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gogogo
lastgogogo
关注数: 46
粉丝数: 87
发帖数: 6,166
关注贴吧数: 10
点名武林至尊上兵伐谋行路难骗子帮 骗别人是本事,骗自己算怎么回事呢?今天莫名其妙说我yy磕头。求放原版录音出来给大家听听。 事情经过:本人杜蕾糸,经历帮会(秋意浓,夜影,青莲剑歌,神隐),最早秋意浓帮会和萌兽出击是敌对,大概2内时期把,秋意浓士气低落,每天yy没人,打架没人,所以退帮。机缘巧合进了夜影,开始了霸服反霸服之间的争斗。最早和上兵伐谋结仇是我在明教护书,我身上没书,上兵的杀了我,我在帮会问和他们是敌对么,说是,但是没怎么打他们,因为当时主要打执棋龙旗故林霸服帮,我当时退了护书,又被他们开红杀,我就记住他们了,所以每天上线(夏天早8晚11)见到落单的就杀。后来夜影这边也是因为yy没人,打架叫不来人和个单机一样,就退帮了。朋友说,要不去霸服帮那边把,我本来是不想去的,因为每天上线都是单点敌对,见到就杀,自己知道仇恨大,朋友说改个名就行,我寻思一个游戏,在一个敌对打架,到一个帮就一致对外,多大个事,就去了梨花开,这里提一句,当时爱喝茶是接纳了的,但是我本人坚持不改名,导致龙旗还是执棋某个管理找爱喝茶谈话,我就这样被劝退了。在梨花开一个小时不到,我和梨花开的弟兄们也说了,我退了会单点龙旗执棋,他们看到可以帮,但是我落单梨花开的尽量不要点我,就这样出去单点执棋龙旗一个月,后来故林的锦衣卫的北离的九黎的林深时见鹿的都掺和进来了,毕竟人家是联盟,帮忙打架正常。我只能见到落单的也杀。期间和上兵伐谋没什么大冲突,后来有个叫徐阿搔的,我不知道原来叫啥,开红打我还口水我,就这样又和上兵伐谋打起来了。随后青莲剑歌开dkp,我回去混dkp顺道打霸服联盟,行路难什么时候打的忘记了,反正行路难上兵是联盟,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打,也没啥深仇,期间我确实私聊过几个行路难的,说不打行么,也没啥深仇,我主要是想打执棋龙旗故林那些霸服帮。后来也是因为yy没人的原因,同时dkp停掉,顶着追杀不好打架,又退了青莲剑歌,两周左右进了神隐混dkp,中间我私聊过好几个行路难和上兵的,表达了不想和他们打的意思,他们说,因为金顶顶杀了他们就骂他们骗子帮,我说关我什么事。人家说对帮不对人。我是能避免和他们打就尽量避免呢,给我打急眼了我也是见落单就杀,谁没点脾气呢。提一句,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宁大侠,我觉得做人比他们帮的其他人强。前两周吧大概,具体时间忘记了,帮主开会说,上兵伐谋和行路难暂时不打了,他们那边整合,也不想和我们打了,休战。第二天,百里东君在帮会频道打字,说成都授业点有敌对,我传过去组队没发现敌对,百里东君说上兵的,我在yy就说了,昨天开会说了,休战,yy有人回应了说不打了啊,我以为是百里东君呢,呆了会发现百里东君和上兵的一个人打起来了,我就赶紧过去附近喊停手,双方停手了,当时是上兵伐谋锁定这百里东君,百里东君就私聊他说看什么看,不服下来打,人家就下来开红打百里了,后来来个上兵行路难忘记谁了,继续杀,把百里杀了,百里因为听了我的停手,全程没还手。因为昨天刚开的会,我是当事人,想着把事情解释下,就去了上兵yy,想发图不给马甲,我就念了念我们队伍及帮会的聊天记录,同时我记得乔语白问了我一句,你是代表帮会来的?我说我只是当事人,是帮会的一个小兵,想解释今天这件事。乔语白了解了下情况说没事了我就走了。第二天早晨,雪舞神隐他们又开始和上兵伐谋行路难打起来了,我还纳闷呢,当时帮会yy说的是,打就是了,这群反复无常的小人。就这样又打了几天,后来同样因为dkp停掉yy没人顶着追杀不好打架我就又退帮,每天和与君的一起打架。与君邀请我进帮,我说先解决行路难和上兵的问题把,因为我进帮他们打我,我还没发叫与君的一起打,那不成拉仇恨了么,昨天行路难有个人还邀请我去和他们一起玩,说打挥斥方遒和霸霸,我说没办法啊,挥斥方遒是我朋友建的,霸霸那几个小团体也是老敌对,都打成朋友了,以后有机会把。本来以为和行路难上兵伐谋解决了,今天突然就来个我去yy磕头,真搞笑啊。玩个游戏又是录音又是截屏的,如果说骗别人是本事,骗自己算什么玩意啊?再说你们觉得自己比巅峰时期的执棋龙旗故林北离锦衣卫九黎林深时见鹿厉害?抓单我能吃亏么?今天早晨成都亦庄俩落单的,我都私聊了,说不打了把,结果下午就来个这?真是给脸不要脸啊,做人做到这种地步也是前无古人了,奉劝有点良心的帮众,远离这种小人把。
农管来了,转基因作物还远么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追回已经销售的农产品,对违法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监督销毁,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对农户,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一)销售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二)销售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三)销售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追回已经销售的农产品,对违法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监督销毁,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对农户,并处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一)在农产品生产场所以及生产活动中使用的设施、设备、消毒剂、洗涤剂等不符合国家有关质量安全规定; (二)未按照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或者其他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使用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包装材料等,或者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包装材料等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或者其他质量安全规定; (三)将农产品与有毒有害物质一同储存、运输。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按照职责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未按照规定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 (二)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未按照规定收取、保存承诺达标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 第七十四条 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或者销售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的农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货值金额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法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改行改行,种什么地呀,改行当工人去了。
央视内部晚会----东方红时空
向老英雄致敬 我国氢弹之父于敏去世享年93岁 曾隐姓埋名28年
法律与道德的冲撞 高铁“见义勇为”教训霸座男,他被判4个月拘役、罚6万?! 中国经济网 百家号01-1516:07 假如高铁上遇到同样的事情,您会怎么处理。 前段时间,北京至天津动车上,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小伙“见义勇为”,动手教训了霸座乘客并将其打伤。 事发时,刘某正乘坐动车回天津。 途中乘客李某买了二等无座票,却非要坐在一等座上,拒不离开。刘某因看不惯李某无理取闹的行为,便动手教训了他。监控显示,刘某先是抽了李某一耳光,又踹了他一脚。打的几拳,造成了霸座乘客李某眼部轻伤。 最终刘某被判4个月拘役、罚款6万…… 假如高铁上遇到同样的事情,您会怎么处理。 来源:北京交通广播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翻看小崔读书汇微博,发现两篇有意思的文章。一篇关于司马的,司马说: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并没有发现确凿的外星人存在的证据,最新的所谓证据不成其为证据,如果政府批准的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出问题找不到证据一样。 逻辑不清呀。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出问题,问题都已经出了,还要什么证据?看起来司马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也是很慎重的呀,毕竟如果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问题,就算吃个半死不活你也没证据证明是转基因食品引起的。还有一篇是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写入了教材。看起来农业部这次没发函给教育部郭嘉机密文件呀。
崔能否建议委员进行提案 以前看到一个新闻,说是一个老赖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因父亲属于失信人员,大学拒收。虽然貌似是谣言吧,但感觉应该可以考虑相应的约束性法律条款。比如:小明的爸爸因贪污受贿被查出判刑,小明在高考中就要减掉适当的分数,反之,如果连续15年工作出众有杰出贡献并且无违法记录的,可以给子女加适当的分数 贪官贪污,除了自己享受外,给自己的直系家庭带来更直接的利益,受众人包含近亲子女,贪官的查处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举报,在法律条款对官员约束力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增加类似于“连坐”的机制,是否更有威慑力呢? 闲来无事瞎琢磨的想法,大家别喷我啊。先闪。。。
看看张启发们的所作所为 OF RICE AND MENBy Newsweek Staff On 12/19/04 at 7:00 PMShareNews Gu Riliang works long days tending the white and green sprouts growing in petri dishes at Beijing's Center for Plant Transformation. When the sprouts are big enough, Gu moves them to 20-centimeter-tall glass jars filled with a clear, gelatinous nutrient. Because the building's temperature and light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to avoid disturbing the sensitive plants, it's easy to forget whether it's day or night. The work is tedious, but important. The sprouts are the first growths of corn seeds that Gu's professors a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v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Some of the strains are made to live longer than natural varieties, others to require less fertilizer, resist disease or be more nutritious. Gu, a 26-year-old grad student, doesn't allow himself to speculate whether the sprouts will be sequestered in the greenhouse behind the labs, along with other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or be planted one day in a farmer's field. "I only test them," he says. "Policy isn't our responsibility." Beyond the lab's eerie blandness, the work of Gu and his colleagues is causing a fierce debate over the future of the world's agriculture. At issue is whether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plants, like