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吧 ultraviolet
关注数: 517 粉丝数: 2,357 发帖数: 18,643 关注贴吧数: 1
元芳怎么看?360称某些手机软件为牛皮癣 以下为360声明全文: 360声明:360手机助手帮助用户卸载预装软件,去除牛皮癣 今天,小米公司称360手机助手在无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建议用户卸载小米商店及其他预装软件。由此,小米公司在其应用商店里全线下架360产品。我们认为,小米公司应该先与360沟通,充分了解360手机助手“卸载预装软件”这个新功能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做决定。360从来不会针对任何一款正规软件应用产品进行强制卸载建议,我们始终尊重用户的选择,绝不会帮用户做判断; 长期以来,一些不良厂商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在手机里面预装大量软件,甚至达到几十款之多。这些预装软件不仅很少使用,而且占用了手机大量的宝贵资源,更可恶的是,这些软件频繁在通知栏里推送各种垃圾信息,严重打扰用户。更有甚者,有的预装应用甚至调用与自身功能不符的权限、偷窃隐私信息、偷跑流量。可以说,预装软件是手机里的“牛皮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氓软件”!大量用户不懂得Root手机,不知道如何卸载这些手机软件,强烈要求360提供一款清除这些“牛皮癣”的工具。 360的使命是用户至上,为了用户利益,不怕得罪各种商业利益。360充分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360手机助手标识出不必要的预装软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卸载哪些不需要的预装软件。一经推出,就得到广大用户的高度好评。360手机助手对所有预装软件一视同仁,360如果有预装软件,用户也可以卸载,不存在针对性推荐卸载的情况。一切卸载行为,均为用户主动选择实施。 我们知道,360手机助手的卸载手机预装软件功能,推出后虽然会得到用户的欢迎,但肯定会得罪各种各样的商业利益,就像2006年360安全卫士查杀流氓软件、推出360免费杀毒,为用户争得了利益,但是却得罪了整个行业,成为了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的敌人。 所以,我们希望小米公司以及其他互联网公司能够理解360手机助手的这项新功能,各个互联网公司只有约束自己的商业冲动,才能让用户的手机更干净,才能让移动互联网更健康。 我们也迫切希望广大用户支持360卸载预装软件,清除手机“牛皮癣”。当年是广大用户的支持让360下定决心查杀流氓软件、推出360免费杀毒。我们也希望广大用户支持360,让360坚持把“卸载预装软件”的路走下去。 谢谢! 特此声明。
医学诺贝尔之路(1903):拥抱阳光 医学诺贝尔之路(1903):拥抱阳光 科学松鼠会 09-24 15:46 图中的这座雕塑完成于1909年,至今仍完好地屹立在丹麦哥本哈根街角。历经百年风霜洗礼,尽管当年目睹它建成的人们早已远去,但雕塑的艺术气质却没有随光阴消逝。正如它的创作者、丹麦雕塑家Rudolph Tegner所说:不朽和无上的美丽存乎悲剧之中。这部雕塑的背后,站立着一个命途多舛,饱受折磨的灵魂。雕塑中三人健美的体魄以及向太阳伸展的动作反映了一位身陷轮椅的科学家孜孜以求的信念,这个信念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今天还能够打动驻足于这座雕塑前的人们。 尼尔斯•莱伯格•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丹麦人,1860年12月15日生于法罗群岛托尔斯港,4岁时母亲去世。幼时的芬森学业并不出众,老师曾评价他是个“心地非常善良的男孩子,但是欠缺天赋及活力”。不过,在他的父亲将其转学至雷克雅未克后,语言不通的芬森学习成绩却提升很快。1882年,芬森考入哥本哈根大学攻读医学,1890年毕业留校任解剖员。三年之后,芬森放弃了大学的工作,开始投身科学研究。1898年,芬森取得教授头衔。 由于患有一种罕见的鞘磷脂沉积病(尼曼-匹克病),芬森的求学之路异常艰辛。可以说,芬森是在与病痛的战斗中完成的学业。自20多岁开始,芬森的健康就每况愈下,心脏衰竭的症状越来越重,腹水开始折磨着他。尼曼-匹克病会导致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病变累及全身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特别是肝、脾、心脏等脏器,使得相应功能受损。后期的肝脏损害会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患者出现腹水、虚弱、浮肿和心力衰竭。而这些情况对于19世界的医学来说,显然是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当时的人们根本就无法认识这种遗传性疾病,自然也就无从谈及有效的治疗了。芬森正是背负着如此沉重的负担走向研究之路的。 当时,随着城市化人口规模的快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以及自由自在的户外活动,并且相信这些会促进健康。芬森本人由于病痛的原因,也喜爱在户外停留。温暖的阳光往往会使他感到舒适,精神状态也随之有所好转。不过,在享受阳光的同时,芬森并不愿就此停止思考:日光浴对于病痛究竟有没有好处?为了解答这个问题,1892年,芬森开始着手研究光线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在那之前,物理学家们已经搞清了光与热的部分关系:他们只是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以不同的形式被人类所感知。在可见光之外,偏于蓝紫的那一端还有紫外线,偏于红色的一端还有红外线。芬森从不同波长入手,从中寻找能够对疾病产生有益作用的光。人类皮肤受光的影响最直接,皮肤病损的治疗效果也最易观察,因此芬森主要围绕两种当时很常见的皮肤病损——天花和寻常狼疮展开他的工作。 