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军中候🐴 caiyihuashi10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关注数: 16 粉丝数: 153 发帖数: 7,191 关注贴吧数: 23
【转载】三国时期蜀汉经济与货币政策 刘备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霸府军阀,从小织席贩屡的他,似乎并没多少经济天赋。他最爱干的是就是结交豪杰。也许是卖鞋子的时候被当时东汉政府要的税太多,以至于他为县官运营县经济的方式就是内丰财施,相当于是开仓救济。而更多的时候,刘备本身自己也是在不断的依靠别人施舍救济。所以当刘备具有荆州以后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与民休息,而是让诸葛亮“调赋”四郡,以充军实。充军实做什么呢?攻取蜀地。在建安十九年夏,随着雒城被攻破,刘备率领大军进围成都,面对富庶的成都,穷了一辈子的刘备军眼睛都亮了。刚打成都就已经开始预定分赃了,而刘备又是个对手下重信义的人,说了犒劳弟兄那就得犒劳,刘璋一投降,城门一开,那就是鸭子进了河,大家纷纷开始抢东西。但这次打完分赃后刘备他也慌了神,因为分的太过了。刘备是一个高度优先军事行动的军阀,他的所有经济生产行为都是围绕着军事作业进行的。所以当成都一分赐,他就不得不面对府库空虚,军实不足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他要想再进行大的军事动作,就不得不等到来年的赋税收上来结算过后,又或者再让诸葛亮对蜀地“调”赋。很显然前者需要时间,而后者容易酿成畸变。为这个事刘备很头疼,于是他问了刘巴怎么搞。刘巴说:好搞……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希腊居然想还钱了 据新华网9月16日报道,希腊财政部16日正式向欧洲稳定机制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提出申请,要求提前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该国提供的部分救助贷款。希腊财政部当天发表公告说,财政部长赫里斯托斯·斯泰库拉斯已致信上述两大欧洲救助机制,表示希腊计划提前偿还29亿欧元贷款。 希腊财政部表示,此举有助于增强希腊信誉,提振民众对希腊经济的信心,并将节省上千万欧元的利息支出。此外,这还能改善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并对希腊信用评级产生积极影响。 希腊2009年底爆发债务危机,经济总量缩水约四分之一。2017年起,希腊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并于2018年8月退出救助计划,逐步回归国际市场。今年8月,希腊宣布全面取消资本管制,9月初开始恢复资本正常流动。 值得注意的是,现任希腊总理齐普拉斯曾在首次当选时说,“债务危机一天不终结,我一天不打领带。” 去年6月22日凌晨,当欧盟宣布终结希腊债务危机时,这位无比开心的年轻总理终于系上了一条领带。 九年前,希腊政府突然宣布: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上限3%和60%。 随后,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从此开始。 九年间,经过希腊政府的不懈努力,希腊为欧债危机画上句号。 《南华早报》报道称,当2009年希腊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给这个承受着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双重压力的国家解了围。 2009年,中国航运企业中远开始在希腊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中心比雷埃夫斯港经营两个码头。 2016年,中远以3.14亿美元收购了该港口51%的股权,并选择在5年后再购买16%的股权。 报道称,希腊航运业的规模是全球最大的,中国60%的商品是由希腊船队运输的。 报道认为,中国的目标是让这个希腊港口发挥其“一带一路”的“龙头”作用,成为让中国货物进入欧洲和北非的门户。 据《人民日报》报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预计,2018年希腊经济将增长2%,2019年将增长2.3%。鉴于该国经济持续复苏,希腊已计划今年8月退出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救助计划和紧缩措施。 据希腊《每日报》今年9月9日报道,在第84届萨洛尼卡国际博览会的开幕式致辞中,希腊新任总理米佐塔基斯表示将致力于重建希腊,并赞扬了希腊与中国开展的双赢合作。 米佐塔基斯指出,中国中远海运集团在希腊深陷债务危机时来到比雷埃夫斯港投资,这一“旗舰项目”还将为深受紧缩影响的当地居民创造新的财富。米佐塔基斯表示,中远海运已提交一份更富雄心的总体规划,包括邮轮码头扩建、基础设施升级和新酒店建设等投资,海运部将于下月作出回应。米佐塔基斯在列举项目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时强调,比港新的总体规划投资规模将达8亿欧元左右,预计将有2500人参与施工,并最终创造3000个新的长期工作岗位。
