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明道人
通明道人
关注数: 0
粉丝数: 72
发帖数: 642
关注贴吧数: 4
拳在精,不在多 许多人存在会的拳越多越好,于是,学会了第一套就要学习第二套,学会了第二套就要学第三套。学完了太极拳就要学八极拳。不仅如此,有的人学完了伏虎拳就要学八卦掌。总之会的越多越好。持这种思想的人还不是少数,甚至一些成名的武术家也自觉不自觉地渲染这种思想。 如现在武当山最有名的两位“掌门”说:自幼习武,某某年跟某大师学习过什么拳种,某某年跟某大师学习过什么拳种,又跟某大师学习过什么拳种。还有,见到某武馆教的拳多达四十多套! 其实,拳在精而不在多。郭云深先生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美誉,陈发科先生只练陈式太极拳,尚云祥先生只练形意拳,并且注重打刚拳,到晚年曾讲:如果能再活二十年,我还是打刚拳,刘风春先生只会八卦掌中的定式掌就成为一代大师,大成拳干脆什么套路都不要一样成为高手。像以上这样的大师还有很多,就不一一枚举了。 有打斗经验的人都知道,打斗有多种因素决定,其中良好的条件反射至关重要。而良好的条件反射是同一种动作千万次练习形成的。如果今天练习这个,明天练习那个,正确的条件反射很难养成。即使是同一种拳也有许多动作,这些动作有些不是用于技击的。看擂台赛就能得出五花八门的套路没有几个动作能在打斗中生效。北京散打队领队梅惠志先生讲:民间没有高手。他并不是否定民间武术或民间武术师,而是根据多年的比较得出来的。他说:许多民间武师与散打队员较量,往往是一个回合就败北了,他们不是体力不足就是手忙脚乱,连基本的保护动作都没有。赵道新先生也讲:在台下,五花八门的拳令人眼花缭乱,到了台上都是拳打脚踢加抱摔, 在生死存亡面前,谁也顾不上哪些表现自己拳种的花架子动作。特警的训练更能说明问题,特警不会练这种拳加那种拳,许多练习几十年传统拳的人有多少能战胜特警队员的呢? 另一方面,人的主要精力是工作,是创造财富,对绝大多数人来讲,练习武术是业余爱好,是强身健体,不是通过打拳养家糊口。因此,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练拳。在有限的时间里能练好一种拳就难得可贵了。
太虚拳是不是武当拳? 太虚拳不摆出皇家的派头,也许我会相信是真的。清代雍正自己就是短命鬼,练这太虚拳为什么没有延年益寿?乾隆也没听说过会什么功夫,什么咸丰,更是一酒色之徒,年纪轻轻就被慈禧弄死了,他的皇叔,也不会是什么好东西!现在动不动什么皇室秘传,卖狗皮膏药呢?!
张三丰祖师《叹出家》 叹出家道情 其一 叹出家,倒也奇,看破了世路云泥。一心不染红尘事,任凭他浮名美利,任凭他爱子娇妻。劳形不如归山去,俺怎肯终日奔驰,俺怎肯终日寻思,修行当发冲天志,做一个慷慨男子,打破了生死机关,无烦无恼无忧虑。 其二 叹出家,倒也幽,断却了妄念忧愁。人生那得无尘垢,俺怎肯图利贪求,俺怎肯空自罢休,断然不落无常手,发洪誓去把师求,发洪誓时把真修。自然有日丹成就,任凭我跨鹤乘舟,任凭我散步优游,真玄道妙谁参透! 其三 叹出家,倒也深,学些儿借假修真。行住坐卧把真心定,爱的是养气提神,喜的是木降金升。灵光现出圆如镜,顷刻间窍窍通灵。黄河水运转昆仑,自然认得真玄牝。 其四 叹出家,倒也玄,看破了打坐参禅。主人现出是何物件,玄中理默默无言,动静处添汞抽铅。如痴如醉神不倦,进火时文武相煎,温养时子后午前,水火既济同烹炼。 其五 叹出家。倒也精,准备着猛将强兵。堤防六贼来搬运,任凭他驾雾腾云,任凭他惯战能争,全凭妙用将他胜。举慧眼万骑齐奔,提慧剑斩断魔精。三尸束手魔王顺。现出了赤胆忠心。自然见富国安民,一战功成皆宁静。 