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欧根亲王师 SS欧根亲王师
一队队士兵屹立在这里,
关注数: 1 粉丝数: 51 发帖数: 8,146 关注贴吧数: 121
北方巡弋——德国大型水面舰艇的试探性出击 "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是德国海军最新锐舰,本来两舰早在38年底和39年初先后完工,但是由于"沙恩霍斯特"号试航时发现由于安装了过多的设备造成了吃水超标以至干舷过低,而且其传统的平直艏造成船头上浪严重,因此最后不得不返回船台上将船艏改装成"飞剪"型。 尚在舾装中的"格耐森诺"号也进行了类似的改装,在完成改造工作后两舰驶向波罗地海开始进行必要的海试和训练。在两舰加紧训练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这两舰的建成也使得德国海军初步具备了和英国皇家海军对抗的能力,海军司令部方面也开始研究在站时突破英国皇家海军封锁的各种方案。两舰被选定用来进行突破皇家海军封锁的首次尝试--"北方出巡"行动。整个行动很简单:突破英国皇家海军对于冰岛--法罗水道的封锁;如果可能则摧毁一切阻挡的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但是一切行动均以保证己方安全为先决条件。这次行动的指挥官是德国海军中将 威廉•马歇尔(Wilhelm Marschall)。 1939年11月21日14时,"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解开了各自的缆绳缓缓驶离威廉港码头的泊位,在军乐队的演奏声中踏上了他们的征途。不同于在开战前就驶往公海上的"施佩伯爵"号和"德意志"号,这一次海军必须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来突破英国皇家海军的海上封锁。 22日凌晨1时,在斯卡拉斯格海峡的入口处,伴航的德国驱逐舰掉头返回威廉港,在接下来的旅途中这两艘军舰将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了。两舰将航速提高到27节,向着西北方向前进。 一开始的航行很顺利,除了在22日午间遭遇到一次短暂风暴,被迫将航速降到20节以外,并没有被任何船舶目击。在风暴过去后两舰立刻恢复了原来的航速。大约在23日清晨时,"沙恩霍斯特"号和"格耐森诺"号已经向西越过了法罗群岛,德国人的好运气到头了。当天中午的时候一艘小船出现在了水天线上,那是一艘属于冰岛的渔船,舰队司令官并不打算理会这艘小船,而是下令将航向改为正北略偏西方向,在这艘船消失在水天线以下之后又再次回到原来的航线上。只能祈祷这艘渔船并没有发现德舰或者没有无线电设备了。 11月23日的下午极其的寒冷,挪威海的海面上还时常可以看见一座座的冰山在这水温接近零度的海面上孤独的飘荡着。海面上弥漫着薄雾、能见度不佳,而且在这个季节的高纬度地区天黑的非常早,15时刚过,天空中就开始呈现出暮色。几个小时前遭遇到不明船支时的紧张似乎已经过去,"沙恩霍斯特"号和"格耐森诺"号上此刻已经恢复了平静,她们继续结伴向着西北方向犁浪而行。 15时30分,在"沙恩霍斯特"号的右舷方向水天线上出现了一个小黑点,由于能见度的关系,此刻尚不能确定那是什么,但伴随着映衬着即将落下的夕阳所散播出来的光辉,隐约可以看出这是一艘船。 那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拉瓦品第"号(Rawalpindi)辅助巡洋舰,"格奈森瑙"号很快也发现了这艘孤单的英国军舰。此时,英舰上的指挥官也发现了航行在远方水天线上的德国军舰,由于双方都是侧舷相对,这给双方的识别都带来了方便,英舰舰长通过他的双筒望远镜认出了德国海军大型舰艇那独特的上层建筑物结构。震惊之下的他拉响了战斗警报:全体人员进入战斗岗位!不过此刻英国人似乎还以为是遇见了"德意志"号。 "拉瓦品地"号辅助巡洋舰是一艘建造于1925年的客轮,在战前隶属于半岛——东方航运公司(Peninsular and Orient)负责经过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往返于不列颠与印度之间的航线。她于1939年8月24日被英国皇家海军征用并改造成了HMS Rawalpindi号辅助巡洋舰。