芬森将阳光会聚,观察他们照射组织的效果。很明显,光线照射对皮肤具有刺激作用,但如果照射强度过于剧烈,则会引起组织损伤。同等情况下,黑皮肤的人对阳光有着更强的抵御能力。天花患者的皮疹虽然遍布全身,但只有常受光线照射的部位,例如双手和面部才会留下难看的疤痕。芬森经过滤光实验,发现蓝紫光和紫外线会加重天花的皮肤损害。于是他提出假设:如果令天花患者避免接受阳光照射,而是将他们安置于只有红光的环境,天花愈合后的皮肤瘢痕就可能得以避免。不过当时的医学界并不认同芬森的理论,只有挪威的两名医生实践了芬森的方法。出人意料的是,一些天花患者经过红光照射后,的确没有留下瘢痕。这些研究结果公开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芬森本人却因为腹水和浮肿加重不得不暂时停下工作赴冰岛休养。在冰岛,芬森发现当地居民深受寻常狼疮(即皮肤结核)之苦,于是芬森尝试使用蓝紫光和紫外线(芬森称之为“化学光”)照射患者的受损皮肤。为了得到可靠的光源,芬森发明了一种大型强力的弧光灯——“芬森灯”,该灯经过过滤和透镜,能够得到一束聚合的“化学性”光线,这种光线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经过化学性光线的照射,不少寻常狼疮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芬森本人也扬名欧洲。 1896年,他在哥本哈根成立了一个光学研究所,专门研究“化学波”(即紫外线)的治疗作用。同年,他发表了《集束化学光在医学的应用》(The use of concentrated chemical light rays in medicine),很快就被翻译为多国文字。芬森倡导不光皮肤结核,所有的结核病患者都应该进行日光浴。日光浴于是风靡一时。北欧的气候不太适宜日光疗养,芬森的追随者于是在高海拔地区建立了疗养院,大批民众兴致勃勃地前往疗养、拥抱阳光,甚至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没有中断。 然而芬森本人的情况却越来越糟。虽然他还不到40岁,但病痛已经将他折磨得痛苦不堪。他的下肢高度浮肿以至不能行走,只能借助轮椅行动;腹水极其严重,芬森曾至少抽取过18次腹水,每次放出量不少于6000ml。即便如此,芬森仍没有停下手,他凭借惊人的意志继续撰写了大量专著,并坚持在光学研究所工作。1903年,由于芬森在光学治疗上的贡献,他荣获第三届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他为使用集束光线治疗疾病,尤其是治疗寻常狼疮方面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也为医学科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能获得如此殊荣自然是非常令人激动的,但此时的芬森已经不能去领奖了,病魔没有因为芬森获奖而放缓脚步。1904年,尼尔斯•莱伯格•芬森在妻子的怀抱中与世长辞,时年仅44岁。获奖的芬森将奖金中的50000马克捐给了光学研究所,又将另外的60000马克捐给了由他自己创立的针对心脏病和肝病患者的疗养院。 今天看来,芬森的成果存有不少争议,特别是用红光治疗天花方面。另外,寻常狼疮也早已不再使用芬森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强大的抗结核药物。但是,芬森的开创性工作仍然是伟大的:现代医院等场所仍在使用紫外灯进行环境灭菌;受他的启发,能量更高的射线被用来治疗肿瘤。人们没有忘记“光疗之父”芬森:哥本哈根大学成立了芬森实验室,故乡托尔斯港为芬森建立了纪念馆,并把城市中的一条主要道路冠以芬森的名字。芬森先生与病魔抗争、奋斗不止的形象,就如同那座“迎向阳光”的雕塑,百年来始终屹立。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已(ZT) 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曰“伤痕实验”。 他们向参与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 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 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实际上每个人脸上都恢复了原貌。 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人流密集的各医院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来往的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什么也没有不同;他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看来是错误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 原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同时,这个实验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一句西方格言:“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不是吗? 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 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视的眼光; 一个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外界眼光。如此看来,一个人若是长期抱怨自己的处境冷漠、不公、缺少阳光,那就说明,真正出问题的,正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他对自我的认知出了偏差。这个时候,需要改变的,正是自己的内心;而内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处境必然随之好转。