其六 叹出家,倒也高,学了些散淡逍遥,顺逆颠倒。通玄妙。一瓢饭能吃多少,三杯酒面象仙桃,花街柳巷呵呵笑。小葫芦常挂在腰,万灵丹带上几包,到处与人行方便,遇缘时美酒佳肴。淡薄时饮水箪瓢。富贵穷通由天造,任凭他身挂紫袍,任凭他骏马金貂。转眼难免无常到。三寸气缥缥缈缈,一家人哭哭叫叫,那管你子贤孙孝!算将来修道为高,延年寿病减灾消。无忧无虑无烦恼。等时来到步云霄,会八仙去上仙桥,那时方显玄中妙。 其七 叹出家,倒也真,洗心源必要清净。玄中理方可见明,修真养性谁来问,俺也曾过了些崎山峻岭,走了些州县府城,大都廛市和光混。有一等不犯腥、不犯淫。有一等宽怀忍气财分明,西南国上把朋来敬。昔日理醉似昏昏,醒眼看四海苍生,红尘滚滚金花嫩。天边月谁人认真,世上事那件分明,人人抱着个修仙兴,五十二句玄中语,明明白白说与君。拜明师要访高人,殷勤了才得长生赠。
张三丰祖师《叹出家》 叹出家道情 其一 叹出家,倒也奇,看破了世路云泥。一心不染红尘事,任凭他浮名美利,任凭他爱子娇妻。劳形不如归山去,俺怎肯终日奔驰,俺怎肯终日寻思,修行当发冲天志,做一个慷慨男子,打破了生死机关,无烦无恼无优虑。 其二 叹出家,倒也幽,断却了妄念忧愁。人生那得无尘垢,俺怎肯图利贪求,俺怎肯空自罢休,断然不落无常手,发洪誓去把师求,发洪誓时把真修。自然有日丹成就,任凭我跨鹤乘舟,任凭我散步优游,真玄道妙谁参透! 其三 叹出家,倒也深,学些儿借假修真。行住坐卧把真心定,爱的是养气提神,喜的是木降金升。灵光现出圆如镜,顷刻间窍窍通灵。黄河水运转昆仑,自然认得真玄牝。 其四 叹出家,倒也玄,看破了打坐参禅。主人现出是何物件,玄中理默默无言,动静处添汞抽铅。如痴如醉神不倦,进火时文武相煎,温养时子后午前,水火既济同烹炼。 其五 叹出家。倒也精,准备着猛将强兵。堤防六贼来搬运,任凭他驾雾腾云,任凭他惯战能争,全凭妙用将他胜。举慧眼万骑齐奔,提慧剑斩断魔精。三尸束手魔王顺。现出了赤胆忠心。自然见富国安民,一战功成皆宁静。 其六 叹出家,倒也高,学了些散淡逍遥,顺逆颠倒。通玄妙。一瓢饭能吃多少,三杯酒面象仙桃,花街柳巷呵呵笑。小葫芦常挂在腰,万灵丹带上几包,到处与人行方便,遇缘时美酒佳肴。淡薄时饮水箪瓢。富贵穷通由天造,任凭他身挂紫袍,任凭他骏马金貂。转眼难免无常到。三寸气缥缥缈缈,一家人哭哭叫叫,那管你子贤孙孝!算将来修道为高,延年寿病减灾消。无忧无虑无烦恼。等时来到步云霄,会八仙去上仙桥,那时方显玄中妙。 其七 叹出家,倒也真,洗心源必要清净。玄中理方可见明,修真养性谁来问,俺也曾过了些崎山峻岭,走了些州县府城,大都廛市和光混。有一等不犯腥、不犯淫。有一等宽怀忍气财分明,西南国上把朋来敬。昔日理醉似昏昏,醒眼看四海苍生,红尘滚滚金花嫩。天边月谁人认真,世上事那件分明,人人抱着个修仙兴,五十二句玄中语,明明白白说与君。拜明师要访高人,殷勤了才得长生赠。
大道至简,武学求真录-------谈谈我所知道的轻功(作者:戴涌波) 大道至简,武学求真录-------谈谈我所知道的轻功(作者:戴涌波) 轻功到底有没有?轻功到底能否练成?我的个人看法:轻功是有的,但要把他练成不容易。恐怕得付出不能做正常人的代价和无数的时间磨炼才行。 武林前辈大隐李仲轩老人在他的文章里说到:唐维禄和孙禄堂就靠站三体式练出了轻功。很多人以为是无稽之谈。错,他老人家说的是真话,只是阳春白雪,不为人理解罢了。三体式,要站出轻功。我感到除了形态的正确无误外,洗髓功夫这一内在的东西才是关键!有得过明师传授,站过三体式5年以上的朋友就知道,我说的修炼层次是真是假!站三体式到一定时间,丹田火热如沸水,耳中听到辟里啪啦的响声,这是丹田气有成的体现。飘飘欲仙,身上每一处地方都觉得轻盈无比。但这不过是轻功的前兆罢了。还要练到你的小腿骨髓里有一股热火在来回上下的烧,从涌泉和小脚趾一直烧到你的丹田里面联为一体。