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击队骑士
袭击队骑士
犯我大汉,虽远必诛
关注数: 122
粉丝数: 61
发帖数: 6,187
关注贴吧数: 32
刘备:我什么时候投靠袁术了?
额😓这变化确实挺大的
刘备:我想问我应该给我这个小舅子什么样的待遇他才能满意呢
我不得不说这脑洞太强了
真不知道谁是烂泥?
其实我也费解 https://www.zhihu.com/answer/1879905629
不知道这主意怎么样呢?
我想知道他在说什么?
刘备:看到之后我真的要哭了
不知道这叫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还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刘备:我不管怎么干都会被骂吧?
这算不算是最逆天的言论了
关于刘备是不是汉室宗亲以及蜀汉是否合法,有没有人能解释一下吗
有没有人告诉我这兵力是怎么得出来的?
某粉:终于找到刘备屠城的证据了
刘备:我好坏啊,啊啊哈哈哈,我要吃人,我要吃人!!!
曹丞相真是个厚道人啊
假如三国演义以吴的视角这么写?会不会有人看
为什么四号说我们过分?
这黑的也算是别开生面了
原来孙策这么惨兮兮的!!!
原来孙权打不下合肥是因为刘备,我服了
奇怪了,老铁? 这怎么和我知道的历史不太一样呢?
这个笑话我都无语了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有图片也行 有图片也行
跪求如图所示的对战大图鉴,最好连3都有!!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刘备真的怕孙尚香吗?
(转)知乎刚新鲜出炉的笑话,据说是刘五万写的 广陵百姓:这事我熟,季备大人把我们全家都屠杀了 徐州百姓:孟德大人也有屠杀
蜀汉有没有什么历史贡献? 主要是被这人恶心到了
那些费劲心思抹黑人的黑粉,是不是都有以下想法? 甲:我想骂人。 乙:你为什么要骂人? 甲:因为我看不惯有些人装好人。 乙:谁在装好人? 甲:那些受人称赞的人,肯定是在装好人。 乙:人家就不能是真好人吗? 甲:不可能的,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真正的好人? 乙:为什么不可能有? 甲:我活了这几十年,在现实中,就没见过真好人。所以,真好人肯定不存在。 乙:中国十几亿人,你才见过多少人啊?你没见过真好人,不代表没有啊。 再说了,你现实中没见过,也在网上听说过吧。 被人尊重和爱戴的人,就是真好人。 甲:那肯定是装的,都是别有用心的伪君子。 乙:你怎么能肯定人家是伪君子呢? 甲: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真好人。 乙:你这怎么又绕回来了?你凭什么就认定世界上没有一个真好人呢? 甲:因为当真好人不爽,当恶人爽。所以,真好人一定不存在。 乙:人的三观不同,有人就觉得当好人更爽。 甲: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当好人真爽,世人还用提倡人们当好人吗? 那根本不用提倡,所有人都争着去当好人了! 乙:每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不同。有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就是高于普通人。 甲:那是不可能的。同样是人,怎么会有差别? 乙:同样是人,怎么就没有差别了? 有人穷,有人富;有人聪明,有人愚笨。这些,不都是差别吗? 甲:然而,无论是穷人富人,都想致富;无论是聪明人还是愚笨的人,都想当聪明人。 所以,人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假好人还是真坏人,都想当坏人。 乙:那你口中的“假好人”,怎么没有去当坏人呢? 甲:他们暗地里,肯定做了不少坏事,只是真面目还没被人戳穿而已。 乙:胡说。就是有人清清白白,只做过好事,没做过坏事。 甲:那就说明这个人非常阴险虚伪,想沽名钓誉、谋取好处。 乙: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甲:君子根本不存在,都是些伪君子。我早就看不惯他们了,我要揭穿他们的真面目! 