Gu's corn, should be used to supply the world with abundant and cheap staple crops. At present, the bulk of GM corn and soybean produc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is intended for animal feed. Some scientists argue that the health effects of GM foods should be studied at length before the technology is adopted widely. This dispute is at the heart of a trade clash between Europe--which embraces the environmentalists' argument--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of GM crops. For the last few years, China,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agricultural powers, has been the wild card in this dispute. After taking an early lead in GM technology, China backed off in the late 1990s, largely because of Europe's caution. China's scientists have had to keep their seedlings locked away in the labs. Now China is on the threshold of allowing the commercial planting of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staple crops: rice. Six strains of GM rice have already passed a gantlet of field trials and studies, setting the stage for final approval by a meeting of ministers, perhaps as early as January. According to scientists advising the Agriculture Ministry, approval will most likely be forthcoming, which means that China could start planting GM rice as soon as spring 2006. Shortly thereafter GM rice could end up on millions of Chinese dinner tables. This would be the first time that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plant was used widely as a staple food crop. For China, the implications are far-reaching. GM rice could add billions of dollars in annual revenue to the country's agricultural sector, reduce pollution as farmers begin to use fewer toxic pesticides and fertilizers, improve nutrition and produce higher yields to feed the country's huge population. China's influence would be felt throughout Asia as other countries jumped on the GM bandwagon. Environmentalists have been doing their best to derail the move. Late last week Greenpeace, a longtime opponent of transgenic plants, denounced the ministry's "behind closed doors process" as "scientifically and ethically flawed" and warned that scientists "still know too little about the unintended impacts of genetic modification." China's press jumped on the story, setting off a firestorm of debate on the Internet. "We can use science," one blogger wrote, "but we'd better not damage the natural balance." The campaigning has had an effect. "Now, I cannot say definitely" whether GM rice will be approved, says Chen Zhangliang, president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chairman of a biosafety committee on GM crops. Bloggers aside, the environmentalists raise some legitimate points. As China's leaders prepare to take this big step, it's worth asking: How great is the risk? And will the benefits be worth it? To China's geneticists, the answer is yes. They've been working for years on GM rice, and they've come up with six strains as candidates for commercializing. One contains a gene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or Bt, a soil bacteria that produces a natural pesticide. Another rice strain uses genes from legumes that confer resistance to pests like the pink stem borer, a common Asian moth that eats rice during its larval stage. A third variety produces a protein that fights bacterial blight, and geneticists are working on "green rice" that would require less fertilizer and resist drought. According to one Chinese study, adopting GM rice, along with GM cotton, could result in an annual increased profit to China's agricultural sector of "roughly $5 billion in 2010." One test plot of Bt rice in Hubei province showed an increased yield of 15 percent over conventional rice, and another required fewer pesticides. Cutting the tonnage of pesticides sprayed on China's crops would save the lives of at least some of the hundreds of farmers who die each year of pesticide poisoning, particularly in the rice fields. "The farmers stand for hours in shin-deep water that is full of chemicals," Huazhong University professor Zhang Qifa says, adding that one Chinese farmer out of 30 is hospitalized at one time or another for poisoning. At the same time fertilizers--often simply human waste applied to the fields--are polluting groundwater and rivers. Economic and health figures aren't the only numbers Chinese officials are looking at. Across Asia, populations are booming: by 2045, demographers predict that together India and China will be home to 3 billion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the amount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is shrinking due to urbanization and road building. That's a stark contrast to European countries and some Asian ones, such as Japan and South Korea, where population growth is virtually stalled--and GM produce is mostly banned. "They don't feel a need for the future," says Banwari Mishra, a director of rice research for the Indian Counci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But in Asia we have to enhance our production." Little wonder then that the developing world increased its acreage of GM crops from one quarter in 2002 to one third last year,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 a nonprofit GM advocacy group. Poverty is another consideration. According to Mishra some 20,000 children go blind annually in Asia because of poor nutrition, primarily because they don't get enough vitamin A. Now, he says, researchers are working on creating vitamin A-enhanced rice that might help to cure much of the problem. The upshot, the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s Cantrell says, is that peop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willing to accept a higher risk than thos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how high are the risks? What bothers scientists is that nobody knows for sure. Too few tests have been done to gauge what eating unprocessed GM food could do to human consumers, especially to infants and children. For instance, the pesticides that China's Bt rice produces can trigger a response from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potentially causing