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0t9UP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53
发帖数: 2,075
关注贴吧数: 93
【图片】一个北京的图片博客|贴图博客 【图片】一个北京的图片博客|贴图博客 网址: http://avia.blog.enorth.com.cn/
【图片】一个图片博客|贴图博客|摄影博客 【图片】一个 贴图博客|摄影博客 网址: http://avia.blog.enorth.com.cn/
【图片】一个图片博客|贴图博客 【图片】一个图片博客|贴图博客 网址: http://avia.blog.enorth.com.cn/
赵汀阳:荀子的初始状态理论 荀子的初始状态理论 赵汀阳 载《社会科学战线》(5)2007 关键词:荀子,初始状态,霍布斯提要:分析了荀子的初始状态理论,并且试图证明荀子的初始状态理论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相似而优于霍布斯假定,主要在于,荀子相信初始冲突是在初始合作之后由于分配不当才产生的,这可能是冲突的更深刻原因。 荀子是个非标准儒家,但他可能是儒家里最具政治意识又最具理论能力的思想家。荀子似乎更多地继承了周思想,甚至还兼有其它各家的部分看法,因此在儒家中不属于主流,而且成为两个著名法家的老师。大多数儒家往往为其伦理理想所激动,在讨论问题时少有分析与论证,偶尔给出的论证也不太合格,其基本模式是以偏推全,以或然推必然,喜用似是而非的类比。荀子则基本上不犯这些错误。 非标准儒家荀子的重要思想是在与标准儒家孟子的对立中发展出来的。孟子对政治的理解在儒家中最具代表性,他相信政治无非是伦理问题,完全反对关于利益权力的经济学和政治学思考,认为在思考政治问题时“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1]。这是儒家以伦理取代政治的典型错误。荀子则很重视经济和政治的问题,而且强烈反对孟子性善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今孟子曰:人之性善。无辨合符验,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设,张而不可施行,岂不过甚矣哉!故性善则去圣王,息礼义矣[2]”。正如荀子指出的,孟子理论逻辑不通,又与事实不符,没有实践价值,甚至有害,而且在实质上背叛了周思想,所谓“去圣王”。令人失望的是,孟儒一系在后世变成儒家主流,严重妨害了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研究发展。荀子也因此得不到儒家主流的支持,这导致了人们没有充分重视荀子理论。从今天比较成熟的政治思想来看,荀子是对的,而且荀子问题至今仍然有效。 性恶论的根据是人有欲望而使人自私,这是已经被证明的人性基本事实,而且正是这一事实导致了坏的世界。正因为世界是坏的,所以政治才成为必要。荀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人类的初始状态以及建立政治制度的必要性:“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3]。荀子这一经典分析基于自然争乱假定,指出礼的功能性本质就是“分”,即利益和权力的分配。人的欲望如果要得到满足,就只能指望合理但不充分的满足。欲望的充分满足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会让别人的欲望得到充分满足,因此,不充分的满足是每个人唯一能够企求的结果,而人人都同意的不充分满足就是正确的、合理的或者说公正的利益分配。荀子发现,每个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无限争夺的乱世,所以政治问题就是如何去乱,按照今天的语言,就是如何使冲突变成合作,而社会合作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政治制度。霍布斯也有个与荀子所见略同的自然状态理论,他们所发现的“如何由冲突到合作的问题”既是政治的永恒主题,也是博弈论的核心问题,而且至今仍然没有能够完全解决。 荀子问题与霍布斯问题虽然非常相似,但荀子问题甚至比霍布斯问题更准确和更深刻。霍布斯把自然状态看作是“任何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似乎整个生活全都是冲突,这样的假设虽然大致有效,但不如荀子版本深刻。荀子不仅发现人的欲望导致普遍冲突,而且还发现人同时还有合作,而且不得不合作,或者说,合作并非在冲突之后才出现的人际关系,而是与冲突同时并存的人际关系,甚至是先于冲突的人际关系。这是人的生存的两面性和悖论性:冲突与合作都是人的生存的基本状况,这样才是人类关系如此复杂的原因。荀子发现,人的能力如此弱小,甚至远不及牛马,因此必定存在着某种合作,“人生不能无群”[4],因此,人的存在从来都不可能仅仅是个体的存在,而只能是群体存在,如果不是群体存在,就没有人能够生存,可以说,人的基本存在论原则是,共存是任一存在的条件。于是,人际冲突并非源于独立个人之间的争夺,反而是群体内部关系所导致的矛盾。人们首先合作共存而成为群体,而人人都要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都试图更多占有与他人合作所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也就是说,人们虽然以合作方式创造了财富,而每个人都想多得多占,为了多占别人的便宜就必须把他人的利益最小化,因此,恰恰是合作之后出现的如何分利的问题才导致了普遍冲突。所以荀子指出,从自然条件上看,人类所能够获得的利益永远不够充分满足每个人的欲望,人们就只好冲突,“物不能澹则必争”;而从社会条件上看,在有限的利益上没有形成人们普遍同意的合理分配,人们就要冲突,“群而无分则争”[5]。自然局限无法超越,于是,唯一可能的解决就是建立合理分配利益的政治制度。
【苗圃】2007.12.1 电影《凤凰》影评 【苗圃】2007.12.1 电影《凤凰》影评 在cfc看。全场约20个观众。 总体感觉很好。如果说‘云水谣’是爱情,那这部片子也是爱情。进一步地,我更愿意把它称之为感情。 男主人公的妻子,和在监狱里遇到的周红,以及男主角,包括非常抢眼的周涛表演的老梁头,在角色设定上都很合理。 就我看这部电影时的经验,前半部分主要注意力在主创人员的调色方面,觉得色彩和灯光、摄影很考究,对历史背景也是准确地在拿捏。后半部分时,注意力在于其中人物的命运,以及更注意到历史,历史背景。 天坑是个非常典型的场景所在。另一个细节是,到了48年之后,开始出现阳光,之前则都是在下雪的天气下发生的剧情。本片结尾,采用了‘共同警备区JSA’的处理方法。 我认为任何人都可以看。对民国史、清末历史熟悉的人,也许会有更多想法。学历史的人和学文学的人,其实都可以看看这样的电影,因为它对人在特殊情况下的行为的刻画,其实是非常准确的。各种背景、人物、事件、情感、场所,就那样形成了一种故事,而‘凤凰’这个电影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艺术,我认为是较为恰当的。 现场听到和这里看到两个人的评论(截至目前,这里只有两个人的评论),认为某些剧情有些假,或者其它一些批评。我认为这样的批评 ,在考虑的方向上基本是错误的。 与它一起上映的,是‘命运呼叫转移’。这次我选择看似乎很不主流、不流行的‘凤凰’,但我认为这是个正确的选择。以后我会更关注这种看似普通但其实有意义、看过不会使人后悔的电影。 LinHang 2007-12-1 19:32:08
2007.12.1 电影《凤凰》影评 2007.12.1 电影《凤凰》影评 在cfc看。全场约20个观众。 总体感觉很好。如果说‘云水谣’是爱情,那这部片子也是爱情。进一步地,我更愿意把它称之为感情。 男主人公的妻子,和在监狱里遇到的周红,以及男主角,包括非常抢眼的周涛表演的老梁头,在角色设定上都很合理。 就我看这部电影时的经验,前半部分主要注意力在主创人员的调色方面,觉得色彩和灯光、摄影很考究,对历史背景也是准确地在拿捏。后半部分时,注意力在于其中人物的命运,以及更注意到历史,历史背景。 天坑是个非常典型的场景所在。另一个细节是,到了48年之后,开始出现阳光,之前则都是在下雪的天气下发生的剧情。本片结尾,采用了‘共同警备区JSA’的处理方法。 我认为任何人都可以看。对民国史、清末历史熟悉的人,也许会有更多想法。学历史的人和学文学的人,其实都可以看看这样的电影,因为它对人在特殊情况下的行为的刻画,其实是非常准确的。各种背景、人物、事件、情感、场所,就那样形成了一种故事,而‘凤凰’这个电影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艺术,我认为是较为恰当的。 现场听到和这里看到两个人的评论(截至目前,这里只有两个人的评论),认为某些剧情有些假,或者其它一些批评。我认为这样的批评 ,在考虑的方向上基本是错误的。 与它一起上映的,是‘命运呼叫转移’。这次我选择看似乎很不主流、不流行的‘凤凰’,但我认为这是个正确的选择。以后我会更关注这种看似普通但其实有意义、看过不会使人后悔的电影。 LinHang 2007-12-1 19:32:08
一点小感觉 最开始的前三四集讲的非常好,到了讲李清照中后期的事情,因为材料和所讲述的重点(比如康震一直强调的收藏文物、李的性情等),使讲座结构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这是我的一个感觉(无任何恶意,仅谈一点看法,勿误解)。
Q尚 - 专业QQ表情生产基地+ 大学生在乐凯公司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心意资源 www.92zhao.com,呵呵,想知道地址的话,只要回复下就可以了,隐藏地址:http://www.dgqcn.cn/qqbb.htm□
闫鑫:我为什么选择了哲学?从读书过程看 我为什么选择了哲学?从读书过程看 作者:闫鑫 我为什么选择了哲学?这是我最近会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回忆小时侯,我看过的书中好象没有和哲学有多大的关系,看过思想政治教育类的书,比如十佳少先队员,三热爱之类的书,看过武侠小说,有一段时间特别爱看武侠,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小说家的书是找到一本看一本,速度似乎也非常快。邻居家里藏有小说,那是我心向往的地方,好象能从人家书箱里能翻出几本武侠是很渴望做到的事情。以至于后来我都能发现武侠小说的套路,自己也能编上个故事情节,虚拟出个主人公出来。可能是套路熟的缘故,我后来几乎很少碰武侠小说,武侠电视剧倒是能够用来消磨一下时间。初中时也曾接触过言情小说,看琼瑶的小说可以一口气看完一本,但是我和言情小说的缘分似乎太浅了一些。记得语文课老师说过,琼瑶的小说是骗少男少女的眼泪的,于是我和言情小说的缘分还是终结了,现在也几乎不去碰言情小说。高中的读书还是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喜欢上了经典小说,钱钟书(《围城》)、鲁迅(杂文等)、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红楼梦》、雨果(《九三年》)、大仲马(《三个火枪手》)等。此外也找来过司马迁的《史记》,借过一本很厚的经济学,由于太专业就放弃了。我的本科时代也是读书的一个兴趣大的时代,虽然身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也读英语小说,如《教父》、《双城记》、《雾都孤儿》、《老人与海》等。但读书范围也超出了文学的范围,接触到了许多其它内容,如研究国际政治的中的战争与和平方面的书,其中提出建立超越国家的组织的理论,书名忘了,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沉重的肉身》、《形而上学的迷雾》、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论科学和艺术》、多种版本的中国哲学史、几种版本的政治学理论,以及一些存在主义的论文,由于考上了中国哲学的硕士,也恶补的先秦诸子的原著。后来读哲学可能和我身处的环境有关,身边有喜欢哲学的同学、学校里也有有声望的哲学教授、我时常打电话去寻求答案的是哲学博士,而且和我读书的贪心是分不开的,总想找到最能代表人类精神,读起来新鲜,而且不觉得有重复之感并由此产生压倦的书,哲学似乎能够满足我的要求。为什么会选择读中国哲学的原因?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有种感觉,五千年的文明如何体现,似乎真的如现在的学者说的传统文化已经是博物馆里的摆设了,但是一种向传统文化回归的心情点燃了一些。那个时候读西方的思想史、哲学史似乎读不懂,也许读原著可能会更好,也是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读本,这也是选择传统的一个原因。三年的哲学硕士研究生生活就要告一段落,这三年见到了不少学术界的成名人物,也以北宋的二程兄弟为目标进行了较为专门的研究,为此涉猎了宋明时代的思想,并选修了《六祖坦经》和道教史的课程,也时常翻看《论语》一书,大致把握了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脉络,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几本原著,但是总觉得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的要求,也许是这个领域的人物太多,思想太复杂,而我的时间和心态调整了又不是最好的原因。如果说我对哲学的贡献可以说的也就是二年级时翻译了九篇哲学论文,算是为中、英两种语言里的作者和读者搭了一下桥梁。遗憾的是我没有发表自己研究的成果,一是和时间,水平有关,也是和心态有关,越读越觉得没有了尽头,也遭遇到了年龄上升到一定程度而带来的个人成家立业,尽个人义务的问题。转眼两个月之后以至更早我就知道自己是否会继续读书道路上继续前行了,但是,我还是得感谢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的著作没有让我觉得有落入俗套的感觉,他们都是人类思想史的独特人物,满足了我读书的冲动。不管在哪个层面上走我们的路,找到让人弃之不舍的感觉应当算是幸运的,当然也可能是食之无肉。
