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飞 饶舌京剧
京剧之道,专注于心,腔由心生,方为上乘境界
关注数: 84 粉丝数: 95 发帖数: 3,668 关注贴吧数: 12
以我逻辑推理来刻画凶手 1996年南大碎尸案,有太矛盾太多不可思议不合常理,现在以我逻辑推理来帮助警方破案,一,本案动机是没有预谋事随机发生,动机我觉得不是为色,受害者长相的很普通而且165人高马大的并不是色狼想侵害对象,而是因为受害人本来心情不好夹着气从而和凶手发生口角被冲动杀害,二,既然杀人碎尸处理是为了隐藏尸体,但凶手是乱抛尸块头颅,也没有另外埋了是乎不在乎让人发现,三,凶手还把尸肉切成精致二千多块还要煮熟想吃人肉,这里有个重要细节可能被大家忽略了1996年1月10日傍晚刁爱青在学校附近的青岛路失踪,至1996年1月19日早晨发现尸块(这里要注意是早晨发现也就是说凶手抛尸块不到一天就发现)这个匪夷所思的细节才是破案关键线索,对犯罪心理来说杀人后肯定想方设法尽快处理尸体而凶手居然用了8天这太不可思议了,这太不符合犯罪心理,也就是说凶手杀人后不慌不忙用8天时间慢慢把尸体切成精致的二千多块然后煮熟吃,但觉得人肉不好吃居然也不是不埋了而是非常弱智随便到处乱扔,经过以上我的逻辑推理凶手也呼之欲出,光棍一个人在荒辟独居,有灶台大锅特别喜欢煮肉吃,凶手年龄三十以上(1996年-30=大概1966年以前生)所以文化程度没读过书,以捡破烂为生低智商神经病疯子式流浪汉,如果在1996年案发时找三十岁以上光棍一个人居住有大土灶大锅,那旁边地上就是碎尸切割第一现场,肯定能发现血迹和肉沫组织,这样此案肯定能破,现在二十多年过去时过境迁都用煤气灶那种大土灶大锅肯定拆了要破此案已很渺茫
京剧四大霉旦 京剧四大霉旦”是伶界内外两行的玩笑戏谑之词,出现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四位是徐碧云、朱琴心、黄桂秋、黄玉麟(四位都是男旦)。所谓霉旦多指他们“倒霉”,运气不佳。按说他们几位玩意儿都不错,却始终未及顶峰。再一层是说他们舞台生涯磕磕绊绊,总不能顺风满帆长久大红。其实“霉旦”一词也无太多贬义,反倒语涉惋惜。 中文名 京剧四大霉旦 成员 徐碧云 朱琴心 黄桂秋 黄玉麟 职业 京剧演员 旦角 国籍 中国 所属时代 民国 介绍 京剧四大霉旦”是伶界内外两行的玩笑戏谑之词,出现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四位是徐碧云、朱琴心、黄桂秋、黄玉麟(四位都是男旦)。所谓霉旦多指他们“倒霉”,运气不佳。按说他们几位玩意儿都不错,却始终未及顶峰。再一层是说他们舞台生涯磕磕绊绊,总不能顺风满帆长久大红。其实“霉旦”一词也无太多贬义,反倒语涉惋惜。 徐碧云 第一位霉旦徐碧云(1903年一1967年)、徐碧云是梨园世家,祖、父两辈都工小生,长兄徐兰沅是一代胡琴圣手。徐碧云打小学戏,先习武生,后改旦角儿。12岁入斌庆社坐科,专工武旦。他文的武的都好,没出科时就在班里挑大梁,正经的“科里红”。出科没多久,他就自己挑班儿了。 徐碧云《霸王别姬》 徐碧云武的好还擅唱,十分难得。他的嗓子不走委婉花哨,亮脆干净,音色好听。他一出台立时大红,风头很冲。徐碧云的拿手戏是《绿珠坠楼》,应工小生也颇有讲究。杨小楼、金少山、龚云甫、王凤卿、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萧长华等各路大角儿都与他同台同场合演过,势头不在四大名旦以下。