瑋鎂絕倫 瑋鎂絕倫
关注数: 4 粉丝数: 0 发帖数: 229 关注贴吧数: 1
∞ξ惟爱敬轩ξ∞【文章】张敬轩 八十年代后的乖孩子 采访张敬轩之前,做了功课,在网上查资料。看到弹眼落睛的标题——《张敬轩:歌手北上发长等于自杀》,大意是张敬轩接受采访时评论广州歌手北上发长事件,认为他们这样做是完全失策的。 想想现在八十年代后的小朋友确实不一样,话怎么大胆怎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去采访他的时候,迟到了一会,非常不好意思地说抱歉,但他非常谦和地直说没关系,让人感觉是真诚而不是敷衍的。 那一天的张敬轩,一件简单的连帽衫再加一件外套,没有穿三四的洞,也没戴任何收拾,清爽的想一个邻家男孩。 采访中马上说到了他的那个评论,张敬轩无奈地说,这不是他说的,他根本没说过这种话。也因为这件事,他还被父母批评了一把,怪他说话说得太猖狂。“你要帮我辟谣啊。”说这话的时候,他显得有些无辜。 从AM到PM 张敬轩送上一张CD《a.m./p.m.》。这是他的新专辑,也是一张让他的歌迷等了许久的专辑。离上一张专辑《My Way》 这段时间里面,除了潜心做音乐,家里也发生了一点事,和张敬轩很亲的阿姨去世了,为此,他特意写了一首歌给她,创作的时候,不禁动容,潸然泪下。这就是那首《Dear U》我回去听了一下,确实是跟人肺腑的亲情告白:妹妹经常在夜里,千万次地呼唤妈妈的名字,或许她还不曾相信,最爱她的你已经不在这里。 相对于歌手,张敬轩其实更喜欢称自己为音乐创作人,上一张专辑就是他一手作词作曲包办的,这张新专辑虽然也有不少他的作品,但还是邀请了其他知名及新晋音乐人共同参与创作。“这是为了力求做到多元化。”张敬轩说。音乐类型包括R&B,Trip-Hop(原文是这样的,不过我觉得应该是Hip-hop),Bossa Nova,Pop等不用风格,表达一天内各个时间阶段是各种生活状态和情感,有早上上班,午餐,也有傍晚下班,还有晚上和友人在夜店消遣,完全就是日常生活。 感恩的心态 张敬轩在说到新专辑的时候,一再提到一个人——黄沾。 携手山野间 众山青青 让我倾耳听 爷爷轻轻告知 那些幽清 是先驱的笑声 苍穹 尽是快乐感觉 前人留福荫 都话春风暖世间 这是黄沾为张敬轩的《Blessing》填的广东词。 张敬轩接受我采访的时候,黄沾已经病逝了,而黄沾在为张敬轩填词的时候,身体已经很不好, 所以张敬轩对于黄沾,非常感谢,感谢他对自己这个新人的重视。张敬轩还回忆到,黄沾作完词后还很不好意思地对他说:填词填穿了。意思是本应该用更含蓄的词。 后来看到,在环球十周年的庆祝晚会上,张敬轩演唱这首歌,双膝跪地,感谢乐坛前辈在病重之时仍为己尽心填词。 张敬轩,是个懂得感恩的人。 他自己在采访中也说,一直都是在用感恩的心态做事的人,这也可能是因为自己是基督徒的关系。他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出一张福音唱片,把所有开心和不开心都唱出来。 一片低调的绿叶 张敬轩来上海是要参加莱卡风尚颁奖礼,那是一个超级时尚的典礼,历来以星光大道上明星们争奇斗艳的服装而著名。 很好奇,我就问他,准备穿什么衣服来参加这个颁奖礼,要怎么样来吸引大家眼球。他笑了笑说,他要穿的不是什么国际名牌,而只是香港本土设计师的作品,这也算是支持中国民族产业吧。“况且典礼上有那么多红花,我只要做一片绿叶就可以了。” 看来,真的不是一个张扬的人。 80年代后的一些标记——另类,叛逆,不羁,前卫,并没有在他身上体现。张敬轩就是张敬轩,就是一个穿着T-SHIRT休闲裤帆布鞋的男生,露出阳光般灿烂的微笑,就象他的音乐一样干净。 其实出道初,公司也刻意想给他做一些造型,不惜花重金请来曾经为张国荣等大牌做过造型的形象设计师为他打造,力图塑造一个“星光耀眼”的张敬轩。但塑造出来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否定了这个提案,张敬轩不适合这样的造型。所以张敬轩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笑称自己是公司最省钱的歌手。 走进演艺这一行,就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把自己展示出来,以获得更多的眼光和更多的关注,但是张敬轩似乎还不适应。他说自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在人多的地方,要做的事就是尽量把自己收起来,安静地坐在一旁。