《大陆的神话》一书的专名翻译词典 《大陆的神话》一书的专名翻译词典下面是我特别制作的 地名、人名、概念 地理学 中英文词典 ( 林航 2007年8月3日 ): A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1994,1963《文明史》A. Piazza阿尔伯特 皮亚兹A.C.Haddon,A.C.哈顿 亦译海顿、哈同,1925Abbasid 阿拔斯王朝 “黑衣大食”,750-1258Abkhazia 阿布哈西亚人, 阿布哈西亚语 格鲁吉亚 阿柏克兹亚Aegean爱琴海Afghanistan 阿富汗agrarian 农耕经济Ainslie Embree 安斯利 恩布里Alber Hourani 阿尔伯特 霍拉尼 亦译艾伯特 豪瑞理Alfred Kroeber阿尔弗雷德 克罗伯Algiers 阿尔及耳Algonquians Algonquian 阿尔冈琴语系 北美印第安语言-阿尔冈琴语 Allen 亚伦Almaty Alma-Ata 阿拉木图Alpines高山的Alwin阿尔芬Amu Darya 阿姆塔亚 姆达拉An Introduction to the World-System Perspective世界体系观导论Anatolian 小亚细亚Andalusian 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马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安达曼-尼科巴群岛Andean Realm 安第斯山脉地界Andra Prahdesh印度安得拉邦Anterior India 较早印度Anthony Finley 安东尼 芬利 Anthony Reid 安东尼 雷德APEC 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Archibald Lewis 阿奇巴尔德 刘易斯1988archipelago群岛,列岛arctic北极arid zone贫瘠的,干旱的 干燥不毛之地 旱区干旱带Arthur Waldron阿瑟 华尔琼Ashley Montagu 阿斯列 蒙塔古Asian Negroids黑人Assam 阿萨姆Assam 阿萨姆Assam印度傣族阿洪姆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 Nations ASEAN东南亚国家联盟Atlas of World History《世界历史地图集》Australoid澳大利亚人种Austro-Asiatic 南亚语系 亦译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 Ava 阿瓦王朝
铁皮鼓:赵汀阳的“问题间性” 赵汀阳的“问题间性” 作者: 铁皮鼓教育博客 昨天在书店,买了三本消遣的书,其中有一本是赵汀阳的哲学自选集《直观》。 生活的有趣之处在于,你会在不同的书里遭遇到相同或相似的问题,世界有时候真的不是线性的,而是在不断地打转,当然,是围绕着相同的问题打转。 其实因为忙,只读完了前言《问题间性》,启发很大。所谓的启发,不是学到了新的知识或者有了新的感悟,而是许多模糊的想法在不同的地方复现,不断地被不同的人说出来。 赵汀阳讲到哲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说学习哲学是要有天才的,笨人越学越笨。同时,哲学不是知识,哲学是一种艺术。这些其实都很容易被理解。在古希腊,哲学的本来意义就是“爱智慧”,也就是说,哲学不是知识,知识是体系化的明确的,哲学是智慧,智慧是对所有人生经验与理性思考的整合。因为各个高校哲学系的大部分教学是无效的,因为他们都在把哲学当作一种知识体系来教授。 其实这样一说,就可以隐约看出,他对哲学的思考,其实运用的就是复杂性思维。 接下来就更明确了,他讲,哲学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是需要思考与重新建立各种‘问题之间’的关系”,“因为在新问题的干涉下,我们原来的思想格式(例如现代的知识至上的学术格式)、概念系统(例如逻辑编排的种属概念等级系统)和价值观念(例如人文主义和启蒙主义的价值排序)都明显不够用了,不仅偏狭,而且失真,因此,即使我们固执地使用既定的思想方法把问题表达清楚,这种‘清楚’本身就是可疑的。” 一句话,哲学并不简单是脱离生活的玄思,当时代变得日益复杂的时候,哲学把握世界需要新的思维。因此,他提出哲学的新任务是进行“大模样思考”,这种大模样思考其实就是复杂性思考,整体性思考,是超越专业偏狭的思考。(又有一点近于全面人类学了)“特别表现为迫使每一个问题都面对其他所有问题,使每一个问题都把其他问题看作是它的生态条件,于是思考就不再是专注于这个问题或那个问题,而是问题间性和问题间的合作交往,由此也许能够有助于建立问题间的有活力的生态关系”。 今天和朱老师谈到“问题间性”,我其实真正想说的是新教育实验。 作为民间性质的实验,它的核心在于有效性,必须有效地解决实验学校的问题,也就是说,它的理论也必须是充分有效的理论,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的理论,肯定要强调多学科多视角,强调“一个或所有问题”。这也是我们强调六大行动整合性的重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我明确地提出,他的博士生团队要改变思维,不要拘囿在所谓的专业范围之内,否则,与新教育无益。 而未来的新教育理论,也必然要建立在这种整合性的理论思维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改变教育科研范式”。
2007.7.11. 看 变形金刚 大黄蜂坚决不对人类开枪 变形金刚的评论 大黄蜂坚决不对人类开枪。 直到他被特警用直升飞机吊绳绑住,挣扎的时候, 才看清它的脸。 感动啊。
2007年5月北京上映电影《寄生人》 我看了新闻,首映日期其实是2007年4月,但是北京地区这次特殊,等到5月初上映。我看新闻看到的。还好过几天就是五月份了。我到时会找个有放的电影院去看的
中国哲学专业--讲义、试题集 我收集整理了一些相关材料,希望能对了解、学习、思考、领会 中国哲学 有所帮助:
哲学考研试题集——中国哲学专业(中哲) 哲学考研试题集——中国哲学专业(中哲)名词解释试题检索马非马(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浩然之气(武大2000,中国哲学)绝地天通(厦大1999,中国哲学)否极泰来(厦大1999,中国哲学)温故知新(厦大1999,中国哲学)道法自然(厦大1999,中国哲学;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浙大1999、2000,中国哲学)虚壹而静(厦大1999,中国哲学;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2000,中国哲学)三表(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效验(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无为(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中庸(吉大2000,中国哲学)有无(复旦1997,中国哲学)离坚白(吉大2000,中国哲学)道统论(复旦1997,中国哲学)抱法处势(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五德终始(复旦1997,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化性起伪(复旦1997,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天人相分(复旦1999,中国哲学)仁(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不忍人之心(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和而不同(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2001,中国哲学)涤除玄览(厦大2001,中国哲学)克己复礼为仁(厦大2001,中国哲学)尽心知性知天(浙大1998,中国哲学)参验(浙大1998,中国哲学)制天命而用之(浙大1998,中国哲学)克己复礼(浙大1999,中国哲学)兼爱(浙大1999,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浙大2000,中国哲学)有待无待(人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名实(浙大2001,中国哲学)三玄(浙大2001,中国哲学)试题分析【考点】先秦哲学诸子百家的基本哲学命题。【难点】先秦哲学思想十分丰富,注意积累,深刻记忆。【重点】儒、法、道、墨、名诸家之基本命题、思想。填空题试题检索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天问》(复旦1999,中国哲学)《坚白论》(复旦1999,中国哲学) 下列命题出于何书?亢龙有悔(复旦1999,中国哲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吉大2000,中国哲学)试题分析【考点】哲学家、著作、主要命题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难点】基本知识,无难点。【重点】各家各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著作。标点、释词、翻译试题检索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武大2000,中国哲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
(2007年)赵汀阳访谈——关于幸福和技术人生的对话 程增江与赵汀阳、刘同苏关于幸福和技术人生的对话实录 致谢:本文稿由北京龙一川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铭根据录像整理 http://www.tongxieyi.com/Index.htm http://www.tongxieyi.com/past/y2007/200703/64.htm 原编辑:写意 2007.3.30 程增江:读了很多书之后发现技术人生是有缺陷的,所以要从人生的角度来。“沧浪之水”“论语心得”,这些书不错,但有些东西限制了我们。王志刚是做策划的,写《第三者生存》,是探究儒商生存方面的问题。最近读赵老师的《论可能生活》一书,刚开始觉得枯燥,后来觉得很有影响力。技术人生的话题有些抽象,赵老师“论可能生活”关于幸福有些公式。(幻灯:智慧已经衰退了,知识多了,智慧缺乏了;幸福是个哲学问题,社会成功了,而人失败了。……) 赵汀阳:我的工作是非常技术化的。书读起来枯燥正是我要解释的,很多人对哲学有误解,把它和哲理混为一谈。哲理类似于名言、格言、谚语,这和哲学毫无关系。区别:看似很聪明的话根据一个特定的情景,一个特殊的人,一种特殊的经验引申出来的,在此情景下有效的东西,意义不明确。而具体经验是不可复制的。对别人有用的经验体会对你不一定有用,有时有误导,格言貌似智慧,其实无用。“老马识途”吗?“笨鸟先飞”是错误的鼓励,“先飞的鸟都是笨鸟”?很糊涂。 哲学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是很技术化的,我们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的经验,而是所有可能性,就是比如某一个问题,我们要考虑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所有可能性,我们要把所有可能性都计算在内,应该说是一个很难作的工作。现在回到讲的“人生意义幸福”问题,它确实是比较重要的哲学问题。当然这本书是我年轻时的一个作品,现在逐渐老了就做政治哲学问题,跟国家、世界治理关系更密切的。这个幸福问题主要是有关个人问题,我不善于言辞,只能尽力而为,大家见谅。这是个古典问题,很多年没人做了,从现代来看大家关心的不是这个问题,当初我考虑幸福问题,因为注意到,在北京大街上走到哪里看到的面孔都是非常不愉快的,为什么呢?好像都苦大仇深的,奇怪,因为当时日子在一天天变好,改革迅速,生活质量提高很快。有个要点:不幸福的人通常都是太关心自己,太看重自己,把自己的生命、利益,甚至是和自己有关的观点、感受、体验看得很重,比别的东西都重要,那么这个时候他一定不幸福。试想,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比你自己更大更重要,那么你自己是非常贫困的,因为你自己一个人再有本事再有想法,那都是一文不值的。如果你只是把目标定得那么小,只喜欢自己,那一定是不幸福的。 能够解释,心理学证明过了的定理:所有自恋的人都是非常不幸福的。所以说信用有一个特征:是要忘我的,这个时候他才能幸福,从特征容易想到:幸福从哪里来?我认为:有2个路径让人幸福。1幸福都是别人给予的,自己不可能找到,自己能够找到的无非都是些快乐,但快乐的弱点是瞬间即逝,永远抓不住永远都不够,快乐是不能代替幸福的。而幸福就是他人给予的礼物,必须从别人给予中得到。别人可以给予的让自己感觉到心里非常舒服非常愉悦非常安心的是一种情感类的东西。不管是尊重、喜欢、各种肯定等等,证明了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它,事实是所有痛苦或幸福都来自于它。你和别人的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决定了你是幸福与否。“他人”,刘先生讲到无限问题,如果一个东西有限的,确定的边界能够限定它定义它,它就是你知识的对象,它能够被人类理性能力所操纵所支配的对象,不管你是否知道它是什么,但你肯定有希望知道它是什么,通过所谓的充分研究最后知道这个有限的东西是如此这般,这是你能做到的。如果一个东西是你无能为力的,永远在人能力之外的,那么它就是无限的。根据哲学分析,无限分为三种,一种即上帝,另一种是世界,世界在我们能力之外的,再有就是“他人”,他人就算你杀了他,永远不可能把他的心变成你支配操纵的对象,所以他人和上帝、世界一样永远超越在你能力之外的,所以这三个东西都是无限的,哲学上叫超越的东西。回到幸福这一点,如果从整个社会生活来说,我们每个人都牵涉幸福,因为别人不幸福是你没有给他幸福,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欠别人,欠别人幸福。幸福第二个可能性:幸福不是针对人的,是针对自己所作所为的。随便一个动作就是在做事情。如果你做的事是一定要选择的,那么这会让你幸福,这样一个事情只要在可能情况下会成为你的行为的首选,那么它就具有这样的结构,事情所指向的目标不管它实现与否都对你无所谓,只要做了就已经充分满足了,因为你最喜欢做的就是做这样一件事,这件事本身就是让你幸福的,而至于所能达到的结果,如果是正面的收获就是锦上添花,如果没达到也没什么损失,因为你要做的就是这个做本身。简单说我的幸福理论就是这两个东西:一个是他人给予的,一个是自己满足这样一个特殊结构的,我们叫做自成目的性,满足这样一个结构。
