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歌者 昔日歌者
关注数: 0 粉丝数: 3 发帖数: 1,146 关注贴吧数: 0
最美丽的情话 我语气飘忽,象是在回忆一个遥远的梦,“一万年前,我本是上帝座下最强大的天使,流光溢彩的羽翼洒落着无与伦比的优雅。一天,上帝对我说,‘我最爱的孩子,现在轮到你去凡尘历劫了,我要先取一根你的肋骨,做成你的另一半。’我答应了,于是就有了你。刚完成的你怯怯的躲在远处看着我,美丽的如同堕入凡间的精灵,我莫名的被你征服。于是我对上帝说‘尊敬的上帝,我愿付出一切代价,只希望她能成为这世间最完美的女子。’上帝应允了,于是我先付出了我英俊的容貌,换取了你譬如朝露的双眸,接着付出了我永远的神格,换取了你颠倒众生的魅力。看着站在那里光彩夺目的你,我感到了不安,害怕宛如陶瓷般精细的你经不起尘世的伤害,于是我说,‘我愿将神圣的光羽永远加护到她的身上。’上帝说‘孩子,失去光羽你将失去最后一丝回到天堂的希望,你愿意吗?’我愿意,有了你,地狱也是天堂。舒展的光羽化为点点的晶莹将你包裹,你美丽的令女神也躲入了云朵。‘这是我最完美的工艺品。’上帝感叹。我说不,她不是工艺品,我掏出了自己的心脏,放入你的胸膛,化为你的温柔,纯真,可爱,善良……” “秦盛……好美的故事……然后呢……”莎莎仰头望着我,眼神迷离。 “这不是故事,这就是你和我,”我语气神秘,“失去一切的我流落人间,经过万年的孤独,万年的期盼,寻找自己的心,直到遇到你。你仍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无人能够抗拒你纯真的笑颜,因为你的美丽受到最强大天使的守护,时光也无法在你身上留下任何痕迹,更重要的是,你有着天使的心……实际上,这颗心也是我的,离开你,无心的我怎能活下去。”
中国教育的泡沫与文化的堕落[转帖] 中国教育的泡沫与文化的堕落        ——五十五年的文教盘点及思考!     时下,教育和文化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说起来,道理其实也很简单,这就是为了下一代能够成为国家的“有用有为”之才。在这里,为了能够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将建国55年来的文教作一个大盘点,说明我们目前的教育存在“形式化、渡金化、产业化,”归纳起来的表现是“泡沫化”的现象。因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然而,近些年出现的一些现象,表明我们的这些良好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甚至出现了象房地产业中时常出现的那种泡沫。为了能有个比较,我们就先从人才的泡沫现象和贬值现象说起。至于文化的堕落,到后面才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很少也很珍贵的。在当时,凡是有点文化,有点知识的人都是人才。解放之初,凡是有高小文化的,出身过得去的,工作队就会找上门来,就那么一句话,这就参加革命,参加工作了。例如笔者此处一位已去世的区委书记,就是高小文化,由于思想比较进步,比较积极,工作队找到他,不但参加工作了,而且很快入党,提干,这就当上了区委书记,此一当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去世。    另一位现已退休的七十来岁的李姓老友,解放初是高中生,工作队找到他,一下就就把他安排到了当时的县财政科(相当于现在的县财政局)工作,这一上去就是财政科的骨干精英。该同志就这样在机关干了几十年,为共和国的基层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退休以后,此友闲不住,于是写了一本近二十万字的书,此书中诗词歌赋史料回忆不但样样俱全,且行文流畅,文笔优美,幽默风趣,可算得上是文采飞扬,令读者爱不释手。    象这位退休后写书的老先生,在当时虽然算人才,但还不算大知识分子,只能算是中小知识分子。因为在五六十年代,有一种不成文的规矩,知识分子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小知识分子,二是中级知识分子,三是大知识分子。一般来讲,第一种,是指高小生至中学生。第二种,是指高中、中专至大专生,或直至大本一级的毕业生。第三种,当然是指大学教师、教授直至院士这一级具有高级别学文的知识分子。    相对退休写书的这位中级人才而言,我们现在的不少大中学生,在网上,在信件中,错字连篇,别字不断,很多东西,不但让人看着费劲,而且还得连猜带估,象是在破灯迷。最为让人器笑不得的,是前两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说好多大学生在学校的BBS上发“入党申请书在哪儿下载,求职书在哪儿找得到”之类的求助帖。    最为糟糕的,是前几天在央视看到的场面,主持人给参加节目的大学生提问:“电路中的保险丝(主要)是由下面的哪种金属做成的?”——选择的答案有几个:铁、铝、铜、锡、铅。该大学生非常为难,想了好半天,她找了个中间的作答:“铜!”结果当然大错特错。    还有,今年本地有个电视节目,说的是本地有几十名大学本科生毕业后被本地人事劳动局直接聘用。在节目中,本科生们说他们在大学里学的东西,跟实际工作有很大差距,一到工作岗位,还得重新向单位的领导和老同志们学习。这话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是一种谦虚,但好多用人单位也在叫苦,说现在的大学生到了单位,的确要重新培训,要不就没法用。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是有些问题的。连个申请都不知道如何写,或者打个报告,写张借条都有困难,甚至连生活常见的保险丝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还得重新学习……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想想一个问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就以上谈到的种种现象而言,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至少在小学和中学中就出了问题。在大学中少不了也有问题。那种“在黑板上种地,在书本上开飞机”的脱离实践脱离实际的问题不但依然存在,而且愈发严重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