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涛长虹 星涛长虹
关注数: 29 粉丝数: 271 发帖数: 8,227 关注贴吧数: 19
使用热气球来防御中小型无人机 类似一战的气球防空拦阻网使用热气球来防御中小型无人机 使用带有电加热装置的热气球 地面使用专用热风装置将气球充气,由地面锚定装置放飞,利用碳纤维绳索系留 气球升空后,利用电线给气球内部的电加热装置供电,持续给球内部空气加热,延长气球留空时间。 大量气球组成多层多方向的阵列屏障,各个气球之间利用碳纤维绳索互相链接。 形成蜘蛛网一样的结构 参考蜘蛛网。蜘蛛网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纵丝:从中心向外辐射,构成蜘蛛网的基本骨架。这种丝虽然没有黏性,但强度很大,为蜘蛛网提供了主要的支撑结构。横丝:围绕中心,一圈一圈向外发散。横丝具有黏性,能够捕捉到误闯入的昆虫。仔细观察,可以在横丝上发现一些像小水珠一样的凸起,这些凸起实际上是黏液,赋予了横丝强大的黏性。 同样,气球互相之间的高强度碳纤维绳索联系形成网状阵列 各个绳索之间有较细的碳纤维丝线,构成密集的阻拦网,这些丝线与主干绳索之间的连接可在较大拉力之下断开。这样无人机撞上网后,会被丝线缠住翼面或是搅入发动机。 热气球一般可以升到1000米高度,形成这样的拦阻网就可以在重要目标地区之前逼迫无人机升高而失去低空不易发现的优势。图例中的是实验性质的小型气球,升空高度有限,真要使用应该是大型气球甚至还可以配合气球悬吊雷达升空,地面搭配反无人机武器系统。在气球拦阻网的同时,加上探测和主动击落无人机的功能
枭龙与阿根廷的经济问题 枭龙要卖给阿根廷 他们有钱么? 阿根廷是真穷么? 这个问题说起来都会是,阿根廷不是有牛肉么?拿牛肉换呗 阿根廷不是有矿么?拿矿换呀 首先说穷不穷的问题 2020年阿根廷国民总收入为4052.05亿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为8930美元,增速为-9.43%,相比2019年减少了2200美元 对比一下中国吧 截至2020年底,我国国民总收入为100.9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07万亿元,同比增长2.09%。而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这个没有官方数据,各方面的说法不一,约为4000~6000美元。同年,2020年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约是3.88万美元。 这样看阿根廷也说不上穷。 但是,阿根廷的负债很高,而且国家因为债务问题信用评级低。这导致国家的经济不稳,一旦外国追债,或是没有借到新的国债,没有外资投资,经济就出问题。 为什么呢?嗯,下面就要说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跨国公司对经济的掌控。 阿根廷有活力的经济部分绝大部分是外国资本控股的公司。在这些公司做中层的工作,就能拿到高收入。而普通的阿根廷工薪阶层的收入就明显不如了。实际上,去除通货膨胀的影响阿根廷工薪阶层的收入是逐年下降的。尤其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阿根廷工薪阶层的收入增长率,据说是负的13%~~ 而且,这些跨国公司基本上把有利可图的产业都把持了。以阿根廷的石油产业,燃料产业为例,高达90%的份额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阿根廷出口额的90%以上,进口额的60%以上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 至2000年,阿根廷国有产业只剩下国家银行\国家造币局\核电产业\少数电视频道等一些实在不方便给外人的基础部分。