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军中候🐴
caiyihuashi10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关注数: 16
粉丝数: 153
发帖数: 7,191
关注贴吧数: 23
乾陵平准图的疑问 如图左侧所示,清军步兵为何同时装配火枪和弓箭?这么做有什么用意吗?
东罗马时期私属于将领个人的布契拉提是不是和明末的家丁一样? 查士丁尼时期的再扩张似乎中坚力量就是这些家丁性质的部队,那么明末理论上集中大量家丁作战也是有机会干掉后金的吧?
今天正好谈到百济 想问一下中国历史上这种十万+的跨海登陆作战一共有几次?第二次元日战争我是知道的,其他的还有吗?
李世民是不是不大喜欢穿具装作战? 我看昭陵六骏里面和刘黑闼作战时骑的马前后加起来中了九箭,这个是直接射中马的还是射穿具装中马的?
美军具装骑兵马甲设计问题 如图所示美军具装骑兵在脖子部居然没有防护,这就很奇怪了,这种设计是怎么想的?
唐军一攻西突厥程知节仅仅因为追贼不及就被减死免官是否合理? 按两唐书、资治通鉴记载,唐军一攻西突厥并无败绩可言,榆慕谷、鹰娑川两战都是胜利,最后到怛笃城杀了降胡后撤军,讲道理虽然没能一举歼灭西突厥,程知节逗扰不进最多就是无功而已,为何处罚如此之重?结合二攻西突厥时北线苏定方只有一万多人的部队来看,唐军一攻西突厥时期最后是否是因为一场败仗而撤退的呢?
求教明军野战部队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手持火铳的? 已知的内容有以下两点: 1.洪武六年颁布的教练军士律里士兵训练还没有火铳这个东西 2.明太祖实录里第一次提到军器局按百户来制造武器中包含火铳是在洪武十三年 但是呢洪武四年傅友德进攻成都的外围战,曾经以火器、强弩击退过明夏军的象兵,而在此之前水战、攻城战也有很多明军使用火器的记载,现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元末明初的语境下,火炮和火枪都叫火铳,我想问一下火枪明军大概是什么时候列装的?
默啜到底怎么死的? 同样是《旧唐书》都有两种不同版本的说法 《旧唐书·杜佑传》:国家自天后已来,突厥默啜兵强气勇,屡寇边城,为害颇甚。开元初,边将郝灵佺亲捕斩之,传首阙下,自以为功,代莫与二,坐望荣宠。 《旧唐书·突厥传》:四年,默啜又北讨九姓拔曳固,战于独乐河,拔曳固大败。默啜负胜轻归,而不设备。遇拔曳固迸卒颉质略于柳林中,突出击默啜,斩之,便与入蕃使郝灵荃传默啜首至京师。 《新唐书·玄宗纪》:癸酉,大武军子将郝灵佺杀突厥默啜。 考異曰:唐曆作「勃曳固」,今從實錄。唐曆又云「靈荃引持勒回紇部落斬默啜于毒樂河」,今從舊傳。舊傳云「入蕃使郝靈儉」,今從唐曆。 也就是说唐曆和杜佑传和新唐书玄宗纪的内容是比较接近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郝灵荃当时究竟是什么职务?一个子将能调动这么多部队吗? 子將,小將也。唐令,制每軍大將一人,別奏八人,傔十六 人。副二人,分掌軍務,奏、傔滅大將半,判官二人,典四人。總管四人,二主左、右虞候,二主左、右押衙,傔各五人。子將八人,資其分行陣,辯金鼓及部署,傔各二人。
【转载】三国时期蜀汉经济与货币政策 刘备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霸府军阀,从小织席贩屡的他,似乎并没多少经济天赋。他最爱干的是就是结交豪杰。也许是卖鞋子的时候被当时东汉政府要的税太多,以至于他为县官运营县经济的方式就是内丰财施,相当于是开仓救济。而更多的时候,刘备本身自己也是在不断的依靠别人施舍救济。所以当刘备具有荆州以后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与民休息,而是让诸葛亮“调赋”四郡,以充军实。充军实做什么呢?攻取蜀地。在建安十九年夏,随着雒城被攻破,刘备率领大军进围成都,面对富庶的成都,穷了一辈子的刘备军眼睛都亮了。刚打成都就已经开始预定分赃了,而刘备又是个对手下重信义的人,说了犒劳弟兄那就得犒劳,刘璋一投降,城门一开,那就是鸭子进了河,大家纷纷开始抢东西。但这次打完分赃后刘备他也慌了神,因为分的太过了。刘备是一个高度优先军事行动的军阀,他的所有经济生产行为都是围绕着军事作业进行的。所以当成都一分赐,他就不得不面对府库空虚,军实不足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他要想再进行大的军事动作,就不得不等到来年的赋税收上来结算过后,又或者再让诸葛亮对蜀地“调”赋。很显然前者需要时间,而后者容易酿成畸变。为这个事刘备很头疼,于是他问了刘巴怎么搞。