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20013106
hk20013106
关注数: 3
粉丝数: 5
发帖数: 314
关注贴吧数: 4
请问有要日元的吗? 大概40w日元
跪求陆游 《南唐书》! 陆游吧的朋友,如果有知道哪能看到或下载陆游 的《南唐书》请告诉小弟。已经找了好~久了。先谢谢啦!
[转帖]南唐二主词研究 [转帖]南唐二主词研究南唐二主李璟、李煜尤其是后主李煜词的创作成就很高,在词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本世纪学界对他们尤其是对李煜生平及其词作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一、二主合论 生平合论 本世纪有许多研究成果是将二主合论的,在二主生平研究方面,主要有:夏承焘的《南唐二主年谱》、詹幼馨的《南唐二主世系》、《二主年谱》、唐圭璋的《南唐二主年表》、蔡厚示的《李璟、李煜简明年表》、傅正谷、王沛霖的《南唐二主年谱简编》等。其中,夏承焘谱筚路蓝缕,开创之功犹大,发明亦多,至今仍未学界所常参考。 二主词合集 本世纪还有先后出现了一些将二主词合校、合笺的著作,如刘继增校笺的《南唐二主词笺(附补遗)》、贺杨灵的《南唐二主诗词》、谭尔进的《南唐二主词》、管效先的《南唐二主全集》、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会笺》、卢前的《金陵卢氏校刊南唐二主词》、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詹安泰的《李璟李煜词》、蔡厚示的《李璟李煜词赏析》、郑学勤校点的《南唐二主词》等。其中王仲闻著以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吕远墨华斋本《南唐二主词》为底本,并据其他刻本互较排印。书末附录了散见各书的二主词评语、本事、以及近人所作的有关考证材料。詹安泰著据清宣统沈宗畸的《晨风阁丛书》刻王国维校补南唐词本排印,参照1620年吕远墨华斋本《南唐二主词》影写本、清康熙侯文灿刻《十名家词集》本及《全唐诗》等校勘,并加注释,是目前较为通行李璟、李煜词的读本。 二主词合论 至于,将二主词合论的成果就更多了,主要有龙沐勋的《南唐二主词叙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总评》、俞阶青的《南唐二主词辑述》、施蛰存的《南唐二主词叙论》、吴鹭山的《光风楼随笔――论南唐二主词》、蔡厚示的《从审美角度看李璟 、李煜词》、詹幼馨的《南唐二主词研究》、陈祖美的《李璟李煜词新绎》等。 其中,龙沐勋文认为:诗客曲子词,至《花间》诸贤,已臻极盛。南唐二主,乃一扫浮艳,以自述身世之感与悲悯之怀;词体之尊,乃上跻于《风》、《骚》之列。此由其知音识曲,而又遭罹多故,思想与行为发生极度矛盾,刺激过甚,不期然而迸作怆恻哀怨之因音。二主词境之高,盖亦环境迫之使然,不可与温、韦诸人同日而语也。施蛰存文分版本、考词、辑补、评论、诠释等五部分,他认为,中主词今仅存四首,皆杰作也。《浣溪沙》二首,尤有继往开来之义。而后主乃纯用自然,从性情中遣词琢句,长短句风格,至此又复一变而为雅淡。是故后主之词,于唐五代为曲终奏雅,于两宋苏辛一流则可谓风气之先。蔡厚示文指出,李璟、李煜父子致力于文学创作,把自身的欢欣、愁怨、或者不安都率真的写入词里。由于他们卓越的审美才能,概括了某些为绝大多数人能共同理解的喜、怒、哀、恶、欲之类的感情,创造出许多能供绝大多数人以审美怡悦的艺术珍品。他们把词从娱他性的歌唱文学变成了自述性极强的、抒写人的深层感情的审美艺术创作,它真实地表现了特定人物的心灵活动史。他们所创造的艺术手段,给后世词人以深远的有益影响。 詹幼馨著对李璟、李煜词及其缺佚词、存疑词、其他作品分别作了校勘、考证、笺注、解说,并提供有关词牌、词话等资料。全书围绕二主尤其是后主真的词风,对二主词作了全面的审美考察,因此它与其它同类著作不太相同,处处带有作者之主观色彩:校勘不罗列版本,只依审美风格与词艺对异项择善而从:考证多以知人论世而对此作系年;笺注强调从意境上把握;解说更是自初机杼,评议则对同期作品作归纳性之研究。书后所附二主词论、世系、年谱等资料较为全面,可供治二主词者参考。 二、李煜及其词研究 由于李煜在词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本世纪学界对他的生平及其词的研究,也就特别全面和深入。 生平、性格和思想 在李煜生平研究方面,本世纪出现了相当多的年谱、年表、评传和对其一生重要行事的考证文章。
后主保仪黄氏 后主保仪黄氏,世为江夏人。父守忠,遇乱流徒湘湖,事马氏为裨将。马希萼之难,守忠死之。边镐下湖南,得黄氏。甫数岁,奇其貌,内后宫。后主即位,选为保仪。容态幸鹿,冠绝当世。顾盼颦笑,无不妍姣。其书学技能,皆出于天性。后主虽属意,会小周专房,由是进御稀,而吕秩不加,第以掌墨宝而已。黄氏服勤,降体以事小周,故同时美女,率多遇害,而黄氏独不遭谴,以其事之尽也。初元宗、后主皆妙于笔札,博收古书,有献者,厚赏之。宫中图籍万卷,尤多钟、王墨迹,皆系保仪所掌。都城将陷,后主谓黄氏曰:“此皆吾所保,惜哉!城若不守,即焚之,无使散逸。”及城陷,图籍皆炀,靡有遗者。黄氏随后主俘至京师卒。
陆游《南唐书》——《昭惠后传》 后主昭惠国后周氏,小名娥皇,司徒宗之女,十九歳来归。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尝为寿元宗前,元宗叹其工,以烧槽琵琶赐之。至于采戏奕棋靡不妙绝,后主嗣位立为后,宠嬖专房,创为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朶之妆,人皆效之。尝雪夜酣燕,举杯请后主起舞,后主曰:“汝能创为新声则可矣。”后即命笺缀谱,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俄顷谱成,所谓邀醉舞破也,又有恨来迟破亦后所制。故唐盛时霓裳羽衣最为大曲,乱离之后,绝不复传,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遗音复传于世。内史舍人徐铉闻之于国工曹生,铉亦知音,问曰:“法曲终则缓,此声乃反急,何也?”曹生曰:“旧谱实缓,宫中有人易之,非吉征也。”后主以后好音律,因亦躭嗜,废政事。监察御史张宪切谏,赐帛三十疋,以旌敢言,然不为辍也。未几,后卧疾,已革,犹不乱,亲取元宗所赐烧槽琵琶,及平时约臂玉环,为后主别。乃沐浴妆泽,自内含玉,卒于瑶光殿,年二十九,葬懿陵。后主哀甚,自制诛刻之石,与后所爱金屑檀槽琵琶同葬,又作书燔之与诀,自称鳏夫煜,其辞数千言,皆极酸楚。或谓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褰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故后主过哀,以揜其迹云。
《十国春秋》 后主恂恂大雅,美秀多文。乡使国事无虞,中怀兢业,抑亦守邦之主也。乃运丁百六,晏然自奢,谱曲度僧,略无虚日;遂至京都沦丧,出涕嗟若。斯与长城之《玉树后庭花》,卖身佛寺以亡国者,何其前后一辙耶?悲夫!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