是说,中医课程和西医课程各占一半左右。 一、中医药院校开设西医课程的理由 原来,中医药院校开设西医课程是符合国家制定的中医专业培养目标的。1956年,国家创办中医高等教育之初,设立的中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并具有西医学的一般知识的中医师。1977年,高等中医院校恢复招生,中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习一定的西医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初步具有整理研究祖国医学遗产的能力,为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有一个问题我们一直想不明白:既然“中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习一定的西医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初步具有整理研究祖国医学遗产的能力,为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那么,为什么不在一所医药大学开设中医学院,非要花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另外建立中医药大学呢? 医学本身就是很难学的。中医学院的学生一方面要学中医,一方面又要学西医,同时要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来对待医学,这就使得中医学院的学生无法真正深入医学。事实上,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只不过相当于“拿了两个中专文凭”——中医中专生和西医中专的中专生。其中,就连本科硕士连读生也不例外。 一位曾经到我们这里来参观考察的北京中医药大学7年制本科硕士连读生,他说,他们一二年级是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学习,这两年期间,并没有开设医学课程;三四年级回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医学基础课,其中,中医的主干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针灸学等,西医的主干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医用生物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组织胚胎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五六年级分别在西医院和中医院实习;七年级写毕业论文。整体算下来,西医课程和中医课程各占一半,而且学习的时间也仅仅两年,两年的时间要同时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大部分课程,怎么能学得精深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