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布衣 山中·布衣
行走在徽青古官道……
关注数: 151 粉丝数: 249 发帖数: 3,169 关注贴吧数: 6
【转帖】自我安慰的“青春无悔”——谢轶群 自我安慰的“青春无悔”——谢轶群 “青春无悔”由部分知青提出,又受到另一部分知青、社会名人以及年轻一代的猛烈批评。当时我父亲从报上看到这个消息后说:“青春无悔?这些人有病!”年长他们一辈的著名作家张贤亮表示不可理解:离开了家庭,荒废了学业,到农村滚一身泥,再一无所有地回城,竟然宣称“青春无悔”? 知青离我很远,那场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运动浩荡展开之际,我还未出生;而当知青掀起大返城浪潮、这特殊的一页被历史翻过,我也还是学语孩童。知青又离我很近,在童年的记忆里,家乡的县城街头还有不少 “知青商店 ”,小学老师里有定居在县城未返回的知青,工作后同事里多人有知青经历。更重要的是我的父亲就是一位老三届知青,务农十年,终于等到恢复高考,于 1978年考入大学。 之所以想起知青这个话题,是因为手边这本邓贤著《中国知青梦》。这本出版于 1993年、重印于 2003年的长篇纪实文学以丰富详尽的资料、细致深入的描写展现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始末。曾在云南当过 7年知青的作者为写这本书行程 3000公里,亲至 25 个知青农场,查阅大量文书档案,采访了从各地各类知青到省市领导的许多当事人,以饱含感情的笔触为这场历时十余年、涉及千家万户、改变共和国社会历史轨迹的运动留下了一份珍贵文献。 读罢该书,一股一言难尽的复杂况味久久充溢心头。
西北偏西行(2014春)——七.山西篇——7.忻州繁峙古城遗址 繁峙县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设郡县。听当地老人说,这里是古代繁峙县县城所在地, 在现在的杏园乡境内,新县城的东南边。现在的古县城,早已成了一片耕地。方方正正的城墙,也成了断壁残垣。夕阳西下,我把自 己也拍了进去。垒筑城墙的城砖,也早就没了踪影。墙根墙头长满了青草。繁峙县北靠北岳恒山,南面,就是眼前的这座大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山下是 我们从小在许多文艺小说里读到过的滹沱河。自古以来,滹沱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的长影——古城中央,至今还立着一座石碑。龟趺座的头部,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砍 掉了半只。夕阳照耀下的石碑更显孤独。很是好奇,底座龟头被砍去了一半。三截的石碑就这么叠放着,居然屹立不倒。石碑的后 面,是正在新建的凌云寺塔。石碑的碑首和碑身上,残留着被人胡乱拓印时留下的墨迹。抬头看去,上面镌刻着的,是“大 观圣作之碑”六个大字。碑身上的小字,已漫漶不清。可以辨别出的,是铁画银钩的瘦金体。 走出村子的路上,遇上几位老人正坐在村口聊天。向他们打听这古城墙和石碑的来历,他们 都说不知道。 上网一查,方才得知:大观圣作之碑,是北宋大观元年的朝廷,以宋徽宗御笔“八行”诏旨, 摹刻于石,立于宫学次及太学。后由礼部“令以所赐刻石”,立于全国各地文庙。碑文的内容, 是宋徽宗所倡导的、以“孝、悌、睦、姻、任、恤、忠、和”这“八行”取士的圣旨。实际上, 就是当时朝廷颁布的国家教育方针和校规。 “大观圣作之碑”六个楷书大字,为权相蔡京题写,碑文由宋徽宗赵佶所撰,并由书学博士李 时雍奉敕仿宋徽宗“瘦金体”摹写而成。碑更碣替,兴盛衰废。当年的城墙,如今化作了陇亩田埂和夕阳下的残垣。“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西北偏西行(2014春)——前言 去岁暮春,余攒足银两轻携简囊再赴独旅,历时近一月。盖漫游之终,为余幼学懵懂时即神往之敦煌莫高窟。而陇省地处申城西北偏西,故名曰《西北偏西行》。 曾记宁襄途中,鄂籍大巴司机忽对余言:汝出游,或欲会女网友耶?一言既出,顿令抚掌大笑。余生也晚,不谙时尚。老而形秽,穷且弥笃。虽有贼心,却无贼胆。更无四百万之身价,故当不得天天新郎也。 惜发妻腿关节有疾,或恐拖累不愿伴游;小女贾商,微本经营须日日打理;余生性散淡不喜结伙;倾慕天马行空独来独往。钟情之地盘桓数日;心厌之处转踵即离;更惧组团旅游撵鸭奔波,视而不见倒为其次,疾绊异乡事体大矣。又余一生布衣,家无巨资,岂能助导购创收耶 ……此乃余倾心孤旅之由也。即便然,一路亦有公门鹰犬递次随驾暗护,亦不亦一乐乎。 余先至苏宁,再赴鄂、陕、甘、晋而归。历南京之长江大桥、玄武湖、雨花台、中山陵、夫子庙 ……襄阳之古隆中、鹿门寺、孟浩然纪念馆、武当山 ……西安之大小雁塔、钟鼓楼、回民街、华清池、临潼兵马俑、木塔寺遗址、 “革命公园 ”、 “八办 ”旧址、王维辋川别墅 ……韩城之司马迁祠、党家村、大禹庙 ……敦煌之莫高窟、月牙泉、玉门关汉长城、雅丹地貌、敦煌古城影视基地 ……嘉峪关之长城、护国寺 ……大同之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忻州之繁峙古城遗址 ……饱餐万里山河秀色,领略一方水土风情。乘兴而游,尽情而返。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此乃昌黎先生当年被贬潮州远出京城、途经蓝关古道之千古名句。雄浑悲壮,豪迈磅礴。不肖虽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却喜好高骛远故作风雅。欲追寻先祖足迹,于蓝关县境踏寻五个时辰余,终遂己愿。诸如此情此景,不一而足。 余不揣冒昧,自曝行踪。遴选可者,以供茶余。奈何拍技远未如游兴之高。诸君如能一晒,余则幸甚矣。 ( 2015年 10月 4日记, 31日再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