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eratthe coeratthe
关注数: 6 粉丝数: 137 发帖数: 3,740 关注贴吧数: 43
捡了个冷门,打开看看 最近想听被吧里人评价为垃圾的艾利和SP2000T(据说被小尾巴按在地上摩擦?),简称SP2kt。 当地找了几家店都已将样机收回所以就没有听到(听了下新出的SP3000T),听不到又很难受又不想去折腾二手太麻烦(年份、购买记录、成色、固件版本等等),所以直接冲新。大不了真的垃圾也亏不了多少,如果不错的话留下怎么也算有个全新体验以及售后保障。 打开后的内容就不过多介绍了,也就机器、线、壳、膜、保修卡、说明书。初始固件版本:1.02CN。 OP(晶体管),高频泛音细节、中频与低频直白,齿音正常也不刺。给你正好够用的素质听感。 Tube(电子管),整体温暖顺滑,低频弹性,细节有所减少。相对耐听。 Hybrid(混合),在提供素质的同时增加了温润感还有5档对OP、Tube偏向性的调节。听感很舒服非常协调。 没听到所谓的糊,单论素质的话肯定是不如国砖推力磅礴素质87V5(除了凯音、NIPO、艾巴索旗舰没听外,其他国砖、艾利和、索尼市面上能听的基本都听过了),但跟糊是挨不上边的。 放在手机、电脑旁、打开WIFI后未出现干扰情况,底噪基本不可闻。 总结:可以留下当备用机玩一玩,档位调节对耳机的适配性可玩性很高,用来做调剂也挺好的。 自家产品对比: SE300:第一耳不错,听久了显得太过于中庸没什么大特色。 SP3000T:味道氛围感浓郁不齁,比3000略逊的素质带来的是整体的耐听感。比SP2kt多了所谓的胆味(不过个人理解为失真,旗舰胆放更多的其实是还原、温暖、顺滑、耐听)。 SP3000:素质打底中高频染色极有辨识度且温顺顺滑,低频刚好够用。背景黑显得整体华丽贵气均衡。
粗导管适用的一些耳套个人感受分享 器材搭配:索尼大法 + canpur cp622b 标配为:Symbio W Peel 小号 额外购买了4款粗导管可用及常见的品牌 1、Final 短E S号 2、SpinFit W1 SS号 3、ELE 巴洛克 S号 4、JVC FX10 MS号 纯硅胶小橘:标配。高中频中规中矩,低频浑厚略糊,还原齿音,细节该有的都有。佩戴久会发胀不适。 基于标配相比后的听感: 短E:超过5mm的导管可以套上内管柔软略小需要费一点功夫套上。高频靓丽,中频人声贴耳,低频质感提升不糊,还原齿音略柔和。佩戴较舒适略胀。 W1:超过5mm的导管可以套上由于内管偏硬需要费不少功夫(搓热变软后有所改善)。高频削减,中频人声更贴耳柔和,齿音减弱,低频散,整体偏拖沓。佩戴很舒适紧密无感。 巴洛克:流行很强,空间氛围感不拖沓,高频稍暗,中频浑厚,低频质感量感提升且不糊,齿音弱且柔和,氛围包裹感身临其境。佩戴很舒适润滑无感。 FX10:整体很强,细节层次线条感,高频靓丽,人声干净温润,齿音适中柔和,低频也没有削弱质感量感不糊恰到好处,整体协调均衡耐听。佩戴略弱于巴洛克。 佩戴:巴洛克 = W1 > FX10 = 短E > 小橘 装配:巴洛克 = FX10 = 小橘 > 短E > W1 个人主观听感:FX10 = 巴洛克 > 短E > 小橘 > W1 FX10与巴洛克听感上不能说谁优谁略了 FX10优化三频的同时比较均衡协调 巴洛克主打中下盘整体的氛围包裹空间感 主要看个人的搭配及喜好了。 人声:W1 性价比:短E 动词打次轰隆隆:小橘 流行:巴洛克 均衡:FX10
粗导管适用的一些耳套个人感受分享 器材搭配:索尼大法 + canpur cp622b 标配为:Symbio W Peel 小号 额外购买了4款粗导管可用及常见的品牌 1、Final 短E S号 2、SpinFit W1 SS号 3、ELE 巴洛克 S号 4、JVC FX10 MS号 纯硅胶小橘:标配。高中频中规中矩,低频浑厚略糊,还原齿音,细节该有的都有。佩戴久会发胀不适。 基于标配相比后的听感: 短E:超过5mm的导管可以套上内管柔软略小需要费一点功夫套上。高频靓丽,中频人声贴耳,低频质感提升不糊,还原齿音略柔和。佩戴较舒适略胀。 W1:超过5mm的导管可以套上由于内管偏硬需要费不少功夫(搓热变软后有所改善)。