该舰以内燃机为动力,排水量16600吨。被海军方面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沿用的传统加以改装,安装上英国皇家海军的储备品--八门同样是制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现已经被封存储备了的6英寸舰炮,航速大约在18节左右。此时该舰舰长是 爱德华•柯弗利•肯尼迪(Edward Coverley Kennedy),他指挥着总计276名船员。该舰目前被赋予的使命是巡视法罗群岛一带的水域,随时通报敌情。尽管拥有轻巡洋舰级别口径的舰炮,但是和"沙恩霍斯特"号以及"格奈森瑙"号比起来,她依旧像一件玩具。即便是真的同德意志级装甲舰遭遇,充其量也最多是德舰盘中可以扑腾几下的小虾而已。 情知不敌的肯尼迪舰长下令左舵并全速航行,同时吩咐手下释放烟雾以干扰敌舰的视线,可是此刻天空开始飘起雨来,释放出去的烟幕屏障被雨水冲刷一空几乎毫无效果。针对英舰的行动,德舰开始作出反应。"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左舵并高速逼近,两艘德舰利用航速上的优势向着英舰的撤退路线上切去,与此同时还两次向"拉瓦尔品地"号用光信号打出"停船"(Heave to)命令,并威胁性的用主炮向这英舰船头前方海域进行了一次警告性射击。 最初还心存侥幸的英国人,很快又在右舷方向发现了一艘军舰。起初,包括肯尼迪在内的所有人还以为是同他们一起巡视这一海域的英国巡洋舰,不免为危急时刻得到增援而庆幸不已,不过这种希望很快就被事实无情的冲刷掉,因为从外型上来看这显然也是一艘德国战舰。舰上的首席工程师最后得出结论:我舰遭遇的是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由于面对的是德国海军最强大的两艘战舰,"拉瓦品地"号无论是航速还是战斗力都有这天壤之别,逃不掉更打不过。所以这艘英国辅助巡洋舰的覆灭,似乎已经被命中注定了。
最后的军团--二战德国国防军第12军 1945年4月8日,正当德国面临土崩瓦解之际,于西线的汉堡附近,一支德军最后的正规部队正捎捎地建立——第12军。当时盟军拥有压倒性的空中及地面优势,在物资,补给均严重缺乏下,德军仍可集结手上最后的资源建立一支较具规模的部队,而且更能突破英美联军及俄军的防线抵达柏林的郊区,实属大战末期一项德军的军事奇迹。加上第12军麾下的“克劳塞维兹”装甲师为德军最后组建的装甲师,令这支部队更加引人入胜。可惜由于有关第12军最后攻势的资料非常缺乏,现只能从各方面书籍中得出以下的第12军及装甲部队“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的组成及奋战经过。(一)成军背景1945年4月6日,原第3装甲军师司维克上将于伤势痊愈后第一次乘车到达德国陆军司令部O.K.H展开会议(维克于1945年3月在东普鲁土反攻作战时受伤)。在会议上元首副官兼陆军司令部长狄因里德上将向维克讲述了当时局势及希特勒组建新军的思想。由于当时西线已接近崩溃的边缘。西线德军的主力部队莫德尔的B集团军及部份H集团军于1945年4月在鲁尔,亚尔撤斯地区被美第1,3及第9军所包围。包围人数达32万人。另外第11军也同时被困在北德哈次山区。所以希特勒认为要解决当时局势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组建一支新的强大部队去解救西线的困局。而新建的部队被命名为第12军,也是德国陆军最后一支组成的军团.第12军的组建可说是非常匆促,加上当时可供建军兵员的男性在德国已经少之又少。所以12军的人员几乎是从各前线部队被攕后的残余力量,空军及海军后方的警备部队,工兵部队,没战车可驾驶的战车兵,地方警察及至甚消防员等单位中集结而成,可说是一支名乎其实的“杂牌军”。经过1945年4月6日的会议后,陆军司令部于4月7日正式颁布组建第12军,由维克上将出任司令。维克上将于1939年开始出任第1装甲师的作战参谋,其后调派至第57装甲军团参谋长,第3军首席参谋,第1装甲军参谋长南乌克兰军团军参谋等职位。1944年7月21日出任德国陆军司令部O.K.H作战参谋部长,维克上将有丰富的装甲作战经验,在德国陆军中获很高评价。原本维克上将于1945年2/3月指挥第3装甲军在奥德河区向俄军发动反击,而且取得了一定战果,可惜及后因交通意外受伤而回国休养。反攻行动也因此而失败收场。