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十丶星司 WhiteOne白一
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ω´-)
关注数: 1 粉丝数: 6 发帖数: 130 关注贴吧数: 98
遣唐使也想过中秋 天宝十三载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宫本受到邀请去参加一场作画比赛,主题便是中秋佳节——说来中国人都有这样一个传统,哪怕是平日里再忙的大官在这一天也会抽出时间跟家人团圆,共赏良宵;可我在这哪有什么家人啊,唯一的好友宫本现在又不在,能与我相伴的也只有那些经书了。 (单独成篇,改十一载) 于是,我打理好自己的衣裳,一如既往地踏进藏书馆。 站在窗前,望着挂在天边那一轮金黄色的圆月,想到四海八方的人此刻都与亲友相聚一起和我这个孤单者在看同一个月亮,我竟感到有些心寒。 宫本这次又会画出什么样的作品呢? 我遐想着,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我心灵的宁静。 “足下可是田所浩次郎?” 循声望去,一位须鬓斑白、身着紫衣的人已站在我面前。 “正是,请问大人,您找我有何贵干?” “久闻君之大名,特意前来拜访。”他朝我恭敬作了个揖。 他的口音莫名有种熟悉感;我也慌张地作揖回礼。 “某名晁衡,你可以称呼我的字,巨卿,不必大人大人的叫着,我不爱听。”他环顾了一下周围,然后笑眯眯地看着我,就像平日里见过的那种和蔼老人一样问道,“田所,你平时喜欢读些什么书呀?” “主、主要是法律制度建设之类的书,比如《永徽律疏》……”一个三品大官居然这样跟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九品芝麻官放心交流,这又是什么意思?我的目光瞟来瞟去,十分不安。 “好啊,好啊。”晁衡点点头,脸上挂着一副慈祥的笑容,“别紧张嘛年轻人,今天是中秋之夜,是团聚美好的日子,你就当我是你的家人便好,别顾虑太多。”他伸手指向窗边的桌椅,和气地说:“坐着聊吧。” 是想陪我这个“孤家寡人”过中秋?他人还怪好的嘞。 我给他上了一杯茶,然后端正地坐下来。 “巨卿大人,您……” “都说了别大人大人的叫啦。”他笑着挥挥手。 “嗯,巨卿,你今夜不陪你的家人过节吗?” “他们,都有事去啦……”晁衡沉默了几秒,把两手放在桌上,“田所,你有个外号叫颂梅居士吧,听说啊这还是个蛮有意思的故事,哈哈哈……” “是啊,哈哈哈……快三年了都……” “三年啊三年,不知不觉又一个三年……你还记得你第一次来长安时的感受吗?” “当然啊,何其震撼何其欣喜何其难忘啊。” “那可不,国际大都会,全天下的能人志士都争着抢着来到长安呢!” “是啊……” “什么‘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什么‘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多少风流佳作诞生在这,多少文人墨客相会于此,什么叫繁华,这就叫繁华,这儿简直就是地上天宫!”他一边说一边挥舞着双手,语气里充满了自豪与骄傲,“话说,田所你来长安这么多年,肯定也读过不少诗作。你对哪首印象最深啊?” “嗯……”印象最深的确有,但该不该当着他面说出来呢…… “说不出口吗?说哪个诗人也行。” “杜甫。”我还是说了出来,“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晁衡脸上充满了好奇,“可否细细说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我酝酿了下情绪,“这两句让我意识到,再繁华的世界也总有人受苦受累……” 我沉默下来,静静注视着晁衡,见他期待我继续讲的小眼神,便接着说:“当年‘颂梅居士’外号传出去之后,我便不停地收到各方各界人士誊抄的诗文。大概在十一年的五月吧,我就收到了这一篇《咏怀》,我犹记得当时我读到三更半夜,灯芯都换了三盏还没读完,就是越读下去越觉毛骨悚然——此前还真没有哪一个作品能这样打动我心!