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白芷水♋ wqq212
关注数: 50 粉丝数: 290 发帖数: 13,096 关注贴吧数: 17
Audiofly试听会青岛站·AF1120简单分享   首先感谢Audiofly,感谢青岛海韵,组织活动~   听说有图才有人看,贴几张现场记者图。没特意拍产品,如果送我一条的话我可以回家用相机拍一下哈哈哈哈  最近沉迷做贴唱歌曲后期,好久没关注新产品了。手持qdc8和SRH-1840作为做后期时的监听主力,甚至还买了一个所谓“录音室标配”的7506。但我只是没有心思去研究所有品牌的所有产品而已,对于“监听”的追寻,还是从未停止的。这次听到AF1120是一款不错的监听耳机,果断闻血赶来。   我对于“监听”的要求,是尽可能平直、准确的三频曲线,跟所谓的“beats监听耳机”“舞台监听踢飞10”“还原最真实声音的小四”都没太大关系,这些产品的频响都不平直。qdc8的性能我目前比较满意,相近的其实白牙的直白风格应该也不错。有人说 监听箱可能更符合你的要求,还便宜。但要玩监听箱,得先买一个房子啊!考虑之下,还是算了,入耳塞听个响就挺好。   话题扯回来,说到AF1120这款监听耳机。单边6单元的强大配置,还是带来了不错的素质。三频的信息量都毋庸置疑,毕竟不能愧对监听二字。亮度不是很亮,属于温润耐听不刺激的。从这方面说,听感上就与qdc8完全不同路线了,qdc8更有乐感一些,AF1120更监听。当然,我的耳朵是习惯了qdc8的,并且拿4000多的产品与9000多的产品直接比较,也是不大公平。   AF1120阻抗只有18欧,低阻高敏使其更适合随身设备。说到这里,虽然我也是烧了几年HiFi,但是一直是一个随身党。我坚持“手机推得好的就是好耳机,手机推不好的就与我无缘,我是不会上台的”观点,不喜欢去搞一些所谓“潜力巨大,加钱才能享受”的产品,推好推不好更是不去特意比较,手机推的好听就是真好听。在iPhoneSE、iPhone XS+随身解码、多款随身砖头(包括乐3万乐4万)的试用之下,这款塞子都发出了稳定的声音,并不会有手机推起来就没力气、没解析一类的问题。我认为还是属于不费力的那种。   不过听的时间也不很长,可能感受不准确,描述也不够全面。各位看官当个参考就好,不要太当真~~~~感谢各位看官阅读全文!
乐彼L6到手两个星期分享! 写在开头:其实我可能只是比较喜欢给器材拍照片而已……至于文章内容呢,小学生流水账作文,请各位看官各取所需,哈哈哈~~乐彼是什么品牌。乐彼就是当年出产过最美国砖L5、L3系列的品牌,老万在做的。老万是谁,老万就是当年七彩虹C4的带头人。七彩虹C4是什么,是十余年前发烧圈最熟知的国砖,也是楼主所认识的第一款砖头级别的播放器。 上一段信息,发烧玩家应该都了解,然而我是最近才屡清楚的。不过平时只在意耳机,不在意前端的我,至今仍不知道老万是谁,但我知道,业内知名的C4、LP5等产品,也与现在的L3 L4 L5 L6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有一年春节,青岛这边实体店的老板直接给了我一台L5的样机,让好音乐陪我过年七天乐。那是楼主第一次亲自使用乐彼的机器。不得不说,当时就种下了“最美国砖”的印象,并且至今仍然坚持这个观点。可惜的是,L5的外观很对我的胃口,但L5作为乐彼早年的第一款触摸屏产品,底层软件开发很少,触摸屏只能戳击,没有任何滑动操作。好好的一个触摸屏,还要放上两个翻页按钮用来翻页。本文就从这种明黑暗枪开始切入,介绍一下这款最新的L6。 有话曰“丑话说在前面”,上一段批评了乐彼第一款产品的操作,L6也首先从操作说起。L6跟前几代产品的操作方式类似,终于能够滑动了,但实际上只有在列表里才有滑动操作。其他所有地方,包括播放进度,都是不能拖动的(——仔细想想,好像也没有什么需要滑动的操作了,毕竟这不是手机)。触摸的识别感应跟手机相比实在是一般,跟我手上的另一台韩砖 COWON Plenue M2相比也是逊色一些。 外观与做工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不然我也不会坚持把乐彼L5及其后续产品一致奉为“最美国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高端砖头,包装盒也是那么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让我怀疑国产厂家又开始朝着木匠厂进化了。