维克上将于4月初伤势痊愈,所以希特勒认为维克是带领第12军以解救第三帝国的最适合人选。陆军司令部要求第12军要有强大的军力以满足其担当任务的需要。所以部队需包括两个装甲师,8个步兵师,两个突击炮旅及一个军直属驱逐战车营。部队组成分别如下:“克劳塞维兹”装甲师(Panzer Division“Clausewitz”)“舒尔坦何斯”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Scharnhorst”)“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Ferdinand von Schill”)“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Ulrich von Hutten”)“禾斯夫顿”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Wulfen”)“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Theodor Koerner”)“哥尔兹加维兹”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Grosskreuz”)“普兹登”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Potsdam”)第1170突击炮旅(营)军直属第243突击炮旅军直属第3驱逐战车营亚尔撤斯山区中正组建的一个步兵师SS士官学校组中正组建的SS一个装甲师事实上,因资源缺乏,亚尔撤斯山区及SS士官学校所组建的步兵师及装甲师仍没法成军。所以第12军实际上只有一个装甲师及7个步兵师共8个师。第12军共编成两个军团:第20军团(20th korp)及后来改由中央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及地方守备部队组成的第48装甲军团.但实际上,具较完整作战能力的只有第20军团。最初成军的“克劳塞维兹”装甲师及“普兹登”步兵师于第12军建军前曾独立投入作战。第12军各步兵师及编成如下:“舒尔坦何斯”步兵师1945年3月30日开始组编,师团骨干来自第167及340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及工兵训练学校学生。该师于4月8日建成,编制为1:师团本部2:“舒尔坦何斯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3:“舒尔坦何斯”炮兵团,有两个炮兵营及一个重炮兵营4:“舒尔坦何斯”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5:“舒尔坦何斯”突击炮兵团6:轻步兵营7: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1945年4月20日建军,师团骨干来自第700突击炮预备旅,突击炮训练学校及荚斯尔维兹突击炮教导旅。编制为1:师团本部2:“费狄南.冯.兹希尔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3:“费狄南.冯.兹希尔”突击炮兵团4: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Ulrich von Hutten”)1945年3月20日开始组编,师团骨干来自第56步兵师,第18及190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1945年4月8日成军,编制为1:师团本部2:“劳烈舒.冯.格德尔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3:“劳烈舒.冯.格德尔”炮兵团,部队内容不明4:“劳烈舒.冯.