allergic reactions. According to Xue Dayuan, a professor at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he most thorough test to date of the Bt gene's toxicity to mammals was a three-month trial on mice that showed no negative impacts. Scientists won't know if it's truly safe until they've done tests on humans. GM critics also argue that transgenic crops could have serious unintended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Since GM crops have marked advantages over natural varieties, farmers will be keen to plant them. That might drive down the diversity of crop species, making crops more vulnerable to new pests. Studies have also shown that pollen from GM crops can drift for vast distances,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contain them on farms. That's a particular worry in China, which doesn't have a good record in managing GM seeds. When Bt cotton was authorized in two Chinese provinces in 1997, peasants began growing it illegally, and it's since spread to more than 10 provinces. In the Yangtze city of Wuhan, where scientists run China's largest GM-rice-test fields, "a local company got some of the GM [rice] seed and began selling it to local farmers," Zhang says. Today, he says, more than 100 hectares of GM rice are being cultivated. "The government shouldn't move too fast," Xue says. "We need to solve many other problems before we can commercialize GM rice." That's not likely to happen, given China's eagerness to go ahead with GM rice. And if GM seeds deliver high-quality rice cheaper than natural varieties, there's likely to be pressure throughout the region to adopt the technology. "If Chinese rice comes into India and it's cheaper, maybe [India will] switch over more quickly," says S. D. Shikamany, a researcher at the Indi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The Philippines and India have already started field tests of GM rice, and India could be ready to commercialize GM rice in as little as three years. Vietnam, Thailand and Indonesia are also testing GM rice varieties in their labs. Thailand is trying to boot-strap a biotech sector, and Prime Minister Thaksin Shinawatra last summer vowed to overturn any ban on commercial production and trade in GM products. "The government," he said, "won't let the country miss the biotechnology train." The engine seems to be pulling out. 原文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newsweek.com%2Frice-and-men-123141&urlrefer=1f52c6466ef926fa4c72e7449d2ef9bf 张启发亲自承认在武汉搞了最大规模的田间试验,并且一些种子公司制转基因水稻种子卖给农户,种植面积超过100公顷。注意一下新闻发布时间是04年。
转基因吧的背景分析,欢迎跟帖 转基因吧后台管理人员是个崔黑无疑 部分崔黑打着科学的旗号,从事黑崔的行为
娱乐圈补交税的时间窗口已过,关注下后期监管部门的核查
没事看看
转基因科普已经从娃娃做起了 无语
缝缝补补拼拼凑凑的水稻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占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的40%,在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国粳稻种植区最重要的水稻病毒病害。流行年份,一般田块减产20%~30%,严重田块达8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近几年,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引起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再度爆发流行,一般田块发病株率10~30%,严重田块可高达40~80%以上。在田间这两种病毒病常常混合发生、危害巨大。对于病毒病而言,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是利用品种自身的抗性达到主动控治病害的目的,然而传统的育种获得兼抗两种病毒病、高产、优质品种的难度极大。本研究采用转基因技术,首先构建含两种病毒保守序列的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载体,进而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通过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并初步进行了分子检测和抗病性鉴定,主要结果如下: 1、分别克隆了Rsv和RBsD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的部分核苷酸片段(Rsv-HcP、RBsDv-Hsl0),并获得二者的串联片段DR。利用RNA干涉载体pMcGl61上的多克隆酶切位点,分别将Rsv-HcP、RBsDv-Hsl0和DR正向、负向插入,从而形成发夹结构,获得的干涉载体分别命名为pMcGl61+/-R、pMcGl61+/-B和pMcGl61+/-D。由于上述干涉载体携带有氯霉素抗性基因,不适合农杆菌介导法的遗传转化,因此再分别将上述3个干涉载体上的发夹结构连接到适合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且不含潮霉素(hpt)抗性基因的载体pcAMBIAl30-/hpt-上,获得了3个不含抗生素标记基因的RNAi载体,分别命名为pcAMBIAl301+/-R、pcAMBIAl301+/-B和pcAMBIAl301+/-D。 2、采用双菌株、双质粒共转化的方法,将携带hpt抗性基因的pcAMBIAl301质粒和不携带hpt抗性基因的pcAMBIAl301+/-R、pcAMBIAl301+/-B和pcAMBIAl301+/-D质粒分别电击转化到农杆菌超毒力菌株EHAl05中,通过遗传转化将两个独立的分别携带目的基因和hpt抗性基因的T-DNA区共整合到水稻模式品种爱知旭的基因组中,目的是既可以在TO代通过抗生素进行抗性愈伤的筛选,又可以通过转基因再生植株后代分离,获得不含标记基因的抗病毒材料。 3、在农杆菌EHAl05的介导下,将上述载体分别导入水稻品种爱知旭的成熟胚愈伤组织中,经潮霉素筛选,获得转双价载体pcAMBIAl301+/-D的抗性愈伤组织514个,分化得到447株再生植株;获得转单价载体pcAMBIAl301+/-R的抗性愈伤组织202个,分化得到再生植株139株;转单价载体pcAMBIAl301+/-B的抗性愈伤组织179个,分化得到105株再生植株。 4、对256株转双价载体pcAMHIAl301+/-D的T0代植株进行检测时,常规的PcR体系仅检测到46株含目的基因的阳性植株,共转化率为16.8%,与大多数报道的双菌双质粒介导的共转化率相近。应用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体系,447株可检测出阳性植株148株,共转化率上升到33.3%,说明在双菌双质粒介导的共转化体系中共转化率可能会因检测体系灵敏度的提高而提高。 5、将转基因T0代幼苗移栽到Rsv重发区河南郑州,选择田间自然发病严重的田快,通过自然发病进行了抗病性评价,移栽30~35天后的调查结果表明:转化载体pCDBIAl301+/-D的植株88棵中,其中8株未表现症状(0级),34株表现轻微症状(I级),29株表现中等症状(II级),10株严重症状(III),7株极严重症状(Iv)。但受体发病严重,全部为III或Iv级,发病株率为100%,结果表明:尽管转基因水稻不同株系间存在明显的抗病性差异,但总体来看,转基因水稻T0代植株的长势明显优于非转基因受体植株,可以筛选到高抗Rsv的株系。目前正在江苏省建湖县和姜堰县分别对T2代材料进行抗Rsv和RBSDV的抗病性评价。……
害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s%2Fblog_ac8f113a01010o75.html&urlrefer=fdfe1ebc98b011616a6a7c1130873e22
求科普大神 加州理工的著名学者David Baltimore教授最近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探讨了miRNA影响免疫发育和正常造血的一些机制,以及miRNA失调可能引发的病理后果。索取microRNA高通量检测采用利器PCR芯片:Exiqon microRNA qPCR Panel的详细资料 生物通报道:MicroRNA(miRNA)是长约22nt的非编码RNA,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器官生成等重要过程中承担着关键性的调控功能。这些短RNA在天然细胞中大量存在,它们能与靶基因的mRNA配对并阻碍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 Baltimore教授因为在肿瘤病毒与细胞遗传物质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37岁就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Baltimore教授曾历任两所世界著名大学的校长,在重组DNA研究,病毒的致病机理、基因转录调控,免疫学中的信号传导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生物学家之一。 Baltimore教授通过这篇文章介绍了miRNA在造血干细胞、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方面起到的作用。他指出,miRNA是决定造血细胞命运的调控元件,对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行负调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特定条件下(比如感染和衰老)miRNA对免疫细胞的发育非常重要。miRNA表达异常往往会引起相应的疾病,比如自身免疫和血癌。 造血干细胞(HSC)在骨髓中产生,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成体干细胞。HSC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分化生成各种类型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随着年龄的增加造血干细胞变得越来越多,但其造血能力却逐渐下降。不过,人们还不清楚microRNA在HSC衰老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Baltimore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Mirc19(microRNA-212/132 cluster)在衰老过程中调控造血干细胞的维持和生存。(更多信息请参见:诺奖得主解析microRNA与干细胞衰老) 调节T细胞(Treg)是机体建立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途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证实,miR-31通过抑制维甲酸诱导蛋白3(又称Gprc5a)负向调控了外周血Treg细胞(pTreg)的生成。(更多信息请参见:上海交大Nature子刊发布miRNA研究新发现) 树突状细胞(DC)和巨噬细胞在肠道内稳态的维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人们还不清楚调控这些细胞分化和应答的分子机制。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miR-223是调控这些过程的关键分子。这一成果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主任吴励教授。(更多信息请参见:清华吴励教授Cell子刊发表免疫学新成果)