《顺天时报》搞的旦角儿评选,他得票第五,虽没进入四大名旦,一时也有“五大名伶”之誉。 徐碧云的走红离不开一个人,就是瑞蚨祥绸缎庄的掌柜孟四爷(孟建侯)。 这位孟四爷很赏识徐碧云的剧艺,把徐收作义子。孟四爷不光出面捧角儿撑场子,还大把花银子给徐制作新行头,专拣最好的料子做(瑞蚨祥店里有的是好料子)。 当时旦角儿以梅兰芳的行头最为讲究,徐碧云就摽着他这位大舅子梅兰芳的亲妹妹嫁给了徐碧云,比着花钱。  虽说旦角儿的行头也算要紧,可最要紧的还得是剧艺,要不然免不了就是“行头青衣”了。一个好角儿要想剧艺长盛不衰,须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平时半点不能松懈。徐碧云却未能严格做到。一来是他染上了嗜好,烟瘾日渐增大,二来是他闹出绯闻 他跟一个叫吴朋38岁的军阀的姨太太搞婚外情,女方 姓董 28岁 被人发现后 连打带骂,还把他坐监了,梅兰芳等人都保他,出来后,人家他离开北京,从此后他跑码头,三十年代又回到北京。[1] 他的扮相本来就妩媚不足,但仗着年轻,行头又漂亮,一出台帘儿还是可以一瞧。可“烟脸”再加上“烟嗓儿”,最犯旦角儿忌讳。台风萎靡,扮相也全然没了水灵劲儿。二来是有孟四爷大把银子戳着,徐碧云年轻不大懂得节制,旁骛增多,竟然闹出了奸情绯闻。这事一出,不光人气大减,他自己也弄得灰头土脸,从此就一蹶不振了。后来他心有不甘,在中和园企图挑班儿再起,却未能成功。北京卖不动了,只好转外码头,最终也没能再现辉煌。 朱琴心 第二位霉旦朱琴心(1901年一1961年) 、朱琴心是《顺天时报》的旦角儿评选的第六号人物,得票排在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徐碧云之后。朱琴心非梨园世家,却自幼酷爱京剧。他念过书,懂英文。起先专事玩儿票,曾跟老夫子陈德霖学青衣,向田桂凤习花旦,在北京票界很有名头。后来下海“卖了”。初露台时,朱琴心扮相、嗓子、台风都不错,能戏近百出。二十年代初期,如日中天的杨小楼、余叔岩都跟朱琴心同过台。从北京到上海,朱琴心一路走红,名头很响。朱琴心23岁自己挑班儿,二牌挎刀是马连良。朱琴心的拿手戏之一是《陈圆圆》,他的陈圆圆扮相新颖,做表细致。再加上杨小楼(后来是马连良)的吴三桂、钱金福的李自成、侯喜瑞的多尔衮,每演都能满堂。  马连良独自挑班儿,契机就来自朱琴心。1927年,马连良搭朱琴心的协和社赴天津演出,有一天朱琴心贴演《阴阳河》,头饰“鬼发”(白纸穗)被火彩引燃,朱琴心的脸被烧伤,不得已回京养病。马连良一人留津,替朱琴心挂头牌接演后半期。没成想,缺了头牌朱琴心,卖座儿丝毫未受影响,依旧满坑满谷。马连良知道了自己的叫座儿能力,没多久就挑班儿单干了。 朱琴心红了十来年,可总归幼功欠着火候儿,后劲不足。他的扮相、嗓子都没能够顶住劲,人气逐渐下滑。到了三十年代中后期就不怎么露台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伶界就把他归做“霉旦”里了。 黄桂秋 第三位霉旦黄桂秋(1906年5月7日—1978年9月11日),黄桂秋是票友出身。他18岁时票了一出《起解》,唱出了名堂,陈德霖收其为徒,两年后正式下海。 黄桂秋《冤禽恨》林慧贞 黄桂秋嗓子甜润,唱得好听。老顾曲家孙履安先生说:“以唱工言,兰芳之外,不能不让此君出一头地。”他的调门儿虽不甚高,却能打远儿;唱腔儿虽有变化,而能恪守规矩。黄桂秋下海没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