乙:你又不真正了解人家,怎么去“揭穿”人家所谓的真面目? 甲:我不了解他们的真面目,但是网上肯定有人了解他们的真面目。我只要“抛砖引玉”就行了。 乙:怎么“抛砖引玉”? 甲:我先凭想象,随便写几条他们干的坏事。这必然能引来真正了解他们的人,揭穿他们的真面目! 乙:哦,你要造谣啊? 甲:这怎么能叫造谣呢?这是一种策略。 乙:你凭借想象写人家干的所谓“坏事”,还不叫造谣? 甲:如果他们没干这些坏事儿,我怎么会怀疑他们干过?所以啊,他们肯定干过这些坏事儿。 乙:你这不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么?人家可能就是没干过啊! 甲:就算他们没真的这么干过,心里也一定不止一次想过这样干。 乙:你是怎么知道的? 甲:都是人嘛。人不一定了解狗,但一定很了解人。 我心里这么想过,所以其他人心里也一定这样想过。 乙:也许人家就是没想过呢? 甲:他们能证明自己没想过吗? 乙:你能证明人家想过吗? 甲:我不能证明他们想过,他们也不能证明自己没想过。所以啊,这是个平局。我没有输啊! 乙:你这不是胡搅蛮缠吗?就算人家不能证明自己没想过,也不一定真的想过啊! 甲:就算他们没干过也没想过,那我说的这件事,他们的其他同行一定干过或者想过。 我把这些事儿写出来,一定能揪出来不少类似事件。 乙:无凭无据,你凭什么造谣人家啊? 甲:就算是造谣吧,我可以造谣别人,别人也可以造谣我啊。这不是公平合理吗? 乙:你和人家无冤无仇,为何要去造谣别人呢? 甲:因为群众都觉得他们道德高尚,那不就衬托得我道德一般了? 所以,我必须打倒这些伪君子。 不然的话,“道德”也会陷入一个内卷的状态! 乙:人们争着当道德水准高的人,这不是一件大好事吗? 甲:当然不是了。我见了那些所谓的好人好事,就恶心,就想吐。 乙:为什么呢? 甲:好人好事,都太假了。假得我恶心。我可干不出这些恶心事儿来。 乙:那你不干,不就行了? 甲:我不干,就会有人觉得我道德水平不如别人高啊。 乙:我明白了。你不愿意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就去攻击、谩骂、造谣道德水平高的人,企图把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拉到你这个层次! 甲:大家都是人,凭什么有人被人爱戴?怎么没人来爱戴我?这公平吗?我想想就生气。 乙:我之前都说了,有人穷有人富,有人聪明有人愚笨。每个人的人格平等,但个体是有差别的。 甲:我没有别的本事,只能在网上敲键盘骂人。 我骂聪明人,聪明人的智商又不会降低;我骂有钱人,有钱人的财富又不会减少。 但是,我如果骂所谓的好人,编写一些他们的黑料,就会有人相信我的话。 这样的话,我和这些所谓的好人,不就更平等、更接近了吗? 乙:你有毛病吧。 甲:是你有毛病,你凭什么赞扬那些所谓的好人?你一定是收钱了! 乙:我根本没收钱。 甲:那你一定是被洗脑了。你得看看我写的东西,好好清醒清醒。 乙:我真不懂,你到底为什么要骂人? 甲:我可以骂别人,别人也可以骂我啊。 乙:人家未必愿意骂你啊。 甲:不敢和我对骂,那肯定是心虚了! 乙:我可去你去吧!
孙权竟然忠于汉室是我没想到的!
如何评价b站新晋up主胡说八分中二酱
那个蜀黑的新言论 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为什么大部分人尊崇蜀汉呢? 东吴置西陵郡(夷陵郡),给了我们一个沿用至今的名号,就算清政府那个野猪皮子再尊崇蜀国,在宜昌地界上大建关庙,也改变不了我们这是吴国人开发的事实。 论王朝寿命,东吴是金陵六朝里实际统治时间第二,算上南宋就是第三。 论家人,某人家小被吕布、曹操抓走几次,在长坂坡遇到了曹纯,两个女儿被抓走;我没听说过步练师被曹操俘虏,没听说过孙鲁班、孙鲁育被关进了铜雀台 论对历史的贡献,孙吴开发江南,为后世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开辟了长江口-山东-辽东的沿海航线并沿用至今;秣陵从一个汉时的小县城,变成了安徽省会南京;率船队下夷洲,为台湾的自古以来打下了法理基础。蜀汉有啥?我不知道 ♂️ 就算蜀粉天天拿战绩说事,不好意思,孙权第一次北伐,轻轻松松拿下曹魏淮南十万户人口,往南开发交州,广州。八百破十万?郝昭笑而不语。再看看蜀国,一辈子蜗居在四川盆地,打不出汉中,几次联合外族(五胡之一的羌)都无济于事,好不容易平个南中,还次次反叛。靠着毛宗岗和清政府扶持才上位
对此蜀粉有何感想?