(2007年)哲学家赵汀阳访谈——关于幸福和技术人生的对话 程增江与赵汀阳、刘同苏关于幸福和技术人生的对话实录 致谢:本文稿由北京龙一川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铭根据录像整理http://www.tongxieyi.com/Index.htmhttp://www.tongxieyi.com/past/y2007/200703/64.htm 原编辑:写意 2007.3.30程增江:读了很多书之后发现技术人生是有缺陷的,所以要从人生的角度来。“沧浪之水”“论语心得”,这些书不错,但有些东西限制了我们。王志刚是做策划的,写《第三者生存》,是探究儒商生存方面的问题。最近读赵老师的《论可能生活》一书,刚开始觉得枯燥,后来觉得很有影响力。技术人生的话题有些抽象,赵老师“论可能生活”关于幸福有些公式。(幻灯:智慧已经衰退了,知识多了,智慧缺乏了;幸福是个哲学问题,社会成功了,而人失败了。……) 赵汀阳:我的工作是非常技术化的。书读起来枯燥正是我要解释的,很多人对哲学有误解,把它和哲理混为一谈。哲理类似于名言、格言、谚语,这和哲学毫无关系。区别:看似很聪明的话根据一个特定的情景,一个特殊的人,一种特殊的经验引申出来的,在此情景下有效的东西,意义不明确。而具体经验是不可复制的。对别人有用的经验体会对你不一定有用,有时有误导,格言貌似智慧,其实无用。“老马识途”吗?“笨鸟先飞”是错误的鼓励,“先飞的鸟都是笨鸟”?很糊涂。 哲学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是很技术化的,我们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的经验,而是所有可能性,就是比如某一个问题,我们要考虑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所有可能性,我们要把所有可能性都计算在内,应该说是一个很难作的工作。现在回到讲的“人生意义幸福”问题,它确实是比较重要的哲学问题。当然这本书是我年轻时的一个作品,现在逐渐老了就做政治哲学问题,跟国家、世界治理关系更密切的。这个幸福问题主要是有关个人问题,我不善于言辞,只能尽力而为,大家见谅。这是个古典问题,很多年没人做了,从现代来看大家关心的不是这个问题,当初我考虑幸福问题,因为注意到,在北京大街上走到哪里看到的面孔都是非常不愉快的,为什么呢?好像都苦大仇深的,奇怪,因为当时日子在一天天变好,改革迅速,生活质量提高很快。有个要点:不幸福的人通常都是太关心自己,太看重自己,把自己的生命、利益,甚至是和自己有关的观点、感受、体验看得很重,比别的东西都重要,那么这个时候他一定不幸福。试想,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比你自己更大更重要,那么你自己是非常贫困的,因为你自己一个人再有本事再有想法,那都是一文不值的。如果你只是把目标定得那么小,只喜欢自己,那一定是不幸福的。能够解释,心理学证明过了的定理:所有自恋的人都是非常不幸福的。所以说信用有一个特征:是要忘我的,这个时候他才能幸福,从特征容易想到:幸福从哪里来?我认为:有2个路径让人幸福。1幸福都是别人给予的,自己不可能找到,自己能够找到的无非都是些快乐,但快乐的弱点是瞬间即逝,永远抓不住永远都不够,快乐是不能代替幸福的。而幸福就是他人给予的礼物,必须从别人给予中得到。别人可以给予的让自己感觉到心里非常舒服非常愉悦非常安心的是一种情感类的东西。不管是尊重、喜欢、各种肯定等等,证明了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它,事实是所有痛苦或幸福都来自于它。你和别人的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决定了你是幸福与否。“他人”,刘先生讲到无限问题,如果一个东西有限的,确定的边界能够限定它定义它,它就是你知识的对象,它能够被人类理性能力所操纵所支配的对象,不管你是否知道它是什么,但你肯定有希望知道它是什么,通过所谓的充分研究最后知道这个有限的东西是如此这般,这是你能做到的。如果一个东西是你无能为力的,永远在人能力之外的,那么它就是无限的。根据哲学分析,无限分为三种,一种即上帝,另一种是世界,世界在我们能力之外的,再有就是“他人”,他人就算你杀了他,永远不可能把他的心变成你支配操纵的对象,所以他人和上帝、世界一样永远超越在你能力之外的,所以这三个东西都是无限的,哲学上叫超越的东西。回到幸福这一点,如果从整个社会生活来说,我们每个人都牵涉幸福,因为别人不幸福是你没有给他幸福,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欠别人,欠别人幸福。幸福第二个可能性:幸福不是针对人的,是针对自己所作所为的。随便一个动作就是在做事情。如果你做的事是一定要选择的,那么这会让你幸福,这样一个事情只要在可能情况下会成为你的行为的首选,那么它就具有这样的结构,事情所指向的目标不管它实现与否都对你无所谓,只要做了就已经充分满足了,因为你最喜欢做的就是做这样一件事,这件事本身就是让你幸福的,而至于所能达到的结果,如果是正面的收获就是锦上添花,如果没达到也没什么损失,因为你要做的就是这个做本身。简单说我的幸福理论就是这两个东西:一个是他人给予的,一个是自己满足这样一个特殊结构的,我们叫做自成目的性,满足这样一个结构。
高考志愿:知己知彼 才能报的好报的巧 高考志愿:知己知彼 才能报的好报的巧 作者:北大教授孙东东 2007年北京12万录取75%(全国1000万,录取54%.2006年950万) 2007年允许香港中文两个大学提前批次. 2007年考题不会起伏太大,因必须迁就中学. 一、知己 所谓知己,是指考生及其家长对考生本人各种信息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 第一,准确定位——考生本人高中阶段在所在中学年级大排行以及所在中学教学水平在全省的排行。 中学教育规律性很强,一所中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是相对稳定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充分了解自己所在学校前几届各分数段毕业生被录取的情况,找到自己相对应的位置,选择相关的学校和专业。 北京、上海等省市,实行的是考前报志愿,这是最科学的填报志愿时间模式。考生填报志愿完全依靠实力,风险相对较小,所以准确定位是最重要的依据。以北京第四中学的考生报考北京大学为例,北京四中每年能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学生在150名左右,某考生在年级排行120名左右,该考生考上北大基本上是胜券在握。 对于如天津、陕西、新疆等实行考后估分报志愿省份的考生,准确定位同样重要,因为它是准确估分的最重要的依据。根据以往的经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估分相对校准,但略偏低,原因是这部分学生基本概念清楚,在估分时将可计可不计的分数的都扣除了,对这部分考生,应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大排行,避免高分低报志愿;学习成绩相对差的学生,由于基本概念不甚清楚,不能准确判断自己答题的正确与否,估分往往不准,偏高者居多,特别是那些老师讲的都明白,一考试分数就上不去的学生,估分更不准确,在填报志愿时更需要参照年级大排行,以免低分高报落榜。 目前还有如山东、江苏、浙江、河北等十余个省份填报志愿的时间放在阅卷完毕出分以后。这种报志愿的时间模式似乎能使考生有的放矢,但事实是很容易出现扎堆、冷热不均的现象,对考生及其家长来说更难操作,压力更大。实践证明,这种填报的时间模式是最不科学的。地方招生办公室之所以选择这种模式,也是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做出无奈的选择。对于这些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须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不过这里所说的定位不是前文所述的年级大排行,而是在全省的大排行。考生在收到的分数通知单上都有自己在本省的大排行名次。考生应根据这个数值作为选择学校的重要指标。具体方法是,将欲填报的学校以往录取分数段以上所有院校在本省招生人数的总和再乘以150%,用所得出的数额来对照自己的排名,若自己的排名在其中,报考该校基本没有问题。还以报考北京大学为例说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某省计划招生总数200人,某考生的分数排名在全省的前280名,那末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该考生的北大梦基本能圆了。 在考后估分、出分报志愿的省份,历年的填报志愿前的咨询活动中,都会出现一种考生和家长自欺欺人的怪现象。考生及其家长同时在两家以上的高校登记排名,回过头来又反复交叉询问这些学校,自己的排名和被录取的可能性。考生和家长们如此做法目的不外乎是想规避风险,争取百分之百的把握,同时也给其他竞争者增加心理压力。但事实却是自己给自己下了一个荒谬的逻辑圈套。一个分数段内的数名考生同时在两所以上的高校登记排名,便给这些高校提供了水分很大的假信息。高校依此假信息反馈给考生及其家长的信息也必然是似乎真实,实为更假的信息。这个道理再简单清晰不过了。可许多考生、家长偏偏相信这种自己创造的假信息,最终“落难”的只能是考生自己。在北京、上海等考前报志愿的地区,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只不过是方式有所不同,问题也没有上述地区严重,即在正式填报志愿之前,地方招办常组织一次预报,根据预报情况,统计出本地区志愿填报分布情况,反馈给考生作参考。目的是防止扎堆、撞车。但有些中学、考生为了给他人之在心理压力、混淆视听、产生错觉,故意在预报的草表上填报自己非真实想报的志愿,导致其他一些人上当,改变自己的志愿。究其原因,本人细细想来,答案还是考生及其家长缺乏自信,未能很好的掌握前文所述的准确定位原则。
《别拿自己不当干部》首映日 观看影评 今天是《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在北京的首映日,冯巩的其它几个电影是我极度觉得好的作品,这次冯巩的新作我期待挺久了,这个影片据新闻说在天津那边最早在剧场放映,它本来就是在那儿拍的。 下午到西四去看,时长九十五分钟,看过冯巩之前几部电影的观众应该会熟悉这种风格。和《心急吃不着热豆腐》等电影一样,它仍然取材于普通市民的生活。《别拿自己不当干部》也改编自一部小说作品。在对白和表演上有些时候会比较多的表现小品式样的幽默。 影片开头和《美丽新世界》很像,镜头掠过天津市区,并配以冯巩亲自作词作曲的民俗老艺人说唱曲子,唱的就是主人公的虽普通但正直的精神。接下来主要场景集中于冯巩扮演的王喜所在车间的工作室以及职工住宅内,各种场景的物品摆设看的出来非常用心。我认为全片的大部分角色都真实可信,表现都非常好,角色性格设置也非常好。片中冯巩的儿子小强哭起来很可爱。 打分:95分。 观看日期:2007.03.02. 林航/文
[北京学术讲座信息][07年3月5-7日]“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 [北京学术讲座信息][07年3月5-7日]“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各位:欢迎大家参加。3月5—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会议厅召开“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涉及学科有政治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文学等。来自欧洲各国,美国,印度,韩国,伊朗,非洲,拉美学者30人,中国学者多人。会议主要论题有:战争与和平;人与人权;社会公正与和谐。其中有著名哲学家和顶级作家艾柯(umberto Eco,《玫瑰之名》作者),柏林科学院院长\德国最高法院院长Grimm,印度尼赫鲁大学校长Arora等许多名家。欧盟大使,法国大使等参加。每天9:00开始。欢迎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 地址: 北京市 建国门内大街5号 (地铁环线建国门站出来即到。或在长安大戏院旁边。路过东长安街沿线的公交车许多都有站))Order and DisorderWar and PeaceHumans and RightsSocial Justice and HarmonyTranscultur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BeijingbyInstitute International Transcultura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atConference Hall—Chinese Academy Social SciencesNo. 