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智妍顺 名智妍顺
关注数: 44 粉丝数: 67 发帖数: 7,886 关注贴吧数: 29
【推理】侦探小说走入歧途和形成概念 柯南道尔创作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在19世纪风靡欧美各国,于是出现了一股“侦探小说热”。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20多年中,侦探小说进入了“黄金时代”。在英国、法国、美国与比利时等国家,出现了一大批侦探小说作者,其中最负盛名的有法国的莫里斯·勒布朗和美国的艾勒里·奎恩。 在介绍莫里斯·勒布朗与艾勒里·奎恩之前,有必要把侦探小说引入歧途的。两位作者先介绍给读者,他们是美国作家雅克·富特雷和英国作家柴斯特顿。 美国作家雅克·富特雷由崇拜柯南道尔,到把福尔摩斯逻辑推理绝对化,他笔下的凡·杜森教授,绰号是“思想机器”和“电脑人”。他是一个思想超人,从不会弈棋,但运用逻辑推理,在30步内打败了世界棋王。凡·杜森教授的名言是:“精神优先于物质、思考能方可以支配一切”。他曾几次在监狱里突然失踪。谁也不明白他是如何从铁栅中走出来的。另一位美国作家A.B.李夫笔下的警探克莱格·肯尼迪,完全不作调查研究,全凭他的科学推理抓获凶手。 与此同时,英国作家柴斯特顿创作了《布郎神父探案》。这位宽肩膀、圆脸庞、胖墩墩的乡村神父平时沉默寡言,一开口就妙语如珠,以灵感来破案,凭直觉抓住凶手。他认为“罪犯是创造性的艺术家,侦探则是批评家”。由于作者信仰宗教,神父也成了神通广大的神奇人物,凭借自己异乎寻常的头脑,创造了无数奇迹。这类作品完全与侦探小说中的推理方法脱轨,正如武侠小说演变成神话小说一样令人吃惊。 更有甚者,英国作家本特里写了一部反推理小说《纯特里的最后一案》。纯特里是一名侦探,他运用逻辑推理断案,逻辑十分严密,但结论却是错误的,导致了一个冤案,从而反证逻辑推理毫无价值。本特里这部小说是和福尔摩斯开玩笑,也反映出一部分作家对“侦探小说热”的不满。 由于侦探小说大量产生、鱼目混珠的现象不免出现,有人标新立异。有人则模仿柯南道尔,在世界文坛一下子涌出许多侦探。如盲人侦探马克斯·卡拉多斯、科学侦探约翰·桑代克博士、聋子侦探德鲁里·雷恩以及硬汉侦探、红毛侦探、女侦探等等。这些侦探或推崇纯推理,或进行反推理,或加以拳击,或加以神化,以故弄玄虚为能事,严重背离了现实生活,缺少柯南道尔小说浪漫趣味与严密的逻辑推理。 在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是美国的艾勒里·奎恩。艾勒里·奎恩是费雷德累·达奈与曼弗里德·李合作的笔名。其代表作是《罗马帽子之谜》、《希腊棺材之谜》、《法国香粉之谜》、《荷兰鞋之谜》。1932年问世的《希腊棺材之谜》曾获得爱伦·坡奖(这是美国推理小说家协会所发的年奖,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奖”),他们两人合作,一共创作了50多部侦探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艾勒里·奎恩的地位相当于英国文学史上的柯南道尔。 艾勒里·奎恩的侦探小说有三个特点: 一、通过神秘的谋杀案,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中上层人物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卑鄙本质。他们为了金钱,采用移祸栽赃。陷害无辜的手法,可以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在他们眼里,骨肉之情、手足之情都可以拿来换取金钱。利之所在,趋之若骛,人与人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利益关系。 二、运用逻辑推理,对犯罪现象作科学分析。尤其注重犯罪目的与现场察看,并安排了引人入胜、错综复杂的情节,在寻常人不为注意的细节中演绎出动人的故事。凶杀现场气氛神秘,作品有很强的可读性,结局则有出人意外的安排。 三、故事的文学性很强,尤其是艾勒里·奎恩这一形象令人难忘。艾勒里是纽约警长奎恩的儿子,这对父子搭档各有特点。父亲奎思性格朴实,办事坚定,有很丰富的破案经验;儿子艾勒里则是一个想像丰富的推理家。他们在破案时,各执一词,但最后又互相配合,最终擒获凶手。艾勒里·奎恩这一文学形象也给读者以充分的信任感,并赢
【推理】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史 推理小说即侦探小说。1946年以后,日本进行文字改革,限制日文中的汉字字数,取消“侦”字,侦探小说遂改称推理小说。日本侦探小说创始人江户川乱步给它下的定义是:“主要着眼于运用逻辑推理,逐步解开有关犯罪的秘密,描写破案过程的有趣的文学。”   1925年左右,日本文坛先后出现两位侦探小说家:江户川乱步与横沟正史,他们各自开创了“本格派”与“变格派”侦探小说。从他们开始,日本逐渐形成推理小说的风格。 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井原西鹤在 1689 年开始模仿中国公案小说,写了一部《本朝樱阴比事》。 1868 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兴起学习西方的运动,接受欧美侦探小说的影响,黑岩泪香编译了西方的《法庭的美人》等 30 多部外国侦探小说,为日本侦探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一些著名的纯文学作家,如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芥川龙之介等,也发表了具有神奇色彩的侦探故事性质的作品,给日本侦探小说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阶段 1920年森下雨村、横沟正史等创办第一份侦探小说杂志《新青年》。杂志不仅介绍西方的侦探小说,也发表本国的创作。 1923 年,江户川乱步发表的《两分钱铜币》奠定了日本侦探小说的基础。这一阶段一般称为“侦探时代”。当时侦探小说派生出两个流派:一是以江户川乱步、角田喜久雄为代表的本格派,主张着重写破案的逻辑推理;一是以横构正史、木木高太郎为代表的变格派,强调写神奇、冒险情节和变态心理。后者占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当局以制止扰乱国内治安为由,对侦探小说加以限制和禁止。 第三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侦探小说逐渐复苏,进入“推理时代”。 50 年代以松本清张为代表的一批推理小说作家崛起,突破了本格派和变格派的固定模式,运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探索和追究犯罪的社会原因,揭示社会的矛盾和恶习,反映人们潜在的矛盾和苦恼,使推理小说摆脱了庸俗的趣味性,形成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社会派推理小说。这派推理小说的特点,就是立足于生活,重视现实性和真实性,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如 50 年代松本清张的《日本的黑雾》、《帝国银行案件》和水上勉的《花的墓碑》等都是写战后美军占领下日本社会的政治冤案和贪污、盗窃、走私、贩毒、卖淫等社会问题。 60 、 70 年代松本清张的《沙器》、森村诚一的《人的证明》,暴露了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中人的精神空虚所带来的种种弊病。另一个特点是不单纯追求破案情节,而着重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努力分析隐藏在犯罪背后的社会根源,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罪犯的思想发展。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出现,提高了推理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日本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