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悟🌛 佛度苦恶之人
一条大道在心中
关注数: 38 粉丝数: 18 发帖数: 118 关注贴吧数: 8
十八罗汉的由来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是佛陀得道弟子中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已六根清净,已了脱生死,戒德清净,随缘度化众生。  第一位是坐鹿罗汉,他曾经骑着他的鹿进皇宫劝说国王学佛修行。  第二位是欢喜罗汉,他清楚世间一切善丑恶,以前,他是古印度一名雄辩家,他在辩论时,常面带笑容。  第三位是举钵罗汉,他是一位托钵化缘的行者,所以手中一直拿着钵盂。  第四位是托塔罗汉,他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因为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第五位是静坐罗汉,又名为大力罗汉,因为他过去是武士,所以力大无穷,能搬动任何重物。  第六位是过江罗汉,他是一名贤者,过江似蜻蜓点水。  第七位是骑象罗汉,他原本是一名驯象师。  第八位是笑狮罗汉,原是一名猎人,因为学佛,所以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第九位是开心罗汉,开心罗汉在出家前是一名乞丐,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所以就叫做开心罗汉。  第十位是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于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第十一位是沉思罗汉,沉思罗汉是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佛陀十大弟子中,佛法道行居首位。  第十二位是挖耳罗汉,习惯上称那先比丘,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所以称挖耳罗汉。  第十三位是布袋罗汉,因为布袋罗汉经常背着一个布袋,笑口常开。现今也被叫做布袋弥勒。  第十四位是芭蕉罗汉,因为他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终于在芭蕉树下修成正果,所以叫芭蕉罗汉。  第十五位是长眉罗汉,跟骑象罗汉一样,也是佛的侍者,传说自从出生时就有了两条长眉了,所以叫做长眉罗汉。  第十六位是看门罗汉,是半托迦的弟弟,为人尽忠职守。  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龙王偷佛经,他降服了龙王,夺回佛经,立了大功,所以叫做降龙罗汉。  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因为在寺庙外经常遇到一只饥饿的老虎,他经常把斋饭分给这只老虎吃,所以就叫伏虎罗汉
悟 一位弟子问道士:“师父,以我的资质多久可以开悟?” 道士说:“十年。” 弟子又问:“要十年吗?师父,如果我加倍苦修,又需要多久开悟呢?” 道士说:“得要二十年。” 弟子很是疑惑,于是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不休不眠,只为修道,又需要多久开悟呢?” 道士说:“那样你永无开悟之日。” 弟子惊讶道:“为什么?” 道士说:“你只在意修道的结果,又如何有时间来关注自己呢?” 这说明什么呢?太过注重结果的时候,行走的步调会紊乱,匆忙赶路的过程中,双脚触及地面的力度就会减轻,如此生活就会有失踏实,进而降低生活、成功的质量。为此,道士才劝诫弟子,凡事切不可急躁冒进,戒除急躁,真正静下心来,看清自己的内心,看清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么。 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多得数不过来,我们总是希望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于是心浮气躁、汲汲营营地追求。求得了这个,丢失了那个,心中满是愤懑,求不得、舍不得,懊恼不堪,生命就这样在拥有和失去之间流走。 其实,生活中诸多的压力,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坎;生命中诸多的痛苦,都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当你放下心中不必要的攀比与欲望,让自己的身心都慢下来,细细地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是以前的那个自己,快乐,而不缺乏梦想。 慢了,才能保持生机 《道德经》中说,不知常,妄作凶。人不能妄动妄作。世上许多人钻营忙碌了一辈子,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自己都搞不清楚。 《道德经》又言:“孰能安以久动之而徐生?”真正的动,是明明白白而又充满意义的“动之徐生”,心平气和,生生不息,而是建立在心静基础上的外在运动。在静到极点后,要能起用、起动。动以后,则是生生不息,永远长生。 “徐生”的涵义,也可说是生生不息的长生妙用,它是慢慢地用。这个观念很重要。等于能源一样,慢慢地用,俭省地用,虽说能源充满宇宙,永远存在,若是不加节制,乱用一通,那只是自我糟蹋而已。 “动之徐生”,也是我们作人做事的法则。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暴不躁,不“乱”不“浊”,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来。 态度从容,怡然自得,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自乱阵脚。社会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天天分秒必争,忙忙碌碌,事事穷紧张,不知是为了什么,在拼命玩命。这与“动之徐生”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为人态度从容,可以怡然自得,和谐处众,以智化怨;做事不暴不躁,可以不乱不浊,冷静就难,淡定受喜。这对于普通人而言,尤其是这个时代的人,尤为需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