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jed2 Rojed2
关注数: 32 粉丝数: 73 发帖数: 1,828 关注贴吧数: 13
李梦阳何景明七律合选 前言 李梦阳(西历1473年1月5日—西历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子。明朝杰出的文学家、文学评论家、诗学家、诗人。 何景明(西历1483年8月6日—西历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明朝杰出的文学家、文学评论家、诗学家、诗人。 李梦阳与何景明,是明朝文坛“前七子”的领袖与代表诗人,他们与后来“后七子”的王世贞 、李攀龙并称“李何王李”,为明朝文坛四杰。李梦阳出身寒微;而何景明则出生于书香门第,史书记载,他六岁能作对,八岁能作文,九岁能向别人讲解《尚书》(四书五经中最难懂的一本),长大后学识渊博,精通天文地理律法历数阴阳医卜诸家,人称“天才俊逸、意匠圆融、艺苑千秋、斯为独步。” 李何两人生活的时代,正是时文八股文与台阁体诗文统治文坛的时代。所谓台阁体,是明初上层官僚间形成的一种文风它的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 杨溥 等三人,他们同入台阁辅政,为文讲究雍容典雅,但内容则多粉饰太平,颂扬统治阶级功德。一时竞相崇尚。李梦阳与何景明两人步入文坛后,深深地反对这种毫无思想内涵的文体。于是,李梦阳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旗号,主张复古,即通过学习、摹拟前朝的诗文,来抵抗台阁体带来的“千篇一律”的弊端。同时,他提出了“调”的概念,即格调:“宋人主理不主调,于是唐调亦亡。”然而,李梦阳并不是集大成地因袭前人。他的学习是有选择的。他认为,中、晚唐的诗文仅仅是市井文学,语言鄙俗,没有学习的价值,(“至元、白、 韩、孟、皮、陆之徒为诗,始连联斗押,累累数千百言不相下,此何异于入市攫金、登场角戏也。”)而提倡学习魏晋的古体诗与盛唐的近体诗。《明史》记载:“倡导复古,文自西京、诗自中唐而下,一切吐弃。操觚谈艺之士,翕然宗之。”李梦阳的诗歌主要的学习与模仿对象是杜甫。一场轰轰烈烈的复古运动就此掀开。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明朝诗歌学习唐朝并不是源于李梦阳——实际上,由于一些因素(这个因素涵盖了许多方面,例如元朝异族统治后恢复汉族正统时明朝文坛对自身的不信任等等,留待后面细细讨论),明朝诗坛的主旋律就是模仿前朝——而是由于他系统地提出了创作理论指导,并付诸实践,故被誉为诗宗。 而另一方面,同为前七子领袖的何景明,在系统地学习了自先秦到晚唐的诗歌——尤其是其家乡河南的民间诗歌后,发现前朝诗歌真正地生命力来源于其现实主义内涵——真正流传下来的优秀诗歌,无不是反映了现实生活。同时,他批评了杜甫的诗歌,认为其没有韵味、不经读,远没有达到初唐四杰的高度。正因为意见的分歧,何景明激怒了李梦阳,同为道友的两人之间终于起了激烈的冲突,并从此反目,史称“李何之争”。简而言之,李梦阳提倡的是摹拟古人,而何景明则主张创新并写入现实。两人因此吵得不可开交。在论战中,李梦阳观点更为激进,他甚至因此刻意拟古,大量地创作诗歌。我们无法也无权对前贤的选择妄加评论。两人仅仅是个人主张的不同,并无真正的优劣之分。然而,晚年的李梦阳终于有所悔悟。他在《诗集自序》中记录了自己与王叔武的对话,检讨了自己诗歌的创作,并承认到:“真诗乃在民间。”而认为自己的诗歌并无灵魂。