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书◆书画 蔺飞小屋
宣纸线装书、书画扫描、展示文件做旧、历代名家书画复制、中式会所、书房装饰书画18601141578
关注数: 50 粉丝数: 50 发帖数: 1,189 关注贴吧数: 323
元代书画家倪瓒作品集【倪瓒个人 元代书画家倪瓒作品集 【倪瓒个人成就】可定制宣纸原大挂轴及画框18601141578 绘画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他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画中题咏很多。他的画由于简练,多年来伪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萧条淡泊的气质。在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明清时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将他置于其他三人之上。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王冕《送杨义甫访云林》说,倪瓒“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画作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涧 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传世。 书法 倪瓒工书法,擅楷书,他的书法作为在野的高人韵士,参禅学道,浪迹天涯 ,以一注冰雪之韵,写出了他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徐渭云:“瓒书从隶入,辄在钟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 倪瓒真正做到了既“隐”且“逸”,其书既遒劲、精美,又率意、简逸,无怪乎后人多称其为“倪高士”。文征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赞美过他的书法。文征明评曰:“倪先生人品高轶,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 。”董其昌评曰: “古淡天真,米痴(即米芾)后一人而已。”倪瓒与格守帖学的书法比较,完全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不免遭人非议。如项穆指责倪瓒“下笔之际,苦涩寒酸。纵加以老彭之年,终无佳境也”。而近代书家李瑞清认为:“倪迂书冷逸荒率,不失晋人矩 ,有林下风, 如诗中之有渊明(陶渊明),然非肉食者所解也。”倪瓒传世作品有《三印帖》、《月初发舟帖》、《客居诗帖》、《寄陈惟寅诗卷》、《与率度札》、《与良常诗翰》、《与慎独二简》、《杂诗帖》等多种。 诗词 倪瓒生活于战乱的环境中,想逃避现实,放弃田园产业,过着漫游生活。“照夜风灯人独宿,打窗江雨鹤相依”,就是他生活的写照。不过他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他在《寄顾仲瑛》诗中说:“民生惴惴疮痍甚,旅泛依依道路长。”尤其是至正十五年(1355),他竟以欠交官租被关进牢狱,他在《素衣诗》中说:“彼苛者虎,胡恤尔氓。”表明了他的批判态度。不过倪瓒对现实常常采取消极姿态。他有一首散曲〔折桂令〕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他不隐也不仕,漂泊江湖,别人都不了解他,他也不想被人了解。倪瓒的诗造语自然秀拔,清隽淡雅,不雕琢,散文也一样。 著有《清閟阁集》15卷。
精品图书古籍电子版,流传海外孤本传世古籍 【品质图书】可分享电子文件18601141578 此《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敦煌石窟)由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编著。全书共六卷,收录1908年伯希和考察团从新疆进入敦煌所拍摄:莫高窟外景、洞窟(约一百八十二窟)彩塑、壁画等照片计约三百多幅(单色图版)。此套法文版先后于1920至1924年出版。就敦煌石窟而言,最早进行全面详细的考察,当属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带领的考察团的工作。1908年2月25日伯希和考察团从新疆进入敦煌,他们来到莫高窟以后,首先集中进行洞窟的编号、测绘、摄影和文字记录工作,其中伯希和主要负责文字记录,抄录大量的洞窟各类题记,测量师 瓦扬(Louis Vaillant)和摄影师努瓦特(Charles Nouette) 分别负责测绘与洞窟拍摄工作,他们一直工作到5月27日,期间除了在藏经洞检选写经佛画外,一直在从事洞窟的各类必要工作。此书所披露的敦煌照片资料,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亦即莫高窟洞窟图录(以《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为代表)在中国大量出版之前,成了世界各国学术界从事相关研究主要可资利用的洞窟彩塑与壁画照片资料,对世界范围内敦煌石窟与佛教美术的研究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即使到了今天,即使是敦煌研究院先后出版了大量各类图录,但由于该资料的全面性、原始性,以及照片拍摄年代的关系,一直是学界重要的参考资料。最值得一提的是,从伯希和考察团拍摄到今天已有百年的时间,在这百年当中,由于自然、历史以及人为的关系,洞窟已经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有的甚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当时完好的彩塑壁画,到了今天早已不存(代表像敦煌编第220窟上层壁画),但却在伯希和图录中意外得到保留,弥足珍贵。另一方面,洞窟变色、脱落、崩塌等属自然不可抗拒力量的作用,也使得百年前的照片成了不能再现的历史。现在的莫高窟崖面为了保护而被加固,属不得已而为之,却使今天的人们无法看到莫高窟沉淀了上千年时间的外景与面貌,但在伯希和考察团的照片中有记载。(介绍参考)法文书名:MISSION PELLIOT EN ASIE CENTRALE : LES GROTTES DE TOUEN-HOŮANG : Peintures et Sculptures bouddhiques des époques des Wei, des T’ang et des Song : PAR PAUL PELLIOT伯希和共计编号至182号,其中莫高窟南区洞窟至171号,北区181、182号,中间空缺号洞窟不详。共计拍摄莫高窟外景、洞窟彩塑、壁画等照片计三百多幅,先后发表于1920-1924年在巴黎出版的《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六大本(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 : peintures et sculptures bouddhiques des époques des Wei, des Tʻang et des Song)均为单色图版。(介绍参考)大致目录第一册:第一窟至第三十窟第二册:第三十一窟至第七十二窟第三册:第七十二窟至第一百一十一窟第四册:第一百一十一窟至第一百二十窟北壁第五册:第一百二十窟北壁至一百四十六窟第六册:第一百四十六窟至一百八十二窟等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年5月28日-1945年10月26日),世界著名的法国汉学家、探险家。就学于巴黎大学,主修英语,后入法国汉学中心学习汉语,继入国立东方语言学校,专攻东方各国语文历史。曾从师法国汉学家E.E沙畹(1865-1918)等人学习,志力于中国学研究。1908年往中国敦煌石窟探险,购买了大批敦煌文物,带回法国;今藏法国国家图书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