高频削减,中频人声更贴耳柔和,齿音减弱,低频散,整体偏拖沓。佩戴很舒适紧密无感。 巴洛克:流行很强,空间氛围感不拖沓,高频稍暗,中频浑厚,低频质感量感提升且不糊,齿音弱且柔和,氛围包裹感身临其境。佩戴很舒适润滑无感。 FX10:整体很强,细节层次线条感,高频靓丽,人声干净温润,齿音适中柔和,低频也没有削弱质感量感不糊恰到好处,整体协调均衡耐听。佩戴略弱于巴洛克。 佩戴:巴洛克 = W1 > FX10 = 短E > 小橘 装配:巴洛克 = FX10 = 小橘 > 短E > W1 个人主观听感:FX10 = 巴洛克 > 短E > 小橘 > W1 FX10与巴洛克听感上不能说谁优谁略了 FX10优化三频的同时比较均衡协调 巴洛克主打中下盘整体的氛围包裹空间感 主要看个人的搭配及喜好了。 人声:W1 性价比:短E 动词打次轰隆隆:小橘 流行:巴洛克 均衡:FX10
新买的K7到了,简单分享一下使用感受 整体: 背景低噪都很干净 有线优于蓝牙(低频下潜、解析度、清晰度) 与小尾巴KA13对比下,解析度有很明显的提升 发热情况还行,不烫手想要暖手的话算是不合格的 蓝牙部分: 手上只有苹果设备(iphone、macbook)格式只支持到acc,安卓上的LDAC、aptX效果怎么样无法得知。蓝牙连接上非常稳定没有断连以及信号传输上的问题。 USB部分: 耳塞: 3.5:对比macbook m2(使用了动态采样率)直推,解析度基本类似、齿音略有收敛、人声会暖一些、低频浓重一些 4.4:对比黑砖二代,无音染后整体的味道是不如SONY的,声音细腻度、人声甜润度偏弱 耳机: 3.5:对比macbook m2(使用了动态采样率)直推,高阻大耳在高增益下,可以保证基本使用。至于完成度不清楚什么是100%完成,个人听感下中上表现肯定没问题。低频偏紧其他方面还未细听,新版macbook直推效果也属于中上。 相关歌曲: 孟庭苇 -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赵雷 - 成都 王菲 - 天空 田馥甄 - 寂寞寂寞就好 Alan Walker - Faded Avicii - Without You (feat. Sandro Cavazza) Linkin Park - Numb Vitas - Opera 2 Vienna Philharmonic & Herbert von Karajan - Dvořák: 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Op. 95, B. 178 "From the New World": IV. Allegro con fuoco 相关耳塞、耳机: Final A4k 3.5 Westone W80 4.4 Deyerdynamic DT880 600欧 3.5
个人对HIFI的一些总结以及看法 本人从平头开始,到动圈、单铁、多单元动铁一路烧到平板、动圈大耳现基本退烧。 很多的疑惑都在一次次的迭代升级中得到答案,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惊喜与知识以及快乐的回忆。 经验总结如下: 一、关于设备的理解 无论耳塞、耳机、播放器、一体机万变不离其中,它们的本质就是各大厂商最终卖的其实都不是设备而是系统性的调音方案而硬件只是为了实现该方案的基础。说简单点就是买方案送设备(强捆绑)。以至于使用感、设计感都是为了用来加价的增值属性(附加筹码)。 更直白点说它们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EQ。 此时就会想到搭配,通俗的来说就是耳塞/耳机 + 前端。物理EQ(耳塞/耳机响频) +物理EQ(前端对音乐文件各频段的解析、增减益),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并集EQ。这个并集EQ决定了是否能够覆盖女毒、男毒、中下盘、中上盘、ACG、电子、摇滚、古典等等。 以至于声场主要还是靠音源信息外加心理声学知识配合调教下完成,大单元更容易完成该项目的调教(类似于相机的画幅)。 