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_kis ya_kis
步行在天桥上山里人
关注数: 30 粉丝数: 21 发帖数: 819 关注贴吧数: 11
大连一外国人划伤近10辆车,称因这些车占用人行道 昨日中午11时许,一名外国人在西岗区大同街大连市第六中学旁行走时,用随手捡起的一块小石头,划伤近10辆停放在饭店门口的车辆。据这位外籍人士辩解称,这些车辆占用了人行道和盲人道才导致他有了这样的举动。 老外饭店门口经过划伤多辆车 “大白天的,他一边走一边划车,划了将近10辆车。”一位烧烤店老板称,事发时他在饭店门口站着,刚好看到一名老外经过,将他停放在门口的车划出很长的伤口,还随意划伤其他车辆。看到此情况,烧烤店老板马上找来店员,将这名老外制止。随后通知了其他饭店的店主和客人,并打电话报警。“前段时间我家的车就被划过,也是一名老外划的。 ”烧烤店老板称,是事后通过监控录像发现的,当时也不知道上哪找人,就不了了之了。这次划车的人又是老外,他们通过监控录像比对,和之前划车的人长相非常相似。 其中一位车主介绍说,她的车盖从左到右全被划了,呈“两条杠”,“我的车是蓝色的,被划后看起来非常明显,很难看”。 后来经过了解得知,老外用的“凶器”是随手捡起的小石块儿。 称划车是因为车占人行道盲人道 “其实他会说些中国话,可是他装着一点也不会说,就故意说英语。”刚开始,很多车主交涉时,老外还否认是自己所为。后来附近居民认出来,这名划车的外国人是在附近租房居住的人,会说一些基本的汉语。 之后,有位懂得英语的车主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对方的解释是“停在马路牙子上面的车辆,占用了人行道和盲人道,势必影响了他本人和其他人的行走。 ” 记者在事发现场注意到,附近连着开有七八家饭店。事发时,正值午饭时间,饭店门口的人行道上停满了车辆。行人通行的空间很狭窄,有时得侧身过去。而盲人道则完全被压在车身下面。
大学生简历造假愈演愈烈,建立信用机制迫在眉睫 近日,记者在走访兰州市各大人才市场时发现,一些毕业生为了尽早找到一份工作,竟煞费苦心地在自己的简历上做“手脚”。有的学生明明没有当过学生干部,偏偏在简历上注明自己是“班长”,有的学生没有获过奖学金,却胡乱编造出了所谓的“一等奖”……五花八门的简历造假,不仅增加了用人单位的考察难度,也让大学生的就业“诚信”大打折扣。 简历“注水”为求职开道 10月27日10时,记者在兰州市工程技术人才市场见到了正在找工作的兰州城市学院毕业生王某,他说,很多毕业生为了在面试中先发制人,往往在简历上“别出心裁”,甚至有的人在简历制作上“花样翻新”。“我在大学四年里既没有拿过奖学金,又没有在学校或社团担任过什么职务,可如果简历中缺少了这些,求职时就失去了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 记者在武威市一家招聘单位收到的100多份求职简历中看到,得到一等奖学金的学生有85人,在校期间任学生干部的达80人之多。该单位招聘负责人说:“能得到一等奖学金的学生仅占极少数,应聘者中竟有80%以上的学生曾获此殊荣,我觉得这不太可能,这些简历让人很是怀疑。”他表示,在录取人选初步确定后,他们要逐一与当事学生所在的学校联系,一旦发现简历中有虚假成分,就取消造假者的应聘资格。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个个希望自己能突出重围。因此,简历造假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每个应聘者如果不把自己‘夸大些’,就不会被用人单位重视,尤其是好单位,是不会看上一个普通学生的。其实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但往往少一个‘优秀’就会被用人单位遗弃。”甘肃政法学院毕业生祁某无奈地说。 “求职是大学毕业生正式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在求职过程中弄虚作假,不仅是道德品质上的一个污点,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缺憾。而且,诚信道德的底线一旦被突破,它会越降越低,最终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省社科院研究员刘敏遗憾地说。