其他如航空\铁路\城市交通\给排水\码头港口\供电\多数的电视频道\等都是私人公司,或者直接就是跨国公司。而全国10大银行中有7家是外资银行,这7家外资银行占有投资额的62%。 更要命的是阿根廷上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时,没有限制对自然资源的购买。然后,几乎所有的高利润的矿山、农场都被外国资本插了一手。所以真要拿牛肉换,拿矿石换,阿根廷政府也得看跨国公司的脸色~~ 现在再要投资新的矿山、农场基本上是从头开始建设,投资大,见效慢。没有几个投资者是愿意的。民族资本从头投资实业根本不赚钱,导致没有国家扶持,民族实业就是发展不起来。而国家经济实力差,拿不出有力的扶持措施,很长时间也不能振兴本国的实业。而经济动荡又使得政局混乱,政策连贯性很难保持。更要命的是阿根廷的政治腐败也是严重的问题。外国资本和本国政客的勾结,加重了经济的混乱。 一旦国际经济危机,这些跨国公司首先想到的不是损失一些利益,来保住阿根廷的企业,反而是抽走阿根廷的资金,补上公司本体的损失。2001年全球经济危机时就是大量的资金逃离阿根廷,逼得阿根廷政府想要出台政策限制资金外流,然而,受到这些跨国公司和它们支持的政客的阻挠,政策一拖再拖,后果可想而知。 而这些跨国公司还从债务上扯阿根廷政府的后腿,使得阿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就成了又一条套在阿政府头上的牵狗绳。敢不听话就闹一出债务危机。 而阿根廷的人民实际上由于农业真的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总不到过不下去的地步。所以一直闹政治示威,却一直没有胆子站起来彻底反经济殖民。反而加入这些跨国公司工作待遇高于普通阿国人,可以获得周边人的羡慕眼神。成为优秀年轻人的职业首选。政府官员也多是拿钱办事,甘愿为跨国公司开路子。 这样一看是不是很像清朝广州十三行和解放前上海的买办。反正看着似乎是经济殖民地的感觉 至于枭龙么,嗯,不知道阿根廷政府有多大的决心了,或者是取得这些跨国公司的谅解了?
幻影F1 法国幻影F1战斗机六十年代早期,在飞机设计领域变后掠翼和垂直起降技术开始兴起。当时几乎全世界的飞机设计师都试图应用这两项新技术来设计革命性的战斗飞行器。面对这股的风潮,一项爱赶时髦喜欢引领时尚的法国人当然不甘落后。法国空军明确要求幻影III的后继机种必须采用变后掠翼或者垂直起降技术。针对法国空军的要求达索的设计团队很快开始着手几种采用不同技术的原型机的研制和生产。 作为达索对垂直起降技术用于战斗机的最初探索。达索公司将幻影III战斗机的原型机(III-01)进行了改装,拆除了原来的斯奈克马阿塔102G-2发动机用一具罗尔斯·罗伊斯公司4850磅的Orpheus3涡喷发动机取而代之。同时在机身中部安装了8八台罗·罗RB108升力发动机,总推力达到2200磅。大概是为了体现飞机所使用的技术的前瞻性,达索公司使用了19世纪法国大文豪的名字来命名它为巴尔扎克V001。1962年10月12日,巴尔扎克V001在有限制的条件上完成了首飞,1963年3月18日又完成首次传统飞行。十一天之后它终于完成了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垂直起降飞行,从垂直状态转变为水平飞行状态并且逆反了这一过程。 1964年1月27日,巴尔扎克在一次试飞中发生事故飞机严重损坏飞行员当场死亡。虽然遇到了挫折达索还是很快修复了巴尔扎克V001,并继续投入到其他的试飞工作中去。但是坏运气还远远没有结束,1965年9月8日巴尔扎克V001又在一次试飞中坠毁导致了一名美国的试飞员丧生。再一次遭遇严重的打击导致巴尔扎克计划一蹶不振,很快就该计划宣布被放弃。 虽然巴尔扎克V001的设计被证明是不成功的,但是达索公司并并没有放弃对新技术的探索的梦想。在巴尔扎克之后,达索又研制了一系列的垂直起落试验机,包括:幻影IIIT(1964年6月4日首飞),幻影IIIV(生产了两架,原型机1965年2月12日首飞,右图),幻影IIIF2(1966年6月12日),幻影IIIF1(1966年12月23日首飞)和幻影IIIG(1967年11月8日)。