关于阿史那献远征中亚铁门关的考证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阿史那献曾经远征中亚铁门关,关于这一点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均未提及,历代先知与帝王史中同样找不到答案,那么这种说法的出处是什么呢? 《文苑英华》中有这么一段文字记载:。。。。。。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凌铁关之远塞,扬威万里,雄金山之旧族,诚竭累朝。。。。。。 我们可以发现这段文字中出现了铁关这么一个词,那么铁关是否指的就是中亚铁门关呢? 《大唐西域记》: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之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既设门扉又以铁锔,多有铁铃悬诸户扇,因其险固遂以为名。 《新唐书·地理志》: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又二十里至于术守捉城,又二百里至榆林守捉,又五十里至龙泉守捉,又六十里至东夷僻守捉,又七十里至西夷僻守捉,又六十里至赤岸守捉,又百二十里至安西都护府。 很明显可能被简称为铁关的地方有两处,中亚铁门在粟特与吐火罗地区之间,安西铁门关在焉耆西五十里,那么哪一个才是文苑英华中所提及的铁关呢? 我们先看一下阿史那献在714年到715年都干了些什么,714年阿史那献平定都担之乱,715年阿史那献参与抵抗后突厥进攻北庭,个人的看法是英华中提到的铁关应该就是库尔勒地区的铁门关,因为文中还提及了雄金山之旧族,金山就是阿尔泰山 《资治通鉴》:默啜发兵击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等,屡破之;敕北庭都护汤嘉惠、左散骑常侍解琬等发兵救之。五月,壬辰,敕嘉惠等与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及定边道十总管阿史那献互相应援。 基本可以肯定文苑英华说的应该是此次作战才对,另外铁关这个简称并非只出现过一次 《张曲江文集》:吐蕃背约,入我西镇,观其动众,是不徒然。必与突骑施连谋,表裹相应。或恐贼心多计诸处散下,铁关、于术四镇咽喉,倘为贼所守,事乃交切。 张曲江文集中的铁关指的毫无疑问是库尔勒铁门关,从重复率和严谨性考虑,唐代铁关这个简称当特指库尔勒铁门关,中亚铁门在汉语文献大唐西域记中从来就没有关这个字(虽然它确实是个关口,恐怕玄奘法师也是为了区分才这么写的)
从方向观来看突厥人和匈奴人恐怕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土耳其一直宣称其祖先为匈奴人,现在土耳其你还能看到冒顿的半身像,那么他真的是在乱认爹吗?说来也是搞笑土耳其的理论依据实际上还是中国古代文献提供的,北史和新唐书都认同突厥出自匈奴的观点,隋书和旧唐书则不是这种观点。 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不妨从两族的方向观出发,之所以选择方向观是因为游牧民族注重迁徙,这其中对方向的辨识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如果突厥真的出自匈奴那么毫无疑问两者应该是相同的才对(插一句,游牧民族定居化后方向观就变的不再重要,突厥人的产生过程中没有定居这件事,因此可以认为如果突厥真的出自匈奴那么方向观理应保持一致)。 首先我们看匈奴人的方向观,我们选择左右贤王的分布地点来看,根据现代考古以及古文献记录,匈奴右贤王当居于阿尔泰山以西,管控西域,而左贤王则肯定在杭爱山以东地区(从漠北之战霍去病东路军对战左贤王,以及之后左贤王失去对鲜卑和乌桓的控制来看,这个结论没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匈奴人的方向观是左东右西上南下北。 再来看突厥人的方向观,我们选择左右两厢的地理分布来看,旧唐书所言西突厥左右两厢按东西分布属于脑补出来的玩意儿(这是以汉人方向观套突厥人),根据丹麦语言学家汤姆森对古突厥碑文的解读,突厥人在找寻方向时永远先找东方,以东为前方,西为后方,那么突厥人的方向观其实就是左北右南前东后西,王忠嗣在进攻后突厥的两战中,第一次碛口之战收取了右厢之地,第二次萨河内山之战击败的是左厢部众,王忠嗣是朔方节度使打后突厥肯定是从南往北打的,从遇敌顺序就可以看出突厥人真实的方向观了,和匈奴人完全不一样。 综上所述,只从方向观看,突厥和匈奴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唐蕃三十年安西争夺战概述 本文是个人读书总结,欢迎探讨有争议的内容 写在开头:本文采用类似资治通鉴的写法记述从662年12月到693年5月,唐蕃双方对安西的争夺战史,包括比较重要的外围战,基本不会涉及唐朝同时对西域以外地方开战的内容,同时武周时期为了方便依然称为唐朝,年号问题如无必要不会严格按照历史上实际使用结束日期,而是采用资治通鉴的年号,请知悉。 