你会感到自己的下半身已成为一个整体。两腿十分有力,下半身一年四季都是暖热,这股暖热气名之曰“真阳之火”。我练出这种效验的时候,心中很是芒然,向老师请教,问这是何故?是好事还是坏事?我站三体式的主要目的说来很简单,就是为了“降气”,让大家笑话了。哈哈当时,我被以前练功上火的往事搞得极为神经质和极度敏感化,已成惊弓之鸟!!!我的这位老师,是个隐道高真。对我的丹道和武学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他年轻时,曾经服务与国民党的军统特务组织,杀人的武功很好。前半生的人生经历很具传奇性。后来改朝换代,荣华富贵皆如过眼烟云,万念俱灰之下,出家入深山修道。他的东西很简单,但都是大原则和准绳。近几年,我在练功的过程中,一有与他老人家所说的相矛盾和相违背,结果总是要走很大的弯路。他听我说到这种现象之后,就说到:你再站十年左右,就能出轻功!!!我当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后来听他说到运气的方法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轻功也不过就是用气的催动来带动身体。我又问他,比如脚捆沙袋,走长板,跳坑如何?他说,哪些都是有为法,内在气机的催动才是根本大法。但内在的东西加上有为法练好了,可以长功更快。他又和我说到他在密宗见过和学到的轻功法门。更是简单。但气法是大同小异的。在每晚打坐之时用某根手指扣在腿部的某个穴位上,久而久之,身体的真阳之火汇聚于丹田再下行自然而然出轻功。 密宗的很多高人在打坐的时候,都会被人体气机冲得整个人一跳一跳的,甚或会飘起来几秒到十几秒钟。山西宋家的盘根内功也有漂起来的现象。道家有句话,很多人都看过,但没记在心里。这句话就是“积精累气方为真”。身体气脉通后静坐可让你的功力事半功倍。三体式是个好东西,宝贝得很,站好了再加上运气口诀和内在洗髓丹诀,就能成就轻功。某些浅薄之徒说神拳李洛能这一支不得真传,真是笑话。凭心而论,近150年来,出英雄人物比武实战最多的,就是神拳李洛能先生传下的八大门徒的各个支脉。但不能否认的是,心意和形意拳都是将外在的东西和丹道的丹功结合在一起,才有如此神效的内功。有了内功,少林支脉的外家心意拳也就变成了内家心意拳。内家三拳,太极,形意,八卦或多或少都引进了道家丹功的一部分。或者就是由道门传出的。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本土文化精华全在道家。我不过是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来呼吁广大武友,你练拳多年,未有练到前人的境界。是何原因?难道你本门的东西,真的是自古已来完美无缺的完璧吗?在传衍多年之中没有失真吗?你难道不是听到前辈们如神的功效走进传统武术的大门么?不是也渴望在你的身上练出如斯功效吗?如果你求的是真学术,请走出自我的成见,买几本丹书看看,也许那里面有你想要的东西。我呢,是个杂家,学过很多东西,也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全国各地的穷乡僻壤里来回跑动。上过当,受过骗,吃过很多苦头。当然,有失就有得,有得就有失。这就是阴阳的转化。如果,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殉道者,我希望我能是其中一员。学术的真伪,就是要存疑。有疑才有进。有进才有真。人要敢于否定自己,面子和虚名是真修行的魔障。