请问有没有关于蜀汉建国的社会经济情况的贴子
刘备,诸葛亮勾结外族害死汉人,有这回事吗?
为什么刘备背叛孙权呢🐶🐶🐶🐶?
刘备真的讲义气吗?🐶 比如说仁:仁爱。通常用于对下属。没有问题,刘备一直是以仁德示人,不仅对于下属宽容,对于百姓也施仁政。虽然有杀张裕等不良事件,但瑕不掩瑜,整体上还是仁德之君。 但是义:情谊。通常用于同级别或者高一级别的人。基本没有听说老板对下属很讲义气,都是兄弟之间或者朋友之间才讲义气。跟关张虽恩若兄弟,但实际还是上下属。刘备的道义方面很有缺失。 对同为诸侯的吕布,吕布每次打败刘备,都留其妻女,放刘备生路。反而吕布被俘虏了,刘备在一旁怂恿曹操把他杀了。 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 这不,遭报应了,等到关羽被俘虏的时候,孙权本想放一条生路,结果旁人在边上怂恿:浪子不可养。于是把关羽杀了 蜀记曰: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 对同为诸侯的刘璋,刘璋好吃好喝伺候他,结果刘备早就里应外合、鸠占鹊巢,把同宗的地盘抢了过来。 这不,又遭报应了,等到关羽北伐,糜芳士仁里应外合,勾结孙权,荆州地盘从此就丢了。 对同为诸侯的孙权,孙权分地盘给他,结果刘备赖账不还,说要等凉州拿下才给荆州。这都是蜀降将陈寿写的,吴书里面更详细我就不谈了,省得被人说是吴国史官的春秋笔法。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 后来,倒是没遭报应,只不过孙权领兵来抢,刘备也束手无策。 对作为上司的曹操,曹操在危难之中救了他,好吃好喝伺候他,结果他回头就背叛曹操,杀了车胄占据徐州。可以说是反复无常、狼子野心。吕布恩将仇报,占据徐州的行为;刘备倒是学了个足。 建安三年春,布使人赍金欲诣河内买马,为备兵所钞。布由是遣中郎将高顺、北地太守张辽等攻备。九月,遂破沛城,备单身走,获其妻息。十月,曹公自征布,备於梁国界中与曹公相遇,遂随公俱东征。 总结:刘备此人根本不讲义气的。可以是说有仁无义,真仁德假有义。🐶🐶🐶 是不是这样?
赤壁之战没有刘备也能打赢?刘备是老赖?
刘备是不是所谓的食母恶鸟? 他的怎么解释我都有点怀疑人生了。
为什么国战所有人都把野心家往死里打?