24岁女硕士为好找工作“冒充”本科生,硕士生也不好找工作啊! 读完武大硕士研究生,本以为能轻松找个好工作,哪知在面试时竟被一所二本院校毕业生给PK下去,这让24岁的女生王丽娜(化名)很伤神:硕士文凭啥时候起从“敲门砖”变“拦路虎”了?于是,她修改简历,在上面列明自己只是本科学历。 上周末,在武汉本地一家知名地产公司招聘会最终轮面试环节,王丽娜与江汉大学一位本科毕业生“狭路相逢”。本以为凭学历就可以轻松PK掉对手,却被用人单位以“学历太高”为由拒之门外。 “高学历什么时候成了一种‘负担’了?”王丽娜很想不通。 从小就是“学霸”的她,一路从重点中学考取武汉大学,期间还辅修了工商管理专业双学位,大四上学期就获得了免试读研资格。在她看来,文凭、证书这些“硬件”是找工作的“敲门砖”。 残酷的现实是,去年硕士毕业后,半年时间跑了40多场招聘会,到目前仍未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找工作时王丽娜逐渐发现,很多单位对学历要求并不高,大多数情况下,只标明“学历本科及以上”,她和不少研究生同学纳闷:和本科生同场竞聘,“受伤”的为何总是他们?她决定“隐证”求职,只在简历上列明本科学历。 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显示,近几年,硕士生的就业率连续下降甚至不敌本科生。武汉大学社会学专家尚重生教授建议,拿着硕士研究生文凭的求职者,要舍掉傲气和躁气,放下身段,脚踏实地,从人格、心态、观念上寻求转变,才能成为真正的精英。
深圳“超生一胎罚22万”,你怎么看呢? 超生一胎罚22万,境外生二胎也算超生,未婚生子不算超生……这些规定,出自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刚一出台就赚足了眼球,深圳的计生新规,究竟是大胆的标新立异,还是被误读的循规蹈矩? 此次《条例》明确,对于超生一个子女的,对男女双方分别按计征基数一次性征收3倍社会抚养费。照此计算,2013年起,在深圳超生一个子女,罚款数额为219030元。对于这个数字,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翼认为,有待商榷。 张翼说,《条例》所规定的罚款是根据上一年度的社会人均收入的倍数来算出来的,如果以他家庭去年年收入真正数字的倍数来作出征收,可能在社会的公平性方面更具操作性。 超生一个罚22万,对于普通工薪家庭当然是不小的数目,有网友问,对亿万富翁来说,22万好比九牛一毛,新规是否在鼓励富人超生?事实上,《条例》还特别列出,如果被征收人上年度实际收入高于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应当按照超出部分的2倍追加征收社会抚养费。也就是说,如果夫妻双方年收入超过平均数50万元,社会抚养费的数字将超过百万。 《条例》引发的诸多争议中,“未婚生子”和“境外生二胎”两条是焦点所在。《条例》规定,未婚生子不算是超生,但未婚生育第一胎后“自生育之日起60日内未补办结婚登记手续的”,要征收社会抚养费。《条例》还规定,境外生二胎的,一律按超生处理。对于后者,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处长王延平表示,这并不是深圳首创。他说,关于境外生育,我们国家计生政策一直有,只不过没有通过立法,深圳经济特区这一次把它写在立法当中了。对于在境外出生,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也要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凡是在境外出生要在深圳办理入户,或者在深圳两年内居住满18个月也要按规定征收抚养费。
据调查:方便面最多可含25种食品添加剂 上周,iearth-爱地球环保机构称,该机构收集了市场上销量最大的33个种类489个常见食品的配料表,并对其中所含食品添加剂进行了汇总分析。方便面、果味饮料、薯片、蜜饯、果冻、火腿肠、口香糖、饼干、冰淇淋等都是生活中最普遍的零食。这些食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剂。那么,这些零食中主要含有哪种添加剂?添加剂如果过量了,具体会有什么危害? 上周,iearth-爱地球环保机构完成了一项调查,他们收集了市场上销量最大的33个种类489个常见食品的配料表,并对其中所含食品添加剂进行了汇总分析。其中,冰冻食品(包括冰淇淋、冰棍等)、方便食品(包括方便面、饼干、火腿肠等)、糕点(包括蛋黄派、沙琪玛、铜锣烧等)是消费者摄入频率最高的含添加剂的零食,除此之外,膨化食品、蜜饯、糖果及腌渍食品也很受市场青睐。 在七大不同种类、功能的常见饮料中,摄入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味饮料、白水茶水矿泉水、奶味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运动饮料和鲜榨果汁。 iearth食品安全项目顾问、原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彭珊珊介绍,在他们调查所涉及的食品配料中,方便面、乳饮料、薯片、冰淇淋、饼干等食品的添加剂数量最多,其中,一包方便面最多可添加25种食品添加剂。