武当太乙铁松派玉环桩 玉环桩功法是由八个动作组组成,即二仪呈象、隐现虚灵、金顶沉锋、予注中元、水撞金轮、丽龙含珠、玉虚呈华、金风返真。 二仪呈象: 自然站立,目光平视。重心移于右腿,左腿自然向前迈出一步,同时两臂向前扬起,左手在前,右手于后,两肘微曲,掌心向前,五指呈爪形,指掌放松,目光平视,周身协调。 继上势,重心前移,左腿呈弓形,膝前曲不超过足尖,右腿伸直。两掌向前推出,掌心微向外“吐”。两臂曲中求直,不可僵直。身体顺势微向前倾。 隐现虚灵: 继上势以腰胯为主宰,重心后移,以身形带动两肩,以肩带手;两足踏地不动,两腿相随身形。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伸直不僵化,两臂肘继向后移动,两手收回至膻中际、胸前时,两掌心相对,两手呈抱球状。右掌心向上,右肘后移,左臂上抬,翻转掌心向外至额前,距头一拳有余。身形上姿不动,微作下沉坐势。上势不停,两臂同时动作,左手作托架姿置于额顶,同时右臂上抬,肘向后上挑起,手掌贴于右腰肋处。 金顶沉锋: 两脚不动,右手顺背右侧腰际处贴身推下,过臀部经大腿的后侧导引,同时身形顺势蹲身。取右坐步。身体继续下势蹲身。同时左手不动,用力撑起,右手贴腿后侧导引,推至脚腕处。重心前移,身形徐徐升起,同时以身形带动两臂。右手绕过外踝至内踝,顺右腿内侧上行,指尖向下,同时左手从额前翻掌下移。身形前移并站起,重心移向左腿,右腿慢慢向前提起。同时两手分别由上下向身前小腹丹田处移动,右手沿左腿内侧由腹股沟处抬起,左手下滑。 予注中元: 两手至小腹丹田处,双掌心向上,十指相对,如捧托球状。重心移在左腿,两膝同时弯曲,右腿为虚步。 水撞金轮: 重心在左腿,提右腿,右脚向斜前方迈出一步,足尖先落地。两手掌心向内,由托掌起手同时上提,带动双肘双肩。两手上抬不得过胸。 丽龙含珠: 手脚同时动作,左脚轻徐落地,两手坐展双腕。掌心虚守,手如浮球状。 玉虚呈华: 双掌外翻,掌心向前,重心前移,两掌向前推出,五指渐分呈爪形。两臂两腿弯曲,身形前移,重心移至左腿,左腿呈弓步,右腿渐伸直。同时两手臂向前推去,呈伸展状,曲中求直,切不可僵化。掌心微向前凸“吐”。 金风返真: 继上势,重心渐向后移动,腰脊臀胯先向后移动,带动肩肘腕手随身形向后移动。掌心内向收敛,两臂回拉。 隐现虚灵: 此式接前式,惟左右腿分别在前面。 ——证 悟 传统的功夫是效法自然,与天地自然相感应。古人指出练功要“感而遂通”,通过体会锻炼中自己身体状况的变化,与宇宙自然的开合、升降、聚散、有无、动静、阴阳等等的变化,从而使自己洞察学识功夫的内隐。 感而遂通,首先要“感”,靠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识去感,去感受自己,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人们所感知所学习的知识又分作两个方面,一种是先天的,一种是后天的。按照《周易》,易分阴阳,易分先天后天。先天的称为智慧,后天的才叫知识。知识是人生下来以后,从而学会了原来不懂的学问。另外一种就是智慧。智慧也叫做真知。但突然间就知道了,而且所知道的与实践与书本上的相吻合,这才是真知,是智慧。知识和智慧二者要结合起来,形成完美的精神世界。 知识是学来的,是后天学而知之。而真知则是人体内的自我,性灵性。现代科学所说的灵性学业,就是体真如智慧在闪光,也就是丹道学里说的“先天一粒真种子”在闪光。闪光的智慧不是学而知之,而是偶然而知。先天的真如智慧,古人曾经在佛学当中探讨,在四禅八定当中讨消息,觉得大家有悟性,有了悟性就产生大觉,这种觉悟使自己领略到自身当中有一种玄妙的内在,这就是灵性的闪光。这种觉悟,佛家又称为“见性”。宋代的时候就已经正确地明白了常人所未明白的事物。人们把这个层次的人称作佛,又称作大知识。
有谁学过傅山拳法 最近买了一本《傅山拳法》,觉得这套拳很适合修身养性,非常感兴趣,不知在哪可以学习?