又发现一个985里的垃圾 哎。以后见到985会不会先想到这种垃圾代表呢?这严重影响985的信誉呀。 请问:miRNA是否证实了跨界调控?一个自称985武大或者清华博士的不懂这些技术吗?不是专业吗?没人说吃其他动植物自己会变成动植物,这种逻辑简直侮辱理科生呀。
凉飕飕 microRNA转基因小鼠在心脏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来自 维普 喜欢 0 阅读量: 1 作者: 余章斌,郭锡熔 摘要: microRNA(miRNA) 参与调控胚胎心脏的发育,在心脏形态发生、心肌细胞生长及分化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特异 miRNA 在心肌组织的过表达与敲除,据此建立的心肌特异性 miRNA 转基因小鼠模型可以在整体水平揭示 miRNA 心脏方面的功能.近年,以 miRNA 为研究对象的心肌特异性转基因小鼠模型数量不断增加. 过表达会怎样。敲除会怎样呢?
电信客服态度真好哇 有人欢喜有人愁喽
科普贴 曾与诺奖失之交臂的miRNA如何改变细胞命运2017年02月14日 15:37 来源于 财新网 miRNA在人体庞大基因组,仅有约21个碱基,它们到底发挥什么作用呢?相关报道【财新周刊】免疫细胞治疗在中国【财新周刊】【封面报道】干细胞黑市【财新周刊】【封面报道】干细胞疗法距临床有多远【财新周刊】靶杀癌细胞中国学者首次观察到雾霾颗粒入侵人体细胞监管补位始有未来:中国的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 | NSR论坛更准、更快、更低耗:显微新技术瞄准活细胞“小世界”201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机理突破成功率小,风险大:干细胞治疗的理想与现实60年三获诺奖,干细胞领域那些名垂青史的发现虎克之后350年,科学家居然发现“细胞蛇”? 撰文 | 梁英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博士生) 每个女孩内心深处都渴望青春永驻,可是无奈岁月的刻刀,毫不留情在脸上留下深深浅浅的印痕。精明的商家窥探到这一秘密,于是向爱美人士大力鼓吹护肤神器,有些产品就应用了miRNA与肌肤衰老相关的原理,他们比较了年轻肌肤与衰老肌肤中的miRNA,筛选出与调控皮肤蛋白息息相关的三条miRNA:miR-29,miR-34, miR-203。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抑制这三条miRNA的成分,进而起到抗老化、增强皮肤弹性、减轻皱纹的一系列效果。其真正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应该是有待时间的检验。 不过,这也说明人类从基因层面以及表观遗传角度,有可能创造与时间抗衡的办法,miRNA的发现恰与皮肤相关。研究者在做实验时发现在线虫中突变不同基因片段,幼年线虫的柔嫩皮肤变的又老又皱,而老年线虫的皮肤竟然变得又嫩又软。接下来,让我们来追溯一下这个在人体庞大基因组中仅有约21个碱基的单链片段的历史。 人小鬼大的miRNA,曾与诺奖失之交臂 miRNA的发现,与一位祖籍波兰的生物学家维克托·安博斯(Victor Ambros)的工作有关——他在线虫中发现了第一个miRNA lin-4。 上个世纪50年代,安博斯出生于美国东北部新罕布什尔州,从小受其父亲的影响,他喜爱阅读及动手制作一切他认为新奇的小玩意儿。上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如同那个年代的很多年轻人一样,安博斯也想成为一名宇航员,直到1971年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天文知识时,发现自己的物理算术能力一般。睡在他旁边的室友好几个晚上与他深夜讨论分子生物与基因组学,于是他把兴趣爱好又转接到了分子生物科学,继而在博士期间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戴维·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从事线虫相关的研究。 时光飞逝。1993年,安博斯在哈佛大学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他发现突变lin-4的成年线虫,长出幼嫩的皮肤,而突变掉lin-14的幼年线虫,则会长出皱皱的皮肤,原因竟是在线虫中lin-4可调控lin-14并抑制它的表达。Lin-14蛋白在幼年线虫中大量富集,而在成年线虫大量减少。所以突变掉lin-4后,lin-14会增加, Lin-14蛋白的大量富集会使得成年线虫长出幼嫩皮肤。 安博斯早期以为lin-4是某种蛋白质,结果这种具有调控功能的分子竟是一种只有21个碱基的RNA分子,这让安博斯感到非常意外。该研究最终发表在鼎鼎有名的Cell杂志上。可以说安博斯当时的发现,开拓了科学家们对细胞内非编码RNA,也就是不参与编码蛋白质的RNA生物学功能的认识。然而该发现的前瞻性,并未引起很多科学家的重视,因为miRNA在当时被认为不具有普遍的调控意义,很多问题难以被解释,或许连安博斯本人也认为miRNA lin-4对lin-14的调控只是个例,因此也未对此进一步研究。此后一段时间miRNA的相关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00年,第二个miRNA let-7被发现,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miRNA对基因调控具有普遍意义。 转眼到了2006年,当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给了安德鲁·法尔(Andrew Fire)和克雷格·梅洛(Craig Mello),以表彰他们在RNAi(RNA干扰,指某些双链小RNA能够沉默基因表达的现象,这一类小RNA也被称作siRNA)领域做出的贡献。但许多人认为,首次发现miRNA的安博斯同样应该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留下名字。由于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很少会针对同一个领域重复颁奖,所以尽管安博斯曾一度被提名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却最终失之交臂。 多年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法尔和梅洛,还是发现首个miRNA的安博斯,他们都对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表观遗传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研究,RNAi和miRNA的研究都属于非编码RNA的范畴。 简单来说,生物体内的RNA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可编码的,即参与编码蛋白质——遗传物质DNA转录生成mRNA(mRNA,也就是信使RNA,由DNA转录而来,能进一步翻译蛋白质),信使RNA进一步翻译生成蛋白质;另一种是不能编码的,即非编码RNA。miRNA正是后面这种非编码RNA中的一种,由于它的长度很短,仅有21-23个核苷酸组成,因此称作miRNA。 从发现第一个miRNA到现在已有20多个年头,miRNA的研究目前可谓是进入了井喷时代。根据miRBase的数据统计显示,当前已发现的人类miRNA前体有1881条,成熟miRNA有2588条。随着miRNA 相关研究不断推进,mi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不断地被揭示出来,肿瘤细胞十大特征的维持,均有miRNA参与。肿瘤细胞中存在miRNA 的异常高表达,这些高表达的miRNAs 通过靶向基因3’UTR 区域,干扰靶基因,尤其是肿瘤抑制基因的正常表达,导致正常细胞获得了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miRNA研究中的选择性无视现象 可以说,miRNA的作用是“Working anytime anywhere”,对它的研究也呈现出白热化的状态。不管是什么研究方向,科研工作者纷纷挤入miRNA研究之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几年,miRNA的研究由于其思路单一化、缺乏创新性而有慢慢变冷的趋势。正如鲁迅先生说:这世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是,走的人太多,就成了套路。miRNA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创新却越来越少。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认为miRNA在细胞浆中通过结合靶基因3’UTR抑制翻译或降解mRNA,如果信使RNA被降解,那么对应的蛋白质不能被翻译,可能造成相应的生理功能障碍,进而发挥负向调控作用,抑制靶基因表达。事实上,大部分这类研究常常沦为了典型的“马后炮”(miRNA对已经存在的基因发挥抑制作用,而很少从根本上调控基因的转录)。然而当miRNA作用于细胞时,基因芯片检测总是会发现一些基因下调,也有一些基因上调。受以往的“抑制理论”影响,我们总是在下调的基因中寻找miRNA的靶基因,即使在上调基因中勉强找到某个基因与这个miRNA功能相关,我们还是必须找到这个基因的 “Repressor” (抑制子,抑制靶基因表达的基因片段),然后通过“Repress Repressor”来讲述一个“完整”的miRNA故事。这样miRNA上调基因的相关研究则被“选择性无视”(selectively neglected)。 与此同时,通过对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的miRNA测序,许多miRNAs存在于细胞核中(要知道,以往对于miRNA的研究大都是默认在细胞浆中),后续研究也证实这些miRNA定位于细胞核中,但其功能并不清楚。 是不是这些定位于细胞核内的miRNA在基因的表达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呢?如果miRNA负向调控机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调控现象,有没有新的理论来补充并撑起未来miRNA研究的一片蓝天?在纷扰繁杂的科研热点中, miRNA研究要怎样站住脚,它的出路在哪里呢? 一身二任:除了抑制,还能激活 科学的发展总伴随两面性。那些“跟风式”的研究可能暂时存在于科研的舞台,但是迟早会淹没于历史的汪洋中。除了miRNA负向调控,有些个案报道在特殊情况下miRNA能够促进基因表达或翻译,但其确切的作用机制还不够明确。遗憾的是,目前为止人类的2588条成熟的miRNA,尤其是新近发现的miRNA,大部分功能都聚焦在miRNA的负向调控的作用机制上,对任何一个miRNA的功能研究,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地找到对应的靶基因,并对其负向调控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进而与肿瘤控制与靶向治疗相关联。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我们已开始迎接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ENCODE 作为后基因组时代重要的发展计划,很多研究表明miRNA 定位于细胞核中,虽然其功能并不清楚,但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相信这些定位于细胞核内的miRNA 在基因的表达调控过程中一定发挥着某种重要作用,而且这些miRNA 所发挥的功能应该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浆miRNA。 另一方面,一些定位于核内的miRNA是具有组织特异性的,也就是说,特定的miRNA在一些特定的组织中高度富集而在其他组织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比如,miR-1在肌肉组织中高表达,miR-124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特异性表达。