手头能够搭配的(有空去尝试搭配的)高端耳机只有如下四款:qdc8 studio版、黑黄鹂、小四二代ER4SR、SRH-1840。不过由于上班实在是忙,听的总时间确实是少,到手两星期的宝贝 总共也没听几个小时。但毕竟这砖头价格不菲,比我那台韩砖还要贵得多,总要分享点简单的感受给大家看看嘛。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HiFi发烧友,好像就是楼主,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好耳机,就是在任何前端的搭配下,都能发出实力正常的、适当搭配风格的声音。当然,把耳机和前端两个词调换位置,也是一样的。可是楼主不烧前端,买过最贵的播放设备,除了苹果手机,就是笔记本电脑,再就是PM2了。在这样的器材储备之下,让楼主感觉,手上的耳机都不是“真正好的耳机”。而乐彼L6,解答了我对qdc8、小四、鸟塞的所有疑问。黑黄鹂是我入手了两年的一条塞子,当时在青岛实体店里听了2分钟就着了迷,然后又听了几分钟后毅然决然地购买,并将其称为“流行王者”。 然而后来,在qdc8和1840的对比之下,感到黑黄鹂确实音染太重,主要是不符合我要做歌曲后期的要求,在听惯了三频更均衡的声音之后,换回黑黄鹂会有明显的不适应。而L6驱动下的黑黄鹂则是平稳了许多,大概是因为L6的声音偏淡一些吧。鸟塞的低频略散,现在得到了一定收敛,虽然效果不大,但应该算是弥补了鸟塞低频方面的不足。中高频在L6的激发之下更加顺滑通透了些,之前手机听的鸟塞还是有些毛躁的。但鸟塞略显厚声、适合流行的风格特点依旧保持。qdc8 studio版 我在实体店试听过之后,觉得十分满意,它绕过了T8iE、谢兰图(这俩好像差不多的样子?)等一些其他品牌的均衡塞,成功入围了我的监听塞行列。说实话这款产品真的是素质很高,这个素质不仅是指其解析啊结像啊等等所谓硬素质,而是指一个从调音到听感的综合水准。有人嫌qdc8很无趣,大概就是因为它太过均衡了,没有什么乐趣吧。我使用手机听的时候,感觉qdc8确实是没有任何一个出彩的方面,有时候就会怀疑 我为什么会花这么大价钱买了这样一个货色。但使用L6之后,就知道,听不出没有任何出彩,就是它最出彩的点。在L6直推下,鸟塞的声音更加干净、明亮,让这款高端产品真正展现出素质与听感并重的实力。小四二代有两款型号,我购买的是ER4SR,毕竟这是所谓正统小四的继承(实际上应该是更接近ER4S一些,也就是最中性的小四)。小四跟L6的搭配结果比较一般,主要原因不是三频风格不搭,而是因为L6给的高频信息量太足了!这有种当年我第一次听(也是最后一次,额……)用qdc8插金菊花听歌的感觉。信息量太足,一首歌高潮进一半耳朵和后脑就会很累了。这难道算是L6的不足?1840就一笔带过吧,刚买的时候在家听的也是很爽的,毕竟这个价位的全尺寸头戴耳机 在宽松度上已经可以随便吊打几千上万元的入耳塞了。不过随后我就出差去了,只带了鸟塞和小四,头戴肯定是没法随身的~值得一提的是,L6的LO口竟然可以调音量,在搭配个别耳机的时候,可以改用LO口尝试一下声音是否喜欢哦。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有设备插入LO口,都是自动转为最大音量,然后需要调小。千万不要像我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爆了耳朵啊。 最后说一嘴现在的砖头纷纷都支持的USB-DAC。其实我个人是很需要这个功能的,因为我自己在家做歌曲后期时,需要一个还原非常准确的高素质前端,笔记本的声卡实在是遭的无法让人接受,利用砖头输出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使用砖头进行USB-DAC总有难以避免的延迟问题,使我无法准确地知道当前播放在哪个位置。所以USB-DAC是没有什么的,也就无法分享给歌曲做EQ的大乐趣啦~~至于电脑USB-DAC听歌,这个实在是太奢侈了,工作原因真的没空去听…… 本想写的简短一点,不想 把流水账都写完,又7000字了。为什么年轻的时候写作文却没有这种功力呢?