由此引申出可玩性比较高的自主可控的分体机:解码、耳放、转盘、界面等等,搭配过程与上述内容实质大差不差,只是将各厂商系统性的方案拆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搭配做并集。 二、关于信号线、模拟线、电源得理解 信号线:替换原线的确会有所变化,影响点在材质、长度、抗干扰。设备之间做到正好插上的长度,线又是标准合格线之间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还有一种信号线是小尾巴那种OTG线(即传输又供电),影响点在数字芯片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普遍为10CM左右,材质、长度、抗干扰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之间差异只有数字芯片的工作参数上,如果加长大于1M,材质、抗干扰不同对最终听感会有所区别。 模拟线:即输出到耳塞/耳机的线,这条线是比较标准化的固定长度基本都会大于等于1.2M,影响点在材质、抗干扰。这个长度下不同材质的电阻损耗不同必定会对听感产生变化。 三、对于EQ的理解 不用过多排斥,毕竟各厂商的方案也算是EQ的一种。区别在于一个是物理EQ另一个常见的是软件EQ。物理EQ相对厉害在出厂调音的同时避免了失真,而软件EQ算是在该环境以外的调音手段由于信号放大导致失真也会被放大。 P.S. 用过对软件EQ控制的最好的是COWON(爱欧迪)家的设备,基本是一个专业调音台对失真方面控制的又非常出色。至于为啥被抬走了,我想可能也是因为软件EQ太过于出色,降低了HIFI折腾性。
个人对HIFI的一些总结以及看法 本人从平头开始,到动圈、单铁、多单元动铁一路烧到平板、动圈大耳现基本退烧。 很多的疑惑都在一次次的迭代升级中得到答案,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惊喜与知识以及快乐的回忆。 经验总结如下: 一、关于设备的理解 无论耳塞、耳机、播放器、一体机万变不离其中,它们的本质就是各大厂商最终卖的其实都不是设备而是系统性的调音方案而硬件只是为了实现该方案的基础。说简单点就是买方案送设备(强捆绑)。以至于使用感、设计感都是为了用来加价的增值属性(附加筹码)。 更直白点说它们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EQ。 此时就会想到搭配,通俗的来说就是耳塞/耳机 + 前端。物理EQ(耳塞/耳机响频) +物理EQ(前端对音乐文件各频段的解析、增减益),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并集EQ。这个并集EQ决定了是否能够覆盖女毒、男毒、中下盘、中上盘、ACG、电子、摇滚、古典等等。 以至于声场主要还是靠音源信息外加心理声学知识配合调教下完成,大单元更容易完成该项目的调教(类似于相机的画幅)。 由此引申出可玩性比较高的自主可控的分体机:解码、耳放、转盘、界面等等,搭配过程与上述内容实质大差不差,只是将各厂商系统性的方案拆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搭配做并集。 二、关于信号线、模拟线、电源得理解 信号线:替换原线的确会有所变化,影响点在材质、长度、抗干扰。设备之间做到正好插上的长度,线又是标准合格线之间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还有一种信号线是小尾巴那种OTG线(即传输又供电),影响点在数字芯片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普遍为10CM左右,材质、长度、抗干扰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之间差异只有数字芯片的工作参数上,如果加长大于1M,材质、抗干扰不同对最终听感会有所区别。 模拟线:即输出到耳塞/耳机的线,这条线是比较标准化的固定长度基本都会大于等于1.2M,影响点在材质、抗干扰。这个长度下不同材质的电阻损耗不同必定会对听感产生变化。 三、对于EQ的理解 不用过多排斥,毕竟各厂商的方案也算是EQ的一种。区别在于一个是物理EQ另一个常见的是软件EQ。物理EQ相对厉害在出厂调音的同时避免了失真,而软件EQ算是在该环境以外的调音手段由于信号放大导致失真也会被放大。 P.S. 用过对软件EQ控制的最好的是COWON(爱欧迪)家的设备,基本是一个专业调音台对失真方面控制的又非常出色。至于为啥被抬走了,我想可能也是因为软件EQ太过于出色,降低了HIFI折腾性。
