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q0000 ddtq0000
关注数: 43 粉丝数: 63 发帖数: 376 关注贴吧数: 1
秘境追踪:马老师给朱之文上课(余则成传徒-关注竹桥) •     2011-4-16 11:00秘密追踪,已经抵达中国音乐学院,马秋华教授正在进行研究生的考试,乔军与朱之文一行现在中国音乐学院大门口拍照合影留念 •     2011-4-16 11:14马老师正在中国音乐学院琴房。给之文上课 •     2011-4-16 11:36在马老师的琴房外听到,朱大哥唱了《月之故乡》《滚滚长江东逝水》两首歌 •     2011-4-16 11:41朱之文先马老师说了自己的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男中音还是次男高音,马老师对他进行了发声练习,鉴定出朱之文属于华丽的男中音 •     2011-4-16 12:04最新消息,马秋华老师定义为朱之文为抒情男中音,不是华丽男中音,并鼓励朱之文说:不管是男中音还是男高音,唱的自然舒适就是好声音,刚才不好意思,偷听没听清楚,跟大家道个歉,太紧张了,太刺激了 •     2011-4-16 12:22马老师教导朱之文应宽母音窄唱,窄母音宽唱!好高深啊,大家明白吗? •     2011-4-16 12:32马秋华老师说朱之文先生出现,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并且对声乐事业的繁荣是一种推动! •     2011-4-16 12:41马老师拿滚滚长江东逝水进行解答,例如其中的英雄的“雄”字、“中”字、“空”字,这些字发音后,朱之文的喉咙与嘴有一种粘住的感觉,发音就会变紧,应该是保持一种松开的状态,哇塞好专业啊! •     2011-4-16 12:50马秋华老师指出,朱之文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有些太按照杨洪基的标准来唱,少了很多自己的声音特色,而《月之故乡》就唱的很好,这说明朱之文的声音特点不比很多歌唱家差!应当坚持 •     2011-4-16 12:57马老师说唱歌的最高境界就是四个字“好听好看” •     2011-4-16 13:23马老师表示,由于自己的时间比较紧张,她对朱之文的授课,很有限,更多的应该向乔军多学习,多求教,尤其是在选歌方面,应该多听乔军的专业意见,并笑言“乔军热心专业,有丰富经验”是自己的好学生,也会成为好老师 •     2011-4-16 13:25马秋华老师说,由于自己的时间紧张,对朱之文的指导有限,更多应该多向乔军请教,说乔军是自己的好学生,对演唱很专业 •     2011-4-16 13:31授课完毕,马老师现场赠送自己的教学带,里面涵盖 了男中音,男高音等各类教学内容(内部专用)朱大哥也向马老师送上了自己的家乡土特产,马老师十分高兴,并与朱之文手持礼物一起合影留言
描写朱大哥 一个挑大粪、种庄稼、养牲畜和抹泥灰的地地道道的农民,来自山东单县郭村镇朱楼村的朱之文,他黝黑的皮肤,憨厚的脸庞,脚着沾满了泥土的鞋子,头戴一顶黑线帽,披着一件旧军大衣,就连红色的毛衣还是破的。当他走上舞台,看着台下攒动的人头,有谁把会他放在眼里?他知道自己是没有光芒、最不起眼土掉渣的乡土人。 可是,就在他打开歌喉让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声音旋律从胸腔里飞出时,那浑厚而嘹亮,磁性而清脆,低回而高远,像是波涛巨浪卷起阵阵轰鸣;像奔腾着的千军万马;像是金子敲打着金子那么闪耀吸引;像是阳光明媚融进万般温暖的春天来了的声音响彻剧场的时候,他的嗓音穿透了一切沉渣,强烈地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唱一句,掌声如涛;唱一曲,欢呼雀立! 他就像地里的一棵成熟的小麦、玉米或高粱种在了台上,散发着泥土的芬芳、透露着泥土的气息。他把自己的这种最真实的影像留在了舞台上,留在了大家的心里。他腼腆、青涩,常常被评委问得面红耳赤和不好意思,朴实至极,憨厚至极,纯善至极!         他没进过任何的音乐专业学校,没受过音乐的专门训练,他是凭着中学时的一些乐谱常识跟着收音机和电视自学的。他的声音,浸染着乡风民情,像清清的溪水洗过,被质朴的泥土染过似地。也许是山间的阳雀润过了他,让他这个农民歌手唱出了专业水平,着实能让专业歌手惊然失色,无地自容。当让他清唱《驼铃》时,美妙的声音依然如故,甚至比大牌的歌手唱得要有味。        我们中国的泥土里,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金子在埋没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精英、我们掌握着农民命运的官员,需要更多地亲近泥土,发现金子,呵护金子。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