5 Jianguomennei Ave., BeijingMarch 5-7, 2007Conference Co-Chairs: Yang Yang / Alain Le PichonScientific Collaborative Committee:Co-Chairs: Umberto Eco / Huang PingMembers: Alain Le Pichon / Balveer Arora / Zhao TingyangThanks to: Delegation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Ambassade de France en ChineGoethe-Institut ChinaFirst day (March 5, 2007)Morning Session: 9:00 - 12:00Opening: 09:00-09:10 Welcome speech (10 mins): Yang Yang, Director Gener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ASS)09:10-09:20 Opening speech (10 mins): EU Ambassador Serge Abou09:20-09:30 Opening speech (10 mins): French Ambassador Hervé Ladsous09:30-10:30 Key-note speech: Umberto Eco (60 mins.)10:30-10:50 Coffee break: 20 mins.General Concept to Order and DisorderChair: Yang Yang10:50 - 11:10 Key-note speech: Huang Ping (20 mins)11:10 - 11:40 Key-note speech: Alain Le Pichon (30 mins.)11:40 - 12:00 Discussion (20 mins.)Lunch: 12:10-13:30Afternoon Session: 14:00- 17:30Chair: Roland Marti14:00 - 14:30 Key-note speech: Balveer Arora (30 mins)14:30 - 15:00 Key-note speech: Antoine Danchin (30 mins.)15:00 - 15:20 Discussion (20 mins) 15:20- 15:40 Coffee break(20 mins)15:40 - 16:10 Key-note speech: Varun Sahni (30 mins.)16:10 - 16:40 Key-note speech: Maurice Olender (30 mins)16:40 – 17:10 Key-note speech: Ahmed Djebbar (30 mins)17:10—17:30 Discussion (20 mins.)Second day (March 6, 2007) Morning Session: 9:00 - 12:10Topic 1: New Concepts of War and PeaceChair: Yue Daiyun09:00 - 09:30 Key-note speech: Cha Insuk (30 mins.)09:30 - 10:00 Key-note speech: Claes G. Ryn (30 mins.)10:00 - 10:20 Discussion: 20 mins.10:20 - 10:30 Coffee break: 10 mins.Paper Session10:30 - 10:45 Nicole Lapierre (15 mins.)10:45 - 11:00 Francesco Sisci (15 mins.)11:00 - 11:15 Gu Guoliang (15 mins.)11:15 - 11:30 Wang Mingming (15 mins.)11:30 - 11:45 Dhuv Raina (15 mins.)11:45 - 12:10 Discussion(25 mins.)Afternoon: sightseeing: 13:30 –18:30Third day (March 7, 2007)Morning Session: 9:00 - 12:10Topic 2: Humans and RightsChair: Tinka Reichmann09:00-09:30 Key-note speech: Dieter Grimm (30 mins.)09:30 –10:00 Key-note speech: Zhao Tingyang (30 mins.)10:00 - 10:20 Discussion: 20 mins.10:20 - 10:30 Coffee break: 10 mins.Paper Session 10:30 - 10:45 Umberto Eco (15 mins.)10:45 - 11:00 Nicolas Chapuis (15 mins.)11:00 - 11:15 Lu Jiande (15 mins.)11:15 – 11:30 Jesus Garcia Ruiz (15 mins.)11:30 - 11:45 Roland Marti (15 mins.)11:45 - 12:10 Discussion: (25 mins.)Third day (March 7, 2007)Afternoon Session: 14:00—17:40Topic 3: Social Justice and harmony Chair: Ahmed Djebbar14:00- 14:30 Key-note speech : Mario Telo (30 mins.)14:30 - 15:00 Key-note speech: Rukmini Bhaya Nair (30 mins)15:00 - 15:20 Discussion: 20 mins.15:20 - 15:30 Coffee break: 10 mins.Paper Session 15:30 - 15:45 Gonzague de Pirey (15 mins.)15:45 - 16:00 Moussa Sow (15 mins.)16:00 - 16:15 Prabhu Gaunkar (15 mins)16:15 - 16:30 Cheng Guanyun (15 mins.)16:30 - 16:45 Tinka Reichmann (15 mins.)16:45 - 17:10 Discussion: (25 mins.)
[北京英文讲座信息][07年3月5-7日]“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 [北京学术讲座信息][07年3月5-7日]“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各位:欢迎大家参加。3月5—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会议厅召开“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涉及学科有政治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文学等。来自欧洲各国,美国,印度,韩国,伊朗,非洲,拉美学者30人,中国学者多人。会议主要论题有:战争与和平;人与人权;社会公正与和谐。其中有著名哲学家和顶级作家艾柯(umberto Eco,《玫瑰之名》作者),柏林科学院院长\德国最高法院院长Grimm,印度尼赫鲁大学校长Arora等许多名家。欧盟大使,法国大使等参加。每天9:00开始。欢迎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 地址: 北京市 建国门内大街5号 (地铁环线建国门站出来即到。或在长安大戏院旁边。路过东长安街沿线的公交车许多都有站))Order and DisorderWar and PeaceHumans and RightsSocial Justice and HarmonyTranscultur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BeijingbyInstitute International Transcultura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atConference Hall—Chinese Academy Social SciencesNo. 5 Jianguomennei Ave., BeijingMarch 5-7, 2007Conference Co-Chairs: Yang Yang / Alain Le PichonScientific Collaborative Committee:Co-Chairs: Umberto Eco / Huang PingMembers: Alain Le Pichon / Balveer Arora / Zhao TingyangThanks to: Delegation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Ambassade de France en ChineGoethe-Institut ChinaFirst day (March 5, 2007)Morning Session: 9:00 - 12:00Opening: 09:00-09:10 Welcome speech (10 mins): Yang Yang, Director Gener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ASS)09:10-09:20 Opening speech (10 mins): EU Ambassador Serge Abou09:20-09:30 Opening speech (10 mins): French Ambassador Hervé Ladsous09:30-10:30 Key-note speech: Umberto Eco (60 mins.)10:30-10:50 Coffee break: 20 mins.General Concept to Order and DisorderChair: Yang Yang10:50 - 11:10 Key-note speech: Huang Ping (20 mins)11:10 - 11:40 Key-note speech: Alain Le Pichon (30 mins.)11:40 - 12:00 Discussion (20 mins.)Lunch: 12:10-13:30Afternoon Session: 14:00- 17:30Chair: Roland Marti14:00 - 14:30 Key-note speech: Balveer Arora (30 mins)14:30 - 15:00 Key-note speech: Antoine Danchin (30 mins.)15:00 - 15:20 Discussion (20 mins) 15:20- 15:40 Coffee break(20 mins)15:40 - 16:10 Key-note speech: Varun Sahni (30 mins.)16:10 - 16:40 Key-note speech: Maurice Olender (30 mins)16:40 – 17:10 Key-note speech: Ahmed Djebbar (30 mins)17:10—17:30 Discussion (20 mins.)Second day (March 6, 2007) Morning Session: 9:00 - 12:10Topic 1: New Concepts of War and PeaceChair: Yue Daiyun09:00 - 09:30 Key-note speech: Cha Insuk (30 mins.)09:30 - 10:00 Key-note speech: Claes G. Ryn (30 mins.)10:00 - 10:20 Discussion: 20 mins.10:20 - 10:30 Coffee break: 10 mins.Paper Session10:30 - 10:45 Nicole Lapierre (15 mins.)10:45 - 11:00 Francesco Sisci (15 mins.)11:00 - 11:15 Gu Guoliang (15 mins.)11:15 - 11:30 Wang Mingming (15 mins.)11:30 - 11:45 Dhuv Raina (15 mins.)11:45 - 12:10 Discussion(25 mins.)Afternoon: sightseeing: 13:30 –18:30Third day (March 7, 2007)Morning Session: 9:00 - 12:10Topic 2: Humans and RightsChair: Tinka Reichmann09:00-09:30 Key-note speech: Dieter Grimm (30 mins.)09:30 –10:00 Key-note speech: Zhao Tingyang (30 mins.)10:00 - 10:20 Discussion: 20 mins.10:20 - 10:30 Coffee break: 10 mins.Paper Session 10:30 - 10:45 Umberto Eco (15 mins.)10:45 - 11:00 Nicolas Chapuis (15 mins.)11:00 - 11:15 Lu Jiande (15 mins.)11:15 – 11:30 Jesus Garcia Ruiz (15 mins.)11:30 - 11:45 Roland Marti (15 mins.)11:45 - 12:10 Discussion: (25 mins.)Third day (March 7, 2007)Afternoon Session: 14:00—17:40Topic 3: Social Justice and harmony Chair: Ahmed Djebbar14:00- 14:30 Key-note speech : Mario Telo (30 mins.)14:30 - 15:00 Key-note speech: Rukmini Bhaya Nair (30 mins)15:00 - 15:20 Discussion: 20 mins.15:20 - 15:30 Coffee break: 10 mins.Paper Session 15:30 - 15:45 Gonzague de Pirey (15 mins.)15:45 - 16:00 Moussa Sow (15 mins.)16:00 - 16:15 Prabhu Gaunkar (15 mins)16:15 - 16:30 Cheng Guanyun (15 mins.)16:30 - 16:45 Tinka Reichmann (15 mins.)16:45 - 17:10 Discussion: (25 mins.)