有意思的是,增强子(enhancer),这种能强化转录的DNA序列片段,也具有组织特异性,比如之前朋友圈里流传甚广的“蛇为什么没有脚?”的故事中(简单来说就是敲除小鼠染色体上的增强子序列ZRS,小鼠不会长出四肢,而给敲除ZRS后的小鼠重新补上缺失的序列,小鼠又会长出四肢),决定四肢的增强子ZRS会高度富集在四肢中来维持四肢的正常发育发展。那么,具有组织特异性的核内miRNA是不是与增强子有关联呢?如果有,核内miRNA又是怎样与增强子相互协调,决定组织细胞的特异性? 有意思的是,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于文强课题组近期的研究工作发现,许多miRNA自身在基因组的位置与增强子区域高度重合,如hsa-miR-26a-1、hsa-miR-3179和hsa-miR-24-1等。这些miRNA大多能定位于细胞核内。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miRNA能够与增强子结合,并在全基因组的水平上激活基因表达。 进一步研究发现,miRNA的这种特性并非是个例,而是适用于很多组织和细胞。在研究miRNA自身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时,我们在7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中,对1594条miRNA前体进行了系统分析,意外地发现有300多条miRNA前体在基因组中的位置与增强子的组蛋白修饰标志H3K4me1或H3K27ac高度重叠,这让我们将同时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的miRNA和增强子这两个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发现,这些核内miRNA的激活作用依赖于增强子的完整性,如果敲除增强子所在位点的某段序列,miRNA便不能发挥上调作用,同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都受到影响。 基于此,我们认为:miRNA是重要的双功能分子。当miRNA位于细胞浆时,它可以作用于mRNA 3’UTR区域,如同灭火器一样,阻断mRNA的翻译进而发挥基因的负调控作用;与此相反的是,当它位于细胞核中时,就像一个点火器,通过结合增强子改变增强子的染色质状态,从而激活基因的转录表达。 我们把定位于核内并有激活作用的RNA称为NamiRNA(Nuclear activating miRNA)。基于此,我们提出了NamiRNA-增强子-靶基因网络激活模型,用于揭示细胞核内miRNA功能。这一激活模型能解释很多之前研究中不能解释甚至被刻意忽略的研究现象(比如肿瘤细胞中除了下调基因,上调基因怎么解释)。 令人惊喜的是,NamiRNA与靶基因存在直接的正向调控关系,它还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等生物学行为。虽然NamiRNA现在刚起步,踽踽独行难免寂寥,但未来如果能深入探讨研究,NamiRNA的正向调控理论无疑会帮助解释更多的生物学现象,应用于更多的研究领域,为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策略。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NamiRNA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并对细胞核内的miRNA功能研究或NamiRNA研究感兴趣,请您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信息
转发:冤有头债有主,不是我说的,别找我算账啊。请对应入座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素质缺点书评人:迟竹强 2010-12-03 11:50 赞[0] 收藏 要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先看到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素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部分大学生对国家现行政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认清当前的形势,对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评价不够确切,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不够健康 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诸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 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存在偏离 在市场经济崇尚个性发展大潮的影响下,受社会上所谓“实惠”观念和“个人功利”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尺度渐渐向“功利化”偏移。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也在发生变化,其中包括西方的政治观点、人生哲学和腐朽生活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渗透进来,对现代大学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部分大学生文化素质缺乏 不少大学生外语好、数理化好、经济头脑好,但对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非常无知。
转载----看食品药品如何影响人体的 食物基因如何影响人类----------南大研究生见解 转一位研究生的观点:我是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就读于南大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此前,在生物化学上所有人都一致认为:食物中的任何核酸、蛋白质,在消化系统中都会被完全消化成核苷酸、氨基酸,然后吸收到身体内,按照自身需求重新"组装"成自己的核酸和蛋白质。即使是以原型吸收的核酸和蛋白质也会被小肠上皮细胞和干细胞降解,对于消化系统正常的人来说任何原始形态的核酸和蛋白质序列都不可能存在于到体内门静脉以外的血液中,更不可能发挥调控作用。 然而,从我最近的研究结果来看,这句话被推翻了。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微小核糖核酸。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大约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这些小的miRNA通常靶向一个或者多个 mRNA,通过翻译水平的抑制或断裂靶标mRNAs而调节基因的表达。1993年,Lee,Feinbaum和Ambros等人发现在线虫体内存在一种 RNA(lin-4),是一种不编码蛋白但可以生成一对小的RNA转录本,每一个转录本能在翻译水平通过抑制一种核蛋白lin-14的表达而调节了线虫的幼虫发育进程。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科学家们猜测是由于基因lin-14的mRNA的3UTR区独特的重复序列和lin-4之间有部分的序列互补造成的。在第一幼虫阶段的末期降低lin-14的表达将启动发育进程进入第二幼虫阶段。7年后科学家又发现了第二个miRNA-let-7,let-7相似于 lin-4,同样可以调节线虫的发育进程。 向此前本吧有关转基因食物的帖子作者道歉 miRNA是十分特殊的RNA,序列非常短,只有22nt,但是有着超常的稳定性:在RNA酶中,一般RNA1小时候消化得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参与,miRNA在跟RNA酶混合后保温24小时竟然还保留近一半。 后来,至今为止已经发现了3000多个miRNA,其中大部分在动物体内都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是最主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之一,据估计人体内大约 2/3的基因都受到某个或一组miRNA的调控。 我研究的对象就是一个miRNA,它当然有着自己的名字,但是因为结果尚未发表,这一微小核糖核酸暂以miR-A代替。已知的是:这一miRNA的序列不存在于任何动物的基因组中。也就是说,动物(包括人)永远不可能自己转录产生这个miRNA。它只存在于植物中,而且在大米中含量甚高。然而,在一次无意中的实验里,我们惊奇地发现小鼠血清中竟然存在这个 miRNA。于是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一个就是把从出生就喂养大米和喂养葡萄糖的小树血清进行对比,发现喂养大米的小鼠血清中miR-A的含量极其显著地高于另一组。接着,在刚出生的小鼠体内也发现了从母体而来的miR-A。在"开荤",食用牛血清的小鼠体内,发现了从牛血清中而来的大量miR-A。看来,真的是吃什么长什么!虽然食物mRNA不能进入血液,但是miRNA利用它极小的分子量和超常的稳定性,能顺利进入血液,并长期滞留。而且能够通过母婴、以及通过肉食间接传递。 当然,miR-A大量存在于大米中,我们吃了几千年大米都没事,说明这个因子是无害的。但是其他有很多 miRNA是有着极其重大的调控作用的。比如miR-21,它是著名的原癌miRNA,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有它参与。还有一些miRNA调控着胚胎和婴儿的发育,包括骨骼肌肉大脑心脏等几乎所有的脏器都受到miRNA的调控。如果它们从食物进入人体导致异常,那么就会产生畸形、人口素质(大脑智力等)异常(倒不一定是下降......)等现象。这对转基因食品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一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还是存在的,依然有着很大的不可预见性。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转发:张教授及miRNA 张辰宇:我不喜欢孟山都,但说我反对转基因是完全失实的 09-19 09:01 题外话:大家可以看看张教授怎么反击挺转扣的帽子,其中的黑体字,我会在后面用斜体加以解释 原创 2017-09-01 黄永明 张晗 知识分子 编者按 最近几年以来,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有关小RNA研究的文章,有较大争议,主要在于是否植物来源的小RNA能够进入动物体内。科学界一直不是很相信,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其结果能否被其他人重复。而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有些反对转基因农作物的人声称张辰宇教授反对转基因,在今天这篇访谈文章中,张教授谈到自己最新研究工作的同时,首次回应这种说法,明确表示他的观点。从科学研究常规来看,可否重复其结果可以由科学同行作出判定,也是相对容易的;而对于如何看待转基因这一牵涉较广的问题,读者可自行做出判断。张教授最新科学论文也被《纽约时报》和《科学》杂志简约报道。本文不代表《知识分子》编辑部的观点,欢迎学术争鸣。 撰文 | 黄永明 张晗 责编 | 李晓明 ● ● ● 在最新的一篇研究论文中,张辰宇团队报道,他们在蜜蜂中再次证实了这种植物对动物的跨界调控——蜜蜂幼虫是发育成蜂王还是工蜂,其食物中的植物microRNA在发挥作用。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8月31日的PloS Genetics上。 对于在蜜蜂中的新发现,张辰宇说“非常令人激动”。他认为,这不但进一步证实了他此前的假说,更重要的是表明microRNA是动物和植物共进化的媒介因子,而这个因子是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所未知的。 这项新发现受到了Science杂志、《纽约时报》等媒体的关注。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细胞和分子医学教授付向东称张辰宇等人“做了一个细致的工作”,非常有趣;耶鲁大学的医学和病理学教授菲利普·阿斯肯纳瑟(Philip Askenase)则称“这是个大事”。 南方科技大学讲座教授、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所所长郭红卫就此评论道:“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工作,通过采集和比较蜜蜂食物中的miRNA,发现蜂粮中特异miRNA能够靶向蜜蜂体内发育调控蛋白,影响蜂群三型分化。从植物源特异miRNA的发现到分子机制的解释,都表明了种间miRNA传递的重大生物学意义。” “食物能够影响摄食者的生长发育并不稀奇,但是以miRNA形式来调控摄食者发育,令人好奇和兴奋!