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签Di猫👻 「痞痞」兔
雪白与粉红,婚礼和葬礼,一路蔷薇。
关注数: 3 粉丝数: 740 发帖数: 11,655 关注贴吧数: 5
【UFO】中国古代UFO事件    熊休甫所居前有二池。万历戊午夏间,日正中,忽有物,沉香色,圆滚如球,从树梢乘风跃起,堕前池中,池水为沸。少顷复跃起,堕于近池。视前池沸声更噪,其堕处翻涛如雪,池水顿黄。久之奋跃,从门旁东角冲拳而去,不知所向      ——郑仲夔《耳新》卷七《志怪》      去西部一十里,分香铺塘南有大香樟树,高可数寻,里民张氏居其下。崇祯十七年七月十六午刻,忽树颠现一大红龙纹旋转不息,一食顷望西北冉冉而云,远近成睹。里人胡少崇山峻岭为预言者,后树亦凋落。      ——王逋《蚓庵琐语》      仇益泰云:已酉二月中旬,从兄读书其邑天宁秀碧峰房,粥后倚北窗了夜课。忽闻寺僧聚喧,急出南轩,见四壁照耀流动,众曰:天开眼。仰见东南隅一窍,首尾狭而阔,如万斛舟,亦如人目,内光明闪闪不定,似有物,而目眩不能辨。暗淡无色,须臾乃灭。      ——冯梦龙《块雪堂漫记》      至正乙未正月廿三日,日入时,忽闻东南方军声且渐近。惊走觇视,它无所有,但见黑云一簇中,仿佛皆类人马,而前后火光若灯烛者,莫如其算。迤逦由西北方而没。惟葑门至齐门居民屋脊龙腰悉揭去,屋内床榻屏风俱仆。醋坊桥董家杂物铺失白米十余石,酱一缸,不知置之何地。此等怪物,毫不可晓。      ——钮秀《南村辍耕录》卷七《志怪》      乾符二年冬,有二星,一赤一白,大如斗,相随东南流,烛地如月,渐大,光芒猛怒。三年,昼有星如炬火,大如五升器,出东北,徐行,陨于西北。四年七月,有大流星如盂,白虚危,历天市,入羽林灭,占为外兵。      ——《新唐书》志二十二      乾隆乙巳岁大旱。是年十一月初,中石湖中,每夜间人声喧嚣,如数万人临阵,响沸数里。左近居民惊起聚观,则寂无所有,第见红光数点,隐见湖心而已。自镇江、常州北至松江、嘉、湖之间,每夜均有照光照彻远近。枯人鼓噪,其光渐息,俄又起于前村矣。      ——钱泳《履园丛话》      晋代学者郭璞注曰:“其人善为机巧,以取百禽。能作飞车,从风远行。汤时得之于豫州界中,即坏之,不以示人,后十年,西风(按:当为东风)至,复作遣之。”郭璞采用的当是成书于汉代的《括地图》的说法,类似的记载还出现在晋代张华所辑的《博物志》中。故事发生在“汤时”,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三眼独臂的“奇肱国”人驾驶“飞车”,无意中落到中原地带,十年后又飞走了。这简短的记载与现代的某些飞碟事件竟那么相似。按汤时人的说法,“奇肱国”的飞车“从风远行”,似乎就像现代的滑翔机。就算是滑翔机,那也不得了,超高科技啊!
【UFO】资料    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国家在开展对不明飞行物的研究,已出版的关于不明飞行物的专著约350余种,各种期刊近百种。对不明飞行物已有不少官方和民间研究机构在进行研究。世界上较大的研究机构都拥有—批专家参知这项工作,包括天文学家、植物学家、生物学家、医生和精神病学专家、化学家和物理学家、还有航空、土木、电气、机械和冶金等方面的工程师,以及语言学家、历史学家等。在美国,一些理工大学甚至已把不明飞行物问题正式列入博士论文的选题,一些大学和空军院校还开设了不明飞行物课程。中国也建立了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民间学术研究团体一中国UFO研究会。在台湾和港、澳地区均建有类似的飞碟研究组织。中国关于不明飞行物的科普刊物《飞碟探索》于1981年创刊。      20世纪以前较完整的目击报告有300件以上。到80年代初为止,全世界共有目击报告约10万件,每年平均还要增加3000余件。据目击者报告,不明飞行物外形多呈圆盘状(碟状)、球状和雪茄状。20世纪40年代末起,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急剧增多,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论。持否定态度的科学家认为很多目击报告不可信,不明飞行物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人们的幻觉或是目击者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曲解。肯定者认为不明飞行物是一种真实现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实。到80年代为止,全世界共有目击报告约10万件。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与目击报告可分为4类:白天目击事件;夜晚目击事件;雷达显像; 近距离接触和有关物证。部分目击事件还被拍成照片。
【新闻】小行星2182年可能碰撞地球 概率为五百分之一 科学家最新研究称,一颗体形较大的小行星在2182年有可能碰撞地球。这颗小行星叫做“1999 RQ36”,之前曾认为它与地球碰撞概率为千分之一,现估计2182年碰撞概率将为五百分之一。 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大学的马里亚-尤金妮亚-桑塞图瑞奥(Maria Eugenia Sansaturio)指出使用数学模型测定1999 RQ36小行星在2200年之前碰撞地球的可能性,他们发现2182年该小行星碰撞地球的概率较高。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日出版的《国际太阳系研究杂志》上。 1999 RQ36小行星发现于1999年,其直径大约560米,据美国国家科学院报道称,该小行星如果碰撞地球将带到致命性灾难。 科学家使用290次光学观测和13次雷达勘测跟踪分析了1999 RQ36小行星,由于亚尔科夫斯基效应(Yarkovsky effect)产生的微弱推力,目前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亚尔科夫斯基效应是以苏联工程师亚尔科夫斯基的名字命名的,这位工程师于1900年发现小行星吸收阳光和释放热量时,将对小行星产生微小的推动力。数百年之后,亚尔科夫斯基效应对小行星的影响则非常显著。 马里亚和同事们发现在2060年之前1999 RQ36小行星碰撞地球的概率非常低,但在2080年、2162年和2182年则显著增高。 马里亚强调称,2080年之后,若要偏移这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则非常困难,我们或者应当在更早的2060年采取一定的措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