刘巴说:好搞……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希腊居然想还钱了 据新华网9月16日报道,希腊财政部16日正式向欧洲稳定机制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提出申请,要求提前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该国提供的部分救助贷款。希腊财政部当天发表公告说,财政部长赫里斯托斯·斯泰库拉斯已致信上述两大欧洲救助机制,表示希腊计划提前偿还29亿欧元贷款。 希腊财政部表示,此举有助于增强希腊信誉,提振民众对希腊经济的信心,并将节省上千万欧元的利息支出。此外,这还能改善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并对希腊信用评级产生积极影响。 希腊2009年底爆发债务危机,经济总量缩水约四分之一。2017年起,希腊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并于2018年8月退出救助计划,逐步回归国际市场。今年8月,希腊宣布全面取消资本管制,9月初开始恢复资本正常流动。 值得注意的是,现任希腊总理齐普拉斯曾在首次当选时说,“债务危机一天不终结,我一天不打领带。” 去年6月22日凌晨,当欧盟宣布终结希腊债务危机时,这位无比开心的年轻总理终于系上了一条领带。 九年前,希腊政府突然宣布: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上限3%和60%。 随后,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从此开始。 九年间,经过希腊政府的不懈努力,希腊为欧债危机画上句号。 《南华早报》报道称,当2009年希腊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给这个承受着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双重压力的国家解了围。 2009年,中国航运企业中远开始在希腊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中心比雷埃夫斯港经营两个码头。 2016年,中远以3.14亿美元收购了该港口51%的股权,并选择在5年后再购买16%的股权。 报道称,希腊航运业的规模是全球最大的,中国60%的商品是由希腊船队运输的。 报道认为,中国的目标是让这个希腊港口发挥其“一带一路”的“龙头”作用,成为让中国货物进入欧洲和北非的门户。 据《人民日报》报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预计,2018年希腊经济将增长2%,2019年将增长2.3%。鉴于该国经济持续复苏,希腊已计划今年8月退出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救助计划和紧缩措施。 据希腊《每日报》今年9月9日报道,在第84届萨洛尼卡国际博览会的开幕式致辞中,希腊新任总理米佐塔基斯表示将致力于重建希腊,并赞扬了希腊与中国开展的双赢合作。 米佐塔基斯指出,中国中远海运集团在希腊深陷债务危机时来到比雷埃夫斯港投资,这一“旗舰项目”还将为深受紧缩影响的当地居民创造新的财富。米佐塔基斯表示,中远海运已提交一份更富雄心的总体规划,包括邮轮码头扩建、基础设施升级和新酒店建设等投资,海运部将于下月作出回应。米佐塔基斯在列举项目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时强调,比港新的总体规划投资规模将达8亿欧元左右,预计将有2500人参与施工,并最终创造3000个新的长期工作岗位。
关于阿史那献远征中亚铁门关的考证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阿史那献曾经远征中亚铁门关,关于这一点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均未提及,历代先知与帝王史中同样找不到答案,那么这种说法的出处是什么呢? 《文苑英华》中有这么一段文字记载:。。。。。。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凌铁关之远塞,扬威万里,雄金山之旧族,诚竭累朝。。。。。。 我们可以发现这段文字中出现了铁关这么一个词,那么铁关是否指的就是中亚铁门关呢? 