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飞狐在天 321飞狐在天
关注数: 582 粉丝数: 468 发帖数: 8,874 关注贴吧数: 29
古寨 绛县垣下安峪镇冯村,是个山岭根的村子,顺村南的大路向东越过火车路靠北进入冯村东沟,向里走七八里时山沟分为左右两道,正中是个高峭的岭脊,顺陡陡的小路蜿蜒上到顶便道了一处叫下柏寨子的地方.这是一个即将风化消失的土古堡,虽然败落却仍可显出风华昌荣的曾经. 寨子前后有门,寻着废弃不久的路寻迹,在北边的悬崖处是过去进入寨子的洞门,洞有约十几米穿峭土崖而入,门楼是依山壁嵌的拱斗砖门,南北向,门里洞道已始坍塌,但门面完好,门匾仍在,<郎金汤>三字稳稳在上,落款为 "乾隆丙申桃月吉日",洞中甬道地面石头光滑平整,静静的在那里显示着岁月沧桑,从新辟的路转到门洞另一面,门口仍是老砖砌就,上还有一匾<固吾 园>甬道自上而下,两边上石墙高垒,东侧是一所小庙,后来才知那道叫正阳道,庙是关公庙.庙已不成庙,庙基都在,正殿在,可看到的多瓦砾和大量的残碑,南边戏台只剩砖台,西边厢房还在,房后有片残垣可能是个院落,东边 已没了房子荒蒿里竖着许多石碑,碑文因是竖写多半埋在土里只能看到上截的文字,碑刻多为乾隆年间,大概的意思是寨里有个人在朝廷作了官,荣归故里修缮关公庙和寨大门,随礼的多为翰林院的人,另外边是历次修缮 时间和布施的四邻八乡的善人,过殿和后殿尚好,过殿被堵成学校的教室黑板还在,破书桌也有几张.这两殿建筑很是精巧细美,过殿三间两边角八字向外开,台级是平整的青石条,小庙院中用方砖铺就,殿边角面上自上而下有很寓意的砖雕,大概是忠孝礼仪的含义吧,庙奇在过殿前后有四根青石拄 做殿的支撑,前面的石柱上刻有副对联,上联"当危急存亡之秋独任汉天一柱"下联"并博厚高明而大自应血食万年".四根石柱座被水泥裹起来,后听人说那是四个美仑美奂的石雕啊,曾被文物贼子差点偷走,寨子的人便用水泥注了保护起来.东南角的庙门,门楼已不在,剩的对石狮子前几年被新绛人偷走,有人曾去看了是这里的石狮子记号在,但没能要回来,人家说是几千元买的,就这样,这事便不了了之了.后殿是供塑像的地方,一没像了但三面壁上的油采画仍清晰可见.转一圈看一边,静静站在院中间闭上眼你也许 可感到过去这里唱戏的热闹,可感到浓浓的荣归故里的显耀和一种内心的淡淡忧伤,当乡人要墨迹时,也只能思之在三的为家人写下进寨的<郎金汤>出门<固吾园>,(出东门劳作时门楣上的<守此土>)当乡人无比欢喜时,却无法体谅挥毫主人的内心的那种辛酸和无奈,意味深长的题词告戒人们土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时光如梭,日月如驹,抗战 解放 土改 合作社 大集体 开会 分红 请戏班 放电影到分田到户,社会变迁小小庙院见证了所有,环境不在适应寨人的发展,孩子上学,日常生活,举家迁下山,寨子已成废墟,向阳的一层层一排小街门,老老的窑洞,在微风的 阳光下十分的静逸,没有鸡犬声,偶尔几声鸟叫,远远的传来.从寨子后门出去向东三里的地方平坦阔大,有一个新村全是砖瓦房,问人才知这是新寨子,前边叫老寨子,新寨子毫无屏障可言,只因人是从旧寨过来的所以也就叫下柏寨子了.新寨长年纪的人拿自己的老寨子自豪的说:"当年他娘的小日本来扫荡都没进的了寨子,前后寨门都是硬山木包铁皮做的门从里叉上任外面天翻地覆也无可奈和,庙里有关公像,破四旧时让红卫兵抬着扔到山崖下了,前寨门旁东曾有个三娘娘庙,寨里人出远门都会在庙前祭拜的,这些年山崖风化已塌的连地基都没了寨前原有两道山门,拐到岭南才能见的,那老道前几年还走的,后来乡政府修新路是才改的道,寨子的许多人已迁到山下去了,虽然寨子如今有了自来水和电灯电话,可仍留不住人们的去意"老人悲观的如是说,寨子会象古寨一样消失的,成了历史成了传说的一种记忆了.我不能安慰老人什么,不论新寨子前途如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必将改变新一代人们的观念,社会的发展会改变一切,这也许是'固吾园""守此土"先人不曾想到的.离开时,我有望了望古寨,向新寨方向看了一眼,默默祝福寨子的后人门无论到了那里都会越过越好的.
乡村人物素描之二 1 月华 月华是个已经过世好几年的老人,关于他的故事凄美的程度,我真不知能不能给大家讲好,但是他的事却在他的家乡传颂,经久不衰。 月华老人是绛县南樊镇史村人,是妻娘家的街坊,当年我遇到他的时候他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妻告诉我,他叫月华,喜欢给人牵线搭桥做媒,最高兴的时候就是坐在婚礼上让一对新人给他鞠躬。久了便对月华老人有了一个了解,月华老夫妇一生未养,有本家一侄赡养,前些年侄子出车祸走了,一应日常料理仍有侄子媳妇来做,老人夫妇一生恩爱,相濡以沫,七十多岁老人精神矍铄,倒是老妻龙钟些,所以月华老人常常要把自己得到的快乐带给老伴,也就是每每新人两家的“谢媒席”,月华老人不要烟不喝酒但一定要带上自己的老伴一同赴宴的。时间长了,村里包括邻村的人都知道了,凡请老人的饭局必一起请老人的老伴,远点的还要用车接,日子就这样不急不徐的过着,终于在一天,月华老人的老伴撒手人寰,当老伴安详的望着月华老人闭上眼的时候,老人如雷轰顶,呆若木人,便再不吃喝,任亲属邻人相劝终不为动,绝食七日,老人随亡。在众人感叹之中多增了几分敬重。 关于老人得死因是村里大家说的,当我知道后唏嘘之余只能说“梁祝”不是绝版! 这是很久前的事情,现在想起来说给大家听。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