这五种试验机都沿袭了部分幻影III的设计特点(大后掠角三角翼+带激波调节锥的两侧进气道的经典布局)。但是除此之外,它们和原形幻影III以及它们互相之间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正是马塞尔·达索领导的企业成功的秘诀所在。 幻影IIIT虽然继承了原形的布局,但是为了容纳全新的发动机它的机身重段和后部的直径被相应放大。最初幻影IIIT安装的的是斯奈克马的TF-104涡喷发动机(普拉特·惠尼特公司JTF-10A-4发动机的法国版,最大军用推力10500磅),后期换装推了更大的TF-106发动机(JTF10涡扇发动机的派生型),最大军用推力11350磅最大加力推力18500磅。 幻影IIIV是达索的在巴尔扎克之后的另外一个VTSL型号。它的外形和巴尔扎克相仿,但是尺寸和重量都要大的多。首架原型机安装的主发动机是同幻影IIIT一样的斯奈克马TF-106,不过在第二架原型机上换装了最大推力23000磅的TF-306发动机(普·惠JTF-10A22)。升力发动机选用了八台罗·罗RB-162涡喷,总推力4850磅。幻影IIIV及由多发动机的布局获得了垂直起落的能力,同时多发动机布局的缺点在幻影IIIV上也一览无余。首先由于安装多台升力发动机,飞机的死重过多使得飞机的操纵品质和性能急剧下降——幻影IIIV的作战半径和爬升率和同时代的传统布局战斗机相去甚远。其次由于飞机的结构过于复杂,也使制造这样的一架飞机的成本始终据高不下远远超出了法国空军的承受能力。不出所料,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失望之后法国空军最终对垂直起落战斗机失去了兴趣。最终幻影IIIV计划在原型机阶段被终止。 1966年9月12日,幻影IIIV02号机在第11次试飞中水平速度达到了M2.03。这是目前垂直起落战斗机极速的记录。 在垂直起落的路被堵死之后,法国空军逐渐将目光转移到变后掠翼技术上。1964年,达索公司和英国的飞机公司同时着手进行一种双发变后掠翼战斗机的预研,在此基础上发展AFVG(Anglo-FranceVariableGeometry)。出于相似的背景英法两国空军的相同的需求,1965年5月两国政府签署了备忘录。但是在此后的两年中达索和BAC在一些细节和研制计划的领导权的问题上摩擦不断。两国研制的双发AFVG计划最终被放弃,之后法国政府制定达索牵头研制一种本国的新型单发战斗机。 这就是幻影IIIG。幻影IIIG(后改称幻影G)是一种单发变后掠翼布局的战斗机。机翼可以在23度和70度之间变化,动力装置是一台TF-306发动机。1971年1月13日,幻影G的原型机坠毁当时它刚刚完成了400小时的试飞。不过到那时,达索已经完成双发的变后掠翼战斗机幻影G8的研制。幻影G8由两台斯奈克马阿塔9K-50发动机驱动,它是当时最先进的截击机之一。 1973年7月13日,第二架原型机创造了2.34M的法国飞行器速度记录。虽然试飞很成功,但是由于当时法国空军已经装备了幻影F1截击机SEPECAT美洲虎攻击机对重型截击机没有现实的需求。幻影G8没有量产。法国空军原本打算在G8的基础上发展ACF(AviondeCombatFutur——未来战斗飞机)。ACF的机翼经过修改后掠角变为55度,飞机的动力装置为两台斯奈克马M-53涡扇发动机。然而对法国空军来说ACF太贵了,最终单发三角翼的幻影2000取代了他的位置成为法国空军的新宠。 让我们把思绪拉回到之前,当达索的幻影IIIV/T和幻影IIIG/幻影G在未知的领域探索的同时。法国空军和达索签署了一项低风险的研制计划——幻影IIIF2(后改称幻影F2)。之后达索依靠自己的力量由再次基础上发展了单座型的幻影IIIF1(幻影F1)。幻影F2/1采用了修改过的后掠翼,机身由幻影III发展而来。不同之处在于幻影F2(1966年6月12日首飞)安装了一台TF-306发动机而F1型的动力是推力较小的阿塔9K-31。在幻影F1首飞的五个月之后接到了三架预生产型的订单,达索的保守主义的作品得到了回报。 