今日哈佛道德哲学见闻 今日哈佛道德哲学见闻 江怡 《中国哲学年鉴·2003》 受哈佛大学哲学系主任科斯嘉教授(Christine M. Korsgaard)的邀请,在美国福特基金的资助下,我于2002年2月-8月赴美进行学术访问。访问期间,我主要选听了哈佛哲学系的一些课程,参加哲学系的系列学术研讨会和"怀特海讲座",与许多哈佛哲学家进行了有益的交流,同时还参加了哈佛燕京学社的学术活动,走访了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迈阿密大学等几个美国东部学校。在哈佛期间,我最大的感受是哈佛浓厚的道德哲学氛围:其中既有罗尔斯的学术传承,更有众多哲学家对道德问题和实践哲学的现实关注。 在学术传承方面,哈佛哲学系的课程设置首先就明显地体现出道德哲学在整个教学安排上的突出地位。我抵达哈佛时正值2002年的春季学期开始,科斯嘉教授给我了一份哲学系2001-2002年的全部课程安排,关于伦理学、道德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就占据了整个课程安排的一半,其中不仅有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的公共课,还有专门给研究生开设的研讨班课程,比如Anthony Appiah教授的"同一性和个体性:种族、社会和国家"、Melissa Barry教授的"女性主义的道德观和政治哲学观"、Thomas Scanlon教授的"道德与行为"、科斯嘉教授的"近代道德哲学史"、Derek Parfit教授的研讨班课程"实践理性和伦理学"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科斯嘉教授和Parfit教授的课程。Parfit教授是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的代表作《理性和个人》(1984)早已成为当代英美哲学中以分析方法处理传统实践理性问题的典范,而他的"实践理性和伦理学"课程是为他的同名新作寻求批评意见。科斯嘉教授的课程正是罗尔斯教授课程的继续,她是罗尔斯的得意弟子,她不仅接替了罗尔斯的课程,而且她在哲学系大楼(即爱默生楼)二层的办公室也是罗尔斯先前使用的。虽然罗尔斯已退休近十年,但他的哲学影响和学术风范似乎仍然保留在这座美国第一哲学大楼中。遗憾的是,我在哈佛时得知罗尔斯早已卧床不起,无法接待客人。他在我离开哈佛后的11月24日去世,享年81岁。更为不幸的是,罗尔斯的同事诺齐克教授也于2002年初去世,这使哈佛失去了一位在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领域战斗的勇士,他的课程还被列在我手里的课程表中:"哲学和文学:托斯妥耶夫斯基"、"哲学和历史:俄国革命",他的事业未竟,他与罗尔斯的争论还将在哈佛哲学家的思想中继续。 在哈佛期间,我较为完整地参加了科斯嘉教授的"近代道德哲学史"课程,对她的授课风格和思维方式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门课程最初是由罗尔斯开设的。实际上,罗尔斯在哈佛工作的30年中开设了许多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课程,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为本科生开设的"伦理学入门"(有时也称作"道德心理学"),主要是围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讨论了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家的道德思想,包括了亚里士多德、康德、密尔(即"穆勒")、休谟、西区威克、罗斯等人,他在这门课程中的主要工作是要研究道德观念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如道德观念是如何构成道德推理的,如何预设个人的观念以及道德观念具有什么样的社会作用等。后来,由于罗尔斯更多地关注康德的道德哲学,所以,这门完全的历史性课程就逐渐被他的康德讲座所取代,直到1999年才由科斯嘉接替罗尔斯重新开设这门课程。虽然我无缘亲耳聆听罗尔斯的教诲,但从各种途径得到的认识是,科斯嘉的授课风格与她的导师罗尔斯如出一辙:站在讲台上缓慢而清晰地宣读早已准备好的讲稿,期间偶尔有几次板书,但很快就转向讲稿,整个课堂很少学生提问,这与我在其他课程中的印象完全不同,通常的美国课堂是非常活跃的,但科斯嘉在下课后都会留下一会儿等待学生前来提问。虽然在课堂上是"照本宣科",但科斯嘉的讲稿内容非常丰富,逻辑非常清晰,论证非常全面,这也是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无法发问的原因之一。这也正是罗尔斯的一贯授课风格:他讲稿通常稍加整理就完全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实际上他也很乐于把讲稿分发给学生,请学生们对讲稿内容提出书面意见。他于2000年出版的《道德哲学史讲演录》正是根据他在1970-1991年间的讲稿编辑而成的。我曾询问过科斯嘉,她也有计划在若干年之后出版她这门课程的讲稿,这可以说是导师"言传身教"的结果吧!
学术讲座信息][北京 07年3月5-7日]“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 学术讲座信息][北京 07年3月5-7日]“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 各位: 欢迎大家参加。 3月5—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会议厅召开“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 涉及学科有政治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文学等。来自欧洲各国,美国,印度,韩国,伊朗,非洲,拉美学者30人,中国学者多人。 会议主要论题有:战争与和平;人与人权;社会公正与和谐。其中有著名哲学家和顶级作家艾柯(umberto Eco,《玫瑰之名》作者),柏林科学院院长\德国最高法院院长Grimm,印度尼赫鲁大学校长Arora等许多名家。欧盟大使,法国大使等参加。 每天9:00开始。欢迎参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 地址: 北京市 建国门内大街5号 (地铁环线建国门站出来即到。或在长安大戏院旁边。路过东长安街沿线的公交车许多都有站)) Order and Disorder War and Peace Humans and Rights Social Justice and Harmony Transcultur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Beijing by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Transcultura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t Conference Hall—Chinese Academy Social Sciences No. 5 Jianguomennei Ave., Beijing March 5-7, 2007 Conference Co-Chairs: Yang Yang / Alain Le Pichon Scientific Collaborative Committee: Co-Chairs: Umberto Eco / Huang Ping Members: Alain Le Pichon / Balveer Arora / Zhao Tingyang Thanks to: Delegation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mbassade de France en Chine Goethe-Institut China First day (March 5, 2007) Morning Session: 9:00 - 12:00 Opening: 09:00-09:10 Welcome speech (10 mins): Yang Yang, Director Gener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ASS) 09:10-09:20 Opening speech (10 mins): EU Ambassador Serge Abou 09:20-09:30 Opening speech (10 mins): French Ambassador Hervé Ladsous 09:30-10:30 Key-note speech: Umberto Eco (60 mins.) 10:30-10:50 Coffee break: 20 mins. General Concept to Order and Disorder Chair: Yang Yang 10:50 - 11:10 Key-note speech: Huang Ping (20 mins) 11:10 - 11:40 Key-note speech: Alain Le Pichon (30 mins.) 11:40 - 12:00 Discussion (20 mins.) Lunch: 12:10-13:30 Afternoon Session: 14:00- 17:30 Chair: Roland Marti 14:00 - 14:30 Key-note speech: Balveer Arora (30 mins) 14:30 - 15:00 Key-note speech: Antoine Danchin (30 mins.) 15:00 - 15:20 Discussion (20 mins) 15:20- 15:40 Coffee break(20 mins) 15:40 - 16:10 Key-note speech: Varun Sahni (30 mins.) 16:10 - 16:40 Key-note speech: Maurice Olender (30 mins) 16:40 – 17:10 Key-note speech: Ahmed Djebbar (30 mins) 17:10—17:30 Discussion (20 mins.) Second day (March 6, 2007) Morning Session: 9:00 - 12:10 Topic 1: New Concepts of War and Peace Chair: Yue Daiyun 09:00 - 09:30 Key-note speech: Cha Insuk (30 mins.) 09:30 - 10:00 Key-note speech: Claes G. Ryn (30 mins.) 10:00 - 10:20 Discussion: 20 mins. 10:20 - 10:30 Coffee break: 10 mins. Paper Session 10:30 - 10:45 Nicole Lapierre (15 mins.) 10:45 - 11:00 Francesco Sisci (15 mins.) 11:00 - 11:15 Gu Guoliang (15 mins.) 11:15 - 11:30 Wang Mingming (15 mins.) 11:30 - 11:45 Dhuv Raina (15 mins.) 11:45 - 12:10 Discussion(25 mins.) Afternoon: sightseeing: 13:30 –18:30 Third day (March 7, 2007) Morning Session: 9:00 - 12:10 Topic 2: Humans and Rights Chair: Tinka Reichmann 09:00-09:30 Key-note speech: Dieter Grimm (30 mins.) 09:30 –10:00 Key-note speech: Zhao Tingyang (30 mins.) 10:00 - 10:20 Discussion: 20 mins. 10:20 - 10:30 Coffee break: 10 mins. Paper Session 10:30 - 10:45 Umberto Eco (15 mins.) 10:45 - 11:00 Nicolas Chapuis (15 mins.) 11:00 - 11:15 Lu Jiande (15 mins.) 11:15 – 11:30 Jesus Garcia Ruiz (15 mins.) 11:30 - 11:45 Roland Marti (15 mins.) 11:45 - 12:10 Discussion: (25 mins.) Third day (March 7, 2007) Afternoon Session: 14:00—17:40 Topic 3: Social Justice and harmony Chair: Ahmed Djebbar 14:00- 14:30 Key-note speech : Mario Telo (30 mins.) 14:30 - 15:00 Key-note speech: Rukmini Bhaya Nair (30 mins) 15:00 - 15:20 Discussion: 20 mins. 15:20 - 15:30 Coffee break: 10 mins. Paper Session 15:30 - 15:45 Gonzague de Pirey (15 mins.) 15:45 - 16:00 Moussa Sow (15 mins.) 16:00 - 16:15 Prabhu Gaunkar (15 mins) 16:15 - 16:30 Cheng Guanyun (15 mins.) 16:30 - 16:45 Tinka Reichmann (15 mins.) 16:45 - 17:10 Discussion: (25 mins.)
英文学术讲座信息][北京 07年3月5-7日]“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 英文学术讲座信息][北京 07年3月5-7日]“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 各位: 欢迎大家参加。 3月5—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会议厅召开“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 涉及学科有政治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文学等。来自欧洲各国,美国,印度,韩国,伊朗,非洲,拉美学者30人,中国学者多人。 会议主要论题有:战争与和平;人与人权;社会公正与和谐。其中有著名哲学家和顶级作家艾柯(umberto Eco,《玫瑰之名》作者),柏林科学院院长\德国最高法院院长Grimm,印度尼赫鲁大学校长Arora等许多名家。欧盟大使,法国大使等参加。 每天9:00开始。欢迎参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 地址: 北京市 建国门内大街5号 (地铁环线建国门站出来即到。或在长安大戏院旁边。路过东长安街沿线的公交车许多都有站)) Order and Disorder War and Peace Humans and Rights Social Justice and Harmony Transcultur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Beijing by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Transcultura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t Conference Hall—Chinese Academy Social Sciences No. 5 Jianguomennei Ave., Beijing March 5-7, 2007 Conference Co-Chairs: Yang Yang / Alain Le Pichon Scientific Collaborative Committee: Co-Chairs: Umberto Eco / Huang Ping Members: Alain Le Pichon / Balveer Arora / Zhao Tingyang Thanks to: Delegation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mbassade de France en Chine Goethe-Institut China First day (March 5, 2007) Morning Session: 9:00 - 12:00 Opening: 09:00-09:10 Welcome speech (10 mins): Yang Yang, Director Gener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ASS) 09:10-09:20 Opening speech (10 mins): EU Ambassador Serge Abou 09:20-09:30 Opening speech (10 mins): French Ambassador Hervé Ladsous 09:30-10:30 Key-note speech: Umberto Eco (60 mins.) 10:30-10:50 Coffee break: 20 mins. General Concept to Order and Disorder Chair: Yang Yang 10:50 - 11:10 Key-note speech: Huang Ping (20 mins) 11:10 - 11:40 Key-note speech: Alain Le Pichon (30 mins.) 11:40 - 12:00 Discussion (20 mins.) Lunch: 12:10-13:30 Afternoon Session: 14:00- 17:30 Chair: Roland Marti 14:00 - 14:30 Key-note speech: Balveer Arora (30 mins) 14:30 - 15:00 Key-note speech: Antoine Danchin (30 mins.) 15:00 - 15:20 Discussion (20 mins) 15:20- 15:40 Coffee break(20 mins) 15:40 - 16:10 Key-note speech: Varun Sahni (30 mins.) 16:10 - 16:40 Key-note speech: Maurice Olender (30 mins) 16:40 – 17:10 Key-note speech: Ahmed Djebbar (30 mins) 17:10—17:30 Discussion (20 mins.) Second day (March 6, 2007) Morning Session: 9:00 - 12:10 Topic 1: New Concepts of War and Peace Chair: Yue Daiyun 09:00 - 09:30 Key-note speech: Cha Insuk (30 mins.) 09:30 - 10:00 Key-note speech: Claes G. Ryn (30 mins.) 10:00 - 10:20 Discussion: 20 mins. 10:20 - 10:30 Coffee break: 10 mins. Paper Session 10:30 - 10:45 Nicole Lapierre (15 mins.) 10:45 - 11:00 Francesco Sisci (15 mins.) 11:00 - 11:15 Gu Guoliang (15 mins.) 11:15 - 11:30 Wang Mingming (15 mins.) 11:30 - 11:45 Dhuv Raina (15 mins.) 11:45 - 12:10 Discussion(25 mins.) Afternoon: sightseeing: 13:30 –18:30 Third day (March 7, 2007) Morning Session: 9:00 - 12:10 Topic 2: Humans and Rights Chair: Tinka Reichmann 09:00-09:30 Key-note speech: Dieter Grimm (30 mins.) 09:30 –10:00 Key-note speech: Zhao Tingyang (30 mins.) 10:00 - 10:20 Discussion: 20 mins. 10:20 - 10:30 Coffee break: 10 mins. Paper Session 10:30 - 10:45 Umberto Eco (15 mins.) 10:45 - 11:00 Nicolas Chapuis (15 mins.) 11:00 - 11:15 Lu Jiande (15 mins.) 11:15 – 11:30 Jesus Garcia Ruiz (15 mins.) 11:30 - 11:45 Roland Marti (15 mins.) 11:45 - 12:10 Discussion: (25 mins.) Third day (March 7, 2007) Afternoon Session: 14:00—17:40 Topic 3: Social Justice and harmony Chair: Ahmed Djebbar 14:00- 14:30 Key-note speech : Mario Telo (30 mins.) 14:30 - 15:00 Key-note speech: Rukmini Bhaya Nair (30 mins) 15:00 - 15:20 Discussion: 20 mins. 15:20 - 15:30 Coffee break: 10 mins. Paper Session 15:30 - 15:45 Gonzague de Pirey (15 mins.) 15:45 - 16:00 Moussa Sow (15 mins.) 16:00 - 16:15 Prabhu Gaunkar (15 mins) 16:15 - 16:30 Cheng Guanyun (15 mins.) 16:30 - 16:45 Tinka Reichmann (15 mins.) 16:45 - 17:10 Discussion: (25 mins.)