刘备六易其主的依据 第一次 史料1.刘备...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时先主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 ——《三国志.刘备传》 刘备打黄巾战败后投靠公孙瓒,公孙瓒让他做了别部司马,让他帮田楷一起抗力袁绍。(田楷是公孙瓒部下),后陶谦求救田楷,并未叫刘备去,是刘备自己要去的,刘备只有一千多属于自己的兵马,其余的从幽州、乌丸来的兵马应该是公孙瓒给的。去的路上还抢了几千人,不过既然是饥民,也算救了几千人,然后陶谦给了刘备一些兵马,刘备便“去”田楷而“归”陶谦。 也就是说刘备抛弃了田楷归属于陶谦。这一年是193年秋到194年初之间发生的。 史料2.瓚将步骑三万人追击于巨马水,大破其众,死者七八千人。乘胜而南,攻下郡县,遂至平原,乃遣其青州刺史田揩据有齐地。绍复遣兵数万与揩连战二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绍乃遣子谭为青州刺史,揩与战,败退还。 是岁,瓚破禽刘虞,尽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 ——《后汉书.刘虞公孙瓒》 公孙瓒于192年出兵和袁绍开战后,“遣”田楷屯兵齐,并且袁绍又和田楷连续交战两年,而上一段刘备帮田楷抗击袁绍就是这一段时间,且从刘备数有战功来看,刘备在公孙瓒部下呆了好几年,后公孙瓒破刘虞,刘虞去世于初平四年冬(193年)。 史料3.下邳阙宣聚觽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 秋,太祖征陶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 ——《三国志曹操传》 193年秋第一次徐州会战,此时没有刘备出场。因此刘备要么是第一次徐州会战后出发的,要么是之前出发的还没到。 史料4.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 ——《三国志曹操传》 194年春第二次徐州会战,刘备已经屯兵备战,并且邀曹操开战。 史料5.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三国志,蜀,赵云》 公孙瓒“派遣”刘备“为”田楷抗拒袁绍,并且给的部队里有赵云,因此刘备当初是公孙瓒部下的部下,并且刘备部下也有公孙瓒的人。 从前五个史料来看,公孙瓒是刘备第一个诸侯级老板,之前刘备当小官辞官好几次还有打督邮那些事就不提了,那些上司都先不算进老板行列。从史料来看刘备没有对刘虞做过评价,而且公孙瓒和刘虞交战的那一年,刘备没投靠陶谦,只是有可能不在战场前线。而且从史料来看就是陶谦给了几千兵想让刘备留下,刘备在公孙瓒手下干了好几年才一千多部队,一个“去”田楷就显出来了。 第二次 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 ——《三国志刘备传》 陶谦是刘备第二个老板。职位是陶谦上表得来的,兵马钱粮是陶谦资助的,临终还把心腹托付给刘备。 [思考]这个属于被动换老板。 第三次 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 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 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 ——《三国志刘备传》 吕布偷袭徐州,刘备败走,这次得到的最优厚的对待,但是发觉被看破野心后,便直接和其他人合谋,正赶上被派遣出去打袁术,没有行动。到了下邳后,杀了刺史。 第四次 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驻月余日,所失亡士卒稍稍来集。 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 曹公遣曹仁将兵击先主,先主还绍军,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 ——《三国志刘备传》 (建安)五年,刘备战败,投奔袁绍,袁谭和刘备认识,先来迎接,袁绍又派部将迎接,然后又和刘备见面。刘备的部队才慢慢集合。袁绍“派遣”刘备进行作战,刘备回来后暗自计划离开袁绍。 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 六年夏四月,扬兵河上,击绍仓亭军,破之。绍归,复收散卒,攻定诸叛郡县。九月,公还许。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等应之。遣蔡扬击都,不利,为都所破。公南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都等皆散。 ——《三国志曹操传》 官渡之战还未结束,刘备已经打算投靠刘表了。官渡之战从五年开始,正月曹操先击败徐州刘备,二月袁绍出兵包围白马,相持半年,期间刘备刘辟战败,十月官渡之战袁绍北撤。六年夏袁绍还派遣刘备帮龚都,这次直接投奔刘表。 