龙朔二年(662年)因此前都曼之乱后疏勒地区并不太平,当地突厥弓月部引发叛乱并串连龟兹当地的不安分势力,唐廷于当年十二月任命右武卫将军苏海政为?海道总管进讨疏勒和龟兹(诏令发出的时候还不知道是弓月部引起的,也不知道弓月部已经勾结吐蕃),行军途中因阿史那布真诬陷阿史那弥射谋反,导致苏海政错杀弥射,苏海政在解决了弥射的“叛乱”危机后率兵讨平龟兹叛军(龟兹国王未反)后进入疏勒地区南部,没有料到吐蕃军队会突然出现,本已师老兵疲的唐军无力再战,便用军资收买吐蕃军,双方约和而还。[册府元龟,新唐书,吐鲁番出土文书] 龙朔三年(663年)五月,吐谷浑叛臣素和贵逃入吐蕃向禄东赞报告了吐谷浑的边防情况,随即禄东赞便对吐谷浑发动总攻灭亡了吐谷浑(但是残部尚在),六月禄东赞遣使陈述吐谷浑之罪过并请求和亲,高宗识破吐蕃的缓兵之计断然拒绝,在派刘文祥谴责吐蕃的行为同时,调遣郑仁泰、独孤卿云、辛文陵、苏定方等人加强青海、陇右地区的防御能力。[新唐书,旧唐书] 龙朔三年(663年)十二月,弓月部再度勾结吐蕃进攻于阗,唐廷命令安西都护高贤为行军总管将兵击弓月,高贤在任务中去世。(可能战死也可能是病死)[资治通鉴] 麟德二年(665年)正月禄东赞再度派遣使者,这次请求与吐谷浑和亲并请求割让赤水之地供吐蕃养马,高宗再度拒绝。闰二月,因安西都护高贤意外身亡,唐廷急令西州都督崔知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将兵救于阗(这也是为什么认为高贤是在任务中死亡的,如果正常交接的话,是不会让西州都督去救的而是应该用新任安西都护裴行俭),此次对手并不普通,实际情况为吐蕃赞普亲征,在经过了一番激烈的交手后(到当年八月战斗都没有结束),崔知辩成功击退吐蕃军队。[资治通鉴,旧唐书,吐鲁番出土文书,安西判集,大事记年] 乾封二年(667年)禄东赞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入侵的唐军,后因病逝于军中,唐军乘机进军拉萨,火烧布达拉宫而还。(唐军将领疑似苏定方,因为苏定方当时是安抚大使总领诸军,而且苏定方也擅长高原作战,但没有直接描述,另外这段记载只见于藏语史料,故存疑,姑且一写),同年由于阿史那布真死亡,西突厥残部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乘机收拾余众联合吐蕃准备对抗唐廷。[西藏王臣记,册府元龟,资治通鉴] 总章二年(669年)九月,唐军虽在去年灭亡了高句丽,但是唐高持续25年的战争对唐朝的国力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此高宗决定将吐谷浑余部迁徙到凉州南山居住准备暂避吐蕃锋芒,但是诸如契苾何力等人认为应该主动进攻吐蕃导致这个决定未能实行。[新唐书,资治通鉴]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与西突厥余部(阿史那都支)进攻西域攻陷十八州(四月的时候是已经攻陷,什么时候出兵的不知道),随后又与于阗(吐蕃进攻西域此时必走于阗南山道,所以于阗此时相当于被吐蕃武力胁迫)攻陷龟兹拔换城(阿克苏),唐朝此时虽然未丢失全部四镇,但却选择保存实力主动撤销疏勒、龟兹、于阗、焉耆四镇退回西州。四月九日,高宗决定对吐蕃实行反击,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逻娑=逻些=拉萨),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率军十万(新唐书中也有5w的说法,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合理的解释,我认为进军西域的阿史那忠和进军青海的薛仁贵两人各领5w,总数是10w)讨伐吐蕃并护送吐谷浑人返回故地。八月唐军抵达大非川,薛仁贵命令郭待封用两万人看守辎重,其余部队准备轻装上阵,薛仁贵率部先行至河口大破吐蕃军,然后进屯乌海占据了地利等待郭待封的增援,然而郭待封原先职位与薛仁贵相当,故耻居其下,故意违背薛仁贵的命令,率领大军携带全部辎重进军,由于行动迟缓,途中遭到20w吐蕃军队的袭击,郭待封不敌丢失了全部辎重,薛仁贵不得不退回大非川,途中遭遇吐蕃论钦陵40w大军的进攻,唐军大败,死伤殆尽,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与论钦陵“约和而还”,吐蕃全面占领吐谷浑故地,回朝以后三人均被免死除名。(补充说明史料中记载的40w吐蕃大军当为夸大,此时吐蕃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投入40w部队,实际上吐蕃人的聚集区在西藏各个河谷地区要将这些人以一户出一兵的方式投入青海地区,作为一个奴隶制国家,我个人认为这是绝无可能的,吐蕃在禄东赞执政后走的是桂、庸相结合的户籍模式,与中原王朝的户籍很不一样,另外松赞干布时期吐蕃一户出一兵最多只有5w人,670年吐蕃强大了不少,可投入部队我认为最多20w)[资治通鉴,新唐书,册府元龟,吐鲁番出土文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