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diemale Leidiemale
关注数: 16 粉丝数: 475 发帖数: 4,174 关注贴吧数: 35
东北需要一城独大,而不是沈长之间的势均力敌 实行强省会的省份有一个结果,就是防止资源流出到省外,如果说四川现在发展的很好,和成都的强省会战略也许有不小的关系,依靠成都的吸引力,投资和消费都聚集在成都,再通过财政办法分流到各地市, 现在的东北有一个很尴尬的情况,就是缺少“一城独大”的环境, 沈阳虽然是东北的中心,但是辐射力 “首位度”和南方的大区中心有差距, 东北的四个大城市都是副省级,科教文卫方面,沈阳在卫生方面没有和哈尔滨拉开差距,教育还不如哈尔滨 长春, 关内的大区中心,比如西安,在西北一城独大,而且西北省会城市本身距离也比较远,成都 重庆虽然有竞争,但是腹地和政策环境比东北有优势,因为重庆是直辖市,有国家直接投资,它对腹地的依赖 和与成都的竞争不像东北这样全面, 广州 深圳虽然基本势均力敌,但是两座城市在全国都达到“一城独大”标准,在于其他大城市的竞争中保持住, 南京和杭州等城市虽然有竞争,但是一方面合肥与南京的差距 大于东北四市间的差距,一方面江苏省内有足够的腹地 资源让南京保持它的竞争力, 一句话, 东北的资源太分散了,没有一个很强的城市参与到全国的竞争中 这个时候,东北需要“一城独大”,而不是势均力敌, 东北需要一个超强的城市,有着很大吸引力的城市,让资源 投资来到东北后可以不被其他地区抢走, 目前最有这个条件的,是沈阳 大连,应该把投资和资源投入到东北最有竞争力的地区, 所以东北城市,各省份应该加强合作,特别是应该尽快形成共识,哪个城市适合做东北的中心,适合承担在与南方的大城市竞争资源和投资的任务,承担把资源和投资留在东北的任务, 然后再像成都在四川省内那样把资源分散到东北各地, 东北现在很吃亏,因为几个大城市势均力敌,谁都不算太弱,但谁都没有可以和南方大城市竞争的优势(假如沈阳竞争不过成都 杭州等城市的话),东北需要一个类似上海那样的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引领东北经济的发展
长春对沈阳的逆转,在2018年上半年开始了釜底抽薪的一步 之前长春对沈阳的超越主要是靠工业,靠工业撑起的GDP,这完全不能算是真正的超越,南方很多世界工厂模式的地级市GDP 财政比长春 沈阳都要高,但除了GDP和财政其他没可比性,过去几年长春比沈阳的强也基本仅限于一些政绩数据,地方财政 存款都比沈阳差很多,因为沈阳规模大,人口腹地也大(辽宁有4300万人,说南满话的东南部吉林人也喜欢去沈阳,长春基本是靠2000来万人口腹地撑起比沈阳高的GDP),一句话,沈阳还能保持对长春其他方面的优势是靠人, 但现在不一样了,这几年明显看得出长春开始向公共设施和服务业方向投入,长春开始把钱投入到社会上, 这将意味着工作岗位的增加和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的增加,在东北省会城市存在抢人关系的前提下,这等于对沈阳釜底抽薪。 从往往反映人口流入的商品房销售面积来看,长春已经快接近沈阳了:两种情况: 第一种: 如果长春的商品房销售面积接近或者未来超过沈阳是因为长春人增加了,那意味着长春在对沈阳的竞争优势釜底抽薪,等沈阳人多的优势没了, 长春会彻底超过沈阳 第二种:如果这不是因为长春人增加了,在人口不增加的情况下,长春房地产都能超过沈阳,那未来的走势更不用说了 长春在GDP 税收 地铁里程 快速路里程都要超过沈阳, 除了金融数据,唯一在现实生活中涉及到的就是房地产了,如果房地产业被长春超过, 那沈阳这个东北第一大城市就真的成了东北第一人口大市了。。
现在来看,合肥依靠安徽人口红利发展的时代即将结束,超长春很难 安徽人说合肥10年后将是长春2倍, 过去10年合肥从长春一半超过长春靠的是整个安徽的人口红利,庞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对合肥倾斜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安徽有7000万户籍人口,6200万常住人口, 吉林2700万户籍人口,2400万常住人口, 而且安徽和同时拥有沈阳和大连的辽宁不一样,安徽只有合肥, 所以这么大的人口规模指望合肥一直被长春压着不现实, 合肥超过长春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但是合肥会继续膨胀,背靠安徽2倍于长春吗? 很难,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外向型经济一定到头了,也许一带一路能挽回一些,但绝对不如我们在发达国家那里失去的多, 安徽通过依靠向沿海转移劳动力和承接产业,也就是过去走的路子已经走到头了, 现在需要核心技术,拼知识经济的时代了, 这个是高纬度地区和优等人种的倾向。 虽然吉林的人口和安徽比劣势太大,按理说只能让长春像兰州那样活着,但是依靠知识经济,依靠技术,依靠广阔的土地面积,长春不是没有机会 从合肥的金融数据来看,合肥的经济明显已经在减速了,我甚至认为在过去的2017年,合肥并没有长春发展的快,或者两者差不多, 合肥还能依靠人口红利搞搞房地产,但是国家已经意识到房地产误国,如果合肥房地产不行,我不知道还能拿什么超过长春。 合肥在全国的位置最多也就现在这样了, 长春还有牌,我们走着瞧!