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别人看你的眼光。 台湾心灵作家张德芬说过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你有什么样的内心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我们往往花大力气去了解别人,认识别人,却很少花精力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我们一般是不能直接看到自己模样的,只能通过镜子、照片。同理我们一般也是透过别人的眼光来认识自己,每一个人眼里的你都是不一样的,100个人眼里就有100个你,1000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你,在不同的人眼里你是不同的,善良的、聪明的、可恶的、愚蠢的、忠诚的、虚伪的、背叛的,不胜列举。 那么真实的你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真正的你又在哪里呢,“伤痕实验”明确的告诉我们答案:内心,一个内心烦躁的人纵然身处幽静也是狂躁不安的,一个内心清净的人虽然深处闹市,他的世界还是清净的。无论是追求幸福、宁静、安全...都到你内心去寻找吧,那里有无穷无尽的资源和能量。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您的每次转发都可能点亮千万人的生命
银屑病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转载) 银屑病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转载) [概述]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具有银屑病皮疹并导致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胀、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有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有关节强直,导致残废。约75%PsA患者皮疹出现在关节炎之前,同时出现者约15%,皮疹出现在关节炎后的患者约10%。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30-50岁,无性别差异,但脊柱受累以男性较多。在美国,PsA患病率为0.1%,银屑病患者约5%-7%发生关节炎。我国PsA患病率约为1.23‰。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隐袭,约1/3呈急性发作,起病前常无诱因。 1.关节表现 关节症状多种多样,除四肢外周关节病变外,部分可累及脊柱。与类风湿关节炎相比,关节炎的缓解更常见、更快且更安全,但有时也可转成慢性关节炎及严重的残废。依据临床特点,关节炎分为五种类型,60%类型间可相互转化,合并存在。 (1)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型 占70%,以手,足远端或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膝、踝、髋、腕关节亦可受累,分布不对称,因伴发远端和近端指(趾)间关节滑膜炎和腱鞘炎,受损指(趾)可呈现典型的腊肠指(趾)---指(趾)炎,常伴有指(趾)甲病变。约1/3—1/2此型患者可演变为多关节炎类型。 (2)远端指间关节型 占5%-10%,病变累及远端指间关节,为典型的PsA,通常与银屑病指甲病变相关。 (3)残毁性关节型 约占5%,是PsA的严重类型,好发于20-30岁,受累指、掌、跖骨可有骨溶解,指节为望远镜式的套叠状,关节可强直,畸形.常伴发热和骶髂关节炎,皮肤病变严重。 (4)对称性多关节炎型 占15%,病变以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可累及远端指(趾)间关节及大关节如腕,肘,膝和踝关节等。 (5)脊柱病型 约5%,年龄大的男性多见,以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为主(常为单侧),下背痛或胸壁痛等症状可缺如或很轻,脊柱炎表现为韧带骨赘形成,严重时可引起脊柱融合,骶髂关节模糊,关节间隙狭窄甚至融合,可影响颈椎导致寰椎和轴下不全脱位。 近来也有学者将PsA分为三种类型:①类似反应性关节炎伴起止点炎的单关节和少关节炎型②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型③类似强直性脊柱炎的以中轴关节病变为主(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和髋关节炎),伴有或不伴有周围关节病变的脊柱病型。 2.皮肤表现 皮肤银屑病变好发于头皮及四肢伸侧,尤其肘、膝部位,呈散在或泛发分布,要特别注意隐藏部位的皮损如头发、会阴、臀、脐等;表现为丘疹或斑块,园形或不规则形,表面有丰富的银白色鳞屑、去除鳞屑后为发亮的薄膜、除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该特征对银屑病具有诊断意义。存在银屑病是与其它炎性关节病的重要区别,35%的患者皮肤病变的严重性和关节炎症程度有相关性。 3.指(趾)甲表现 约80%PsA患者有指(趾)甲病变,而无关节炎的银屑病患者指甲病变仅占20%。有炎症的远端指间关节出现顶针样凹陷是PsA的特征性变化。其它表现有指甲脱离,甲下角化过度、增厚、横嵴及变色。 4.其它表现 (1)全身症状 少数有发热,体重减轻和贫血等 (2)系统性损害 7%-33%患者有眼部病变如结膜炎、葡萄膜炎、虹膜炎和干燥性角膜炎等,<4%患者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见于疾病晚期,另有心脏肥大和传导阻滞等;肺部可见上肺纤维化;胃肠道可有炎性肠病,罕见淀粉样变。 (3)起止点炎 足跟痛是起止点炎的表现。特别是在跟腱和跖腱膜附着部位的起止点病。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