第五次 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 ——《三国志刘备传》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里刘表对刘备是上宾,不算是直属部下了,但是给他增兵了,钱粮也是荆州出的。但是刘备招兵买马引起刘表忌惮,暗自防御刘备,不过刘备应该是没有直接取荆州的打算,基本上就是等刘表老死,从刘琮和刘表部将的操作来看,曹操都出兵快到城下了,荆州已经投了刘备还不知道,荆州本身就宁可归朝廷也不给刘备,刘表生前暗自防御刘备,刘表的部下也不会对刘备产生什么好态度。而刘备招募的徐庶,诸葛亮都是荆州人才,诸葛亮早就给刘备提出要取荆州了。 刘表离世也属于被动换老板。不过刘备确实在刘表去世前就和诸葛亮讨论过荆州的事。 第六次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 ——《三国志刘备传》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周瑜病困,上疏曰 ——《三国志鲁肃传》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三国志周瑜传》 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 ——《三国志鲁肃传》 从这几个史料来看,赤壁之战前长坂坡之战刘备败退,派诸葛亮结盟孙权(这里仅仅是结盟关系),赤壁之战后表面上是刘琦为刺史,实际上荆州被刘备治理,刘琦死后刘备亲自去见孙权,在刘备传里仅写了绸缪恩纪,在鲁肃传里“诣”代表什么可以自己去查,“求”更不用说了,之后关羽和鲁肃单刀会的时候,鲁肃直接说了就是借的,也就是荆州的治理权是刘备跟孙权要来的,也就是“借荆州”。而这件事发生在刘琦死后(209年),周瑜死前(210年)。 因此孙权算刘备的一个,讨债型的老板。虽然不被直接指挥。 第六次 刘益州,这个就不说了。
刘备五易其主的依据 为了防止你们看不懂,给你查阅古籍顺便帮你们解释。 第一次 史料1.刘备...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时先主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 ——《三国志.刘备传》 刘备打黄巾战败后投靠公孙瓒,公孙瓒让他做了别部司马,让他帮田楷一起抗力袁绍。(田楷是公孙瓒部下),后陶谦求救田楷,并未叫刘备去,是刘备自己要去的,刘备只有一千多属于自己的兵马,其余的从幽州、乌丸来的兵马应该是公孙瓒给的。去的路上还抢了几千人,不过既然是饥民,也算救了几千人,然后陶谦给了刘备一些兵马,刘备便“去”田楷而“归”陶谦。 也就是说刘备抛弃了田楷归属于陶谦。这一年是193年秋到194年初之间发生的。 史料2.瓚将步骑三万人追击于巨马水,大破其众,死者七八千人。乘胜而南,攻下郡县,遂至平原,乃遣其青州刺史田揩据有齐地。绍复遣兵数万与揩连战二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绍乃遣子谭为青州刺史,揩与战,败退还。 是岁,瓚破禽刘虞,尽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 ——《后汉书.刘虞公孙瓒》 公孙瓒于192年出兵和袁绍开战后,“遣”田楷屯兵齐,并且袁绍又和田楷连续交战两年,而上一段刘备帮田楷抗击袁绍就是这一段时间,且从刘备数有战功来看,刘备在公孙瓒部下呆了好几年,后公孙瓒破刘虞,刘虞去世于初平四年冬(193年)。 史料3.下邳阙宣聚觽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 秋,太祖征陶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 ——《三国志曹操传》 193年秋第一次徐州会战,此时没有刘备出场。因此刘备要么是第一次徐州会战后出发的,要么是之前出发的还没到。 史料4.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 ——《三国志曹操传》 194年春第二次徐州会战,刘备已经屯兵备战,并且邀曹操开战。 史料5.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三国志,蜀,赵云》 公孙瓒“派遣”刘备“为”田楷抗拒袁绍,并且给的部队里有赵云,因此刘备当初是公孙瓒部下的部下,并且刘备部下也有公孙瓒的人。 从前五个史料来看,公孙瓒是刘备第一个诸侯级老板,之前刘备当小官辞官好几次还有打督邮那些事就不提了,那些上司都先不算进老板行列。从史料来看刘备没有对刘虞做过评价,而且公孙瓒和刘虞交战的那一年,刘备没投靠陶谦,只是有可能不在战场前线。而且从史料来看就是陶谦给了几千兵想让刘备留下,刘备在公孙瓒手下干了好几年才一千多部队,一个“去”田楷就显出来了。 第二次 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 ——《三国志刘备传》 陶谦是刘备第二个老板。职位是陶谦上表得来的,兵马钱粮是陶谦资助的,临终还把心腹托付给刘备。 [思考]这个属于被动换老板。 