最终,前七子的两位领袖殊途同归。可惜的是,此时何景明已因病逝世,享年39岁。 李梦阳诗宗杜甫,他的律诗高华典雅,气象阔大,且很好地继承了杜甫律诗的章法,极富特色。七言律诗《台寺夏日》,在磅礴飞动的语言中蕴含着鉴古知今的情思,而《出使云中作》(一作“秋望”)则通过描写战场萧条肃杀的景象,表达了对明朝边防的担忧,其中无不是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史书记载,后来的陕西提学副使李维帧在官衙夜读李梦阳七律诗后,高声叹曰:“七言律自杜甫以后,善用顿挫倒插之法,惟梦阳一人。”而他更杰出的成就在于古体诗(尤其是乐府)方面。可以说,尽管是拟古,然而李梦阳潜意识中也知道不能完全套用前人。他的拟古更多地是在形式上近于古风,而不是内容上。李梦阳的古体诗积极地揭露了现实生活的黑暗。《朝饮马送陈子出塞》揭露了明朝军队的腐败:“万里黄尘哭震天,城门昼闭无人战”;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长城前。”《君马黄》刻画宦官骄横栩栩如生:坐车的宦官由于“前径狭以斜,曲卷不容车”,竟然下令拆房毁屋,于是“大兵拆屋梁,中兵摇楣栌,小兵无所为,张势骂蛮奴。”有力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的罪恶。《空城雀》则通过对群雀啄麦、坐享其成的描绘,表达了对既无弹弓,又无罗网贫苦“翁妪”的同情,暗中讽刺了朝廷中尸位素餐的官员,很有深意。可以说,李梦阳也是一位具有一定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 何景明的成就,与李梦阳不相上下。他最具特色的一点,就是预看到了李梦阳复古旗帜容易带人走向只从形式复古的潜在危机。于是,他在复古这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需要创新的观点。何景明的诗歌秀丽隽永,如五言律诗《景港渡》《辰溪县》《平溪》《沅水驿四首》等等都是写景状物的佳篇,而七言律诗如《武昌闻边报》,与李梦阳《出使云中作》不分伯仲。 李何二人最诗坛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们以及后来继承的前后七子成功地扭转了明朝文坛被八股与台阁体统治的局面。而这一变化的深层来源,是臣相之权与君王之权间的抗衡。阻碍明朝诗文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正是八股文。八股文要求作者在最严厉的条件(关于八股文的介绍与要求这里不细说)下仍然能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它有着“撷英”与“禁锢”的双重内涵。而明朝作为八股文的起源,取士的要求极为严苛。在如此之大的压力下,诗歌自然成了“文余”。而八股文的根源,正是来源于统治者强化君权的需求。实际上,在这一点上,历代统治者除了制定八股取士,更有明太祖的“文字狱”、明成祖的“夷方孝孺十族”。正如一个人,其心理阴影最大的莫不是童年的摧残。而另一方面,在明朝复古的氛围下,明朝大臣与皇帝对抗时常常用古籍文献作为自己的依据。海瑞学比干、抬棺进谏并说明世宗远不如汉唐皇帝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最终由于皇帝自己也清楚不能当纣王,才免了海瑞一死。李何二人复古深处的动力,是来源于对一种能够超越君权的东西的渴望,以此摆脱明初文坛被统治阶级摧残所带来的心理阴影,并重建文人自己的尊严。 