那么摄食者和食物的固定关系是否为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些miRNA是否会存在物种间的流动,能否影响到人本身的发育,这些都是值得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对未来可能在人类饮食方式,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编者注——这些研究证明转基因食品的miRNA是可以进入人体的,不是挺转的一直鼓吹的转基因食品只有氨基酸才进入人体,那么,转基因食品的其他成分,例如lncRNA等,是否进入人体,那就还需要研究),郭红卫表示。 8月30日晚,《知识分子》科学新闻实验室特邀编辑黄永明与张辰宇教授进行长谈。张辰宇详细介绍了他的最新发现,他所遭遇的“误解”和“偏见”,并首次正面回应其发现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个最好的切入点” 黄永明:最近发表的这篇文章,你们的主要发现是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张辰宇:我们知道,蜜蜂一出生的时候,所有的基因型都是相同的,都是雌性的。一小部分吃了蜂王浆,变成了蜂王。绝大部分吃的是蜂粮,就是花粉和蜂蜜的混合物,变成了工蜂。原来关于这一形成机制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蜂王浆领域,认为蜂王浆有很多的营养素、蛋白和糖,或者有雌激素等等,能够刺激幼虫发育成蜂王。 5年前,我们发了食物中的microRNA能够被吸收,而且吸收以后能够被送到相关的组织和器官中去,跨界调控动物的基因,产生生物学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就有了我们“南京学派”越来越成熟的假说——由于细胞外RNA的稳定性,细胞外RNA介导了物种间的共进化与适应(编者注——这些研究证明转基因食品的miRNA是可以进入人体的,不是挺转的一直鼓吹的转基因食品只有氨基酸才进入人体,那么,转基因食品的其他成分,例如lncRNA等,是否进入人体,那就还需要研究)。 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以来,我们知道生物之间会互相作用、影响、适应,但共同进化适应环境的媒介实际上一直不是很清楚。在我们之前,从来没有发现这么稳定的小分子能够在物种间互相传输。 蜜蜂是社会性的动物,其社会性的产生与它的层阶有特别重要的关系。层阶的重要性体现在,一个蜂巢里,绝大部分是工蜂,还有一些护士蜂等等,只有一个蜂王。但它们基因型都是相同的,只是食物的不同影响了它们的表型。这是验证我们大的假说的一个最好的切入点。 我们在6年前开始着手这个实验。最开始的时候,我的假说和原来是一样的:蜂王浆里的某种物质——可能是植物microRNA——促进了蜂王的生长。有了这个假说以后,我的合作者把蜂王浆、蜂粮、花粉以及蜂蜜的样本都从养蜂人手里拿回来。然后我们非常惊奇地发现,蜂王浆里microRNA的总数特别少,而且99.9%都是动物的。考虑到蜂王浆不是蜜蜂采过来的,而是从蜜蜂的背囊里面分泌出来的,所以它里面动物的microRNA多是正确的。 在蜂粮和花粉里面,就发现了大量的植物microRNA。在这一结果的基础上,陈熹和他的学生讨论了以后就跟我说,“张老师,你的那个假说可能是错的,因为microRNA的作用都是抑制性的,如果大部分蜜蜂吃了蜂粮以后,卵巢不能发育,体重和体长变小,那么抑制性的作用不应该是在蜂王浆里,而是蜂粮里面。” 蜂粮和蜂王浆有一个特别大的区别,是有很大量的植物microRNA,所以陈熹认为,是蜂粮里的植物microRNA通过抑制蜜蜂幼虫的卵巢以及整体的生长发育,使之变成了工蜂(编者注——植物的microRNA会对动物产生影响,那转基因植物的microRNA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这需要研究)。然后他们就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的结果证实他是对的:蜂粮里的植物microRNA,包括其他某些小RNA,通过抑制蜜蜂发育所需要的某些特定通路,抑制了蜜蜂整体的发育,使之变成了工蜂。这一结果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又在果蝇身上得到了实验验证。因为果蝇本身不是以花粉作为食物的,所以它的食物里没有植物microRNA。 植物microRNA对于抑制蜜蜂的生长发育应该是个必要条件,或许不是一个充要条件,可能还需要别的因素共同作用。但是如果自然界没有这些microRNA的话,蜜蜂的社会阶层是形成不了的。即便蜂群能够产生有功能的蜂王,它们也产生不了工蜂,那么蜂群就会消失,最后蜜蜂就会消亡。由于三分之二的植物是靠蜜蜂授粉的,如果蜜蜂消亡了,三分之二的植物也会消亡,一半到三分之二的动物也会消亡。 在北美,很多特定地方的蜂群消亡了,之前并没有特别有力的证据去解释为什么会这样。那么现在就有一种可能性——当地的某些特定植物的microRNA变化了,使得蜂群不能产生足够的工蜂,只要工蜂的数量不足,蜂群就会解体。 在新西兰,有种特殊的花产的蜂蜜,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用来治疗肿瘤的,但人们根本不知道这种蜂蜜为什么能治疗肿瘤。澳大利亚一位科学家听了我的故事以后特别兴奋,他认为很有可能是这种特殊的植物有特殊的microRNA或者小RNA,当它们包含蜂蜜里,就可以对肿瘤有抑制作用。现在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有十几个重要的microRNA在植物中所起的作用,是使得植物的花变大,花的色泽更鲜艳,香味更大。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植物的花实际上是为了吸引蜜蜂来为它传粉的,然后蜜蜂利用这些microRNA形成了自己的层阶。这就是一种共进化。另外还有一个间接的证据,是在靠风传粉的水稻中,花粉中这些microRNA的表达水平都是很低的。 “我不喜欢孟山都,但说我反对转基因是完全失实的。”张辰宇:我这是第一次愿意把这个说出来,主要是孟山都第二代转基因产品是用小RNA去抗虫,或者把一些所谓的坏的基因抑制掉。我2014年在布鲁塞尔开会,孟山都一个科学家就说,弄一段小RNA到大豆里边,使得大豆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如果我的这个发现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对于他们的第二代产品来说,这些小RNA能不能被食用的人吸收,然后有没有作用,是好作用还是坏作用,这是一个问题,那他就得去查。非常可能是没有吸收,或者吸收了没有作用,但是他就得查,查的话就要钱。2013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了一个文,说是要查这里面的microRNA和小RNA。 我到布鲁塞尔去的时候,碰到了孟山都的首席科学家。他明确对我说,“我们误解你了,全公司的研究者都以为你是反对转基因的。”他还说,我的发现在当时已经影响了他们的市场,而且使他们产生额外的成本大概是每年1.2亿美金左右,就是用来查这些microRNA和小RNA的。那他肯定要反对我了。 他为什么说误解我了呢?我们发现的只是一个现象。300年前,当西红柿刚从美洲到欧洲的时候,大家都不敢吃;维生素100年前被发现,而实际上维生素在食物里面吃进去可以起作用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以前人不知道而已。你知道了以后,你会关注它,使它更有效。我说,我发现植物中的microRNA能够有生物活性作用,是个好事,就像维生素似的,我还认为它是第7种营养成分呢。大家没有必要去害怕这个。而且我可以用来做药,我已经做到把小RNA转到生菜里边,这个小RNA可以把乙肝病毒直接抑制掉,这就是一个应用啊。我跟他开玩笑说,做出来的话不比你卖种子更赚钱吗?然后他就说,“哦,误解了。” 但是我确实不喜欢孟山都,这个没什么说的,绝对是美帝国主义垄断公司的做派,你反对它,甚至不反对只是影响它了,它就要整死你。我不喜欢孟山都,这是事实,但说我反对转基因是完全失实的。 其实主流挺转的人也不是特别讲科学的,真正讲科学的像原来中国农大食品学院的院长罗云波,他就是理性的。microRNA有可能有作用,你去查就完了,但是否有坏作用,主要影响的转基因产品是第二代,而不是他们现在反对的Bt转基因。当然,Bt转基因了以后,这些内源性的microRNA表达有没有变化?有。我问了孟山都的人了。他在会上正式回答我问题时告诉我,这个和食品安全不相关,但在私下我们交流的时候告诉我,Bt转基因了以后,内源性的microRNA表达是有变化的。我的这个发现确实影响了整个生物界,功能性的RNA能够被吸收,对转基因影响我目前还没有数据。 (编者注——这清楚指出,孟山都隐瞒转基因植物的问题,不清楚转基因植物的作用机制,这些转基因植物的成分,例如microRNA对人体的影响未知) 看到这些,大家也就知道了,张教授提出对转基因植物进行更多的研究,就被扣反转的帽子,这就是正常人要求对转基因进行研究的现状。
郭嘉需要转基因作物吗 美国有28亿亩耕地,美国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粮食产量5亿吨;我国18亿亩,我国粮食产量6亿吨。为什么要种植转基因作物呢?都说转基因作物高产,是不是谎言?说转基因作物可以解决全球粮食安全,我看就是扯后腿。美国的28亿亩,按照我国的种法,可以提高产量4亿吨左右吧,这才是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出路。
吃转基因不如吃屎? 王月丹:我的千篇博文:如果可以轻易改变民意和漠视安全风险, 我国研制转BT基因粮食不如研究吃“屎”技术 作者:王月丹 发布时间:2011-08-08 20:34 转自: 搜狐博客 > 免疫与健康 > 日志 大家看了这个题目,也许认为,我又在开玩笑,又有什么怨气或者比喻。其实,并非如此,这是我在这个博客的第1000篇博文,我一直都希望非常认真的讨论转基因粮食的问题,所以,我的第1000篇博文就用来严肃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在这里,我希望大家都不要以讽刺挖苦等娱乐的心态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严肃和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因此,这里要让大家吃的“屎”确实指的就是大便的意思。 首先,为什么我国要研制转BT基因在内的转基因粮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这是一件没有意义或者意义不大得不偿失的事情,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做了。而研制和商品化转基因粮食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世界人口越来越多,粮食危机迫在眉睫。研究转BT基因粮食,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解决粮食危机的问题。这是转基因粮食最大的研制理由和最大的看点。这个理由也够充分。 2)由于大量化学品的使用,害虫具有抗药性,使用转BT粮食,可以杀死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可以保护环境。这个理由也很令人振奋,但随着转BT粮食的推广,其实,害虫的抵抗力也会增加,到那个时候,为了控制虫害,必然也会增加转BT基因粮食中BT的表达量,最后成为害虫和粮食中BT含量的对决,导致人体摄入BT量也不断攀升,不知道人体健康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军备竞赛”。 3)由于我国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减少,转基因粮食,可以省去除虫除草等劳动,减轻劳动强度。这也合理。 4)美国已经在大力推广转基因粮食,我国如果不搞,就落后了,就.....。 总之,这样的理由还有一些。........当然,也包括经济利益的原因。 但是,这样一个多赢的产品,为什么在国内外推动起来非常困难,最后只能大量捐献给非洲饥民,让他们充当这个高科技的消费者,而且还有一些国家民众宁可挨饿也不接受呢? 这里的原因就是两条:1)民众的意愿不接受;2)对转基因粮食的安全性存在疑虑。 其实,基于民意的拒绝,而导致食物不能被接受,这是很普遍的,比如某些宗教(如犹太教等)不吃猪肉,印度教不吃牛肉,等等;还有个人习惯,比如有些人不吃羊肉;基于对安全性的疑虑,有些人不敢吃河豚;基于感官的考虑,有人不吃昆虫或者蜘蛛,甚至连松花蛋都被评选为最恶心的食品。 不过,遗憾的是,民众对于转基因粮食的排斥和拒绝,被个别官僚主义的人简单训斥为无知和不懂科学,于是居然想通过科普来改变民意。这是很困难的,更何况有些人拒绝使用一些食品是有生理原因的,比如有些人吃鸡蛋过敏,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会导致不适,于是就拒绝鸡蛋,而此时,通过科普告诉他,不吃鸡蛋是因为不懂鸡蛋是安全的,强迫他吃,其实是在危害他的健康,是不负责任的和不道德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呼吁进行严肃认真的安全性研究,以确定转BT基因粮食的适合人群到底有多大,有哪些的最重要原因。 可惜的是,我们的官僚科学家并不认为,自己的产品可能有潜在风险,而只是认为,拒绝这个产品就是无知的,是需要被科普的。 不过,在开头,我就说过,我是非常认真和严肃的来探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还是来看看什么是吃“屎”的技术?其实,所谓吃“屎”技术是指,日本科学家发明的从大便中获得细菌,然后利用能量破碎获得细菌蛋白,然后,通过食品添加剂的作用,获得的人造牛肉技术。这个技术比起转BT基因粮食的优点要优越多了。 