北京学术讲座信息][07年3月5-7日]“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 北京学术讲座信息][07年3月5-7日]“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 各位: 欢迎大家参加。 3月5—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会议厅召开“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 涉及学科有文化研究,文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来自欧洲各国,美国,印度,韩国,伊朗,非洲,拉美学者30人,中国学者多人。 会议主要论题有:战争与和平;人与人权;社会公正与和谐。其中有著名哲学家和顶级作家艾柯(umberto Eco,《玫瑰之名》作者),柏林科学院院长\德国最高法院院长Grimm,印度尼赫鲁大学校长Arora等许多名家。欧盟大使,法国大使等参加。 每天9:00开始。欢迎参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 地址: 北京市 建国门内大街5号 (地铁环线建国门站出来即到。或在长安大戏院旁边。路过东长安街沿线的公交车许多都有站)) Order and Disorder War and Peace Humans and Rights Social Justice and Harmony Transcultur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Beijing by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Transcultura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t Conference Hall—Chinese Academy Social Sciences No. 5 Jianguomennei Ave., Beijing March 5-7, 2007 Conference Co-Chairs: Yang Yang / Alain Le Pichon Scientific Collaborative Committee: Co-Chairs: Umberto Eco / Huang Ping Members: Alain Le Pichon / Balveer Arora / Zhao Tingyang Thanks to: Delegation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mbassade de France en Chine Goethe-Institut China First day (March 5, 2007) Morning Session: 9:00 - 12:00 Opening: 09:00-09:10 Welcome speech (10 mins): Yang Yang, Director Gener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ASS) 09:10-09:20 Opening speech (10 mins): EU Ambassador Serge Abou 09:20-09:30 Opening speech (10 mins): French Ambassador Hervé Ladsous 09:30-10:30 Key-note speech: Umberto Eco (60 mins.) 10:30-10:50 Coffee break: 20 mins. General Concept to Order and Disorder Chair: Yang Yang 10:50 - 11:10 Key-note speech: Huang Ping (20 mins) 11:10 - 11:40 Key-note speech: Alain Le Pichon (30 mins.) 11:40 - 12:00 Discussion (20 mins.) Lunch: 12:10-13:30 Afternoon Session: 14:00- 17:30 Chair: Roland Marti 14:00 - 14:30 Key-note speech: Balveer Arora (30 mins) 14:30 - 15:00 Key-note speech: Antoine Danchin (30 mins.) 15:00 - 15:20 Discussion (20 mins) 15:20- 15:40 Coffee break(20 mins) 15:40 - 16:10 Key-note speech: Varun Sahni (30 mins.) 16:10 - 16:40 Key-note speech: Maurice Olender (30 mins) 16:40 – 17:10 Key-note speech: Ahmed Djebbar (30 mins) 17:10—17:30 Discussion (20 mins.) Second day (March 6, 2007) Morning Session: 9:00 - 12:10 Topic 1: New Concepts of War and Peace Chair: Yue Daiyun 09:00 - 09:30 Key-note speech: Cha Insuk (30 mins.) 09:30 - 10:00 Key-note speech: Claes G. Ryn (30 mins.) 10:00 - 10:20 Discussion: 20 mins. 10:20 - 10:30 Coffee break: 10 mins. Paper Session 10:30 - 10:45 Nicole Lapierre (15 mins.) 10:45 - 11:00 Francesco Sisci (15 mins.) 11:00 - 11:15 Gu Guoliang (15 mins.) 11:15 - 11:30 Wang Mingming (15 mins.) 11:30 - 11:45 Dhuv Raina (15 mins.) 11:45 - 12:10 Discussion(25 mins.) Afternoon: sightseeing: 13:30 –18:30 Third day (March 7, 2007) Morning Session: 9:00 - 12:10 Topic 2: Humans and Rights Chair: Tinka Reichmann 09:00-09:30 Key-note speech: Dieter Grimm (30 mins.) 09:30 –10:00 Key-note speech: Zhao Tingyang (30 mins.) 10:00 - 10:20 Discussion: 20 mins. 10:20 - 10:30 Coffee break: 10 mins. Paper Session 10:30 - 10:45 Umberto Eco (15 mins.) 10:45 - 11:00 Nicolas Chapuis (15 mins.) 11:00 - 11:15 Lu Jiande (15 mins.) 11:15 – 11:30 Jesus Garcia Ruiz (15 mins.) 11:30 - 11:45 Roland Marti (15 mins.) 11:45 - 12:10 Discussion: (25 mins.) Third day (March 7, 2007) Afternoon Session: 14:00—17:40 Topic 3: Social Justice and harmony Chair: Ahmed Djebbar 14:00- 14:30 Key-note speech : Mario Telo (30 mins.) 14:30 - 15:00 Key-note speech: Rukmini Bhaya Nair (30 mins) 15:00 - 15:20 Discussion: 20 mins. 15:20 - 15:30 Coffee break: 10 mins. Paper Session 15:30 - 15:45 Gonzague de Pirey (15 mins.) 15:45 - 16:00 Moussa Sow (15 mins.) 16:00 - 16:15 Prabhu Gaunkar (15 mins) 16:15 - 16:30 Cheng Guanyun (15 mins.) 16:30 - 16:45 Tinka Reichmann (15 mins.) 16:45 - 17:10 Discussion: (25 mins.)
北京学术讲座信息][07年3月5-7日]“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 北京学术讲座信息][07年3月5-7日]“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 各位: 欢迎大家参加。 3月5—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会议厅召开“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 涉及学科有文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等。来自欧洲各国,美国,印度,韩国,伊朗,非洲,拉美学者30人,中国学者多人。 会议主要论题有:战争与和平;人与人权;社会公正与和谐。其中有著名哲学家和顶级作家艾柯(umberto Eco,《玫瑰之名》作者),柏林科学院院长\德国最高法院院长Grimm,印度尼赫鲁大学校长Arora等许多名家。欧盟大使,法国大使等参加。 每天9:00开始。欢迎参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 地址: 北京市 建国门内大街5号 (地铁环线建国门站出来即到。或在长安大戏院旁边。路过东长安街沿线的公交车许多都有站)) Order and Disorder War and Peace Humans and Rights Social Justice and Harmony Transcultur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Beijing by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Transcultura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t Conference Hall—Chinese Academy Social Sciences No. 5 Jianguomennei Ave., Beijing March 5-7, 2007 Conference Co-Chairs: Yang Yang / Alain Le Pichon Scientific Collaborative Committee: Co-Chairs: Umberto Eco / Huang Ping Members: Alain Le Pichon / Balveer Arora / Zhao Tingyang Thanks to: Delegation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mbassade de France en Chine Goethe-Institut China First day (March 5, 2007) Morning Session: 9:00 - 12:00 Opening: 09:00-09:10 Welcome speech (10 mins): Yang Yang, Director Gener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ASS) 09:10-09:20 Opening speech (10 mins): EU Ambassador Serge Abou 09:20-09:30 Opening speech (10 mins): French Ambassador Hervé Ladsous 09:30-10:30 Key-note speech: Umberto Eco (60 mins.) 10:30-10:50 Coffee break: 20 mins. General Concept to Order and Disorder Chair: Yang Yang 10:50 - 11:10 Key-note speech: Huang Ping (20 mins) 11:10 - 11:40 Key-note speech: Alain Le Pichon (30 mins.) 11:40 - 12:00 Discussion (20 mins.) Lunch: 12:10-13:30 Afternoon Session: 14:00- 17:30 Chair: Roland Marti 14:00 - 14:30 Key-note speech: Balveer Arora (30 mins) 14:30 - 15:00 Key-note speech: Antoine Danchin (30 mins.) 15:00 - 15:20 Discussion (20 mins) 15:20- 15:40 Coffee break(20 mins) 15:40 - 16:10 Key-note speech: Varun Sahni (30 mins.) 16:10 - 16:40 Key-note speech: Maurice Olender (30 mins) 16:40 – 17:10 Key-note speech: Ahmed Djebbar (30 mins) 17:10—17:30 Discussion (20 mins.) Second day (March 6, 2007) Morning Session: 9:00 - 12:10 Topic 1: New Concepts of War and Peace Chair: Yue Daiyun 09:00 - 09:30 Key-note speech: Cha Insuk (30 mins.) 09:30 - 10:00 Key-note speech: Claes G. Ryn (30 mins.) 10:00 - 10:20 Discussion: 20 mins. 10:20 - 10:30 Coffee break: 10 mins. Paper Session 10:30 - 10:45 Nicole Lapierre (15 mins.) 10:45 - 11:00 Francesco Sisci (15 mins.) 11:00 - 11:15 Gu Guoliang (15 mins.) 11:15 - 11:30 Wang Mingming (15 mins.) 11:30 - 11:45 Dhuv Raina (15 mins.) 11:45 - 12:10 Discussion(25 mins.) Afternoon: sightseeing: 13:30 –18:30 Third day (March 7, 2007) Morning Session: 9:00 - 12:10 Topic 2: Humans and Rights Chair: Tinka Reichmann 09:00-09:30 Key-note speech: Dieter Grimm (30 mins.) 09:30 –10:00 Key-note speech: Zhao Tingyang (30 mins.) 10:00 - 10:20 Discussion: 20 mins. 10:20 - 10:30 Coffee break: 10 mins. Paper Session 10:30 - 10:45 Umberto Eco (15 mins.) 10:45 - 11:00 Nicolas Chapuis (15 mins.) 11:00 - 11:15 Lu Jiande (15 mins.) 11:15 – 11:30 Jesus Garcia Ruiz (15 mins.) 11:30 - 11:45 Roland Marti (15 mins.) 11:45 - 12:10 Discussion: (25 mins.) Third day (March 7, 2007) Afternoon Session: 14:00—17:40 Topic 3: Social Justice and harmony Chair: Ahmed Djebbar 14:00- 14:30 Key-note speech : Mario Telo (30 mins.) 14:30 - 15:00 Key-note speech: Rukmini Bhaya Nair (30 mins) 15:00 - 15:20 Discussion: 20 mins. 15:20 - 15:30 Coffee break: 10 mins. Paper Session 15:30 - 15:45 Gonzague de Pirey (15 mins.) 15:45 - 16:00 Moussa Sow (15 mins.) 16:00 - 16:15 Prabhu Gaunkar (15 mins) 16:15 - 16:30 Cheng Guanyun (15 mins.) 16:30 - 16:45 Tinka Reichmann (15 mins.) 16:45 - 17:10 Discussion: (25 mins.)