《大唐西域记》: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之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既设门扉又以铁锔,多有铁铃悬诸户扇,因其险固遂以为名。 《新唐书·地理志》: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又二十里至于术守捉城,又二百里至榆林守捉,又五十里至龙泉守捉,又六十里至东夷僻守捉,又七十里至西夷僻守捉,又六十里至赤岸守捉,又百二十里至安西都护府。 很明显可能被简称为铁关的地方有两处,中亚铁门在粟特与吐火罗地区之间,安西铁门关在焉耆西五十里,那么哪一个才是文苑英华中所提及的铁关呢? 我们先看一下阿史那献在714年到715年都干了些什么,714年阿史那献平定都担之乱,715年阿史那献参与抵抗后突厥进攻北庭,个人的看法是英华中提到的铁关应该就是库尔勒地区的铁门关,因为文中还提及了雄金山之旧族,金山就是阿尔泰山 《资治通鉴》:默啜发兵击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等,屡破之;敕北庭都护汤嘉惠、左散骑常侍解琬等发兵救之。五月,壬辰,敕嘉惠等与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及定边道十总管阿史那献互相应援。 基本可以肯定文苑英华说的应该是此次作战才对,另外铁关这个简称并非只出现过一次 《张曲江文集》:吐蕃背约,入我西镇,观其动众,是不徒然。必与突骑施连谋,表裹相应。或恐贼心多计诸处散下,铁关、于术四镇咽喉,倘为贼所守,事乃交切。 张曲江文集中的铁关指的毫无疑问是库尔勒铁门关,从重复率和严谨性考虑,唐代铁关这个简称当特指库尔勒铁门关,中亚铁门在汉语文献大唐西域记中从来就没有关这个字(虽然它确实是个关口,恐怕玄奘法师也是为了区分才这么写的)
宋金和尚原之战似乎完全没有能被质疑的地方? 宋金战争史中时常出现史料打架的问题,但是在和尚原之战这个问题上似乎达成了共识? 《宋史·吴玠传》:娄宿死,兀术会诸道兵十余万,造浮梁跨渭,自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夹涧与官军拒。十月,攻和尚原。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度其困且走,设伏于神坌以待。金兵至,伏发,众大乱。纵兵夜击,大败之。兀术中流矢,仅以身免。 《金史·宗弼传》:及攻吴玠于和尚原,抵险不可进,乃退军。伏兵起,且战且走。行三十里,将至平地,宋军阵于山口,宗弼大败,将士多战没。 可能有争议的也就是金军的兵力了,我觉得十万应该是夸张了,《要录》也说了杀俘数以万计,按照基本全军覆没这个结果来看,金军几万还是有的,那么问题来了,吴玠在和尚原的数千宋军不过是富平之战后收集的残兵败将罢了,怎么突然就这么强了呢?
研究一下越骑校尉中的越骑究竟是个啥 汉武帝设置北军八校,其中有四个是骑兵校尉,分别是屯骑、越骑、长水、胡骑,长水和胡骑明确就是胡人骑兵,屯骑应该是汉人骑兵,那么越骑是个啥呢?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越是超越的意思,另一种认为是指百越,我个人认为两种说法都有问题,我认为越确实是指代一个地区,但我认为不是百越地区而应该是越雟郡,百越地区并不以骑兵见长,北军八校作为中央直属的职业化部队选择少民肯定也是用有骑兵传统的,我认为越骑用的是越雟郡也就是原西南夷人骑兵,西南夷中雟、昆明都是游牧民族(或者是放牧民族),总比百越人会骑马吧?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这个东西
太白阴经中提到的唐军武备应该怎么搭配? 太白阴经:甲三十领六分,战袍二十领四分,枪五十根十分,牌十面二分,弩十张二分,陌刀十张二分,箭四十副八分,佩刀四十口八分,棓十具六分。 这里面棓10具应该是写错了吧,按照六分的描述应该是30具 我个人理解是这样的 50人为一队 专职弩手:10人,弩10,长枪10,罩袍10 专职弓手:10人,弓10,长枪10,佩刀10,罩袍10 持盾步兵:10人,盾10,长枪10,弓10,佩刀10,棓10,甲10 长枪手:20人,长枪20,弓20,棓20,佩刀20,陌刀10,甲20 其实我不太清楚陌刀这玩意儿应该给谁用
非传统汉地的一个规律 非传统汉地的一个规律,那就是把湖泊称为海,古代文献中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比如蒲类海、柏海、瀚海、青海、热海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湖泊,这是为什么?是古代汉人特意区分的吗?