在为人方面,李梦阳与何景明也有有趣的不同。李梦阳为人耿直,具有独立的人格。他由于敢于揭露朝中达官贵人并与其斗争,一生四次入狱。其中第二次由于弹劾张鹤龄,被后者诬而入狱。刚出狱后,他在大街上遇到了张鹤龄,一拳打落了他的两颗牙齿。因而被后人被称为“中国史上最胆大包天的诗人”。因此,李梦阳得到了群众的支持。据史书记载,李梦阳在狱中时,竟有“诸生万余为之讼冤”。然而李梦阳喜欢意气用事。他与何景明反目并激烈争辩之事,今人仍时有微词。而何景明则是一个性格敦厚温和的人。当李梦阳旗帜分明地与朝中贪官刘谨及其他阉党作斗争时,何景明选择称病回家;刘谨被诛后又返朝。当李梦阳因事入狱后,朝中其他大臣纷纷噤声,唯有何景明为其奔走,最终促成了李梦阳出狱。何景明为人亦正直不挠。有达官邀请其吃饭而他无法推脱时,他随身携带一个马桶,坐在上面吃饭,以表达对这些人的鄙视。当有大官接受贿赂、请他题字时,他写道:“毋污人手。”何景明官至陕西提学副使,在他领导下,秦地教育大兴,科考全国排名第一。今天的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正是建筑在何景明的墓地上。当他归家后,箱中只有白银30两,秦人称曰:“国士之风”。如今,信阳设立了何景明文学奖,以表彰在文学方面有优秀贡献或优秀作品的人。 此次诗选,选录了李梦阳与何景明的七言律诗。前者68篇,后者46篇,供诸位学习、思考。
古诗吧新求助楼 前任求助楼,是2014年开的,于兹有四年半了。古诗吧规定,非诗词原创与理论交流的帖子通通发在求助楼下,否则视为水贴而删除。 鉴于旧贴已近无人问津,此另开一楼。但凡有疑问者,拜师、答疑、求诗等等都发在此贴下,吧务将尽力解答,也欢迎有能力者参与解答,互相进步。 此贴原则上不限制任何与诗歌有关话题的讨论,但以下相关的问题须避免: ①政治类 ②色情类 ③考试作弊类 ④其它有悖于法律与基本道德常理的问题 ―――――――――――――― 常见一些问题的解答: Q:为什么我在古诗吧发帖会被秒删? A:常见原因有: ①没有镇楼诗歌,且贴子非诗词理论方面的研究探讨。古诗吧规定,无镇楼诗歌的非理论贴为水贴,这与隔壁宋词吧相同。所谓诗词理论,举个例子,如《江西诗派对拗体律诗的发展》《杜甫在绝句方面的特色及其深层原因》《论诗歌对于含蓄方面渐于注重的历程》皆是。 ②发表的诗歌不押韵。无韵不成诗。按照古诗的规矩押韵是古诗吧保留贴子的底线。本吧不反对使用新韵和通韵。如果无韵诗的作者在经吧务提醒后改为押韵,则不予删除。 ③发表的诗歌不是古诗。古诗中有古体诗,也有乐府,但这与网络上流行的“古风”“古风歌词”是完全不同的。另外,按照吧规,实际上原则上不反对现代诗的发表,然而版面上一天不得超过三首。需注意。 ④同一楼主一日发表过多(三首以上)诗歌。这种情况下,吧务会提醒楼主将几首放在同一楼中,并删除其余的楼,以防止妨碍吧友浏览版面。 Q:为什么我会被吧务无缘无故地封禁? A:常见原因有: ①水贴过多,水贴的定义见上。 解决办法:有问题而拿不出镇楼诗的发在求助楼里。对于水贴一般只执行删除。 ②对于并非精华的帖子恶意反复回贴,使其被人工置顶,影响其他吧友在吧内的浏览(见图1、2、3)。 ③恶搞古人(见图4) ④无意义拍砖。诗词交流需要批评,但是批评不是无脑的找茬和乱骂;而是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进步。 解决方案:端正心态,心平气和地讨论。 ⑤欠吧务钱。 解决方案:多扶老太太过马路。 Q:每次在古诗吧发帖,吧务都提醒我“先学习基础知识”,那么这个基础知识究竟是什么呢? A:押韵与平仄格律。精品贴中有很多。 Q:古诗押韵、平仄格律规矩都是过时的东西,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祖国的未来,理应创新求变,打破桎梏,这些老东西何必遵循? A:您太先进了,腐朽的古诗不适合您,请出门左转“现代诗吧”。 Q:每次在古诗吧发表诗歌,总是有一堆人对此指指点点,蓝瘦香菇。我希望我的诗更多地被人欣赏。 A:请出门右转“诗词吧”。