了解一下真实的轻功 一、关于孙禄堂先生的轻功记载 1、 御气飞行 孙禄堂虽出自河北,可他在拳术界的声望却是全国宗仰,他的功夫不仅是形意、太极、八卦之类,而且还有几位异人的传授,其中一位叫做陈乐天,他最惊人的能耐是御气飞行,陈乐天把这种功夫也传给了孙禄堂。孙禄堂在东北时,靠这种功夫背负炸药飞越悬崖峭壁,协助当地驻军剿灭匪巢。去年由北方来沪的几位拳术家也讲,当年孙禄堂飞越紫禁城,轰动京师。余闻而疑之。年初孙禄堂来沪在俭德储蓄会讲授拳术,余亦前去聆听,孙讲拳术之本乃神气之用。众生不解,请孙演示,孙推脱不过,于是见孙腾身跃起,于大厅上空往来飞行,其势如旋风,难辩其形,随后安然落下。余惊骇不已,闻掌声骤起,方如梦初醒,始信确有御气飞行之术。由此可知中国固有之国术神妙莫测。孙曰:此乃神气之用,重在修为心性,心性未抵,枉费精神。由此可知日常修为的重要,这种功夫不是奋力就可得到的。孙禄堂的修为一向有口皆碑,终能成就此艺,如今在拳术界孙禄堂的武艺已然是没有人能及的了。——《社会日报》1930年5月11日——向恺然记述(摘录) 2、 身飞如燕 孙禄堂于技击遂能批大隙、道大空、神乎其游刃矣。于是驰名燕赵,无人不知活猴孙禄矣。清军机大臣鹿传霖之季子,性嗜武,喜骑马,延孙师之。一日,鹿季子新得骏骑,乞孙同至郊外试马,季子首先骑骋一匝,霜蹄逐风,诚良骥也,季子复恳孙策马一试。孙曰:“余勉强行之,未有所长,待季子放驶数趟,余再效颦可耳。”于是季子整鞍跃马,扬鞭驰去,孙待马行数弓,乃蹑其后,纵身若飞燕之穿廉,附于马上,如蜻蜓之点水,以两手轻按季子之肩,斯时马行若飞,人捷如猿,季子不知觉也,观者咸彩声雷动,叹孙矫捷轻灵得未曾有。——中央国术馆《国术周刊》和《国术名人录》上均有记载。 3、 踏雪无痕 孙禄堂之轻功能追良骥。他早年随郭云深往来南北各省,郭常骑马奔驰,而孙揽马尾步行其后,奔逸绝尘。他还会墙上挂画之功。在奉天时,他曾在徐世昌的总督府表演过此技,当时大厅墙壁光滑如镜,陡直于地,孙禄堂纵身飞上,转体后背贴于壁上,直至一、二分钟才飘然落下。更令人叫绝的是他的踏雪无痕之功。一次孙禄堂小住津门,时天降大雪,院中积雪半尺余,天亮时,雪已停,孙禄堂叹之好雪,乘兴用真功走太极拳架。观者付棣看罢大惊,因为孙禄堂所过之处没有留下脚印。——《天津文史资料汇编》、《武当》杂志1995年9期上均有记载。 4、 缩地成寸 1931年春孙禄堂先生游杭州,与弟子高振东、曹晏海等沿西湖散步,孙禄堂先生与弟子们游戏,令弟子们追赶自己,赶上者算优胜,传其一个绝技。孙禄堂先生在前面似缓缓而行,弟子们奋力追赶,结果无人能赶上。——《浙江武林纪事》中记载。 5、 变换无影 光绪时,有蒲阳孙氏禄堂,以拳勇独步一时,举世无敌。其所精之艺为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皆内家绝学,禄堂更旁参外家各派,融会贯通,纯以神行,集有清一代拳技之大成。江湖人称天下第一手。时有宫廷侍卫鼻子李者闻其名,欲约以公赛。知者多劝李曰,孙玲珑透体,鬼神难测,不可公赛。李遂私访,时孙随肃王游,知李大名,待李甚殷勤,谦逊如无所能。李疑为浪图虚名辈,再三邀赛,孙乃从之。二人对立,旁者喊号,号声方出,李尚定睛未动,已然跌出,时孙早立于李之身后。观者皆未见孙何时动作,疑为神乎。李羞去,深悔此行。——《北派国术家掌故》中记载。 6、 提笼步壑 民国12年我在天津南开上大学,同年拜在孙禄堂老师门下学习形意拳、八卦拳和太极拳。那时禄堂先师每月来天津一、两次。每次约三、五日不等。禄堂先师尝说学习内家拳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也许这个原因,同期的师兄弟中,对我比较看重。第二年寒假,先师要我陪他一起回到北京,并住在先师家。一天清晨起来,天降大雪,院子里白茫茫的一片。我走出厢房门外,正好禄堂先师手提着灯笼从前院回来,先师站在影碑边看着院子里的雪,似乎不忍下脚。先师说:“这是天作银毯。”言罢,纵身一跃,竟到了北房的台阶上。我留意看了一下先师站在影碑旁边的脚印,正在影碑一侧。当天我用圈尺一量,从禄堂先师站着的影碑到北房台阶的距离正好三丈五尺。后来我回到天津跟师兄弟们讲,先师手提着灯笼一跃,竟达3丈5尺。于是有人说郭云深老先生一跃也在三丈外。后来先师听到了这些议论,当即否定道:“我也就是勉强两丈外吧。”说着用虎形一跃,然后师兄龚剑堂用尺子一量,果然只有2丈5尺。我觉得纳闷,为什么先师当众故意不跃得远一些呢?后来李玉琳师兄对我讲:“这是咱们老师的敬师之德。你们拿郭老师祖做比较,咱们老师当然故意不跃到三丈外了,你老弟就别钻牛角尖了。”所以很多人以为先师一跃就是两丈五尺,其实他们那里知道禄堂先师手提着灯笼一跃竟达三丈五尺。先师敬师之德无以复加。——摘自《孙氏武学研究》杨世垣回忆。