科学HIFI 最近入手了小尾巴,发现很多人说连接线对听感也会有影响。 虽然之前一直使用其他设备通过USB DAC的方式连接电脑、手机但都没深入去研究连接线(可能大厂原装线的确没毛病)。 小尾巴这块放大了问题,让我产生了不少疑惑,连接线只负责信号传输怎么就对听感产生影响了? 通过近期调研已取得初步进展。 目前已知可靠的原因为每条/每款连接线的工作电压电流不同。该原因通过ddhifi官方测试数据所知(链接地址: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wise?sourceFrom=share_ugc&nid=dt_3631333427146298857),在不同的电压、电流方案下对于听感的确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该情况同样适用于解码、耳放、一体机、数播、各种便携设备等只要是用到线的地方,由此也可以引申出电源线、插排、插座、墙插对于听感的影响。 结论: 便携设备间使用USB认证标准线,苹果lighting需要MFI认证(最稳的方式为:购买官方相机套件使用MFI正版认证OTG芯片改线)。 家里装修考虑HIFI的话安装入户稳压器单方面供给HIFI系统,所有设备都需要稳压电源。 所有设备间都需要根据间距选择定制不同的线来达到平衡,连接后不要移动改变位置打破平衡,替换设备可能需要重新定制线材。 线材是否影响听感?相同长度下肯定是会的,如果通过高精度的定制下不同材料不同规格出来的可以认为基本没有差距。 线损说明(链接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649757206?utm_id=0)
科学HIFI 最近入手了小尾巴,发现很多人说连接线对听感也会有影响。 虽然之前一直使用其他设备通过USB DAC的方式连接电脑、手机但都没深入去研究连接线(可能大厂原装线的确没毛病)。 小尾巴这块放大了问题,让我产生了不少疑惑,连接线只负责信号传输怎么就对听感产生影响了? 通过近期调研已取得初步进展。 目前已知可靠的原因为每条/每款连接线的工作电压电流不同。该原因通过ddhifi官方测试数据所知(链接地址: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wise?sourceFrom=share_ugc&nid=dt_3631333427146298857),在不同的电压、电流方案下对于听感的确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该情况同样适用于解码、耳放、一体机、数播、各种便携设备等只要是用到线的地方,由此也可以引申出电源线、插排、插座、墙插对于听感的影响。 结论: 便携设备间使用USB认证标准线,苹果lighting需要MFI认证(最稳的方式为:购买官方相机套件使用MFI正版认证OTG芯片改线)。 家里装修考虑HIFI的话安装入户稳压器单方面供给HIFI系统,所有设备都需要稳压电源。 所有设备间都需要根据间距选择定制不同的线来达到平衡,连接后不要移动改变位置打破平衡,替换设备可能需要重新定制线材。 线材是否影响听感?相同长度下肯定是会的,如果通过高精度的定制下不同材料不同规格出来的可以认为基本没有差距。 线损说明(链接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649757206?utm_id=0)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