毫不奇怪,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达索的设计队伍越来越意识到盲目的使用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不成熟技术有着巨大的风险,同时在价格上也是法国空军和潜在的国外客户所无法承受的。他们对VTOL和变后掠翼技术敬而远之,变得越来越务实。因此在初期没有政府的经费支持的情况下,达索倾向于设计一种相对比较廉价的轻型战斗机。同时针对幻影III/V系列的一些固有的弱点有针对性的加以性能上的提升。包括增大续航时间,提高低速性能和中低空的机动性和解决三角翼的幻影III/V的一个老毛病——令人无法接受的超常起飞降落滑跑距离(这是无尾三角翼布局的固有缺陷)。为了降低成本达索使用了尽可能多的现有部件基本保留了幻影III的机身,采用幻影III上的阿塔9系列涡喷发动机的改进型。为了达到设计目的,达索放弃了无尾三角翼的布局而改用常规后掠翼布局。机翼上安装了前缘机动襟翼和后缘的双开逢襟翼。水平尾翼是低置的全动式。由于采用了悬臂式的上单翼和为了容纳设计非常特殊的主起落架对幻影III的机身进行了修改以适应变化。为了适应半准备的不平坦的前线机场,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都采用采用了双轮设计。
幻影F1 法国幻影F1战斗机六十年代早期,在飞机设计领域变后掠翼和垂直起降技术开始兴起。当时几乎全世界的飞机设计师都试图应用这两项新技术来设计革命性的战斗飞行器。面对这股的风潮,一项爱赶时髦喜欢引领时尚的法国人当然不甘落后。法国空军明确要求幻影III的后继机种必须采用变后掠翼或者垂直起降技术。针对法国空军的要求达索的设计团队很快开始着手几种采用不同技术的原型机的研制和生产。 作为达索对垂直起降技术用于战斗机的最初探索。达索公司将幻影III战斗机的原型机(III-01)进行了改装,拆除了原来的斯奈克马阿塔102G-2发动机用一具罗尔斯·罗伊斯公司4850磅的Orpheus3涡喷发动机取而代之。同时在机身中部安装了8八台罗·罗RB108升力发动机,总推力达到2200磅。大概是为了体现飞机所使用的技术的前瞻性,达索公司使用了19世纪法国大文豪的名字来命名它为巴尔扎克V001。1962年10月12日,巴尔扎克V001在有限制的条件上完成了首飞,1963年3月18日又完成首次传统飞行。十一天之后它终于完成了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垂直起降飞行,从垂直状态转变为水平飞行状态并且逆反了这一过程。 1964年1月27日,巴尔扎克在一次试飞中发生事故飞机严重损坏飞行员当场死亡。虽然遇到了挫折达索还是很快修复了巴尔扎克V001,并继续投入到其他的试飞工作中去。但是坏运气还远远没有结束,1965年9月8日巴尔扎克V001又在一次试飞中坠毁导致了一名美国的试飞员丧生。再一次遭遇严重的打击导致巴尔扎克计划一蹶不振,很快就该计划宣布被放弃。 虽然巴尔扎克V001的设计被证明是不成功的,但是达索公司并并没有放弃对新技术的探索的梦想。在巴尔扎克之后,达索又研制了一系列的垂直起落试验机,包括:幻影IIIT(1964年6月4日首飞),幻影IIIV(生产了两架,原型机1965年2月12日首飞,右图),幻影IIIF2(1966年6月12日),幻影IIIF1(1966年12月23日首飞)和幻影IIIG(1967年11月8日)。这五种试验机都沿袭了部分幻影III的设计特点(大后掠角三角翼+带激波调节锥的两侧进气道的经典布局)。但是除此之外,它们和原形幻影III以及它们互相之间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正是马塞尔·达索领导的企业成功的秘诀所在。 幻影IIIT虽然继承了原形的布局,但是为了容纳全新的发动机它的机身重段和后部的直径被相应放大。最初幻影IIIT安装的的是斯奈克马的TF-104涡喷发动机(普拉特·惠尼特公司JTF-10A-4发动机的法国版,最大军用推力10500磅),后期换装推了更大的TF-106发动机(JTF10涡扇发动机的派生型),最大军用推力11350磅最大加力推力18500磅。 