∞ξ惟爱敬轩ξ∞【评价】80後作家肖水对张敬轩的评价   我从未想过会喜欢上一个歌手,一个通灵者,一个躲藏在内心却也许永不会见面的帅气男生。    我将他称之为少年柏拉图或者少年亚理士多德,而你们都叫他——“张敬轩”。    人们可能给予的嘲笑、质疑甚至猜测,我无法应付,但坦然面对,就像此刻我微笑着陷在黑暗里,回忆过往,并用凌乱的文字纪念这个即将二十五周岁的男孩的生日。    遭遇叫“张敬轩”的男孩是在2003年冬天的青岛。    青岛是我的长篇小说《恋恋半岛》的故事发生地。那里有温和的气候和惊异的风景,还有海鲜美食,但我待的那五个月,却是无力享受的。我像一头漆黑灿烂的野兽,昼伏夜出,白天躲在租来的公寓里睡觉,晚上扭亮台灯、拥紧黑暗开始考研复习。夜深人静之时,除了寒冷的星辰和时断时续的手机通话,那台SONY的CD机就成了我的安慰、我的朋友、和我一起患难的亲人。唯有音乐可以抚慰心灵,我一直坚持认为。有一天,忽然遇到一位很喜欢音乐的朋友,我希望他向久离尘世的我推荐几个好歌手。他首先叫出一个从未听闻过的名字:张敬轩。    于是在一个寒冷的下午,我裹紧大衣,跑去漫长的山东路,一家一家地遍寻叫张敬轩的歌手的CD。最后,一家破落的音像店的女售货员在我虚弱地叫出“张敬轩”的名字的时候,终于不再茫然地摇头,她像弹簧一样从椅子上跳起来,闪到对面的货架上,从花花绿绿中抽出一本CD递到我的手里。经过漫长的等待与艰苦的寻觅,我和叫张敬轩的歌手终于见面了——虽然那是一本盗版CD,他的阳光气质在那里被切割得面目全非。    听到他的《MY WAY》才知道他是我的同龄人,都外表安静、内心激烈,都曾为了梦想挥动着双手,只是那时他经过了一段路途之后,走进了广州的一间录音棚里,他的事业开始了,他的路途开始可以看见冲积平原、宽广草原、甚至辽远的天空,而我还在路上,我在用自我放逐来换取一张船票,而船开往哪里似乎仍未可知。在夜深人静之时,我听他的音乐,他用他的音乐与我对话,我们在梦想与现实、贫瘠与富足、叫喊与睡眠之间展开了一段漫长的追逐。一个梦想家,一个苦爱者。我或者就是他,他或者就是我。只是,这个渐渐熟悉的陌生人带动了我的灵魂,让我感动,让我苦恼,也支撑我度过若干个漫长的黑暗时刻。我离开青岛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抛弃了所有的书,我觉得不会再需要它们了,但我简单的行李包里多了一本正版的《MY WAY》,同时也多了一份对未来的希望。我知道我的船头要触及到哪片大陆的土地了,我甚至可以隐约看到了那美丽的海岸。    几个月后,我如愿以偿进了复旦大学法学院读研究生。有新的风景,有新的气息,有新的阳光穿透生活的阴霾,但我仍然《MY WAY》里如痴如醉。人的精神世界有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坚硬的东西,那些柔软的有关理想的动人细节似乎也同样重要。直到晃晃悠悠、连骨头都变得酥软的时候,那张《MY WAY》的CD忽然因为意外喑哑失声了。叫张敬轩的男孩开始躲进头顶的云雾里,他可能微笑,可能咬紧嘴唇,但我看不见他了,也听不见他了。有一天,又一个喜欢音乐的朋友出现,他忽然提到了《MY WAY》,它甚至邀请我去听它电脑里的《MY WAY》。就在SC的一个下午,我不仅从它的电脑里听到了《MY WAY》,还听到了张敬轩的新专辑《am/pm》。我是在离开SC即将上火车的时候再次买了一本《MY WAY》,并在到达上海的第二天去买了一本《am/pm》。    