不同视角透视测试……出镜:塑料小人 起音:我不大喜欢用超过100的焦段拍人。原因是不同焦段拍摄,在保持主体大小相同的时候,透视会有改变。我觉得我国中原女子的大饼脸,更适合再广一点的广角,才能在正脸时拍出足够的立体感。(当然,其他角度的话是要挑的,不过对每一个拍摄对象都找角度,这是专业摄影才做的事情。像我等人员操作的题材是不可能有这种机会的)所以,奥巴75作为一款“人像镜”我一直觉得欠妥。 不过也有另一个摄影告诉我,其实拍出来的脸平不平,显然不是看你的焦段,而是看这个人有没有鼻子!我表示……可能你是摆拍的,就可以给人找角度。而我只能拍到一张正脸,就只有大饼脸…… 但不论怎么说,不同焦段拍摄相同大小的主体,由于与主体的距离远近不同,透视一定会有变化。 由于1232不在手上了,全幅也暂时没机器,手上最广的就只剩这颗14140了……最长也是这颗14140……所以就全程用这一颗镜头来拍摄吧。 下面有请第一位麻豆——98亿的一半,2017拜年祭33娘——!嗯33的这身衣服我特别喜欢,尤其是旗袍尾巴上的凤凰。刚拿到的时候觉得有些浮夸,但看的久了之后觉得响亮而不失文雅(???),越发喜欢。 33娘这一组图可以着重注意一下这只凤凰的透视效果。哦,房顶上的顶灯也可以看出背景透视的变化。 如果是手机看贴的话,点开图片连续切换,应该可以看出逐渐变化的过程。 构图(主体大小)和入射角度没有能精确保持一致,也不想裁剪,不要在意那些细节。正片开始,图1,14mm图2,17mm图3,26mm图4, 34mm图5, 46mm图7,69mm图8,102mm 为什么总是102,我连拍了N组,100mm这一个都是在102mm。是不是这里有个档位啊!图9,140mm如果直接拿最后一图比第一图的话(下图再复制一次14mm那张),可以看到14mm图中凤凰的左翼明显比较“突出”,有冲击力。因为左翼距离我们略近。这就是传说中的“广角的冲击力”的来由。 此外,看33的身体和发型,是不是觉得长焦端的身体更粗,发型占面积更大?对,这就是距离太远,导致透视效果变弱,像是把立体“拍扁”成了一个平面。 脸,由于是塑料小人,本来就是个平面,区别不是很明显。其实还是有一点区别的,我只是懒得描述了~~~PS:百度限制图片宽度?搞不懂 被迫压缩成原图25%的宽度了。
“我无意抢大法吧吧机之位,我只想说a6000已经不适合这个版本了” 最近常见GX85的帖子。实话讲,这绝不是因为GX85“突然火了”(因为人家M43厂商尤其是怕了索尼哥看的很清楚,根本不好好做国内市场),而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GX85的优势所在。松下GX85和奥巴EM10MK2这种新型号、多功能、高性价比的小体积拍照机型,则是M43党最为推荐的入门机型。 但可惜这里是大法吧,但凡GX85的帖子注定会被大法吊打。其实如果你们要是推荐个6300起步,也无可厚非,毕竟性能显然强劲不少。一直整一个14年的老机型在贴吧里卖,连商场里都不摆a6000出来了,只有你们在网上帮大法清库存咯a6000的体积我还是很满意的,索尼残幅微单体积都很小(好吧,全幅的机身也不大),绝对不比GX85大几分,更不要说M43的高端机型了。但本篇文章就是因为看到贴吧里最近强行用a6000怼GX85的帖子实在太多了,所以1级小号强行站出来,有感而发,给各位看官分析一下a6000为何已经“不适合这个版本”了。 索尼C幅微单系统最大的问题有二。一是索尼全力开发全幅系统,C幅原厂镜头群比较窘迫。从这一方面来说,使用C幅机器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买个1635来充当标变镜头,日后有机会升级全幅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出来当超广用了 其二,大法认为专业相机不需要触摸屏啊,虽然6500终于加上了,但6500毕竟也是专业相机,所以菜单还是不能摸。当时去索尼发布活动的时候,我拿起6500,说这机器不是加了触摸屏么,商家告诉我,这个的触摸功能用于对焦,比如你看你在眼睛看着取景器的时候,手指可以在黑屏上触摸对焦,非常方便。我一脸呵呵地微笑离开,13年的松下GX7就有这功能我会到处乱说?