铁木真的称号成吉思汗的含义 成吉思汗中的汗就是大汗的意思这点无需解释,那么成吉思又是什么意思呢?打开百度随便搜索一下基本给出的答案都是大海的意思,那么事实是这样吗? 成吉思被认为是大海这个观点来源于保罗·伯希和等人认定的突厥-蒙古语中大海一词的变音,说实话这是一个很老的观点了,首先提到成吉思汗这个称呼的波斯语史料《史集》中明确解释了成吉思的含义是坚强的,现代语言学家在雅库特语中发现的成吉思这个词同样是坚强的,法国突厥学家巴赞在安纳托利亚土耳其语的一种方言中同样发现了成吉思这个词,意思和用法与雅库特语基本相当,更为重要的是巴赞在图瓦地区出土的10世纪突厥卢尼文铭刻中识别出了成吉思这个词,依然是坚强的意思,因此完全有理由认为成吉思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是坚强的而不是大海。 最后再提一点通过对蒙古秘史的研究,后来成吉思这个词中只存在于祭火文中,意思是打火用的质地坚硬的石头或者铁,你很难想象这个词会和大海有什么关系。
从方向观来看突厥人和匈奴人恐怕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土耳其一直宣称其祖先为匈奴人,现在土耳其你还能看到冒顿的半身像,那么他真的是在乱认爹吗?说来也是搞笑土耳其的理论依据实际上还是中国古代文献提供的,北史和新唐书都认同突厥出自匈奴的观点,隋书和旧唐书则不是这种观点。 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不妨从两族的方向观出发,之所以选择方向观是因为游牧民族注重迁徙,这其中对方向的辨识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如果突厥真的出自匈奴那么毫无疑问两者应该是相同的才对(插一句,游牧民族定居化后方向观就变的不再重要,突厥人的产生过程中没有定居这件事,因此可以认为如果突厥真的出自匈奴那么方向观理应保持一致)。 首先我们看匈奴人的方向观,我们选择左右贤王的分布地点来看,根据现代考古以及古文献记录,匈奴右贤王当居于阿尔泰山以西,管控西域,而左贤王则肯定在杭爱山以东地区(从漠北之战霍去病东路军对战左贤王,以及之后左贤王失去对鲜卑和乌桓的控制来看,这个结论没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匈奴人的方向观是左东右西上南下北。 再来看突厥人的方向观,我们选择左右两厢的地理分布来看,旧唐书所言西突厥左右两厢按东西分布属于脑补出来的玩意儿(这是以汉人方向观套突厥人),根据丹麦语言学家汤姆森对古突厥碑文的解读,突厥人在找寻方向时永远先找东方,以东为前方,西为后方,那么突厥人的方向观其实就是左北右南前东后西,王忠嗣在进攻后突厥的两战中,第一次碛口之战收取了右厢之地,第二次萨河内山之战击败的是左厢部众,王忠嗣是朔方节度使打后突厥肯定是从南往北打的,从遇敌顺序就可以看出突厥人真实的方向观了,和匈奴人完全不一样。 综上所述,只从方向观看,突厥和匈奴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请教一下明初将领里傅友德和冯胜属于什么档次的? 请教一下明初将领里傅友德和冯胜属于什么档次的?朱元璋杀这两个人比较晚是因为朱标死掉的关系吗?岭北之战傅友德换徐达能不能保证明军至少不败?
