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4318 秋雨4318
关注数: 20 粉丝数: 106 发帖数: 2,537 关注贴吧数: 10
光明日报:周小平是一味药 周小平和花千芳是近年火起来的知名网络作家。名人被质疑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近来针对周小平和花千芳的很多质疑却不一样,有的是针对两人早年经历玩弄“抹黑”手法;有的站在“阴谋论”的立场上揣测其“发迹之路”;还有的寻章摘句,揪住两人文章中的个别观点和用语,大发诛心之论。 这两个年轻人的文章有激情有文采,但有的时候用语有些偏激,有的时候难免有标题党的痕迹,有的数据、史例、术语还有错漏,这些不足,他们本人也并不否认。周小平、花千芳们在网络上的崛起,凭借的其实是一股锐气。他们用这股锐气帮助我们思考和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互联网舆论面前,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换言之,面对纷繁复杂互联网舆论环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和国家、个人与社会、现实和未来。这,或许是我们谈论这两个年轻人时,真正应该谈论的东西。 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20年了。20年来,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国家、自己和他人的视角和心态。互联网给了人们更加广阔的心灵空间,也使有些人的头脑更容易成为别人想法的“跑马场”。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们可以便捷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指摘别人的看法。“自由”的网络空间、匿名的网络表达,使人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容易被“缴械”。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似乎从来还没有哪一个时期,“找茬儿”——不论是找个人的茬儿,还是找国家的茬儿——是如此方便,是如此能给一些人带来发泄的快感。再加上一些商业网站把以“吸睛”来“吸金”作为运营策略,把和主流舆论“拧着干”作为谋利法门,把网络世界的某些角落变成了滋生“坏消息综合征”的温床。 说了这么多,不是说互联网有多么不好。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快乐,但由于我前面所说的那些因素的存在,网上舆论也很容易变成一股没有方向的力。周小平和花千芳不仅是坐而论道的忧心者,更是起而行之的行动派,于是就有了以《不要辜负我们的时代》《你的中国你的党》为代表的一批网文在坊间热传。 当我们看到周小平、花千芳这样的青年人敢于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和观点,并且在受到质疑时依然坚定地捍卫它,完全应该为他们点一个赞,不是为了增加他们的知名度,而是为了明天的世界更加清朗。纵然在网络的放大镜和学术的显微镜下,他们文章中的瑕疵或许有些刺眼,却也不能因此而漠视这些文章在思想上的价值,更不应该用恶意去揣测作者的满腔热情。
光明日报:周小平是一味药 周小平和花千芳是近年火起来的知名网络作家。名人被质疑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近来针对周小平和花千芳的很多质疑却不一样,有的是针对两人早年经历玩弄“抹黑”手法;有的站在“阴谋论”的立场上揣测其“发迹之路”;还有的寻章摘句,揪住两人文章中的个别观点和用语,大发诛心之论。 这两个年轻人的文章有激情有文采,但有的时候用语有些偏激,有的时候难免有标题党的痕迹,有的数据、史例、术语还有错漏,这些不足,他们本人也并不否认。周小平、花千芳们在网络上的崛起,凭借的其实是一股锐气。他们用这股锐气帮助我们思考和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互联网舆论面前,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换言之,面对纷繁复杂互联网舆论环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和国家、个人与社会、现实和未来。这,或许是我们谈论这两个年轻人时,真正应该谈论的东西。 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20年了。20年来,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国家、自己和他人的视角和心态。互联网给了人们更加广阔的心灵空间,也使有些人的头脑更容易成为别人想法的“跑马场”。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们可以便捷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指摘别人的看法。“自由”的网络空间、匿名的网络表达,使人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容易被“缴械”。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似乎从来还没有哪一个时期,“找茬儿”——不论是找个人的茬儿,还是找国家的茬儿——是如此方便,是如此能给一些人带来发泄的快感。再加上一些商业网站把以“吸睛”来“吸金”作为运营策略,把和主流舆论“拧着干”作为谋利法门,把网络世界的某些角落变成了滋生“坏消息综合征”的温床。 说了这么多,不是说互联网有多么不好。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快乐,但由于我前面所说的那些因素的存在,网上舆论也很容易变成一股没有方向的力。周小平和花千芳不仅是坐而论道的忧心者,更是起而行之的行动派,于是就有了以《不要辜负我们的时代》《你的中国你的党》为代表的一批网文在坊间热传。 当我们看到周小平、花千芳这样的青年人敢于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和观点,并且在受到质疑时依然坚定地捍卫它,完全应该为他们点一个赞,不是为了增加他们的知名度,而是为了明天的世界更加清朗。纵然在网络的放大镜和学术的显微镜下,他们文章中的瑕疵或许有些刺眼,却也不能因此而漠视这些文章在思想上的价值,更不应该用恶意去揣测作者的满腔热情。
三种父母容易养出不孝子 “深圳公务员打父母事件”发生后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当事人廖天野终于跪在父母面前道歉。但该事件阴霾还未褪尽,最近又发生一起孩子砍杀父母致一死一伤的血案。15日凌晨,武汉市汉阳龙江庭院一高中生举刀砍向父母,母亲被砍死,父亲受伤。为何这样的恶性事件接连发生呢? 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易在孩子心中埋下不孝的火种 著名心理专家、华师一附中高级心理咨询师尹邓安说,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易在孩子心中埋下不孝的火种。孩子潜意识里仇恨、埋怨父母,平时不会表现出来,只有受到某些事情的触发后才会爆发出来。从廖天野发给《南方都市报》的《致歉信》来看,除工作压力之外,其与父母教育观念上的差异、婆媳相处的琐碎矛盾是他打骂父母的导火索。 尹邓安说,不孝子完全是父母培养出来的。特别是以下几种类型的父母更容易养出不孝子: 经常打骂孩子的父母 孩子挨了父母的打,心理会反感、仇恨父母,以后容易以暴易暴,主动去打别人。特别是孩子在五六岁时被父母影响最深远。因为五六岁是个体心理成长的关键期。 啰嗦的父母 “成功的孩子成功在妈妈的心里,失败的孩子失败在妈妈的嘴里。”父母的啰嗦容易使孩子反感,认为父母不值得尊重,进一步就会顶撞父母。 包办溺爱的父母 父母包办溺爱,就是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机会、孝顺的机会,让孩子心理变得越来越冷漠。 另外,廖天野迫于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在单位必须要将各种个性和情绪收起来。这种压抑积压到一定的程度,必会寻找宣泄的出口。工作中低调而温和,而面对最亲密的家人,却无法再继续“自我压抑”下去。 父母应该学会“装” 尹邓安说,父母如果能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可以培养孩子的孝顺之心。 培养孩子对弱者的怜悯之心 怜悯弱者与孝顺父母其实是一回事。当孩子长大后,父母逐渐老去,也会成为一个弱者。对社会来说,弱者是索取少、奉献多的一群人,而对孩子来说,父母也属于索取少、奉献多的人。所以,不尊重穷人的人往往不孝顺父母。 尹邓安说,很多人喜欢在孩子面前吹嘘自己官大、钱多、关系硬,这样的人不仅绝对培养不出孝子,还会培养孩子的非道德行为。 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体验感 如果你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送他去医院,并受到了别人的称赞,这时就会产生一种良好的道德体验感,今后还会不断地做好事。培养孩子的孝顺之心同样如此。所以,父母平时要试着让孩子为家里做点事,并及时称赞孩子,这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尹邓安说,父母应该学会“武装自己”,适当装病、装穷。装病是为了创造让孩子为父母服务的机会,装穷是为了创造让孩子为家里做些事的机会,并体会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