请不要骗人了! 钟云龙游玄德刘嗣传蔡亚亭,他们四个的武当太极都不一样,到底哪个是正宗?甚至陈师行是钟云龙的徒弟,和钟云龙打的都不同,这是为什么?其它各派太极,虽然每个人风格不一,但动作是完全一样。武当太极连动作都不统一,让人无所适从,只能说明有人在编拳!让我们再看看这段话吧! 《又回武当——混乱彷徨》作者:2007年8月4日 张永春 此文杂陈武当山上的种种乱像,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此的痛心疾首和无可奈何。 “今人造古拳”是武当武术目前最为突出的荒谬之举,且此风近年来愈演愈烈。其背后无非是商业利益、地方经济、个人谋私等因素作祟。当地刊物存在的学风不正、把关不严,变相的成为了制假贩假者的得力帮凶,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更有甚者,以四处拜把子来拉帮结派,每每以掌门、宗师自居。毕竟骗人先骗己,骗一时又怎可骗一世?如此这般最终只会败坏自身形象,欺骗无知世人,而最终断送了“武当”这块金字招牌。......
干嘛叫道光功 是不是道光皇帝创的功法?
寻人 有谁知道一个叫做“王嬿婷”的台湾女人?她曾经于2001年在虎门太平办服装加工厂。
危急:中华传统武术正在流失 (转) 在国内散打比赛开展得红红火火的同时,作为国粹的传统中华武术却正在逐步流失…… 中国功夫花拳绣腿? 即使是在几次“中国功夫VS美国拳击”均由中方取胜之后,包括拳王霍利菲尔德在内的 很多外国拳击界人士依然说:中国的“功夫”是花拳绣腿,只适合于表演。 国内的知情人士也说,美国派出的所谓一流拳击队只不过是一支由三流拳击手组成的队 伍,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数路易斯·伍德,而伍德在WBO的排名也不过是第十位,而中方 派出的的确是散打界的最强阵容,但在2001年12月6日,他们在客场对泰拳一战中以1: 4败北。 中国功夫“真谛在民间” 通常大众对“中国功夫”或者是“武功”的印象基本来自四种途径:其一是武侠小说; 其二是武打电影和电视;其三是表演和健身武术;最后就是一直冠以“中国功夫”之名 的散打比赛,但实际上这四种途径的“中国功夫”都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武功。 什么才是真正的武功?或者说,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功夫”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以 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将对方击倒,在瞬间瓦解对方的战斗力,这就是实战武功所 追求的境界。这也是一种艺术。”陈式太极拳嫡派传人马来旺老师认为这就是武功的真 谛。“同时,在为人的境界上,习文、习武殊途同归。那些武功修养很高的人,为人往 往恬淡,不会争强斗狠。” 在近20年中,冯、马师徒与国外技击界进行了广泛交流,会过自由搏击、空手道、柔 道、相扑、泰拳、跆拳道诸派选手,用马来旺的师傅冯先生的话说,就是“都让他们满 意了”,实际上也就是都轻而易举地把他们打败了。长春的一位民间高手何松吉老师, 受邀赴日交流,在日本与合气道、空手道等高手切磋,数年不遇对手。 武林式微? 1995年,马来旺老师走访少林寺,与寺中武僧切磋时,痛感“少林无人”,因为马来旺 老师已经难以找到一个与自己平等交流的对手了。由于马老师的授业恩师林青山是少林 前辈高僧,马老师如同看到了“娘家”的衰落。 表面上看起来,少林寺上下一片兴旺。各种冠以“少林”之名的武校林立,“三拳打死 一头猪”的广告做到了杂志封面上。少林僧还走上了舞台,远赴海外进行表演。少林寺 最穷的和尚都已有十来万的身价,他们怎么能继承少林武功?人们无论如何也难以将舞 台上翻跟头、弄枪棒的小和尚跟“高僧”这一称谓联系在一起。 