幻影IIIV是达索的在巴尔扎克之后的另外一个VTSL型号。它的外形和巴尔扎克相仿,但是尺寸和重量都要大的多。首架原型机安装的主发动机是同幻影IIIT一样的斯奈克马TF-106,不过在第二架原型机上换装了最大推力23000磅的TF-306发动机(普·惠JTF-10A22)。升力发动机选用了八台罗·罗RB-162涡喷,总推力4850磅。幻影IIIV及由多发动机的布局获得了垂直起落的能力,同时多发动机布局的缺点在幻影IIIV上也一览无余。首先由于安装多台升力发动机,飞机的死重过多使得飞机的操纵品质和性能急剧下降——幻影IIIV的作战半径和爬升率和同时代的传统布局战斗机相去甚远。其次由于飞机的结构过于复杂,也使制造这样的一架飞机的成本始终据高不下远远超出了法国空军的承受能力。不出所料,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失望之后法国空军最终对垂直起落战斗机失去了兴趣。最终幻影IIIV计划在原型机阶段被终止。 1966年9月12日,幻影IIIV02号机在第11次试飞中水平速度达到了M2.03。这是目前垂直起落战斗机极速的记录。 在垂直起落的路被堵死之后,法国空军逐渐将目光转移到变后掠翼技术上。1964年,达索公司和英国的飞机公司同时着手进行一种双发变后掠翼战斗机的预研,在此基础上发展AFVG(Anglo-FranceVariableGeometry)。出于相似的背景英法两国空军的相同的需求,1965年5月两国政府签署了备忘录。但是在此后的两年中达索和BAC在一些细节和研制计划的领导权的问题上摩擦不断。两国研制的双发AFVG计划最终被放弃,之后法国政府制定达索牵头研制一种本国的新型单发战斗机。 这就是幻影IIIG。幻影IIIG(后改称幻影G)是一种单发变后掠翼布局的战斗机。机翼可以在23度和70度之间变化,动力装置是一台TF-306发动机。1971年1月13日,幻影G的原型机坠毁当时它刚刚完成了400小时的试飞。不过到那时,达索已经完成双发的变后掠翼战斗机幻影G8的研制。幻影G8由两台斯奈克马阿塔9K-50发动机驱动,它是当时最先进的截击机之一。 1973年7月13日,第二架原型机创造了2.34M的法国飞行器速度记录。虽然试飞很成功,但是由于当时法国空军已经装备了幻影F1截击机SEPECAT美洲虎攻击机对重型截击机没有现实的需求。幻影G8没有量产。法国空军原本打算在G8的基础上发展ACF(AviondeCombatFutur——未来战斗飞机)。ACF的机翼经过修改后掠角变为55度,飞机的动力装置为两台斯奈克马M-53涡扇发动机。然而对法国空军来说ACF太贵了,最终单发三角翼的幻影2000取代了他的位置成为法国空军的新宠。 让我们把思绪拉回到之前,当达索的幻影IIIV/T和幻影IIIG/幻影G在未知的领域探索的同时。法国空军和达索签署了一项低风险的研制计划——幻影IIIF2(后改称幻影F2)。之后达索依靠自己的力量由再次基础上发展了单座型的幻影IIIF1(幻影F1)。幻影F2/1采用了修改过的后掠翼,机身由幻影III发展而来。不同之处在于幻影F2(1966年6月12日首飞)安装了一台TF-306发动机而F1型的动力是推力较小的阿塔9K-31。在幻影F1首飞的五个月之后接到了三架预生产型的订单,达索的保守主义的作品得到了回报。 毫不奇怪,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达索的设计队伍越来越意识到盲目的使用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不成熟技术有着巨大的风险,同时在价格上也是法国空军和潜在的国外客户所无法承受的。他们对VTOL和变后掠翼技术敬而远之,变得越来越务实。因此在初期没有政府的经费支持的情况下,达索倾向于设计一种相对比较廉价的轻型战斗机。同时针对幻影III/V系列的一些固有的弱点有针对性的加以性能上的提升。包括增大续航时间,提高低速性能和中低空的机动性和解决三角翼的幻影III/V的一个老毛病——令人无法接受的超常起飞降落滑跑距离(这是无尾三角翼布局的固有缺陷)。为了降低成本达索使用了尽可能多的现有部件基本保留了幻影III的机身,采用幻影III上的阿塔9系列涡喷发动机的改进型。为了达到设计目的,达索放弃了无尾三角翼的布局而改用常规后掠翼布局。机翼上安装了前缘机动襟翼和后缘的双开逢襟翼。水平尾翼是低置的全动式。由于采用了悬臂式的上单翼和为了容纳设计非常特殊的主起落架对幻影III的机身进行了修改以适应变化。为了适应半准备的不平坦的前线机场,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都采用采用了双轮设计。