更早的哪些有取景器我就不去研究了 与之相对,M43系统最大的问题除了一个本身画质之外,再就是价格。M43的牛机牛镜购置起来,也可以把出片质量提升相当大的层次,但价格依然不菲。我目测了一下,如果拿出相同的预算,M43最牛1机1镜配置似乎画质根本打不过相同钞票的索尼全幅微单。更不要说机身相对便宜、副厂镜头选择很多的单反系统了。哦,抱歉,上一句话主要针对全幅,a6000这种没有镜头群的 你不能拿个几百块的55-210来跟M43打吧妹子桌面最后会发一下咯,各位看官表着急~~ M43固然是小弟兰花指,用过的、有过对比的人心里都清楚。我在M43吧发过帖子,里面直指M43画质脏,这显然是传感器面积已经注定的,毫无还手之力的。不过这里我不会鬼扯“画质够用”“画质与体积的平衡”“拍摄水平是否赶得上画质”这些话题,这些都是无忌上M43老法师维护自己品牌的说辞。 我这里最想强调是: 第一,照片拍出来是否都放大到100%去数噪点?在当下M43新款机型中,只要对焦准确,噪点已经非常不明显。焦外如果不降噪的话还是很脏的这已经不需要说了。实话讲我也有一种放大数毛的病,所以我肯定也会嫌M43低感画质脏。但放大完了,还是缩图,尤其是发到网上之后,你们能看得出区别吗? PS:a6000我只摸过,没拥有过,也没拿到过图片。网上吹a6000的朋友们,没有见到发图的呀,估计都是忠诚索狗吧不知道比指甲盖大1.3倍的 稍早两年的机子,究竟能秒16年新机几分? 第二,除了静态画质之外的所有性能算不算做性能?松下机器的单次对焦性能大家经常吹嘘我已经不需要再谈了。M43上触摸屏的普及,使得触摸菜单快捷操作可以相当程度解决机身小按钮少的问题,而且指哪打哪不需要疯狂按动上下箭头、转动波轮;触摸对焦可以让你根本不需要按动任何物理按键就可以保持稳定取景同时改变对焦点。 防抖,GX85已经是松下第二代机身镜头联合防抖。(用“代”似乎不大合适,但确实比GX8要强)虽说看到无忌上有人发帖偶尔出现bug,但真正的防抖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别跟我说大法也有五轴防抖,大法的防抖不还是从M43阵营奥林巴斯拿的?而且a6000有防抖吗?好你们又要说了快门够快不需要防抖,提升ISO比防抖有用多了?这个理论我打不过,下面拿图说话好了。 对下图我就不放大看 就这样1080全屏就好 暗光狂飙3200再后期提亮肯定噪点没法看了我又不傻~现在已经能看出噪点了╮(╯_╰)╭ 重点在于快门速度。你说这1/60拍糊了,那是因为总裁和萍萍都一直在动,拍了N张也就这个清楚点。等效280的焦段,你拿a6000来手持抓拍一个?要嫌第一张拍糊了的话,只能再发一张1/25咯。73等效146mm,拿图来打我嘛。 下面这图虽然拍的很差,但我觉得看小图 解析力没什么可挑的吧。顺便,第一张是60微f5.6 1/60手持,如果是全幅就要缩到f11。第三是普通用户玩M43最看重的,体积,体积! 上面的漫展拍的萍萍和总裁噪点太脏,你们也可以用白炮来打我嘛。白炮固然好,光圈按f2.8来算大两档,再加上等效iso理论又大两档,4挡16倍出去 显然M43的画质已经没法看了。但有本事你带着白炮去漫展啊!你倒是带啊!不用你们打,我自己就躺到地上了。为什么,因为躺着舒服啊 我旅游带一颗14140十倍变焦录像镜头,懒得带定焦,太沉。一般选择带一个体积最小的20饼来拍暗光和小品虚化。能拍什么拍什么,晚上实在拍不清的还不如用手机。与之相同的焦段,你可以选择28-300肩扛式火箭筒嘛,妥妥的天涯镜。但有本事你扛着火箭筒去旅游啊!你倒是抗啊!当然14140如同24240一般,画质狗的很(14140作为录像镜头显然比24240更狗) 总结:我表达的绝对不是让M43成为吧机一类的论调。而且就算M43性能已经叼炸天,但在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国内摄影圈环境下,在大法吧的舆论下,M43显然达不到这种成就。这里我只针对天天帮a6000清库存的人。你们默默地卖吧机也好,但我不明白的是a6000凭什么能打得过GX85,以及其他一众被吧机压在下面的各品牌相机? 好了,写了一通都不知道自己写了些什么,丢图走人 啊啊啊错了,这张是a72拍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