马老师后来还去了武当山,拜访有“剑仙”之称的掌门人钟云龙,并与钟云龙的一个得 意弟子过招。但一招之间,马老师的长剑就架到了对方的脖子之上。高手如云的武当上 大约也已经成为永远的历史了。其实就是在陈式太极拳本派,情况也不容乐观。20世纪 80年代,冯先生还数次亲赴称家沟授拳。 少林、武当、陈家沟武技的衰落绝非偶然。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武功的实际用途似 乎越来越小,习武的目的往健身和表演的方向发展似乎成为了必然。精研武功以求达到 某一境界的人越来越少,而浮躁的社会与习武所必须的清净环境又格格不入,这就很容 易使各门各派出现人才凋零的现象。如果一个门派某一代人没有出现极具天分的杰出人 才,就很容易造成武技断代。历经几千年时间发展而来的武技一旦断代,就很难重新得 到恢复。 国技光大无门? 在日本,相扑、空手道、合气道、柔道都被视作国技,政府大力扶持以不使其衰退。而 传统武术作为中国的国技,至今还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 马老师认为,商业行为并不能拯救国术。通过短期的培训来创造武术继承人显然不现 实,武术商业化还更容易让人“藏私”,并进一步增大门户偏见。各种武校、武术院和 武馆都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传人。师徒相传,必须几十年如一日,亦步亦趋地跟随、揣 摩、演练,然后才能继承。也正因如此,中国武术才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并且高手难 觅,这样才有它独特的魅力。 “自古‘师徒如父子’形式的代代相传,依然是传统武术最好的流传方式。但现在我们 缺乏的,还有一个良好的习武环境。现在社会节奏太快,在喧嚣的城市里要找一块清净 地确实很难。”马老师说。真正实用的武功往往比较凶狠残忍,这也是许多功法失传的 原因之一。找不到良材美质来承接衣钵是武功流失的另一大因素。习练武功,尤其是学 练内家拳,其境界和最后所能达到的高度同练习者的天赋悟性关系很大。 千里马常有,但骈死于槽枥间者多。有武林前辈说,李连杰的武术天赋是极高的,但非 常可惜,他没有成为继承中国武术精髓的真正传人,个中原因,恐怕也是“俗务缠身” 吧。 经济也是个问题,没有稳定的经济支持使得民间武术很难产业化。冯先生一直在北京电 机厂工作,直到退休后,才得以依靠退休金作支持,进行武术的推广工作。马来旺老师 至今还在地铁工作以维持生计,他每周抽时间去北大、法源寺及中科院物理所传授太极 拳。但像他这样坚持义务授拳的人,在北京已为数不多。 散打和表演式武术的表面繁荣可能还会加速传统武功的流失,因为它给大家造成了错 觉,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即使武术作为比赛项目进入奥运会,也未必有助于作为中 华民族文化象征之一的传统武功的发扬光大,因为我们,包括民众和政府,都还没有真 正把它作为国技国粹来扶持和培养。”马来旺老师说。
“国宝拳师”赵剑英建设纪念碑的倡议书 为武当“国宝拳师”赵剑英纪念碑建设的 倡 议 书 武当龙门派太乙五行拳弟子及各界同仁: 宗师生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武当太乙五行拳正宗传人,武当龙门派第十八代掌门人,受聘为武当山道教武术总教练。 宗师一生与武术结缘,弟子遍布世界各地。纵横武坛八十余载,带着对武当武术的深深眷念及武当武术未竞事业,于2011年1月6日在武当山下丹江口市安详离世,享年86岁。 令人欣慰的是,宗师身后留下的是一批遍布海内外,弘扬传承武当武术的弟子和欣欣向荣的武术事业。师父走了,这位将一生心血献给了我国武术事业的一代武术宗师,如今安静的长眠在故土的青山鉴于宗师与武当内家拳发源地武当山之不舍之情,及其对武当武术的重大贡献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又贵为中国武当派一代宗师,武当山特区管委会特批筹建武当“国宝拳师”赵剑英纪念碑。该纪念碑地处历代龙门派掌门人辞世栖身之地,位于武当山紫宵宫,人工耗材及建设工程总造价预算为15万元左右(附图)。 纪念碑落成不仅是我们缅怀宗师的丰碑,也是凝聚武当龙门派的精神寄托,更是鞭策众弟子为传承武当武术事业奋斗不息,将宗师遗志发扬光大的巨大力量。 