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叶十三叶草 四叶十三叶草
关注数: 3 粉丝数: 7 发帖数: 546 关注贴吧数: 19
断层位移测量与唐山7.8级地震——纪念唐山7.8级地震35周年 断层位移测量与唐山7.8级地震 ——纪念唐山7.8级地震35周年 王宋贤 1976年7月28日,在唐山市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这一场浩劫毁掉我们一个唐山市和大片农村,死难同胞达24万之多…… 断层位移测量是李四光教授倡导的。邢台7.2级地震发生后,从1967年开始,我们在京津唐张地区先后布设了三十多处断层位移观测点,用短基线短水准进行重复观测,测定断层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从1973年开始,我们发现了怀来—延庆地区小水峪、张山营,北京地区墙子路、燕家台等一批测点均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 我们认为,一个较大的破坏性地震的孕育过程中,其震源区及周边地区的整个区域里的应力场,在一定时间内将会产生激烈的调整。在这个调整过程中,我们在极震区外围的活动性断层上,可以观测到地震前断层活动的异常信息。极震区在震前称为“闭锁区”,在一般情况下,震前观测不到断层位移量,一旦断层产生激烈位移,地震就已经发生了。 到了1976年初,我们认为异常发展到了临震阶段。于是,我们以“测量队分析组”的名义向上级主管部门发出地震预报(见复印件)。从这个意见中可以看出,离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的准确预报还有一定差距,但我们在震前知道要发生一次地震是个事实。只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首都圈)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水平,未能做到准确预报。 对唐山地震进行总结时我发表了如下论文: 1、 王宋贤等,北京地区断层的活动,地球物理学报,第21卷第4期,1978年10月。 2、 王宋贤,唐山地震断层位移异常特征的初步分析,《唐山地震考察与研究》,p189-197,地震出版社,1981年6月。 3、 王宋贤,北京地区断层活动的阶段性特征, 《地震地质》,第4卷第3期,1982年9月。 4、 王宋贤,应用最小二乘原理对观测值的拟合,《地震》,1983年第4期。 5、 王宋贤等,用残差—连差检验法判别地震前的趋势性异常,《地震研究》第8卷第2期,1985年3月。 6、 王宋贤等,用分段拟合法处理断层位移观测资料判别震前异常,《中国地震》第3卷第2期,1987年6月。 7、 王宋贤,关于八宝山断裂带活动性的讨论,《工程勘察》,1988年第4期。 上述发表的总结资料可以证明,断层位移测量在唐山7.8级地震发生前后,确实获得了较为丰富的震前异常资料,且与地震对应较好。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徐煜坚教授,北京大学王仁教授,原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地球物理学报主编顾功叙教授等均对这些资料给予充分肯定。他们分别于1978年下半年给本文作者的来信中,对唐山地震前后断层位移观测获得的这些宝贵资料都很高兴,认为可喜可贺。但是,他们三位老科学家并不知道我们在震前做出一定程度的地震预报。否则,他们将会更加欢欣鼓舞。 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这个很有前途的手段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这支队伍在十年前就已经不存在了,实在令人可惜和遗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