幻影F-1战斗机 法国幻影F1战斗机六十年代早期,在飞机设计领域变后掠翼和垂直起降技术开始兴起。当时几乎全世界的飞机设计师都试图应用这两项新技术来设计革命性的战斗飞行器。面对这股的风潮,一项爱赶时髦喜欢引领时尚的法国人当然不甘落后。法国空军明确要求幻影III的后继机种必须采用变后掠翼或者垂直起降技术。针对法国空军的要求达索的设计团队很快开始着手几种采用不同技术的原型机的研制和生产。 作为达索对垂直起降技术用于战斗机的最初探索。达索公司将幻影III战斗机的原型机(III-01)进行了改装,拆除了原来的斯奈克马阿塔102G-2发动机用一具罗尔斯·罗伊斯公司4850磅的Orpheus3涡喷发动机取而代之。同时在机身中部安装了8八台罗·罗RB108升力发动机,总推力达到2200磅。大概是为了体现飞机所使用的技术的前瞻性,达索公司使用了19世纪法国大文豪的名字来命名它为巴尔扎克V001。1962年10月12日,巴尔扎克V001在有限制的条件上完成了首飞,1963年3月18日又完成首次传统飞行。十一天之后它终于完成了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垂直起降飞行,从垂直状态转变为水平飞行状态并且逆反了这一过程。 1964年1月27日,巴尔扎克在一次试飞中发生事故飞机严重损坏飞行员当场死亡。虽然遇到了挫折达索还是很快修复了巴尔扎克V001,并继续投入到其他的试飞工作中去。但是坏运气还远远没有结束,1965年9月8日巴尔扎克V001又在一次试飞中坠毁导致了一名美国的试飞员丧生。再一次遭遇严重的打击导致巴尔扎克计划一蹶不振,很快就该计划宣布被放弃。 虽然巴尔扎克V001的设计被证明是不成功的,但是达索公司并并没有放弃对新技术的探索的梦想。在巴尔扎克之后,达索又研制了一系列的垂直起落试验机,包括:幻影IIIT(1964年6月4日首飞),幻影IIIV(生产了两架,原型机1965年2月12日首飞,右图),幻影IIIF2(1966年6月12日),幻影IIIF1(1966年12月23日首飞)和幻影IIIG(1967年11月8日)。这五种试验机都沿袭了部分幻影III的设计特点(大后掠角三角翼+带激波调节锥的两侧进气道的经典布局)。但是除此之外,它们和原形幻影III以及它们互相之间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正是马塞尔·达索领导的企业成功的秘诀所在。 幻影IIIT虽然继承了原形的布局,但是为了容纳全新的发动机它的机身重段和后部的直径被相应放大。最初幻影IIIT安装的的是斯奈克马的TF-104涡喷发动机(普拉特·惠尼特公司JTF-10A-4发动机的法国版,最大军用推力10500磅),后期换装推了更大的TF-106发动机(JTF10涡扇发动机的派生型),最大军用推力11350磅最大加力推力18500磅。 幻影IIIV是达索的在巴尔扎克之后的另外一个VTSL型号。它的外形和巴尔扎克相仿,但是尺寸和重量都要大的多。首架原型机安装的主发动机是同幻影IIIT一样的斯奈克马TF-106,不过在第二架原型机上换装了最大推力23000磅的TF-306发动机(普·惠JTF-10A22)。升力发动机选用了八台罗·罗RB-162涡喷,总推力4850磅。幻影IIIV及由多发动机的布局获得了垂直起落的能力,同时多发动机布局的缺点在幻影IIIV上也一览无余。首先由于安装多台升力发动机,飞机的死重过多使得飞机的操纵品质和性能急剧下降——幻影IIIV的作战半径和爬升率和同时代的传统布局战斗机相去甚远。