格德尔”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5:轻步兵营6: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党卫队旅队长--威廉·比特里希(Wilhelm Bittrich) 党卫队旅队长--威廉·比特里希(Wilhelm Bittrich)出生日期:1894年2月26日,生于韦尼格罗德死亡日期:1979年4月19日,死于沃尔夫拉策豪森获得荣誉:1939年9月25日,二级铁十字勋章1940年6月7日, 一级铁十字勋章1941年12月14日, 骑士铁十字勋章1943年3月6日, 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1944年8月23日,橡叶铁十字骑士勋章1945年5月6日,双剑橡叶铁十字骑士勋章威廉·比特里希是武装党卫军里最著名的将军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1932年他加入了党卫队的“东部”飞行中队,之后还当过第74旗队指挥官。1934年8月他离开了普通党卫队。1934年希姆莱重新建立了政治预备队之后,比特里希于8月25日担任该部队指挥官。不久该部队扩编为“日耳曼尼亚”团,他担任第二连连长。1936年10月,比特里希转到“德意志”团任第二营的连长。1938年春天,“元首”团在奥地利创立,比特里希担任第1 大队长。1939年6月1日,他晋升为党卫队旗队长并调任警卫旗队塞普.迪特里希的副官,并参加了波兰战役。1940年2月初,比特里希调往党卫队特别机动师负责兵员补充。1940年12月14日,他回到第2党卫军师担任“德意志”团团长,在此职位期间他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后来豪塞尔师长负伤,比特里希接替了他的职位。此后他担任“帝国”师师长,一直到1942年1月,他因病而被迫卸职。在康复后,他于1942年5月1日被任命为“玛丽亚·第利沙”旅旅长,并监督了该旅扩编为师。2月15日,比特里希担任第9党卫军“霍亨斯道芬”师师长,并负责该师组建并扩编满员。当豪塞尔升任第7集团军司令后,比特里希也同时升任第二党卫军装甲军军长,并一直担任该职到战争结束。在他担任的第二党卫军装甲军军长期间,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荷兰安恒地区防御并挫败盟军“市场花园”行动的战役中所立下的功勋,这次也是武装党卫军在战争中最后一次取得胜利的战役。
党卫队旗队长---奥托·鲍姆(Otto Baum) 党卫队旗队长---奥托·鲍姆(Otto Baum)(1944年7月28日--10月23日在任)出生日期:1911年11月15日生于Stetten-Hechingen获得荣誉:1939年9月12日,二级铁十字勋章1940年6月8日, 一级铁十字勋章1941年12月26日,德意志金质十字勋章1942年5月17日,骑士铁十字勋章1943年8月22日,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1944年9月2日,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鲍姆1935年作为第一期学员进入布伦瑞克党卫军军官学校,并作为排长在第5“日尔曼尼亚”旗队服役。1938年他转入“元首”团,在第12连担任一名排长,后又进入警卫旗队担任第7连连长,并随警卫旗队师参加了西线的战役。1941年3月,他转入”骷髅“师担任营长,并在此职位上获得了德意志金质十字勋章和骑士铁十字勋章。1943年他升任”骷髅“师第5装甲掷弹团团长,接下来在2月和3月战役中被授予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1944年3月他被转入预备队,直到6月他被任命为党卫军第十七“古兹·冯·伯利辛根”装甲掷弹兵师师长。7月底鲍姆接替阵亡的坦森任“帝国”师师长,直到被返回前线的兰默尔丁取代。在法莱斯战役中他率领“帝国”师成功地突围盟军的重重包围,因此被授予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战争结束时,鲍姆担任党卫军第16“党卫队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师长。鲍姆是“帝国”师最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而且智勇双全。他也是豪塞尔一手培养出来的素养极高的军官典型。在“帝国”师历史上只有三人获得过象征着具有智勇双全非凡能力的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鲍姆是其中之一。