古诗吧2018年2月月选 本来3月9日夜里出过,不过词选方面问题很大,于是打回反攻,耽搁了几天。这里表示歉意。也希望大家多多指出选集的毛病,我也尽力改正。《春秋左传正义》云:“三折肱知为良医。”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诸位放心,月选从不会缺席。 —————————————————————————————————— 望夷 老屋 棘丛屋后生,一去少人行。 门掩溪边钓,草荒山脊耕。 未衰权养子,时泰暂居城。 诗好幸无用,不须逃姓名。 评曰:尾联费解 曾端礼 築興樓二首 其一 樓高定許投窮骨,風雨闌幹盡日噓。半百光陰山海客,一身心氣篋中書。從來萬事炊粱夢,到底人情反復狙。世厭儒冠何罪我,狂狷自發且聽渠。 其二 萬本瑯玕此地幽,前人高榜築興樓。百年巨棟真蜂起,氣壓天南壯未收。 评曰:第一首一气直下,纵横捭阖;第二首以气势胜。 万里江南忆吹箫 丁酉歲除 每歲煙花白雲知。春心又比歲來遲。等閒身後名千斛,潦倒妓前酒一巵。憎命文章愁那破,厭人鉛雨泣如絲。東風猶識吹簫未,漸老吹簫十萬詩。 评曰:不烦绳削,哀而不伤。尾联有趣 春梦笙歌里 闲坐 映窗竹影故参差,小坐机前听断枝。大隐人违中隐梦,无情卷着有情诗。松针遍铺新陶瓦,苔印稍侵旧砚池。偶向檐头黄雀问,看云心性欲何之。 评曰:四联无一处非闲,末又以黄雀映衬自己心之闲,真闲趣之人也 江湖辜负一蓑衣 正月初六夜游运河古街 酣游弟妹喜相将,古渡斜街引兴长。灯外月同春树澹,水边笛共晚风凉。留连此地空遗址,想像当时列画樯。后事茫茫难料得,明朝又作一年忙。 评曰:稳正,起承转合都很自然。 範陽太瘦生 再步元遺山韻 煌煌燈火立斯年,月月如鉤到眼圓。 歸來不賞身遭雪,別去曾逢郭上煙。 客里雲飛吳楚外,鄉關橋斷水波前。 閉藏天地人均老,只有靑衫與我妍。 评曰:大概我也是游子的缘故,读来深有感触。结句有寂寥之感 从众_从心_从神 元日赠少年 前度桃花拥酒眠,四时大梦恍如烟。荀衣未减香心甸,吴韵犹能慰故年。卧雪玄蚕成彩锦,浮冰白发织玑璇。明朝依旧分南北,世事茫茫波上船。 评曰:首联熟透。颈联形象,尾联化用自然。 吴夢窗 辞职有感 玄冥帝子宴瑶天,谏阙兰台放谪仙。此后蛟龙翻入海,搅澜腾浪掣鲸渊。 山塘街 六衢碧瓦枕山塘,一夜红莲笼客乡。欲问船家何处有,橹声轧轧过河墙。 评曰:两首对比着看,第一首洒脱不羁,有太白遗风;而第二首相对平易。 寒灯夜影 元日纪游二首 在侧许游方,怀新好目击。大野被晴光,远近皆历历。玄鹤属沧波,归来不可觅。渔人懒相招,藏舟在芦荻。斜阳尽余温,新芽识柳色。何必使我观,便遣东风急。 小邑藏山海,春游颇肆纵。日照青天开,风吹黄芦动。萧骚契所思,来往忽如梦。年华不可反,佳期与谁共。 评曰:恬淡而有味,近于陶韦。第二首喜前两句,后半略欠经营。 竹鞅 湖 世上人稠为奇货,适于小姑居处卧。开户玩月同悲戚,雪中衰草独经过。怪崖树下群鸥瞑,竹席闲伴酒灯腥。门前流水声声漏,湖上微风粒粒萤。我居西郊怜神女,骄儿每作痴人语。重楼飞下生一芥,云挼淡影掩别墅。客吟苦,客吟苦,五更鸡,千山雨。江雁高飘似铁铮,行人独立如轻羽。 评曰:“湖上微风粒粒萤”“重楼飞下生一芥”,不是任何人都能写出来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