其次由于飞机的结构过于复杂,也使制造这样的一架飞机的成本始终据高不下远远超出了法国空军的承受能力。不出所料,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失望之后法国空军最终对垂直起落战斗机失去了兴趣。最终幻影IIIV计划在原型机阶段被终止。 1966年9月12日,幻影IIIV02号机在第11次试飞中水平速度达到了M2.03。这是目前垂直起落战斗机极速的记录。 在垂直起落的路被堵死之后,法国空军逐渐将目光转移到变后掠翼技术上。1964年,达索公司和英国的飞机公司同时着手进行一种双发变后掠翼战斗机的预研,在此基础上发展AFVG(Anglo-FranceVariableGeometry)。出于相似的背景英法两国空军的相同的需求,1965年5月两国政府签署了备忘录。但是在此后的两年中达索和BAC在一些细节和研制计划的领导权的问题上摩擦不断。两国研制的双发AFVG计划最终被放弃,之后法国政府制定达索牵头研制一种本国的新型单发战斗机。 这就是幻影IIIG。幻影IIIG(后改称幻影G)是一种单发变后掠翼布局的战斗机。机翼可以在23度和70度之间变化,动力装置是一台TF-306发动机。1971年1月13日,幻影G的原型机坠毁当时它刚刚完成了400小时的试飞。不过到那时,达索已经完成双发的变后掠翼战斗机幻影G8的研制。幻影G8由两台斯奈克马阿塔9K-50发动机驱动,它是当时最先进的截击机之一。 1973年7月13日,第二架原型机创造了2.34M的法国飞行器速度记录。虽然试飞很成功,但是由于当时法国空军已经装备了幻影F1截击机SEPECAT美洲虎攻击机对重型截击机没有现实的需求。幻影G8没有量产。法国空军原本打算在G8的基础上发展ACF(AviondeCombatFutur——未来战斗飞机)。ACF的机翼经过修改后掠角变为55度,飞机的动力装置为两台斯奈克马M-53涡扇发动机。然而对法国空军来说ACF太贵了,最终单发三角翼的幻影2000取代了他的位置成为法国空军的新宠。 让我们把思绪拉回到之前,当达索的幻影IIIV/T和幻影IIIG/幻影G在未知的领域探索的同时。法国空军和达索签署了一项低风险的研制计划——幻影IIIF2(后改称幻影F2)。之后达索依靠自己的力量由再次基础上发展了单座型的幻影IIIF1(幻影F1)。幻影F2/1采用了修改过的后掠翼,机身由幻影III发展而来。不同之处在于幻影F2(1966年6月12日首飞)安装了一台TF-306发动机而F1型的动力是推力较小的阿塔9K-31。在幻影F1首飞的五个月之后接到了三架预生产型的订单,达索的保守主义的作品得到了回报。 毫不奇怪,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达索的设计队伍越来越意识到盲目的使用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不成熟技术有着巨大的风险,同时在价格上也是法国空军和潜在的国外客户所无法承受的。他们对VTOL和变后掠翼技术敬而远之,变得越来越务实。因此在初期没有政府的经费支持的情况下,达索倾向于设计一种相对比较廉价的轻型战斗机。同时针对幻影III/V系列的一些固有的弱点有针对性的加以性能上的提升。包括增大续航时间,提高低速性能和中低空的机动性和解决三角翼的幻影III/V的一个老毛病——令人无法接受的超常起飞降落滑跑距离(这是无尾三角翼布局的固有缺陷)。为了降低成本达索使用了尽可能多的现有部件基本保留了幻影III的机身,采用幻影III上的阿塔9系列涡喷发动机的改进型。为了达到设计目的,达索放弃了无尾三角翼的布局而改用常规后掠翼布局。机翼上安装了前缘机动襟翼和后缘的双开逢襟翼。水平尾翼是低置的全动式。由于采用了悬臂式的上单翼和为了容纳设计非常特殊的主起落架对幻影III的机身进行了修改以适应变化。为了适应半准备的不平坦的前线机场,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都采用采用了双轮设计。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