我还跟其他人讨论了一下我的疑惑,可大多数的回答都是冰冷无情的,叫我接受现实什么的,只有我的朋友宫本浩二说出了我想要的观点——自那以后,我就不光是学习,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我定会行好事、做好人,要知道广大人民群众可是国家的根基啊!” “你有如此好的名誉是应当的,”晁衡说,“但是,田所,你想过吗,只有你一个人的努力其实是改变不了什么的,倘若真有动荡的那一天,你做什么都没用的,它到来是迟早的事。” “能帮一个人就帮一个人,不能因为‘大局已定’就放弃了呀!” “哦?”晁衡身子往后倾了些,眼里闪着惊叹和欣喜。 “而且,我是奉天皇之命来大唐学习的。我总有回去的那一天的。” “你回去以后,会用这样的态度治理日本?” “对,就算大唐在哪一天突然衰败了,我也会及时吸取教训,绝对、绝对、绝对不会让日本步大唐的后尘的。如果大唐不能做到人人幸福,那么我就回日本,尽我所能,让家乡的人民真正幸福,每个人。” “好!”晁衡突然激动地拍了下桌子,我有点被吓到了。 “巨卿,……” “没什么,只是好久没见过你这么有希望的年轻人了。”他端起茶杯淡定喝了一口,“你能再讲讲日本这些年有什么变化吗?” “比以前好多了,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回国之后都在全力建设家乡,国家啊一年比一年强大富庶,连我小时候经常玩的荒草地都在我出国之前变成了大花园。” “还有呢还有呢,奈良那边变化怎么样?” “那边变化也很大,建起了好多房屋——而且你知道吗,阿倍仲麻吕就是奈良人,他十九岁就来到了中国,听说现在在长安这边混得风生水起,步步高升,是朝廷里的大名人——我就是受他的事迹鼓舞才奋力学习的!” 晁衡连连点头,笑得合不拢嘴,像是被夸的人是他一样。 “巨卿,我能问一下,你跟阿倍认识吗?” “嗯,认识,当然认识。”不出所料,是阿倍让他来找我的;可是阿倍为什么不直接找我,非要搞个“传话筒”呢? “阿倍现在在哪?” “他啊,最近很忙,不知道又到哪去了,总是这样一个大忙人。”晁衡笑着说,“我告诉你,其实他在这边很孤独的。” “孤独?可他不是位居高位、备受称赞吗?” “孤独可不是什么荣华富贵能治好的疾病。有句诗写得好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像这次中秋节,理应是家人团圆之日,而他的家在遥远的东方,在海的那边——他可能这时候正在哪个没人的地方,默默望着天上那轮明月,痴痴想着家人可爱的脸呢。”说着,他抬起头,望向挂在天边那一轮金黄色的圆月,“跟往年一样,哼……” “那个,你到底是?”我有些怀疑他就是…… “一个天涯游子罢了,跟你一样。” 跟我一样?也是出走家乡不远万里来到长安学习的人?跟我一样,在这良辰美景孑然一身望月哀叹的人?跟我一样,渴望陪伴渴望交流渴望理解的人?跟我一样…… 我不再多想,只是抬头,安静地望着月亮。 “月色真美。……” 好大,好亮,好美……好想家…… 那一夜我们聊到好晚,聊得好欢,直到四更的锣声响起,我们才步出藏书馆,在月下依依不舍的告别。 晁衡说他能跟我这样的年轻人聊天很高兴;可惜他之后没有时间再来与我谈话了。 我也是好久之后才知道,晁衡就是阿倍仲麻吕,他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但我居然也没那么感到意外。 之后十月份,他以唐朝大使的身份随一批遣唐使回国,就连李白都写了一首诗向他送别:“日本晁卿辞帝归,征帆一片绕蓬壶。” 而他自己也用日语写了一首诗,题为《望乡》: 回首举目望苍穹,明月皎洁挂中空。 遥思故国春日野,三笠山月亦相同。 可他终究也没有回到日本,葬身在异域山川…… 9月28日2023年 注:晁衡是在天宝十二载十月尝试回国的,途中遇险,于天宝十四载六月回到长安。我这个猪鼻当时看成了天宝十三载,理应“我”和晁衡是见不到面的,但我写完才发现时间错了!所以不放在正篇,单独拿出来发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