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论坛管理园 洋河论坛管理园
关注数: 0 粉丝数: 56 发帖数: 268 关注贴吧数: 9
洋河居民三年可享受“智慧生活” 8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洋河位列其中。根据《洋河新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计划通过三年时间,通过构建覆盖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无处不在、畅通无阻的有线、无线网络,开发智慧政务、智慧产业和智慧民生等智慧化应用服务产品,初步形成智慧城市基本框架,洋河居民可享受“智慧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一阶段:基础先行、示范带动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启动建设适应“智慧洋河”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基础环境初步形成。在2014年中达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重点领域得到示范运用,完成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房产管理系统、社会保险等项目的建设。同时,基础网络设施、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系统、政务服务系统、智能交通、智慧酒都、智慧旅游等开始投入建设。   第二阶段:突出应用、广泛推进   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在示范、试点的基础上,初步达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智慧城市框架初步形成,重点领域的智能应用效能明显提升,市民生活更加舒适的目标。完成供水系统、医疗卫生、劳动就业信息平台、政务服务系统等项目建设。同时,推进智能园林绿化系统、排水系统、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地下管线与空间管理系统、智能交通、智慧酒都、智慧旅游等项目的建设。   第三阶段:完备体系、全面发展   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经济、社会各领域智慧应用广泛覆盖,水平全面提高。基础、应用、产业、安全体系完备,智慧城市框架建设完成,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综合效能得到较好显现,市民生活更加美好。同时,完成无线网络、宽带网络、下一代广播网、智能园林绿化系统、排水系统、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地下管线与空间管理系统、智能交通、智慧酒都、智慧旅游等项目的建设。   第四阶段:总结试点、全面验收   2016年4月至2016年5月,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组织验收。到2016年,保持省内领先水平的“智慧城市”基本建成。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新跃升,“应用、智慧、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效能初步显现,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布局合理,推进机制健全,优势资源集聚,联动效应凸显,社会信息资源有效共享,政府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市民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智能化应用广泛开展。(交通建设局 刘晓庆)
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日本地震海啸灾区救援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罗沙) 根据日本地震海啸灾区需求和日本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出由15名经验丰富的队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于13日早晨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乘坐民航包机飞赴日本地震海啸灾区实施人道主义救援。      13日3时许,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首都机场集结完毕,整装待发。身穿橘红色作业服的救援队员们依次走来,步履稳健,神情坚毅。       据此次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副司长尹光辉介绍,救援队此行携带包括搜救设备、保障物资等在内的4吨物资,队伍中包括7名搜救队员和1名医生。此次救援行动的主要任务是搜救幸存人员,并协助灾区供电、通信等设备的保障。到达灾区后,救援队将与当地使领馆和政府部门密切沟通,了解灾情,制定进一步行动计划。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4月,主要任务是对因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建筑物倒塌而被压埋的人员实施紧急搜索与营救。救援队由北京军区工程兵某部、地震救援领域专家和技术人员、医疗救护专家组成,总人数为480人。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刘玉辰为队员们送行时表示,此次日本地震以来给当地人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又同是遭受地震灾害较多的国家,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做好第一时间出发的准备。中国国际救援队有着光荣传统,参加多次灾害救援任务,有着丰富的救援经验,相信队员们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灾难无国界,不管是哪个国家,只要遭受灾害,我们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救援队员陈庆开说,“由于日本地震引发了海啸,灾区情况复杂,此次救援行动难度比较大。但我们许多队员都参加过印尼、汶川、海地、巴基斯坦等多次重大救援行动,有能力、有信心完成救援任务。”      8时17分,搭载着15名中国国际救援队员的空中客车A321飞机腾空而起,带着中国人民对日本灾区人民的关心和祝福飞向日本。飞机预计将在飞行三四小时后,降落在日本东京羽田机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