实话实说,合肥确实不如长春 首先我要承认一点,全国我没去过的省会城市有四个,呼和浩特 西宁 银川 合肥, 在我去过的省会城市中, 拉萨太小了,虽然很有特色,无法和其他省会城市比较,除了拉萨以外, 我觉得长春老城是高楼最少的,南昌是最破的, 如果按照华吧人的审美,南昌在我去过的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中第一破, 长春估计第二(我要强调一下,长春很精致,很小资,建筑很有品质,很有格调,但是按照华吧网友高楼代表一切的审美。。) 我看过合肥的图片,也看过街景地图, 虽然合肥老城区也不怎么样,姑且判断为比长春强那么一点, 那是不是说合肥就比长春强呢? 因为我是学经济学的,所以我看地域经济问题比较喜欢深入一些,首先我给合肥的判断是它是一个房地产超前发展,相比长春,过度依赖房地产和投资的城市, 怎么看出来的? 2017年合肥个人存款(老百姓的钱,别跟我提金融存款,安徽省驻合肥的企事业单位 正又付基金存款和合肥老百姓没有关系)3500亿, 长春4600亿, 而合肥的个人贷款(主要就是购房贷款)4600亿, 长春2300亿, 所以合肥的个人贷款比个人存款还要多出1000多亿, 所以可以说合肥的房地产发展大大超乎了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富裕程度的承载力。 所以在大家看到合肥的高楼图片时,我提请大家注意一点,这些不是合肥的民富或者实力,这些都是靠贷款。 一些有价值的指标(不是合肥网友列的工业增加值,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在比工业增加值),比如GDP,因为南方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一旦挤水,我国经济就真的负增长了,但是东北国家在挤,所以合肥是不是真的GDP比长春高,不好说,表面上长春的地方财政比合肥少,其实长春的主体税种 还有两税收入都要比合肥高,只是因为上缴的多,所以地方留用少,但是长春上缴给国家的多,国家转移支付的也多,实际财政支出还是比合肥多。 这是财政,我最想说的: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什么?是建了多少写字楼? 像南昌那样,整个红谷滩都在空置,老百姓都住在老城区地狱一般的环境里,这样的高楼能代表什么呢? 经济发展的核心应该是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所以经济的核心应该是消费,因为消费直接反应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长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怎么样? 长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全国仅高于北京,按照国际惯例来看,这一指标说明长春是北京以外全国生活水平最高的大城市, 合肥是安徽省会,安徽有6000多万人口,安徽正又府采购主要在合肥,虽然合肥对皖南地区的辐射有限,但是合肥对广大淮西 皖北有着强大的辐射力,这些大的人口腹地,合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才2700亿,表面上长春的2900亿也没比合肥多多少,但是长春是2700万人口的吉林省的省会,省内也有几百万人不归长春辐射,人口腹地很小,而且我要强调一点,长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南方城市,比如社消将近4000亿的福州, 丝毫不差,即使是限上的那些品牌连锁店,长春完全不输福州, 限下的一些个性化的商业,福州就更不是对手了, 如果按照南方的统计标准,我觉得长春的社消起码有3500亿以上。 我说这些只想告诉大家,经济发展应该以人为本,光靠工业和房地产刷GDP,老百姓没钱花,日子过的不好,那就没有意义, 长春在这方面比合肥做的好的多, 而且就长春现在的个人财富积累情况,长春未来的房地产发展也肯定要比合肥好 我们拭目以待!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