党卫队一级突击大队长--克里斯蒂安.坦森(Christian Tychsen) 党卫队一级突击大队长--克里斯蒂安.坦森(Christian Tychsen)(1944年7月26日--7月28日在任)出生日期:1910年12月3日,出生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弗伦斯堡。死亡日期:1944年7月28日,阵亡于诺曼底前线获得荣誉:1940年5月30日,二级铁十字勋章1940年7月28日,一级铁十字勋章1942年5月13日,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1943年5月31日,骑士铁十字勋章1943年12月10日,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第353位获得者)坦森于1931年12月加入党卫队,并在第50党卫队旗队服役。1934年10月他转入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日耳曼”旗队,先后在第一和第三大队服役。他从1936年10月起担任N营的一个排长,到1938年12月他已经成为N营第一连连长。N营撤消后他又担任Kradschzen连连长。1941年2月,他被调任 Krads 营的第三连连长。1942年1月坦森晋升 Krads 营营长。在1942年2月12日的战斗中他负伤,被后送到布伦瑞克疗养,直到5月才康复出院。之后他担任了第2“兰格马克”团,该团后于1942年10月改编为第2装甲团。1943年11月30日,坦森成为该团团长,一直到后来他接替海因茨.兰默尔丁临时担任了“帝国”师师长。1944年7月28日,刚成为“帝国”师代理师长才两天的坦森乘坐一辆“Kubelwagen”大众军用车在诺曼底前线遭遇一辆突击的美军坦克。在激战中,坦森和他的司机以及副官全部阵亡。在这之前他总共超过9次负伤,这次终于没有幸免。死后美军士兵取走了他身上包括身份牌在内的所有可当作纪念品的东西。由于身份一时无法辨认,他被当作无名的士兵埋葬了,好在后来还是被辨认出来。
最后的伏击(原创) 1944年秋冬季节,寒冷早已侵蚀着德军,士气低落,伤兵满营。“舒曼上士,现在委任你为三级突击队中队长,率领一个坦克小队去卡昂地带侦察,并随时通报。”上校说道。“是,长官!”舒曼立正,敬了个标准的*礼,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死亡已经降临了。 “全体出发!”舒曼大声命令着,3辆虎式坦克开足了马力,朝着卡昂的方向驶去,一路上,到处是德军的尸体,被击毁的战车歪倒在路边,三三两两的散兵坐在地上休息,抽着烟,不知道明天的命运会怎样。“隐蔽!敌机轰炸!”一个下士喊到,舒曼立刻命令所有坦克退入树林,散兵们也纷纷离开公路,到树林里隐蔽。“他*的,美国佬的飞机真厉害!”士兵们边议论边朝天上望去,两架P-51盘旋了一阵后,飞走了。“失去制空权之后就是这样的。”舒曼叹息着说。“长官,你们是要去卡昂吗?”刚才的那个下士问舒曼。“是的,你有什么事吗?”“我叫林格维茨,是1团的,我想和你们一起去。”“下士,你的部队呢?”舒曼问道,“被打散了,盟军的炮火太猛烈了,我们还没和他们交火就受到了重创,团长阵亡了。”林格维茨的声音有点沙哑。“好吧,走吧!”“谢谢长官!” 离卡昂越来越近了,盟军的炮火也越来越清晰,“减速前进,全队戒备!”舒曼对着对讲机喊了之后,就在炮塔外用望远镜观察,这时,他看见了盟军的侦察分队,“盟军的部队就在附近,大家小心啊!”虎式坦克慢慢的绕着树林前进,忽然,前面一辆车的车长兴奋的叫了起来,“少尉,发现两辆谢尔曼!”舒曼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两辆谢尔曼停在路边,炮口指着公路的方向,一点也没察觉到舒曼的车队,“3点钟方向,谢尔曼坦克两辆,穿甲弹装填,放!”舒曼一声令下,3辆虎式几乎同时开火,一辆谢尔曼的炮塔被打中,引起车内弹药殉爆,整个炮塔飞了越2英尺高,然后重重的扣在车体上,另一辆被打中了传动部分,诱导轮当场炸飞了,履带断了,无法前进,但是炮塔还在向德军的方向转动,“二发装填,放!”舒曼的额头渗出了汗珠,随着虎式一震,一发穿甲弹呼啸而出,正中那辆谢尔曼的侧面,它当场被打着了火,美军乘员爬出车体,想逃跑,坐在2号车上的格林维茨举起手中的MP38扫了一梭子,四个乘员全部报销了。“真有你的。”2号车的车长拍着他的肩膀说。