1)首先,世界人口越来越多,粮食供应紧张,大便食品却可以在不使用有限的土地上,大量生产,不仅人的大便可以用,动物的大便也可以用,其提高的产量比起转BT基因粮食,要大多了。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24小时连续生产。 2)环境保护,大便食品本身不仅不需要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品,反而可以处理城市的生活污水,其实日本人发明这个技术,主要也是为了处理过多的城市污水而考虑。 3)大便食品可以机械化自动生产,不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所以,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人力资源。 4)日本已经开发成功了大便食品,现在正在进行成本减低的研究,我国也需要进行研究,以保持在这个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以免被日本垄断,... ..... 这样的理由还有很多。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大便食品都比转基因粮食更好更有效率。而且,在今后可能真的还会有用,比如,在人类登火星等遥远星球时,大便食品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就如同宇航员喝尿液提取的饮用水一样。而且,如果真的有一天,人类面临粮食危机,人口过多,那个时候,转BT基因粮食也不会拯救人类,因为这种粮食是虫口夺粮,不会增加资源,而人类真的膨胀到粮食供应绝对紧张的时候,害虫虽然可能不会完全灭绝,但要想兴风作浪,恐怕早就被饥饿的人类吃掉了。那个时候,能拯救人类的可能还真的就只有大便食品了。 可是,我们还很幸运,还没有到那个时刻,现在非洲等地出现的粮食危机,其实是人为的原因,是因为粮食供应在空间和时间上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是可以改善的(只要人类原因去改善)暂时的局部的危机。 其实,大便食品之所以不能为我们大多数人所接受,主要还是因为意愿和对安全性的潜在担心。虽然,按照目前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所谓等同性原则,大便食品也是安全的(细菌蛋白也是蛋白,与动植物一样。),但是,说服人们普遍接受大便食品是很难的,因为在很多国家文化中,吃屎并不是一个令人感到愉快的词汇。 所以,在食品的问题上,民众的意愿和安全性的确认,是很难被所谓科普所扭转的,因为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无知问题,如果只是无知,可以被科普的话,那么,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讲,研究吃“屎”技术都会是比转基因粮食更加优越的技术。 可惜,现在还不是时机,说服人们接受一种他们不信任的食品,是不可以只是靠骂他们无知和让他们被“科普”,而是应该切实考虑和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安全感。这两样是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 这是我的第1000篇博文,我是很严肃和认真的探讨转基因粮食的问题以及人类未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希望大家也可以认真而严肃的看待这些问题。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转基因食品能解决饥饿人口的问题?我不信 原标题: 新华社罗马9月11日电(记者李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5个联合国机构11日在意大利罗马发布报告说,受气候变化、地区冲突和经济发展放缓的影响,2015年以来,全球饥饿人口数量上升,粮食安全状况有恶化的趋势。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编制了2018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旨在为国际社会提供有关消除饥饿和改善营养等方面的信息。 报告指出,2017年世界饥饿人口数量上升至8.21亿人,相当于全球人口每9人中就有一人处于饥饿状态。非洲仍是饥饿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此外,从儿童发育迟缓到成人肥胖,人类在解决多种形式的营养不良问题方面进展有限。全球营养不良人口的比例从2016年的10.8%增长到2017年的10.9%。目前,世界约八分之一成年人有肥胖症,这一问题在北美地区最严重,在非洲和亚洲也有恶化的趋势。 报告指出,除地区冲突和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因素外,气候变化造成的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是导致世界饥饿人口上升的主要因素。极端天气已在全球部分地区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如不采取行动,情况可能继续恶化。 报告警告说,粮食不安全状况恶化和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现象令人震惊,如果想在2030年前实现零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关国家必须加速落实有效措施,以加强粮食系统和民众应对气候变化等情况的能力。 饥饿人口的形成不单单是缺粮,更多的是政治、经济因素造成的。 转基因作物经过20年的发展,耕种面积一直在扩大,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是解决了世界人口的粮食问题了吗?饥饿人口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问题?有钱的什么时候都能吃饱,没钱的什么时候都要挨饿,指望转基因解决饥饿问题不过是一个谎言。
普罗泰尔:输欧米制品检测出转基因大米疑似转基因棉花污染 如题。
985的光环很耀眼么? 985很厉害么?不照样学渣一地
关于先玉335的父本ph4cv---专业英文好的进来探讨一下 父本为PH4CV,从 PH7V0×PHBE2 杂交组合选育而成,通过查询phbe2的专利文件,发现里面一段代码: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of conferring genetic male sterility available, such as multiple mutant genes at separate locations within the genome that confer male sterility, as disclosed in U.S. Pat. Nos. 4,654,465 and 4,727,219 to Brar et al.and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s as described by Patterson in U.S. Pat. Nos. 3,861,709 and 3,710,511. These and all patents referred to are incorporated herein by reference. In addition to these methods, Albertsen et al., of Pioneer Hi-Bred, U.S. patent application Ser. No. 07/848,433, have developed a system of nuclear male sterility that includes: identifying a gene that is critical to male fertility; silencing this native gene that is critical to male fertility; removing the native promoterfrom the essential male fertility gene and replacing it with an inducible promoter; inserting thi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gene back into the plant; and thus creating a plant that is male sterile because the inducible promoter is not "on" resulting in themale fertility gene not being transcribed. Fertility is restored by inducing, or turning "on", the promoter, that in turn allows the gene that confers male fertility to be transcribed.,百度翻译如下: 有几种提供遗传雄性不育性的方法,如在美国专利中披露的,在基因组内赋予雄性不育性的不同位置的多个突变基因。第4654465和4727219号到BRAR等。和染色体易位,如帕特森在美国PAT中所描述的。第3861709和3710511号。这些和所有引用的专利通过引用合并在这里。除了这些方法之外,Albertsen等人,先锋Hi-Bred,美国专利申请Ser.第07/848433号开发了一种核雄性不育系统,该系统包括:鉴定对雄性育性关键的基因;沉默对雄性育性关键的本地基因;从基本雄性育性基因中去除本地启动子并用诱导物代替它。le启动子;把这个基因工程基因插入到植物中;从而产生一个雄性不育的植物,因为可诱导启动子没有“开”导致雄性不育基因没有被转录。通过诱导或开启启动子来恢复生育力,启动子又允许赋予男性生育力的基因被转录。 专业英语好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都是什么意思。
对不要脸的人何必客气 以上截图出自本吧关于赖宁精神的探讨。很多网友持有不同意见。本人在理性探讨的同时,坚持了应该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赖宁的故事,也主张学习其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精神,但部分网友简单理解为学习赖宁就是让孩子送死之类的,引发了争议。@olivia0505,这玩意上来就喷,他说网络道德没成本之类的言语,我也部分认同,毕竟网络是个虚拟世界,但正因为其虚拟的特性,人们才可以畅所欲言,但我相信,大部分网友说的都是心里话,并且我也认为:很多五毛党现实里就是个“好孩子”,这很难理解吗?olivia0505该网友随后就质疑我岁数,我耐心说了一下比他大,他就来个"意淫到高潮“。自己心底不健康,就认为人人都不健康吗?既然你认为我不健康,我就不健康了,我就想你家人了,我就意淫你家人了,怎么着。垃圾玩意,网络上就是多了你这种货色,整天自以为高人一等,谁都不如你,质疑这个质疑那个,你算哪根葱?出口**牌坊的,生活环境如此差的人,就不要质疑别人了,赶紧改善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去吧孩子。
关于bt毒蛋白的受体---钙黏蛋白 钙黏蛋白编辑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钙黏蛋白是一种同亲型结合、Ca2+依赖的细胞黏着糖蛋白,对胚胎发育中的细胞识别、迁移和组织分化以及成体组织器官构成具有重要作用。中文名钙黏蛋白英文名Cadherin结 构大多数钙黏蛋白是单次跨膜蛋白功 能对个体发育有重要作用目录 1定义 2家族成员 3结构 4功能 定义编辑中文名称:钙黏蛋白英文名称:Cadherin家族成员编辑不同细胞及发育不同阶段其细胞表面的钙黏蛋白的种类与数量均有所不同。目前已经发现几十种钙黏蛋白,早期发现的钙黏蛋白常根据其发现的组织类型命名,如上皮组织中的钙黏蛋白称E-钙黏蛋白,神经组织的钙黏蛋白称N-钙黏蛋白。总的来说大致分为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P-钙黏蛋白和VE-钙黏蛋白等。结构编辑大多数钙黏蛋白是单次跨膜蛋白,有700~750个氨基酸残基。钙黏蛋白往往形成二聚体或多聚体,在细胞外的肽链部分折叠形成5个或6个重复结构域(cadherin repeats),Ca2+就结合在重复结构域之间,从而赋予钙黏蛋白分子刚性和强度。Ca2+结合越多,钙黏蛋白刚性越强。因此,当除去Ca2+,钙黏蛋白胞外部分的刚性就会丧失。正因为如此,阳离子螯合剂EDTA能破坏Ca2+或Mg2+依赖性的细胞黏着。功能编辑钙黏蛋白对个体发育有重要作用。E-钙黏蛋白是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第一个表达的钙黏蛋白,当小鼠发育进入8细胞胚胎时期,E-钙黏蛋白的表达将松散联系的分裂球细胞变成紧密黏合的细胞。若用E-钙黏蛋白的抗体处理细胞则会阻止分裂球细胞间的紧密黏合。此后,胚胎进一步发育,某些胚层的细胞停止表达E-钙黏蛋白而表达其他相关钙黏蛋白。如神经系统发育形成神经管时,神经细胞表达N-钙黏蛋白。因此,在发育过程中通过调控钙黏蛋白的种类与数量而决定某些胚胎细胞的黏着,影响细胞的分化,参与器官的形成等。 昆虫体内的钙黏蛋白会成为bt蛋白的受体,从而肠道穿孔溃烂死亡。人体内是否有钙黏蛋白,和昆虫内的有没有区别?有么有医学专业的做个解释?