[北京学术讲座信息][07年3月5-7日]“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 [北京学术讲座信息][07年3月5-7日]“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各位:欢迎大家参加。3月5—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会议厅召开“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会议。涉及学科有政治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文学等。来自欧洲各国,美国,印度,韩国,伊朗,非洲,拉美学者30人,中国学者多人。会议主要论题有:战争与和平;人与人权;社会公正与和谐。其中有著名哲学家和顶级作家艾柯(umberto Eco,《玫瑰之名》作者),柏林科学院院长\德国最高法院院长Grimm,印度尼赫鲁大学校长Arora等许多名家。欧盟大使,法国大使等参加。每天9:00开始。欢迎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 地址: 北京市 建国门内大街5号 (地铁环线建国门站出来即到。或在长安大戏院旁边。路过东长安街沿线的公交车许多都有站))Order and DisorderWar and PeaceHumans and RightsSocial Justice and HarmonyTranscultur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BeijingbyInstitute International Transcultura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atConference Hall—Chinese Academy Social SciencesNo. 5 Jianguomennei Ave., BeijingMarch 5-7, 2007Conference Co-Chairs: Yang Yang / Alain Le PichonScientific Collaborative Committee:Co-Chairs: Umberto Eco / Huang PingMembers: Alain Le Pichon / Balveer Arora / Zhao TingyangThanks to: Delegation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Ambassade de France en ChineGoethe-Institut China First day (March 5, 2007)Morning Session: 9:00 - 12:00Opening: 09:00-09:10Welcome speech (10 mins): Yang Yang, Director Gener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ASS)09:10-09:20Opening speech (10 mins): EU Ambassador Serge Abou09:20-09:30Opening speech (10 mins): French Ambassador Hervé Ladsous09:30-10:30Key-note speech: Umberto Eco (60 mins.)10:30-10:50Coffee break: 20 mins.General Concept to Order and DisorderChair: Yang Yang10:50 - 11:10Key-note speech: Huang Ping (20 mins)11:10 - 11:40Key-note speech: Alain Le Pichon (30 mins.)11:40 - 12:00Discussion (20 mins.)Lunch: 12:10-13:30Afternoon Session: 14:00- 17:30Chair: Roland Marti14:00 - 14:30Key-note speech: Balveer Arora (30 mins)14:30 - 15:00Key-note speech: Antoine Danchin (30 mins.)15:00 - 15:20Discussion (20 mins) 15:20- 15:40Coffee break(20 mins)15:40 - 16:10Key-note speech: Varun Sahni (30 mins.)16:10 - 16:40Key-note speech: Maurice Olender (30 mins)16:40 – 17:10Key-note speech: Ahmed Djebbar (30 mins)17:10—17:30Discussion (20 mins.) Second day (March 6, 2007) Morning Session: 9:00 - 12:10Topic 1: New Concepts of War and PeaceChair: Yue Daiyun09:00 - 09:30Key-note speech: Cha Insuk (30 mins.)09:30 - 10:00Key-note speech: Claes G. Ryn (30 mins.)10:00 - 10:20Discussion: 20 mins.10:20 - 10:30Coffee break: 10 mins.Paper Session10:30 - 10:45Nicole Lapierre (15 mins.)10:45 - 11:00Francesco Sisci (15 mins.)11:00 - 11:15Gu Guoliang (15 mins.)11:15 - 11:30Wang Mingming (15 mins.)11:30 - 11:45Dhuv Raina (15 mins.)11:45 - 12:10Discussion(25 mins.)Afternoon: sightseeing: 13:30 –18:30 Third day (March 7, 2007)Morning Session: 9:00 - 12:10Topic 2: Humans and RightsChair: Tinka Reichmann09:00-09:30Key-note speech: Dieter Grimm (30 mins.)09:30 –10:00Key-note speech: Zhao Tingyang (30 mins.)10:00 - 10:20Discussion: 20 mins.10:20 - 10:30Coffee break: 10 mins.Paper Session 10:30 - 10:45Umberto Eco (15 mins.)10:45 - 11:00Nicolas Chapuis (15 mins.)11:00 - 11:15Lu Jiande (15 mins.)11:15 – 11:30Jesus Garcia Ruiz (15 mins.)11:30 - 11:45Roland Marti (15 mins.)11:45 - 12:10Discussion: (25 mins.)Third day (March 7, 2007)Afternoon Session: 14:00—17:40Topic 3: Social Justice and harmony Chair: Ahmed Djebbar14:00- 14:30Key-note speech : Mario Telo (30 mins.)14:30 - 15:00Key-note speech: Rukmini Bhaya Nair (30 mins)15:00 - 15:20Discussion: 20 mins.15:20 - 15:30Coffee break: 10 mins.Paper Session 15:30 - 15:45Gonzague de Pirey (15 mins.)15:45 - 16:00Moussa Sow (15 mins.)16:00 - 16:15Prabhu Gaunkar (15 mins)16:15 - 16:30Cheng Guanyun (15 mins.)16:30 - 16:45Tinka Reichmann (15 mins.)16:45 - 17:10Discussion: (25 mins.)
冯巩太棒了,我真期待看别拿自己不当干部这个电影! 我来啦!冯巩太棒了,我真期待看这个电影!如果在北京电影院有放我就过几天去看!
这些细节 让我们受益匪浅 多哈亚运盘点借鉴 2006-12-18 信报记者刘静涛 王俊��多哈亚运会这一场耗资28亿美元的豪华盛会落下帷幕,富有的卡塔尔人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小国办大赛的能力,多哈亚运会也确实在赛事组织、交通、安保、志愿者等很多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志愿者��绝对不说“不知道”��多哈的志愿者服务给来这里的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论你在任何时候需要何种帮助,随便抓住一个人问,都不会得到茫然的“不知道”三个字,他们不会把你指来指去,而是带着你去寻找可能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一直到解决了你的问题为止。��原来,在所有志愿者接受的培训当中,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对向你求助的人说不知道,而是要想尽办法去帮助他解决问题。记者在亚运会开幕式上曾经在庞大的运动城里找不到记者大巴,当问到一个志愿者时,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马上打电话询问清楚,然后亲自把记者带到可以看到大巴的地方才放心离去。在主新闻中心,如果你向询问台询问什么事情,如果你问错了地方,工作人员也大都会把你带到正确的询问台,而不是置之不理。亚运会的一万六千名志愿者分工非常明确,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让谁觉得自己没事可做。按照工作的时间表,他们每天七点到场馆,七点十五报到,八点上岗,一整天里每个小时的具体工作内容都详细地列在表格上,很多看似简单的工作,可能会被分成几个部分,由不同的人去完成,这样简化了每个人的工作,也提高了效率。为了鼓励每个人的积极性,每一位志愿者每天上岗的时候,还会收到一些诸如徽章、吉祥物之类的小礼物。����服务��人性化感觉很温暖��多哈当地人基本是不会从事服务业的,在亚运会从事服务工作的,大多是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等外来人口,而这些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确实让到这里的记者们大加赞叹。��每天早上起来下楼到餐厅吃饭的时候,都会有一名服务员微笑地说,“早上好,女士。”如果你心情好的话,对方通常还会陪你聊上一会,“昨晚睡得好吗,你看起来很疲惫。”不过让记者们感受最深的还是在主新闻中心的餐厅中,只要你一走进去,就有一位非常漂亮的菲律宾女孩迎面微笑走过来,“晚上好女士,今天一天过得怎么样?”“很好”“哦,你看起来不太好,很累吧?”一边闲聊一边陪你走到就餐区,这种微笑和看似不经意的服务态度确实让每天忙碌的记者们感到很温暖。��多哈亚运会对于记者的服务是非常周到和人性化的,班车、餐厅以及各种资料服务都有条不紊,为了保证不同时差不同国家的记者能够每天吃到一顿热菜,主新闻中心的餐厅是24小时提供服务的,不管你什么时间走进餐厅,都会有热腾腾的饭菜和微笑的服务员,这里的服务员实行轮班制,而每当换班的时候也几乎成了一次表演,将要下班的人站成一排,与即将上岗的人一一击掌,然后在场的所有记者都会鼓掌以感谢已经辛苦工作了一天的服务员。����组织��严格到了“死心眼”��富有的卡塔尔人一般不会从事有关服务性质的工作,而且多哈总人口也只有20多万,在亚运会的赛事组织到运作方面,他们花钱聘请了很多参加过多届奥运会的各国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使多哈亚运会的工作人员成了“多国部队”,其中不仅有来自亚洲各国的,还有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希腊的人。不过这些专业人士都是负责提供专业知识和具体运作的,每个环节的总负责人,还是卡塔尔人。��专业团队给人最大的一个印象,就是在赛事组织方面,他们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甚至有时候让人觉得有点“死心眼”。比如赛场有电源和电视的媒体桌,是供付费媒体使用的,但是有的比赛场次并不受关注,所有的桌子都是空的,当文字记者想过去占有桌子发一下稿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会上来礼貌地提醒,“对不起,这不是您的位置。”而每当急于发稿的记者想让她们变通一下,“桌子的主人来了,我们就走。”对方还是摇头,“对不起,我们不能破坏规定,我们要维护付费媒体的权利。”混合采访区,运动员要先经过电视媒体,再通过文字和广播媒体,由于很多运动员比较疲劳,在电视镜头前接受采访之后,往往不会再多停留,很多急于采访的文字媒体就希望大家能够一起采访,但还是被一一拽回文字采访区,理由同样简单,“对不起,我们不能破坏制度。”就连20分钟一趟的班车,也必须严格按照时间表发车,有一次因为一个司机等了一个在后面追车的记者,耽误了两分钟,还被严厉警告。这样的“死心眼”虽然有些不近人情,但是也确保了亚运会从始至终的井然有序。