第三次 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 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 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 ——《三国志刘备传》 吕布偷袭徐州,刘备败走,这次得到的最优厚的对待,但是发觉被看破野心后,便直接和其他人合谋,正赶上被派遣出去打袁术,没有行动。到了下邳后,杀了刺史。 第四次 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驻月余日,所失亡士卒稍稍来集。 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 曹公遣曹仁将兵击先主,先主还绍军,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 ——《三国志刘备传》 (建安)五年,刘备战败,投奔袁绍,袁谭和刘备认识,先来迎接,袁绍又派部将迎接,然后又和刘备见面。刘备的部队才慢慢集合。袁绍“派遣”刘备进行作战,刘备回来后暗自计划离开袁绍。 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 六年夏四月,扬兵河上,击绍仓亭军,破之。绍归,复收散卒,攻定诸叛郡县。九月,公还许。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等应之。遣蔡扬击都,不利,为都所破。公南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都等皆散。 ——《三国志曹操传》 官渡之战还未结束,刘备已经打算投靠刘表了。官渡之战从五年开始,正月曹操先击败徐州刘备,二月袁绍出兵包围白马,相持半年,期间刘备刘辟战败,十月官渡之战袁绍北撤。六年夏袁绍还派遣刘备帮龚都,这次直接投奔刘表。 第五次 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 ——《三国志刘备传》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里刘表对刘备是上宾,不算是直属部下了,但是给他增兵了,钱粮也是荆州出的。但是刘备招兵买马引起刘表忌惮,暗自防御刘备,不过刘备应该是没有直接取荆州的打算,基本上就是等刘表老死,从刘琮和刘表部将的操作来看,曹操都出兵快到城下了,荆州已经投了刘备还不知道,荆州本身就宁可归朝廷也不给刘备,刘表生前暗自防御刘备,刘表的部下也不会对刘备产生什么好态度。而刘备招募的徐庶,诸葛亮都是荆州人才,诸葛亮早就给刘备提出要取荆州了。 刘表离世也属于被动换老板。不过刘备确实在刘表去世前就和诸葛亮讨论过荆州的事。 第六次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 ——《三国志刘备传》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周瑜病困,上疏曰 ——《三国志鲁肃传》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三国志周瑜传》 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 ——《三国志鲁肃传》 从这几个史料来看,赤壁之战前长坂坡之战刘备败退,派诸葛亮结盟孙权(这里仅仅是结盟关系),赤壁之战后表面上是刘琦为刺史,实际上荆州被刘备治理,刘琦死后刘备亲自去见孙权,在刘备传里仅写了绸缪恩纪,在鲁肃传里“诣”代表什么可以自己去查,“求”更不用说了,之后关羽和鲁肃单刀会的时候,鲁肃直接说了就是借的,也就是荆州的治理权是刘备跟孙权要来的,也就是“借荆州”。而这件事发生在刘琦死后(209年),周瑜死前(210年)。 因此孙权算刘备的一个,讨债型的老板。虽然不被直接指挥。 第六次 刘益州,这个就不说了。
你们知不知道刘备做过什么好事?
为什么有人会喜欢刘备? 治理方面,纵兵抢劫成都,发行直百五铢钱,大肆掠夺民财,一州之地的益州长期维持着近二十万人的庞大军队,还有著名的“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以及连曹操听说了都摇头的蜀汉徭役,把益州从“民殷国富”很快搞成“益州疲敝”。所以刘备的徐州易主和荆州易主,当地民众对刘备都是无所谓的态度,换个大旗而已,日子该怎么过还是照样过。 道德上,刘备五易其主,屡投屡叛,背刺甲方(不止一次),破坏盟约(双方都有责任),僭越称王称帝。“芳兰生门,不得不锄”的张裕、“由是远人不复至矣”的雍茂,都显示了刘备不是心胸多么宽广之人,只是因为以前一直不得势,只能收敛着,这两人都是死在了刘备最志得意满的219-221年(刘备称汉中王到称帝)之间,有人说张裕自己找死的,那你们就想想曹操是怎么处理自己找死的祢衡,就能对比出来区别了。
为什么不用“汉室气球数已尽”来反驳东吴背刺呢?
我有件事感到奇怪, 孙吴和蜀汉历史上也友好过,怎么到现代吴粉和魏粉蜀黑合作一起攻击蜀汉粉了?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