言反腐必先晒艳照,网络艳照反腐是否走火入魔了呢? 12月3日,网上一篇名为《网上又流传官员艳照,疑似河南林州卫生局纪检书记》的帖子,引来网民强烈反响。记者调查发现,帖子中涉及的林州市卫生局纪检干部冯某已经和照片中的女子闪电结婚。 两天前,网上传出艳照,两天后,涉事双方闪婚,林州“艳照门”情节之跌宕起伏,让一众看客目瞪口呆。有网友质疑,涉事官员是想把结婚作为挡箭牌,以求金蝉脱壳。对此,当地纪委正在进一步调查,真相如何不妨拭目以待。不过,另外一个问题同样值得思考:倘若真如报道所言,两人已经先后离婚恢复单身,网络曝光和公众围观是否侵犯了双方正常恋爱的自由和隐私? 诚然,我国社会一直就有“自古贪官多好色”的说法。前些年还有学者专门进行统计,被查处的贪官污吏中95%都有“情妇”,腐败的领导干部中60%以上与“***”有关。“好色”贪官往往生活腐化和****,为了博红颜一笑,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侵害国家和公众利益。近年来,一系列“艳照反腐”的成功案例,也的确揪出了重庆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等一批贪官。 不过,“言反腐必先晒艳照”,却难免给人一种走火入魔的感觉。事实上,这种香艳化的举报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为了迎合围观者的低级趣味和窥私心理,制造眼球效应和轰动效果。同时,“遇艳照必认定贪官”,也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很可能对当事人及其家属造成误伤。
徐福记产品添加禁用抗氧化剂,一审被判违法 新年将近,正当快要迈入糖果消费最旺季的时候,国内知名糖果生产巨头徐福记却陷入了违规添加抗氧化剂的指控。深圳福田区法院日前审结了一起案件,认定徐福记芒果酥、芝麻香酥沙琪玛含有国家规定不得在糕点或糖果类食品中添加的抗氧化剂,该行为已经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必须作出赔偿。 记者昨日从判决文书中了解到,今年8月28日,广东一消费者在深圳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购买了三款徐福记食品,其中一款是芒果酥,生产日期为2012年7月18日;另一款是芝麻香酥沙琪玛,净含量为35克,生产日期为2012年7月22日;还有一款落花生酥心糖,生产日期为2012年1月12日。 该消费者称,其在购买食品后才发现,徐福记的上述食品存在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问题在徐福记的上述食品产品标签中,标注含有食品添加剂TBHQ、BHT。而根据国家标准GB2760相关规定,特丁基对苯二酚(简称“TBHQ”)和二丁基羟基甲苯(简称“BHT”)两种食品添加剂不能添加到糕点或糖果类食品中,“TBHQ和BHT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按照卫生部卫政申复[2012]2139号《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上述二种食品添加剂不能添加在糕点或糖果类食品里。”随后,该消费者将徐福记告上了法庭,诉指徐福记生产不合格食品。11月5日,深圳福田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记者昨天从深圳福田法院的判决书看到,法院最终认定,徐福记将原料带入的食品添加剂在标签上标注与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不符,徐福记在涉案产品标签上标注添加了TBHQ、BHT与事实不符,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必须对消费者作出相应赔偿。
塑料瓶底材质标识你知道多少呢?有些长期使用会致癌的 底标为“1”的矿泉水瓶长期使用会致癌,底标为“4”的保鲜膜和底标为“6”的塑料餐盒不能在微波炉里加热……长假期间,亲朋聚会增多,家中喝完的饮料瓶、餐厅带回的打包盒也多了起来,这些塑料制品底部的数字也引起了关注。“听说过矿泉水瓶不能加热,可从没听说过不能重复使用啊。”“塑料饭盒原来不能直接在微波炉里加热?”不少人感叹,头一次了解到不同的塑料制品还有着不同的“底标”。 水杯、矿泉水桶、塑料餐具、饮料瓶、保鲜膜、婴儿奶瓶……虽然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塑料制品,但绝大多数市民却并不了解这些塑料制品的“特性”,许多用过的漂亮塑料瓶更是常常会被再利用,或装水,或装油,有的甚至作为加热容器使用,然而这种“环保”和“节约”却暗藏健康隐患。 