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敲了旗子 闲敲了旗子
关注数: 0 粉丝数: 4 发帖数: 1,123 关注贴吧数: 1
[小道]刑佳栋=小老头儿? 转自杨蕊的博客: 《我是身边的小老头们》“地干了,起风了。一颗平时没注意过的树的叶子,全黄了。小猫还是没影。。。 好像有点象北京了。 格桑师哥带着他的收音机的耳机,板着脸,不知道是在想他儿时的快乐,还是现在的苦恼。被我一问,恍惚中回答我:树上的梨子熟了,是秋梨,可以等晚上没人时偷偷去摘。 王大志同学,昨天霸占我的电脑上网赌球,第一次学习到赌球的知识,好玩!内部消息:他挣大钱了!! 田宇师哥这些天较比怪异,不是《禅的故事》,就是《尼彩》。一天主要活动:吃饭,睡觉,看书。基本快疯了。主要表现:一睡醒,张口就是相当深奥,并且在我听来有点拧吧的哲学理念。 佳栋师哥这会儿抱着尼彩睡觉了,由于与田宇师哥同屋,这些天他也好像有点。。。不过他已被我评为:最靠普师哥奖!虽然他老是叫我:小娟人! 还有林林师哥,感觉最帅,最绅士的一位。(特别说一下,林林哥哥的父亲,也是老有魅力了)已被本组女演员(当然就我一个女演员)评为:最优秀男人奖!虽然他说:出去千万别说我是他师妹。。。 这就是我身边的男同志们!各个都像个小头。没准这戏拍完,我也就变成了小爷们了。说话要小心,不然他们不带着我玩了(所有的师哥说的)!虽然他们说,我是本组唯一的女同志,一定很吃香! 哼!”
[新闻]以母亲的名义-话剧《纪念碑》 以母亲的名义   不久前,中央实验话剧院的《纪念碑》中深受战乱之苦的母亲梅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时值“三八”国际妇女节,3月1日至10日期间《纪念碑》再度在北京人艺小剧场公演,用母亲的名义向世界发出爱的呼喊。   寻找女儿等受害者的尸体,向敌方士兵斯特科进行报复,复仇者和施暴者之间爆发了尖锐激烈的冲突……鲜花和掌声潮水般涌向影视明星凯丽的同时,也涌向扮演罪犯士兵斯特科的段龙、邢佳栋两个同样年轻的演员,他们饰演的战争中的罪犯撑起了《纪念碑》的另一半。   斯特科这样的角色无疑是对演员的巨大考验和挑战。段龙觉得自己性格敏感多虑,他的斯特科更注入了一点神经质。与梅加心灵较量时变化多端而迅速、高难度的形体动作中,展示了角色的狂躁激烈。剧中斯特科多处难度颇大的形体动作,对邢佳栋同样是精神和体力上双重付出,塑造这样一个复杂扭曲的心灵则让他一次次感到兴奋和狂热。邢佳栋竭尽所有想象和激情,尤其是那一首《鲜花在哪里》让听者潸然泪下。由电视剧《渴望》中的刘慧芳而成名的凯丽,此次在《纪念碑》中扮演剧中主角母亲梅加。凯丽传神的表演,向观众发出震人心腑的追问;母亲的眼泪为谁而流?纪念碑为谁而立?面对罪犯斯特科,经历战争的苦痛后,成为了伟大的母亲,而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凡母亲,都有着最伟大的母性光辉。 2001年3月2日
[新闻]难忘《吕梁》英雄--“孟二楞”邢佳栋  夏日的北京酷暑难耐,但黄土高原上的凛冽寒风和漫天飞雪依然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中,《吕梁英雄传》中的英雄们更是令我难忘。  《吕》剧的创作过程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艰苦。那些日日夜夜,剧组的主创人员——包括导演、摄影、美术、录音、服装、化装、道具、演员。。。。。。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奋战在山西吕梁山的黄土高坡、沟沟坎坎,穿梭于汾阳地区的村村 巷巷,老乡家的炕边灶前。  由于剧本不够成熟,导演何群还担起了改编的重担,他几乎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在通宵达旦的工作,可谓是呕心呖血。摄影的工作量之大,工作之细致更是令人叹服。我们这些扮演民兵的演员,穿着破棉袄,成天在吕梁山的乱石和土坡间摸爬滚打,又脏又冷,累了困了就往地上一躺,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每个部门在非常艰苦的拍摄条件下都非常敬业,总之没有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就不会有今天这部精良之作。  拍摄《吕梁英雄传》的过程,是我当演员以来最为艰苦、也是体会最深的创作经历。我从小生长在山西,对于黄土地、土窑洞、山药蛋、山西方言都是熟悉的,心中对生养我的亲人和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依恋,所以这次何群导演选我出演《吕》剧中孟二楞一角,我感到由衷的兴奋,从而对创作也是认认真真,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拍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语言塑造对演员创造角色是多么至关重要!山西方言本身就比较硬朗,讲起来挺“冲”的,而我演的人物孟二楞的性格又恰好比较横冲直撞,山西方言是我的母语,那演起来自然就比较得心应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很大帮助。  《吕梁英雄传》的拍摄历经2005年元旦、春节、五一长假等好几个节日。有人说在越艰苦的环境下,人们之间的感情越深,这话一点没错。  我永远不会忘记拍摄过程中的一点一滴,我将永远感谢那些关怀我帮助我的伙伴们,感谢那些在严寒风雪,在烽火硝烟中与我为伴的人们。  我将永远怀念我们在一起顶风冒雪的站在山上的日子,我将永远怀念我们一同挤在老乡家土炕上休息的时光,我将永远怀念我们在窑洞中讨论剧本的时刻……因为他们是我心中最真切的“吕梁”英雄。    邢佳栋 2005年8月10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