唐蕃三十年安西争夺战概述 本文是个人读书总结,欢迎探讨有争议的内容 写在开头:本文采用类似资治通鉴的写法记述从662年12月到693年5月,唐蕃双方对安西的争夺战史,包括比较重要的外围战,基本不会涉及唐朝同时对西域以外地方开战的内容,同时武周时期为了方便依然称为唐朝,年号问题如无必要不会严格按照历史上实际使用结束日期,而是采用资治通鉴的年号,请知悉。 龙朔二年(662年)因此前都曼之乱后疏勒地区并不太平,当地突厥弓月部引发叛乱并串连龟兹当地的不安分势力,唐廷于当年十二月任命右武卫将军苏海政为?海道总管进讨疏勒和龟兹(诏令发出的时候还不知道是弓月部引起的,也不知道弓月部已经勾结吐蕃),行军途中因阿史那布真诬陷阿史那弥射谋反,导致苏海政错杀弥射,苏海政在解决了弥射的“叛乱”危机后率兵讨平龟兹叛军(龟兹国王未反)后进入疏勒地区南部,没有料到吐蕃军队会突然出现,本已师老兵疲的唐军无力再战,便用军资收买吐蕃军,双方约和而还。[册府元龟,新唐书,吐鲁番出土文书] 龙朔三年(663年)五月,吐谷浑叛臣素和贵逃入吐蕃向禄东赞报告了吐谷浑的边防情况,随即禄东赞便对吐谷浑发动总攻灭亡了吐谷浑(但是残部尚在),六月禄东赞遣使陈述吐谷浑之罪过并请求和亲,高宗识破吐蕃的缓兵之计断然拒绝,在派刘文祥谴责吐蕃的行为同时,调遣郑仁泰、独孤卿云、辛文陵、苏定方等人加强青海、陇右地区的防御能力。[新唐书,旧唐书] 龙朔三年(663年)十二月,弓月部再度勾结吐蕃进攻于阗,唐廷命令安西都护高贤为行军总管将兵击弓月,高贤在任务中去世。(可能战死也可能是病死)[资治通鉴] 麟德二年(665年)正月禄东赞再度派遣使者,这次请求与吐谷浑和亲并请求割让赤水之地供吐蕃养马,高宗再度拒绝。闰二月,因安西都护高贤意外身亡,唐廷急令西州都督崔知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将兵救于阗(这也是为什么认为高贤是在任务中死亡的,如果正常交接的话,是不会让西州都督去救的而是应该用新任安西都护裴行俭),此次对手并不普通,实际情况为吐蕃赞普亲征,在经过了一番激烈的交手后(到当年八月战斗都没有结束),崔知辩成功击退吐蕃军队。[资治通鉴,旧唐书,吐鲁番出土文书,安西判集,大事记年] 乾封二年(667年)禄东赞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入侵的唐军,后因病逝于军中,唐军乘机进军拉萨,火烧布达拉宫而还。(唐军将领疑似苏定方,因为苏定方当时是安抚大使总领诸军,而且苏定方也擅长高原作战,但没有直接描述,另外这段记载只见于藏语史料,故存疑,姑且一写),同年由于阿史那布真死亡,西突厥残部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乘机收拾余众联合吐蕃准备对抗唐廷。[西藏王臣记,册府元龟,资治通鉴] 总章二年(669年)九月,唐军虽在去年灭亡了高句丽,但是唐高持续25年的战争对唐朝的国力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此高宗决定将吐谷浑余部迁徙到凉州南山居住准备暂避吐蕃锋芒,但是诸如契苾何力等人认为应该主动进攻吐蕃导致这个决定未能实行。[新唐书,资治通鉴]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与西突厥余部(阿史那都支)进攻西域攻陷十八州(四月的时候是已经攻陷,什么时候出兵的不知道),随后又与于阗(吐蕃进攻西域此时必走于阗南山道,所以于阗此时相当于被吐蕃武力胁迫)攻陷龟兹拔换城(阿克苏),唐朝此时虽然未丢失全部四镇,但却选择保存实力主动撤销疏勒、龟兹、于阗、焉耆四镇退回西州。四月九日,高宗决定对吐蕃实行反击,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逻娑=逻些=拉萨),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率军十万(新唐书中也有5w的说法,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合理的解释,我认为进军西域的阿史那忠和进军青海的薛仁贵两人各领5w,总数是10w)讨伐吐蕃并护送吐谷浑人返回故地。