或许你在《MY WAY》听到的是一星励志和无数爱情,但在《am/pm》你或许能辨别出更多的东西,出其不意,直达心灵。比如亘古不变的欢乱爱情,让眼眶潮湿的亲情,甚至还有隐秘的不羁之爱,和一些与几乎与主旋律毫无二致的东西。当然,你听不到叫“张敬轩”的男孩高亢的发声了,只剩下一些近似靡靡的声线在半空中跳跃着,绵长,悠远,深邃,它瞬间俘获了你,并戳痛你的梦想、爱情和隐蔽的内心。我喜欢将《am/pm》当作心灵之歌,一个男孩的所有的精神世界都似乎溶入其中,没有半点的灰色,也没有半点的犹豫,不会因为一些隐藏而失去勇敢的神气,不会因为一些低落的发声而褪掉生命的颜色。于是,我从不去记录其中12歌曲的名字,至今我也无法将歌曲和它们的名字一一对应,我只是将它们囫囵吞枣地灌进我的耳朵,再让我的精神世界来细细分享它们。《am/pm》,是一张近似于那个叫“张敬轩”的男孩的心灵的专辑,这也是近似于我的心灵的天籁之音,我已经无法明了谁是谁的《am/pm》,或者谁是谁的张敬轩。    2005年,我在上海忽然认识了张敬轩的一位朋友,他说生活中的张完全不如屏幕上的鲜艳夺目,而叫海蓝蓝的可爱编辑还在某日志的留言中感叹没有红之前的张敬轩曾经在她们那里玩电脑,而更远一点的是张敬轩有一次到了T的公司录制节目,同样喜欢他的T送了一本自己刚出版的新书,而张敬轩回赠他的是一本上面有歪歪斜斜答谢文字的《am/pm》。有签名的《am/pm》, T也送了我一本,上面只有模糊的“Hins”,没有中文,但是它足够让我欣喜,彷佛缘分遥远地牵连着我们,只是在漫漫的黑暗里,我们可以听到对方模糊的歌声,但是看不到对方清晰的面庞。    时间流走,我们也冲向远方。    我将他称之为少年柏拉图或者少年亚理士多德,而你们都叫他——“张敬轩”。我不知道我和他之间到底有多远,我只知道我们都不知疲倦。2006年的2月1日,就是他25岁的生日了,他也即将发行他的第三张专辑,而我即将结束硕士生的课程,要去那堆精神矍铄的博士中间混日子,我的书,有了第一本,也就会接着有第二本……    我们都在路上,我们躲藏在内心却也许永不会见面,但黑暗中遥远的歌声可以让我感到彼此的梦想和爱情的热度。    转载自著名80后作家肖水的博客:http://amsterdam.yculblog.com/
『玮美绝伦』【新闻】关於玻璃屋 大家赶快谢谢那个粉丝 终於知道玻璃屋是哪个粉丝做的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210/8/aefo.html追到玮伦/〈独家〉玮伦梦想玻璃屋 粉丝用纸扎做的许玮伦的遗体火化前,家属烧掉价值3万多的纸扎给她,里面有洋房,直升机,甚至还有许玮伦最想住的玻璃屋和最想养的羊,这些精致的纸扎,就是日前用纸扎做SOGO和SOGO礼券,讽刺第一家庭的业者,因为手工很细致,被许家看上,巧的是,手工师傅还是许玮伦的粉丝,他还知道许玮伦爱樱花,多做樱花树,这是很少人知道的。打开粉红框大门,客厅里全套的音响组合一应俱全。往旁边走,厨房里的摆设整齐乾净,浴室洗手台不但立体还白的发亮,核桃木楼梯可以直接到达二楼客房。这个按真实比例缩小的粉红小屋,正是已逝明星许玮纶在另一个世界的住屋。粉丝林先生:「听到消息很难过,她的走让我觉得蛮意外的,然後就亲手,做了一间她最想要的房子。」打造这个纸扎屋的就是许玮伦的忠实粉丝林先生,因为工作的关系刚好接下这个案子,知道玮纶的梦想是住在透明玻璃屋里,林先生花了2天1夜的时间,做出不同於市面上的粉红白两色相间房屋,身为粉丝,林先生抓得住偶像的喜爱。林先生:「钢琴做的过程是很复杂,打造时间是蛮久的,她身前是希望住一间透明屋,我就帮她做一个大的落地窗,外面可以看到一棵樱花。」光是小小的钢琴就花了林先生3个小时,除了房子林先生也造了一辆双B轿车给玮伦当代步工具,一切的一切只希望玮伦在另一个世界过的好。做什麼像什麼的林先生,只希望这份精致礼物,玮伦收的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