一日为师,终身为母。聚沙以成塔、集腋以成裘,解决的办法是群策群力,还要靠各位的热心。为此,我们倡议:武当龙门派太乙五行拳弟子及各界同仁,以实际行动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赵剑英宗师纪念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使纪念碑早日落成。 从倡议之日起,筹建处开始接受捐赠,捐赠人及捐款金额将镌刻以昭示后人。 捐赠账号:4367422651000164128 户名:覃献平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丹江口市支行 电话:0719—5066302(办) 13986874629 联系人:覃侠 特此倡议,为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传承基地
拳家古训 古之拳家,于立桩不实,筋骨未炼者,不授套拳;习套拳吐纳行气与拳未合一,身手腰马不正娴者,不授拳诀;拳诀实战未运用自如,德不及行者,不授功法。否则,花拳绣腿百套,凡俗称羡,明家无语,终是门外。
[转载]浅析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 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乃武林前辈所总结出的技击法要,为内家拳术的技击理论指导。 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分为心法诀和技法诀。 心法诀:气沉于渊,巧运气血;力凝山根,劲走螺旋,故示以虚,以无胜有,无所谓无。 技法诀:倏来即往,随屈就伸;随人所动,避实就虚。彼实我虚,守无定势;彼虚我实,发无常法。或虚或柔,不及至处,或实或刚,不到极里。见绽即乘,见隙即趁;意在力先,柔在变外。柔化刚发,随化而发;意到劲到,意走力随。势慢而意决,后发须先至;己劲接彼劲,曲中倏求真。 心法诀中,“气沉于渊”即气沉丹田,然丹田非脐下一寸或三寸之处,而是小腹之底部,即耻骨处,气沉到此深渊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气”并非呼吸之气,呼吸之气只能在胸部,气沉丹田只是意想,通过这种意想使胸腔开阔,隔膜下降,肺活量增大,从而使呼吸顺畅,气血通畅。呼吸与气血的通畅是内家拳技击的必要保证,否则气喘吁吁、气闷气浮又怎能进行激烈的打斗?另外“气沉于渊,巧运气血”,也是内家养生的首要法则。所以说,内家拳是技击与养生的统一。 除了“气”要沉,“力”也要沉,重于泰山,不轻浮,这样,敌人对我无可奈何,我对敌人则如重型坦克不可抵挡,故日“力凝山根”,力重于山后,还要劲力走螺旋,走圆弧,使劲力变化多端,循环往复。这样,就能做到力量与旋转的结合。“圆”的螺旋运动是中国内家拳最根本的标志。故示人以虚,如同飞轮快速旋转时,我们根本看不到它的“实”处,这便是以“无”胜“有”,一旦碰到敌人,便变成实实在在的“有”,由虚变实,无所谓“无”。 对于技法诀,总体上是讲将敌力引来引进落空,随即前往反击敌人,屈蓄后随时伸展。技击时,随敌之动而动,敌动我动,如影随形,避敌实处乘虚而入。敌人真实地击来我就虚无化去,敌人空虚时我就毫不犹豫地进行攻击。我防守时没有一定的招式、形势,我进攻时也没有固定的方法。刚柔虚实,二极的变化都不可走向极端。遇到敌人的破绽千万不可错过,要抓住战机,趁机发动致命的一击。意识要在力量之先,柔要在变化之外。柔走化敌力,刚发出我劲,随着化解立即就发力于敌,一味地化解而不知乘机发力,那是十分危险的。意识一到,劲力立即就到,意识也要随着力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形势上虽慢,但是意识却非常快,这样,我虽然发力后于敌人,却先攻击到敌人(需要身法、步法、手法及角度变化的配合)。这就是中国内家拳“后发先至”的后发制人。我的劲力与敌的劲力一接上,就要在曲蓄的旋律中立即变成直线切线的攻击,此为主心(曲)切线(直),如高速旋转的砂轮遇金属工件,此为技击之要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