“继续前进!”3辆坦克又出发了。 一路上他们没有遇到什么攻击,直到到了卡昂郊外的村庄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2号车的车长露出上半身进行观测,突然,从对面教堂的尖塔里射出一枚子弹,打中了他的肩部,他一边捂着伤口,一边钻回炮塔,对着无线电大喊:“注意!狙击手!”舒曼的坦克立即停车,炮口上扬,对准了教堂的尖塔,他换上了混凝土穿透弹,“放!”炮弹破膛而出,轰!尖塔整个倒了下来,狙击手的尸体连同他的步枪一起掉了下来。“车长受伤了,现在你代替他指挥!”舒曼对林格维茨说,“明白,长官!”敲掉狙击手后,全队又开始前进了。 到了下午6时,他们抵达卡昂市内,与撤退下来的SS12的部队汇合,“我们只有一个营了,现在没有了军官,你是这里的最高长官了。”一名SS12的军士长对舒曼说。“那好,全体听我指挥,先撤出市区,到郊区埋伏,盟军很快就会来了,别磨蹭,当心送命!” 当晚10时,舒曼带领着一个营的部队撤出了卡昂市区,行进到市郊的树林中埋伏,当他们路过下午作战的地方时,舒曼回头看了一下,两辆谢尔曼的残骸还留在那里,他喃喃的说到:“这就是战争。”士兵们光着膀子在挖战壕,修工事,布置反坦克炮和榴弹炮,SS12的残余部队带来了2门88MM反坦克炮和1门105MM榴弹炮,并且还有4门37MM战防炮,全部布置完毕后已经是凌晨2点了,舒曼命令全体休息,准备明天打一场大仗。 i 6时整,舒曼命令全体进入战壕,武器上膛,大家胡乱塞了一些干粮就抓起枪跃入战壕,派出去侦察的半履带车回来报告说,美军离这里不到10公里了。“大家注意,我们没有路可退了,我们只有战死来捍卫我们日尔曼军人的尊严,为元首效力,死而无憾!”舒曼做了最后的战前动员。“元首*!”大家高呼到。舒曼明白,即将有一场惨烈的大战。
二战第三帝国军队军官的素质 (我中立) 在二战后期,美国进入法国后,逐渐俘虏了一批帝国军官.美国人把这些帝国军官关押在一个战俘营里,对他们比较优待.美国人认为帝国军官具有骑士精神,而且个个都是职业军人,有很高的军事素养和坚强的意志,值得尊敬.      一天晚上,附近的美国军官举行晚会,邀请了一些战俘营里的帝国军官也来参加.许多美国军官纷纷表演自己的节目,而帝国军官则旁坐一边,在静静的观看着战胜者的表演,只有一位施密特的帝国少校对在场的美国军官的表演不以为然.这种情绪被一位美国将军看出来了,他询问施密特少校,:‘为什么?‘少校说,你的乐师在演奏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时,有许多错误.      美国将军有些不以为然,就邀请这位施密特少校去演奏,少校有些迟疑的被美国人拉到了钢琴旁边,但当他整理好自己的军服以后,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了他的表演.当施密特少校演奏结束以后,整个大厅一片沉寂.随后又爆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热烈的掌声.哪位美国将军问施密特少校,你是从哪个音乐学院毕业的?      少校惊讶的看了将军一眼,说我从没读过音乐学院,我是从上西里西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正规帝国军官.      日耳曼是个尚武的民族,但在18世纪,经过大革命洗礼的生气勃勃的法国在拿破仑领导下征服了它。19世纪,经过教育革命和工业革命,普鲁士做为欧洲大国登上了国际舞台。普鲁士军队也完成了现代化改造,从此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近100年。普鲁士军队体系最重要的基础是一支受过严格训练的高素质军官团,与美国和苏联不同,帝国军官的主体是容克贵族,他们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他们的思想是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康德的批判理性主义武装起来的,他们造就了帝国军队严谨、细致、善于计划调度而又颇有些优雅的特点。帝国屡次从失败中迅速站起,很大程度上是一直保留着这支军官团。传统的帝国军人虽然是勇敢的战士,但并不残暴,普法战争和一战中,帝国军队都没有什么道德上的坏名声。帝国军队的悲剧在于,它始终都是帝国扩张政治的工具,它始终在追求一个很难完成的使命——统一欧洲!
