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着清风 驾着清风
关注数: 60 粉丝数: 549 发帖数: 12,805 关注贴吧数: 27
由汉服说起,朝代,穿衣着,文化传承 谢谢有人来看。中国朝代众多,唐,元,清,统治者皆非汉人。唐有盛世,然重科举,兴士族。元为外族,断科举,士族微,当权者少有才识者。清,扬州十日后,史可法等皆殉国,苟活着争相为奴。明,太祖崩,靖难起,成祖薨,内臣乱,名不符。以下是我个人喜好。我觉得宋朝还不错。当然,看到都是以周礼为源,心思飘到了那个封神的传说中。又起华夏,何谓华夏?何谓炎黄?龙为何物?我想,提问比答案更好些。我对上面三者,有些了解,却有很大的疑问,有些东西,我不是很信服。不要误会,基本常识我还是有的。只是了解的越多,疑问也越多,我是实话实说。有联想到豪杰遍地走,好汉贱如狗的隋朝末年。那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可与秦末汉末并论,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汉服,看到那些精美的汉服,或如司马迁所言,零落丝绸,莫非官宦富豪者,平头百姓粗布麻衣,村野农夫,兽皮褐衣。历代衣衽为律限,三六九等,各阶莫敢僭越。越者以罪治。(宋朝好像也挺严,不过刑罚有趣)历朝乱世居多,百姓饥易子食。衣不蔽体,当权者为肉食者,莫闻如前者也。却闻有以糖为材斗富者,因年久库银发霉着。呵呵,打住。扯远了。看到你们想以汉服为媒,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想不夸你们都不行。穿汉服,也不必为穿的不对而有被治罪的担忧,古人都羡慕你们哦,(*^__^*) 嘻嘻……汉服,我看到多以士族所穿及宫廷和官服为准。哎,毕竟历史资料这些居多,也很艺术。所以,前面抒发了我这个乡野农夫的感情哈。才子佳人莫跟我一般见识,呵呵。其实,我现在的身份是个书生,半文半白,没把古文学好,自己看了也不好意思。这算是对我的惩罚了吧。华夏传统文化,虽说是传下来了,看着比其他三个好多了,但也远离了常人。像邓爷爷说的,掌握到了少数人手里。我是心生仰慕啊,对古文化很喜欢。却觉得有些东西阻隔了我,我怪罪起毛爷爷的十年,开始有些反对曾经喜欢的新文化运动的前辈,他们比我们的古文化修养好很多,却在拒绝“封建罪恶”时,连带着好的东西给扔了。他们无心教给他们的孩子。好大的代价。再往前算,董仲舒秦始皇等等等等年代久远懒得恨他们。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你们比他们好多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跟你们学了写礼仪,谢谢你们。呵呵,乡下人还是羡慕文明人的。同道者,有师焉。我觉得我懂了点礼仪,觉得孔老夫子还是很可爱的。
一本黄书——多生儿子好养老 本文相关非此书。找不到,借用一哈。 《古陶文孴录》,这本书买来送胡老师。 顾廷龙著完由北平国立研究院出版,结果次年抗日战争爆发了,发行就受到了影响。 古陶文很漂亮,装帧也很美,应该对得上胡老师胃口。 第四个字不认识,在胡老师多年的熏陶下,我也斗胆的意会。一本专门收集古陶文的册子,上面三个 子下面一个日,我觉得有攒的意思,为什么呢?多生儿子好养老哇。 经过仔细盘查,这个字念ni,繁盛众多的意思,果真有意思哈。 拼音打不出来,想办法用五笔搞出来,孴。 得意的告诉胡老师,胡老师转述一题: 一浪女与三男子同时有染,三男子分别姓高,李,陈。数月后,查出已经怀孕。遂上网发贴征求广大网友意见,小孩该取什么名字比较合适。一牛人答:郭春海。 我说这孩子也是攒出来的。 本书介绍到此,已经非常黄了。 补记 胡老师:我觉得那不是日字,可能是个曰字,孔子曰、邱子曰、胡子曰,三子曰。各说各的,说乱了。   石头:是的,三个儿子乱说话,也很繁盛众多。你的解释正确,顾廷龙收集了各人对古陶文的说法。但我觉得这样这篇文章就没意思了。 胡老师:不过这篇文章最好的就是标题了。 石头:哦?为什么呢?(一副求教的得意表情) 胡老师:历史,总是发黄的。(一副道貌岸然的深邃表情)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