道德虚无主义:庄子哲学的一个分析 载《社会科学论坛》杂志,(12)2006道德虚无主义:庄子哲学的一个分析 林 航 〔梗概〕 作为道德虚无主义的重要代表,庄子构成此方面伦理学讨论的良好例子。庄子于其著述中对社会现实的论述极少,并在以人间世篇为立论基点的哲学思想中回避和否定道德价值。在一阶道德与二阶道德两种层面上,庄子分别采取了以自然与游世姿态为道德内容的策略,从而否认了纯粹的道德之善。尽管虚无很可能是一种深刻的价值规律,这种道德虚无仍然过于轻易地从非道德转向反道德,并在道德思维与道德心理的实践中让人自以为是。 道德虚无主义;相对主义;道德价值;道德思维;道家伦理学 〔作者简介〕 林航,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道德哲学(伦理学)、哲学原理、道德心理学等的研究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道德虚无主义是一个颇富吸引力的姿态。当持有道德虚无主义观点之时,流行的道德理念就将被否定与拒绝,在虚无论者看来,没有什么道德价值是重要的。实际上,除了直接构成一个道德心理学的问题之外,道德虚无主义还在人们的道德思维中具有重要的位置,看清这种伦理学理论和现象很有必要。在思想史上,也许没有人在那么早的年代就提出了如此空灵的哲学思想,庄子哲学构成了虚无主义的一个卓越代表。一、庄子的虚无主义庄学并不是一个同时存在着赞同者与反对者两种声音之平衡的学术研究,在庄子哲学研究中,赞同者们争论着那些基于赞同庄子的较细微的问题,但反对者则往往倾向于不发表更多的谈论和言论。这当然源自庄子哲学的绝对性,从学理上看,庄子的思想是鲜明极端的,如果你一开始就不认为庄子是对的,那么,在此之后的时间里,你也就难以再度认同他,但如果你一开始就认为庄子是对的,则此后的时间里你对他的认同就基本上将有增无减。这使庄子不同于哲学史上那些思想兼容性更多的作者,并使问题变得较为棘手,因为,除了深刻地赞同庄子,如果希望站在常见的庄学之外对庄子哲学说些什么,也就成了困难的事情。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有些复杂的角度,我将指出庄子哲学尤其是它在伦理学领域所具有的缺陷,尽管我也认为庄子哲学在其它的一些部分具有相当基础的合理性,但这些缺陷同样地基础。如果这些批评能够成立,则庄子哲学在伦理学和整个哲学本身的角色就需要被重新看待。庄子的哲学是一种虚无主义。这个断言下的并不匆忙。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同意了这样的说法,虽然一些庄子的捍卫者试图反对此观点。庄子的虚无主义具备了虚无主义在其原本含义上的各种特点,此外,庄子的虚无主义和他的哲学一样,还具备一种许多人所不具有的彻底性。这一特点使庄子的虚无主义不仅在时间上早于其他哲学家,也使它成了一个极其良好的标本。当尼采、海德格尔和萨特等哲学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些作者在二十世纪谈论虚无主义时,庄子早已在几千年前对虚无主义作出了极其深刻的理解。虚无主义反对现有的或流行观念中的权威与价值,庄子正是如此。庄子哲学中被研究者所无数次提到的“无为”、“逍遥”、“大道”、“命”等核心概念几乎都在表示着这一点。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虚无主义是一个伦理学尤其是价值学的概念,哲学上的虚无主义导致的很可能只是一种思想上的活动,但在伦理学中,虚无主义就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道德事件。庄子的虚无主义构成了虚无化对待道德的典型,但庄子哲学却并不是在伦理学中完全否定的,因为虚无主义并不是完全悖离道德的,也由于虚无主义的这种复杂的特点,它将在伦理学中产生重要而广泛的关联,不管是从正面还是从方面来看,情况都是如此。李泽厚曾经提到一个对庄子虚无主义的乐观的看法,李泽厚认为,庄子的虚无主义仅仅是在通过心灵哲学影响着社会上少数的知识分子 。认为虚无主义通过心灵影响着人们,这样的说法当然不错,不过,对于庄子式的虚无主义在社会成员中的真实情况,我却完全不那么乐观。事实上,虚无主义正在以惊人的强度腐蚀着当代社会的道德根基,尤其到了现在,这种状况的严重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意识。近几十年来,人类道德的危机常常使人感到人类确实面临着颠覆性的崩溃危险,即使世界上已经发展出了相当完备的知识与文明、立法与公共伦理沟通,但事实却反复表明,没有什么价值具备根本上的合法性。人们似乎也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虚无主义、非价值主义没有什么不对。如果虚无主义的经验情况像以上所描述的那样,那么,庄子的虚无主义就构成了其后续虚无主义的始祖,它不仅是彻底的,而且也影响广泛,今天的人们肯定没有都阅读过庄子的哲学文本,不过,庄子的虚无主义却表现在相当多的人群观念之中。我将指出,虽然庄子的虚无主义具有彻底性的特点,且它影响广泛,但是由于人们在虚无主义的彻底性上并不具有和庄子思想相同程度的分量,这使庄子的虚无主义真正在道德现象领域产生了更糟糕的后果。
又见汪佩蓉 晚上,东南台看到汪佩蓉。初中时听,变得不一样。想起当时。很久没听歌。她对音乐。感受到一种,在现在的世道的,感动。支持她。晚上在东南台偶然看到汪佩蓉。在开心100。想想原来在校园音乐榜的代班主持等,确定真的是汪佩蓉,不是第二个汪佩蓉。为什么呢,因为汪佩蓉是我初中时开始听的歌手了。而她正好沉寂了这么多年。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雪藏或冷冻,她好可怜,被公司冷冻起来,宣传预算被砍掉,结果不能红起来。 那时是1998年,福建那时候的广播电视环境还比较好,能接触到台湾当时大部分流行音乐。听到见到几次。我那时包括到现在,一直认为汪佩蓉很成熟了,可推算了几次,那时她应该是20岁,算是还在读书或刚毕业就出道,用她自己话说是那时什么都不懂。现在再看,样子变了,不相信是她。而且原来一直都是看她唱歌的样子,不知道本人是什么样的,刚开始还是有不适应。我已经远离那种情歌的感觉几年了。但原来听歌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每天都听,无比热衷。汪佩蓉的歌就是那种典型的台湾情歌,虽然用R&B这样的形式表现,但我觉得这种形式也仅仅是‘号称’,因为我都感觉不太到这些,也感觉不到有人说的用了很多技巧。就觉得听着听着,音乐的感觉就对了,就出来了,就是那样。 汪佩蓉做的,也正是还有很多音乐人在做的,就是用音乐的形式来面对这个世界,来形成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同时,在做出一些音乐的时候,碰到一些知音,分享自己的文化产品,并且自己也同时在世界上生活。这正是做音乐本来的意思,很让人感动。现在,我要坚决支持汪佩蓉姐姐!原因也可以就因为自己是从一开始就听的。而且汪佩蓉的遭遇确实太让人同情可怜了。大家要支持她啊!买她的正版专辑。(小文也发在我的博客日记里: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73335.shtml )2006.05.20. 北京师范大学
【评论】汪佩蓉,不应该被冷冻的好声音 "从1998年出道至今,历经许多大起大落。从最耀眼新人到急冻人,从意气风发到被解约,虽然汪佩蓉一度意志消沉,却从没放弃对音乐的理想,一步一步慢慢朝创作之路迈进。"这是一个出道多年,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新鲜味极浓的歌手.她是怎样的一个汪佩蓉?粗略的看过一些她的资料之后,心里不由得升起些许感叹,感叹世道的深不可测,感叹才华原来也不可能成为事业成功的完全筹码.《只要你快乐》是汪佩蓉在睽违了歌坛四年之后的一张全新创作的专辑.主打歌《只要你快乐》是一首及其动情而又舒缓的情歌,每一处恰到好处的转音一度把人带进了心痛和无奈的境界。《女人味-男人味》的编曲动感十足,加上闽南语的发音,让人耳朵一亮。即使听不懂具体含义,但是也不会随意的把这首歌丢掉。专辑里面的唯一的英文歌《The One I Gave My Heart To 》唱的丝毫不逊色于外文歌手,当然比现在的被捧上了天的英文歌唱得很好的超女强上百倍。真的很有欧美歌手的风范。《骗不了》里面柔和了那首经典的老歌《今宵多珍重》,歌曲从轻柔到剧烈的爆发。每当我听到旋律和唱法的时候,心里总会把她和内地的那个以"灵歌小天后"自称的女人唱的《彩云追月》相比较,何谓“天后”?当然是人中之凤了。在内地,打出灵歌招牌的歌手恐怕只有她一个人,在没有“同僚”的情况下,不晓得这个天后的帽子是怎么戴上去的,自封的能有说服力吗?最可气的是一些胡闹人士对于这么一个空架子的称号竟然大声吆喝起来了。那位灵歌小天后唱出什么名堂了吗?只不过是在她的血统上面大作文章,只不过是在她的穿着上面越露越多罢了。在一个台湾的综艺节目里,主持人向即将现场演唱并接受评判的汪佩蓉问到当时的心情是否紧张,她说是的,因为太长时间没唱了。一个简单的回答却令人听出一些辛酸。汪佩蓉在这几年里一直为他人做嫁衣裳,写过歌曲,唱过和声,感情生活也几经遭受挫折。她总结心得道:“现在整个唱片业的大环境很不确定,根本不知道人们想要的是什么。很辛苦,情绪会大起大落,但一定要控制住,保持健康的心态,否则谁都受不了。经过这3张专辑后,我觉得与其去揣测,去迎合,又猜不着,不如做自己想要的东西,把本真的自己表达出来。环境是环境,他们也有他们的口味,不见得非要妥协,不去想那么多了,做好自己想要的就够了。至少我认识了自己,知道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许这张唱片不会大卖,也许这张唱片会白金销量,但不管怎样,还是希望汪佩蓉会一直唱作下去,带给听众们更多的惊喜和快乐!
为什么要回收这个发言?不理解 请这个版的管理员注意一下,下面这个发言是与其它那些不一样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的一个活动,和文化应该很有关系吧,这个哲学家希望公众能够在论坛中关注公共政策与当代文化。 有些惊讶,所以说一下。36 回复:网开一面之地 1 [通告][北京地区]2005年11月11日(周五)下午“世界哲学日”哲学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哲学日”--人大哲学论坛 时间:11月11日(周五)下午2:00-5:0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逸夫会议中心 400人报告厅 主题:哲学与公共政策问题 形式:学者发言,与同学互动。 每年UNESCO的世界哲学日(哲学节)都是在11月第三个星期四举行。今年地点在吉林大学,时间是11月17日。由于去年人大举办的哲学节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的好评,他们要求人大每年哲学节前夕都搞一次活动,而且他们要参加。为了不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参加吉林大学的哲学节,活动的时间确定在11月11日。 欢迎大家参加! 帖子相关图片: 作者: 封 2005-10-25 13:38 回复此发言 删除此发言 作者: 清秋雪月 2005-10-25 16:17 回复此发言
[哲学家照片馆]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图片赏 立即观看亚里士多德的精彩图片: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2882.shtml--哲学家照片馆-- 最好的哲学家图片网
[哲学家照片馆] 理性主义的代表:笛卡尔 (Descartes) 图片赏 立即观看笛卡尔(笛卡儿)的精彩图片: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2897.shtml--哲学家照片馆-- 最好的哲学家图片网
这几天这个吧气氛活跃了不少 恭喜欣野
【照片馆】中国思想家 孔子、老子 图片赏 立即观看孔子的精彩图片: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2707.shtml立即观看老子的精彩图片: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2828.shtml
[哲学家照片馆] 老子 图片赏 立即观看老子的精彩图片: 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2828.shtml
[哲学家照片馆] 孔子、老子 图片赏 立即观看孔子的精彩图片: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2707.shtml立即观看老子的精彩图片: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2828.shtml--哲学家照片馆-- 最好的哲学家图片网
[哲学家照片馆] 孔子、老子 图片赏 立即观看孔子的精彩图片: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2707.shtml立即观看老子的精彩图片: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2828.shtml--哲学家照片馆-- 最好的哲学家图片网
【哲学家照片馆】孔子 图片欣赏 立即观看思想家孔子的精彩图片: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2707.shtml
【哲学家照片馆】孔子 图片赏 立即观看思想家孔子的精彩图片: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2707.shtml
【哲学家照片馆】孔子 图片赏 立即观看孔子的精彩图片: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2707.shtml
【哲学家照片馆】杜威(Dewey) 图片展示 立即观看杜威图片: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2578.shtml
【哲学家照片馆】柏拉图(Plato) 图片赏 立即观看柏拉图图片: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2560.shtml
【哲学家照片馆】柏拉图(Plato) 图片赏 立即观看柏拉图图片: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2560.shtml
【哲学家图片】黑格尔(Hegel) 图片展示
【哲学家图片】康德(Kant) 图片展示
【哲学家照片馆】叔本华(Schopenhauer) 图片展示
【哲学家照片馆】奎因(Quine) 图片展示
问好 欣野,最近干嘛呢?来问个好
林爽唱歌好听 声音很好。希望增强一些对技巧上的控制,那样会更加好。“把爱放开”特别好。都姓“林”。本届超女最欣赏林爽。
唱得一气呵成 总决赛第一场,“把爱放开”唱得一气呵成,很有感染力,很好。夏青在当晚原先一直跟着其余两个评委说话,到了评论林爽,汪涵让夏青先说,结果她说林爽动作太多,这样的评语我看把林爽自己都吓了一跳,林爽估计心想我这恰到好处的表演怎么灰被说成这样。
Very Good Singer 在c3看见“天涯”录影带,印象比较深。表现力非常好,很好。题外话:奇怪的是,这样的体制总能产生好声音,而时下的选拔赛轰轰烈烈,却无法做到产生好声音。唱片业的业界体制,确实是很有意思的。
一月二号北京某电影院观此片,说些意见 电影结构上有问题,前奏太长,逻辑关系混乱、刚开头部分极为暴力,令人难以忍受模仿了大量其它影片宣传造势,让所有电影院只放这一部电影,让其它许许多多电影失去了公映机会电影整体水平一般。
我是福建省的林航 我的邮箱是
[email protected]
可作为联络之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