八月唐军抵达大非川,薛仁贵命令郭待封用两万人看守辎重,其余部队准备轻装上阵,薛仁贵率部先行至河口大破吐蕃军,然后进屯乌海占据了地利等待郭待封的增援,然而郭待封原先职位与薛仁贵相当,故耻居其下,故意违背薛仁贵的命令,率领大军携带全部辎重进军,由于行动迟缓,途中遭到20w吐蕃军队的袭击,郭待封不敌丢失了全部辎重,薛仁贵不得不退回大非川,途中遭遇吐蕃论钦陵40w大军的进攻,唐军大败,死伤殆尽,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与论钦陵“约和而还”,吐蕃全面占领吐谷浑故地,回朝以后三人均被免死除名。(补充说明史料中记载的40w吐蕃大军当为夸大,此时吐蕃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投入40w部队,实际上吐蕃人的聚集区在西藏各个河谷地区要将这些人以一户出一兵的方式投入青海地区,作为一个奴隶制国家,我个人认为这是绝无可能的,吐蕃在禄东赞执政后走的是桂、庸相结合的户籍模式,与中原王朝的户籍很不一样,另外松赞干布时期吐蕃一户出一兵最多只有5w人,670年吐蕃强大了不少,可投入部队我认为最多20w)[资治通鉴,新唐书,册府元龟,吐鲁番出土文书]
西汉漠北之战损失十万马匹的原因 西汉漠北之战,根据汉书的记载均表示总共有十四万匹马参战,骑兵基本一人一马,资治通鉴认为四万私马运粮,然后根据吧友的观点以及其他人的观点列出以下几点可能导致战马大量损失的原因 1.累死 此次作战因为汉军基本是一人一马,无法换骑节省马力,又有长途奔袭的行为,所以可能性有 2.战死 卫青一路斩首1.9w,而他这一路损失与斩获相当,可见这一路战损马匹的数量可能不低 3.冻死 西汉马屁主要饲养于关中地区,高纬度作战冻死的问题可能存在,虽然是夏天出兵,但是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依然可能有冻死的问题 4.人为宰杀 唐宋时期运输牲口有口粮转换标准,汉朝时期可能也有这种情况 5.贪污 那么哪种会是主要原因呢?
关于宋朝五路攻夏的问题 宋朝五路攻夏,种谔和王中正都是进展顺利尤其是种谔连下三州怎么打着打着就没军粮了呢?30w大军进攻怎么连补给问题也搞不定?当时河西地区已经沙漠化了吗?
唐王朝的毁灭高骈是否要负主要责任? 唐王朝的毁灭高骈是否要负主要责任?
请教一下关于不教民战,是谓弃之的问题 请教一下关于不教民战,是谓弃之的问题
请教一下刘裕北伐南燕的作战中战车的作用 请教一下刘裕北伐南燕的作战中战车的作用
关于怛罗斯之战的几个疑问 第一,两军交战的战场是在哪里?有说是怛罗斯城下也有说是怛罗斯河旁 第二,两军参战人数是多少?阿拉伯记载是两军各有十万,中国方面的记载版本更多,有说阿拉伯二十万的,唐军的人数也有各个版本 第三,葛逻禄到底有没有一开始就加入唐军?资治通鉴说的番汉三万指的是安西军和费尔干纳的盟友,葛逻禄哪里去了? 第四,有没有哪本史料明确指出战斗前四日两军战况的?
关于赛约河之战的几个疑问 第一个问题,匈牙利方面与蒙古军兵力谁多谁少? 第二个问题,库曼人有没有南下? 第三个问题,拔都过桥后与匈牙利人作战双方骑兵兵力大致是几比几? 求大佬解惑,最好可以给个出处,网上实在找不到靠谱的
请教一个第二次元日战争的问题 第二次元日战争中东路军登陆志贺岛时投入了多少兵力?有大神能说一下吗?
解放战争前期新四军部队战力研究 津浦路作战期间新四军八师不过三个团的兵力在攻打滕县先是在清扫外围时歼灭了2000多人,然后在之后的攻城巷战中歼灭守敌8000多人,其中7600人是俘虏,八师伤亡400人,这种不科学的交换比国军新二师是怎么做到的,到底是新二师太废还是八师人人是高达
封建迷信 讲道理,你们有没有觉得e4n点遇到5ss的时候如果你拿ss胜,出货率很高?
转微博,真猴版衣阿华
这是哪位大哥盗了我的号帮我捞出 这是哪位大哥盗了我的号帮我捞出来的吗
发一下某位大仙的言论,权当一笑
关于好感度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啊,你们有没有觉得推e4的时候好感涨得飞快,我的旗舰20把涨了4点。。
地球队长第三话吐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