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泥塑💯 分头男
关注数: 94 粉丝数: 637 发帖数: 7,116 关注贴吧数: 42
奇人作品:萌娃泥塑——荣宝斋之木版水印 一、作品灵感与素材来源 (一)中轴线上的瑰宝——荣宝斋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北京中轴线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建设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在这条神奇的地理与建筑融合交辉的坐标上,诞生了很多极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瑰宝,而荣宝斋就是其中熠熠闪光的一个。 荣宝斋前身“松竹斋”,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雅意得名,至今300余年。改革开放以来,荣宝斋在市场经济的磨砺中,逐渐转型为集书画经营、文房用品、木版水印、装裱修复、拍卖典当、出版印刷、展览展示、教育培训、茶文化、进出口贸易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拥有“木版水印”和“装裱修复”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二)非遗项目——木版水印 木版水印技艺是荣宝斋在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发展起来的特殊印刷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 作品创意说明 (一)实地考察 为了更好的进行创作,寻找创意灵感,老师带领我们来到琉璃厂附近的荣宝斋总店,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中,我们见到技艺精湛的技师们制作作品,也看到了墙上和展柜里一件件堪称珍宝的画作和木版。 (二)作品理念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再现百年老店荣宝斋,让更多人了解国家级非遗项目——木版水印。 三 、作品设计及工艺选择 (一)团队分工 制作团队由我们3名同学组成。制作过程历时一个多月,作品涉及多个场景16个人物,我们团结协作、分工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二)协作配合 我们制作的几个分场景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这些场景分别是:木板水印制作人物及桌椅;木板水印、木版展区观众;欣赏画作观众及背景画作。我们每一名同学制作一个分场景。 (三)材料选取 我们学校多年来在劳技学科中,注重泥塑教学,我们都具备一定泥塑创作能力,还有泥塑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我们选取用泥塑这种传统手工艺来展现这个场景。 场景中的人物先由我们自己设计,再由老师为我们把关,最后我们三名同学制作出形态各异的泥塑人物。另外,我们还运用劳技课学习的木工技法,来制作桌椅。 四、作品呈现 (一)全景展现 荣宝斋全景展现了荣宝斋日常工作及展览的场面,有画师、有员工、有观众、有桌椅,有木版、还有墙上的画作,生动再现出荣宝斋繁忙、热闹的场面及艺术氛围。 (二)细节展现 1.一进门,首先可以看到,墙上悬挂着“荣宝斋——木板水印工艺坊”的招牌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牌,以及标志性的三幅画作——簪花仕女图、漓江春雨图、马。 2.四张桌子面前坐着的,是四位木板水印制作的师傅,这也表现了木版水印的制作流程。 最左边人物的是正在进行勾描的画师,这可是木板水印的基础。 第二个人物是木版的雕刻师,他将勾描好的墨稿粘在木板上付刻。 第三、四个人物是制作木版水印画作的师傅,他们用颜料涂在木版上,铺上宣纸,用拓印包拍打,很多画作需要许多层的印制才可以完成。 3.这些人物是木版水印和木版展区的观众,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表情不同、形态各异,展现了观众现场参观的情景。 4.这些人物正在参观木版水印画作,这展现的是一位青年观众在画作面前驻足观看,小伙子抬头仰望画作,表情认真,仿佛被美丽的画作吸引,惟妙惟肖。一对父子站在画作前,父亲右手抬起,指点画作,孩子也在认真地观看,仿佛被精彩的技艺所吸引……背景悬挂着荣宝斋匾额及画作。整个场面内容丰富,人物表情生动,画中有画,形态各异、场面温馨。 五、价值与意义 我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荣宝斋场景,使我们体会了不断雕琢自己的作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作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我们了解了北京中轴线和荣宝斋的历史,认识了更多的老字号和他们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刻理解了“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精髓所在。 我们明白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相信工匠精神会给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