二战第三帝国军队军官的素质 在二战后期,美国进入法国后,逐渐俘虏了一批帝国军官.美国人把这些帝国军官关押在一个战俘营里,对他们比较优待.美国人认为帝国军官具有骑士精神,而且个个都是职业军人,有很高的军事素养和坚强的意志,值得尊敬.      一天晚上,附近的美国军官举行晚会,邀请了一些战俘营里的帝国军官也来参加.许多美国军官纷纷表演自己的节目,而帝国军官则旁坐一边,在静静的观看着战胜者的表演,只有一位施密特的帝国少校对在场的美国军官的表演不以为然.这种情绪被一位美国将军看出来了,他询问施密特少校,:‘为什么?‘少校说,你的乐师在演奏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时,有许多错误.      美国将军有些不以为然,就邀请这位施密特少校去演奏,少校有些迟疑的被美国人拉到了钢琴旁边,但当他整理好自己的军服以后,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了他的表演.当施密特少校演奏结束以后,整个大厅一片沉寂.随后又爆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热烈的掌声.哪位美国将军问施密特少校,你是从哪个音乐学院毕业的?      少校惊讶的看了将军一眼,说我从没读过音乐学院,我是从上西里西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正规帝国军官.      日耳曼是个尚武的民族,但在18世纪,经过大革命洗礼的生气勃勃的法国在拿破仑领导下征服了它。19世纪,经过教育革命和工业革命,普鲁士做为欧洲大国登上了国际舞台。普鲁士军队也完成了现代化改造,从此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近100年。普鲁士军队体系最重要的基础是一支受过严格训练的高素质军官团,与美国和苏联不同,帝国军官的主体是容克贵族,他们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他们的思想是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康德的批判理性主义武装起来的,他们造就了帝国军队严谨、细致、善于计划调度而又颇有些优雅的特点。帝国屡次从失败中迅速站起,很大程度上是一直保留着这支军官团。传统的帝国军人虽然是勇敢的战士,但并不残暴,普法战争和一战中,帝国军队都没有什么道德上的坏名声。帝国军队的悲剧在于,它始终都是帝国扩张政治的工具,它始终在追求一个很难完成的使命——统一欧洲!
献给所有为帝国牺牲的战士 那是一个好高大的背影, 好高大, 矮小的人是无法看到他的发髻的。 高大的他并不让人觉得恐惧, 相反,他好亲切。 是的,他让人觉得好亲切。 虽然他总是向前走着,头也不回的走着, 但是没有人会怀疑, 如果他回过头, 那张脸一定是亲切并微笑着的。 他总是向前走着, 因为他的目标在前方, 不遥远的前方, 并不遥远…… 可那路却走了很久。 在很久的行程中, 一步一部坚实的向前迈着。 一脚提起, 一脚踏下, 从不停息。 坚定,从未迟疑。 这路已经走了很久, 他一直向着前方, 那有他的目标。 他相信每踏出一步就离目标近了一步。 每踏出一步, 代价都是沉重的。 地上荆棘遍布, 巨大的体力支出…… 但他毫不顾及,毅然前进…… 亲切的他并不孤独。 在他身后不知不觉走来了许多人, 同他一样向前走着。 不知不觉,他们的背影好高大。 终于他倒下了。 他的身体向着前方缓缓倾瘫下去, 在他轰然倒地的那一刻, 天地间一下子成了素色的。 夕阳将自己的余辉当作挽单盖在他身上…… 剩下的人们没有停下, 有人走在前面接替他的位置。 依然坚实的迈着脚步。 因为,目标就在前面! 终于,我也即将倒下。 不曾后悔, 只有坚实的脚步和前方的目标记在我心中。 我好想鼓励剩下的人, 他们一定能达成梦想。 我好想大声鼓励他们, 只需要一句话: “前进!德意志!前进!第三帝国"
首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