塑料瓶底三角形里边有不同的数字编号,代表不同塑料材质和用途。 其中,“1”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用于生产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但其耐热度仅至70℃,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出,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能装酒、油等物质; “2”HDPE(高密度聚乙烯)多用于清洁用品、沐浴产品,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干净,易变成细菌温床; “3”PVC(聚氯乙烯)一般不用来包装食物,高温时容易有有害物质产生,如果使用,千万不要受热; 保鲜膜、塑料膜多由“4”LDPE(低密度聚乙烯)制成,耐热性不强,微波炉加热时一定要取下来; “5”PP(聚丙烯)餐盒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餐盒,但放入微波炉前,最好先取下盖子; 用“6”PS(聚苯乙烯)制成的碗装泡面盒、快餐盒不能用于装强酸、强碱性物质,而且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江苏宜兴又现一90后女子开奔驰车连撞11辆车 今天凌晨两点多,在江苏宜兴金城小区二期内,一辆黑色的奔驰轿车S500突然横冲直撞,连撞11辆车后才停下,随后车内一男一女弃车离开了现场。据了解,车主是一名1992年出生的周姓女子,目前仍然没有找到当事人。 事故发生在金城花园小区39栋楼前的小路上。黑色奔驰在凌晨2:05的时候驶进小区,仅仅过了两分钟,事故就发生了。小路两旁是别墅和高层住宅,幸好事发时是凌晨,大多数市民已经熟睡,但还是有市民目击了事故的全过程。 小区居民说:“我当时就被巨响给惊醒了,就看见几辆车撞倒了一起。然后那辆黑色的轿车就一直冲到了那边的花坛上面。花坛那边大概也还有三四部车。”据了解,黑色奔驰沿小路一路飞驰,距离路口花坛仅百米左右,一路上,奔驰车不停碰擦和撞击路边停靠的车辆,连撞11辆车后才熄火停车。 事故发生现场,还残留了很多车子的零部件。被撞的车中最严重的是一辆红色的大众轿车,据目击者称,当时红色轿车被撞上了花坛,花坛边缘的石阶塌了,花坛里的植物也被碾碎。而红色轿车的尾部严重变形,被撞凹了进去,后挡风玻璃整块碎掉。 由于监控存在盲区,所以没有记录下监控现场的画面,为警方寻找肇事车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幸的是,通过小区门口的监控,还是锁定了黑色奔驰的车牌为苏B?S666B。宜兴市**局交通巡逻**大队的**很快找到了车主,车主是一名1992年出生的周姓女子,户籍所在地为宜兴徐舍镇,但因小区监控画面模糊,并不能确定其就为当时开车的人。 在事故发生后,车主手机就一直关机。对于事故原因,警方还在进一步调查。
“夫妻三人”狼狈为奸盗窃电瓶车,所得赃款平分 新婚不久,意外得知丈夫早已有家室,河北姑娘云某非但没有吵着要离婚,反而将丈夫“前妻”李某找来三人同住。 在丈夫孙某的带领下,“大房二房”非但相安无事,还合伙干起了偷盗电瓶车的“活计”。昨天,象山法院审理了这起特殊的盗窃案件。 云某在象山打工,认识了来自安徽的孙某。两人接触后渐生情愫,没过几个月就登记领了结婚证,并一同租住在象山。可是,婚后不久,云某得知孙某在安徽老家已结婚,并有两个孩子。虽然孙某跟“前妻”李某未领结婚证,但已是事实婚姻。 得知真相后,云某没有吵着要离婚,更是把李某叫来象山,住到一起,过起了一夫二妻的生活。孙某和李某告诉云某他俩有一手偷盗电瓶车的“绝活”。于是,今年年初,在丈夫孙某的带领下,云某协同李某干起了这“营生的活计”。 在作案过程中,夫妻三人分工明确。丈夫负责望风,云某和李某则采用搭线的方式盗取电瓶车。他们一般选在晚上作案,得手后,丈夫孙某在次日白天到象山县城销赃,所得赃款,除三人日常生活开销外,其余部分平分。 2012年3月22日晚,云某和李某推着一辆偷来的电瓶车,像往常一样跟在丈夫后面。突然一辆越野车驶来,停在了云某边上。车上下来一男二女当即将云某、李某抓获,并押到了***,但一直在前面走的孙某却见机逃跑了。原来这三人中有一人就是被盗电瓶车的车主。 据云某和李某交代,从今年年初起,他们夫妻三人在象山某镇上狂盗电瓶车20多辆,所得赃款3万多元。 昨日,云某、李某分别被象山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目前,孙某以涉嫌盗窃罪、重婚罪潜逃在外。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