关于先玉335父本PH4CV的专利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tft.uspto.gov%2Fnetahtml%2FPTO%2Fsearch-bool.html&urlrefer=f6651e9f00ca99178ef437910c73bd9f,这个是美国专利局查询页面。 先玉335的父本,按类别已经归类到了转基因类别800/302 800/300,就是转基因 否则按转转的说法,所有父本都可以加入800/302及800/300类别了,毕竟用这些父本培育出来的转基因作物也受到该专利的保护,但是实际检查其他父本(母本)并没有归到800/302及800/300里
科学家的良心 含铅汽油 1981年8月23日,一位英雄的讲话:“最伟大的科学家,总是抛弃舒适的生活,只为照亮未来的光,去践行那看似不可能的道路。是什么是他们前行?因为在科学的处女地,能发掘人生的美丽和意义,于是他们甘心被它驱使,护卫着人类的命运。”这位英雄名叫克莱尔-帕特森,99.999%的人都不知道他,但是他却持续二十年与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一群人对抗,最终拯救了这个世界。 克莱尔-帕特森 克莱尔-帕特森是一位伟大的地质学家,也是第一个测算出地球年龄的科学家。正是由于他测算地球年龄时,意外发现了当时石油财阀们的秘密黑手,危害巨大的含铅汽油。 1、第一个测算出地球年龄 1947年,二战刚刚结束,芝加哥大学地质教授哈里森-布朗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课题,研究测算地球的年龄。但是布朗觉得有趣,但是并未正在想花心思研究,于是找来研究生克莱尔-帕特森,将这个任务交给他。 测算地球年龄的方法:通过研究矿石中铀原子衰变成铅的比率,由铅同位素的丰度来推算矿石年龄。 铅无害的误导性宣传 帕特森每次测试发现数据都不一样,最后发现是空气中存在铅影响测试数据,空气中铅含量比矿石中更高。为了测试需要有超级洁净室,但是一直没有这样的经费建造设施。直到六年之后帕特森跟随导师来到加州理工,终于在这里排除外界干扰,第一个测试出地球年龄是45亿年。 2、意外发现,站在财阀对立面 帕特森这个伟大的发现,并没有得到诺贝尔奖,反而得到一个天大的麻烦。测出地球年龄45亿,对于人类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地球年龄并不是和女人年龄一样说不得。 帕特森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空气中铅含量高于矿石中含量,并且开始对铅进一步研究。依靠美国石油组织提供的经费,进一步研究铅是如何传播的。总之,最后发现空气和水中的铅是近些年(1923年)才出现的,并且来自于含铅汽油。并且发现铅对于人体健康是致命的。 托马斯-米基利 1923年为了解决汽车引擎爆震问题,托马斯-米基利发明了含铅汽油,值得一提的是此人还发明了氟利昂。这两个臭名昭彰的发明让他被称为:“对大气影响最大的个体”和“历史上杀戮最多的个体”。 托马斯-米基利 拯救世界的按钮此刻就落到帕特森手上,YES和NO只在一念之间。经过深思,决定发表论文讨伐含铅汽油的使用。1963年帕特森发表了长达四十五页的论文,由于是专业科研报告,普通人并没有感觉,但是石油组织马上意识到危机。 铅无害的误导性宣传 石油组织的黑衣人找到了他,要求他放弃对抗宣传,承诺提供经费让他研究其它课题。帕特森并没有屈服,说道:“铅是一种神经毒素,你们生产出来使用就等于是生化武器,上百万吨毒气排到空气中,想想对后代产生什么影响?今天我的研究不能让你们停产,以后其它科学家能做到。” 3、不懈努力、不屈抗争 之后帕特森研究经费被中断,政界、财团、学术圈、媒体圈、宗教组织纷纷暗地迫害他,很多与帕特森接触的媒体和机构都受到很大压力。 之后很多年,帕特森一直收集更多的证据,开始不断投稿、演讲。直到1970年,迫使美国国会制定“洁净空气法案”,迈出第一步。 铅无害的误导性宣传 1978年,发布一份报告揭露生活中的各种铅污染。其中指出罐头内沙丁鱼是新鲜沙丁鱼含铅量五千倍,迫使美国在1993年在罐头上禁止使用焊铅。 1996年1月1日,美国所有汽油无铅化,帕特森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但是他却没能等到这一天。1995年12月5日,帕特森过世,但他知道已经成功了。 克莱尔-帕特森 著名地质学家甘特-福尔评价帕特森:“帕特森是一个圣人,他的成就牛顿以下,伽利略以上。” 帕特森意外掌握了少数人想要掩盖的真相,而且了解到后果,还是勇敢揭发了财阀们的黑手。之后,面对各种迫害,顶着压力,孤军奋战终于刹住奔向毁灭的列车。如果不是帕特森,可能会有亿万人因铅中毒而死,有亿万婴儿因铅中毒出现脑瘫、死亡,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是一场浩劫。 这个故事让人想到转基因食品,就怕有一些既得利益集团雇佣一些专家混淆视听,但是到头来受害的还是平民百姓,大自然不会因谎言而屈服。
请大神普罗泰尔解惑 按普罗泰尔的说法,输欧米制品中检测出来的bt63,kmd1,kefeng6等转基因成分,从而触发了相对应的警报类型.请问:这些bt基因成分从何而来?是由国内种植的转基因棉花污染来的吗?转基因棉花能否被检测出bt63,kmd1,kefeng6等bt基因成分? 按普罗泰尔所说,转基因棉花开花季节,通过基因扩散或漂移,或其他未知方式,飘落到水稻上,是持续污染还是在短时间内就降解?能否污染水稻,并且导致所产出的大米能被检测到bt63,kmd1,kefeng6等转基因棉不具备的bt基因成分?@普罗泰尔 大神,用你专业的知识,为转基因“科普”做点实质性贡献吧。我文化程度低,逻辑能力差,转基因棉花为何污染水稻后就能触发bt63等警报呢?张启发们费尽心机研究bt63,不如普罗泰尔的转基因棉花厉害呀。还研究什么转基因技术啊,研究转基因棉花如何污染水稻就好了。
统计数据暴露了什么?草甘膦真的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吗?
张启发实验作假糊弄农业部 吃华恢一号两年的老鼠死亡率达到64.8%也是符合动物实验要求的---再看张启发们怎么样漫天过海也是符合实(2014-09-28 09:20:52)转载▼ 标签:军事 对张启发们连签字都不敢的以华中农业大学进行申报的华恢一号安全申请书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moa.gov.cn%2Fztzl%2Fzjyqwgz%2Fspxx%2F201307%2FP020140722376010963150.pdf&urlrefer=54def3023a77789b52c51d2180bc8a82其中的一点再做一下批判张启发们实际上是根据中国的法律进行了两年的老鼠喂养实验的,这一点与塞拉利尼他们一样,也有数据问题在于张启发们在数据出来了以后进行了掩饰。特别是死亡率数据是十分明显的以下引用自张启发们的报告:1)动物一般表现:动物毛色、精神状况及进食、大小便等方面,各剂量组动物基本正常,无异常行为表现,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在长达106 周试验期间,动物有死亡,各剂量组共死亡 70 只,其中 12 周前死亡 11 只,占动物总数 5.9%,106周内陆续死亡59 只,占动物总数 33.1%,按毒理程序规定,要求慢性毒性试验中 24 个月前动物死亡率不能大于50%,本次试验中动物死亡率总计达 39%,基本符合实验基本要求。我们可以计算一下连吃两年华恢一号的老鼠的死亡率是多少总动物数:70/39%=180只我们知道这个实验当中,总共分成5组,其中3组是吃华恢一号的,1组是吃华恢一号的亲本的,1组是吃基础饲料的,也就是说吃华恢一号的老鼠总共有180*3/5=108只 那么吃华恢一号的老鼠的死亡率是多少呢,70/108=64.8%。就作者所言的最后一句话来看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所谓,动物死亡率总计达39%,基本符合实验基本要求,这里的实验要求所提到的动物死亡率显然指所有的动物包括剂量组对照组的动物的的总死亡数占死亡动物的百分比,否则,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荒谬的情况:实验组动物死亡率达到83.33%,即死亡90只,对照组一只都没死然后总动物死亡率也仅仅只有50%,这种非常极端的情况出现也将符合中国的实验的要求,这显然是极为荒谬的。所以尽管我们没有看到具体的报告也可以知道1动物死亡率在50%的实验要求是指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死亡动物占所有动物的死亡率2显然还有着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的这个基本的要求。问题在这里,吃华恢一号的动物死了64.8%,对照组死亡率为0,然后张启发们就拿出总死亡率不大于50%的招牌,告诉人们说,华恢一号是安全的?这是不是一种赤裸裸的学术欺诈行为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肘子及其团伙的面纱 —根据在第四届新语丝科学精神奖颁奖仪式上的发言整理 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颁发第四届新语丝科学精神奖。这个奖是在2013年创办的,每年奖励一名在帮助中国公众理解科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奖金一万美元。前三届的获奖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这一届的获奖者是武警总医院原病理科主任纪小龙大夫。 我和纪大夫认识是在2003年我刚回国不久。我去北京电视台参加录制一个科普节目,纪大夫也是嘉宾,我们就这么认识了。我当时还有坐地铁的自由,是坐地铁去的,节目录制完了,纪大夫问我住在哪里,发现离他家不远,就开车先送我回家。我们一路上聊天。他说他一直在看新语丝,知道我那段时间在揭露一个叫王振国的吉林人,这个人发明了一种叫天仙液的中药,号称能够治疗肿瘤效果多么多么好。纪大夫说,其实几年前王振国刚刚开始推销这种中药的时候,他就去买来做了动物实验,发现一点效果都没有。我就把这事记住了。后来在2004年的时候,方玄昌来找我,他当时在《中国新闻周刊》当记者,要做一个揭露王振国的封面文章,题目叫《王振国的“抗癌”神话》,我和方玄昌就是这么认识的。我就推荐了方玄昌去采访纪小龙,他们也因此认识了。这篇报道出来后,影响很大,王振国恼羞成怒,派了他老家吉林通化的警察上北京要抓方玄昌,还去找过纪大夫,倒是没来找我。所以我们仨就是因为一起冒险揭露王振国这个卖假药的医骗绑在了一起。后来还一起揭露过肖传国。所以2010年方玄昌和我先后遇袭,当时怀疑的对象,第一是肖传国,第二就是王振国。 我和纪大夫认识以后,又一起做过几期科普节目。他请我去参观他的病理室。我约好了时间去了,还没走到病理室门口,就听到他大声地说:“都这个时候了还去吃中药,还花了这么多钱,你不知道中药都是骗人的吗?以后不要再花这个冤枉钱了。”我走到门口一看,纪大夫正拿着病历对一个上年纪的病人说话。我那段时间经常上电视、网站和中医辩论。当时国内反对中医最出名的有三个,除了我,还有何祚庥院士和中南大学的张功耀教授。我是学生物出身,和医学沾点边,何院士是研究理论物理的,张功耀是搞哲学的,他们离医学就更远了。所以那些中医就经常说我们不懂医,说医生没有一个反对中医的。国内有很多西医私下里也反对中医,骂中医骂得厉害,但是让他们公开批评中医,又没有一个愿意,怕被人说是同行相轻,或者是担心违反中西医结合政策。现在网络上有几个年轻医生公开反对中医,例如李长青、棒棒医生,但是在老一辈的医生当中,是找不到的。刚好没多久凤凰卫视请我参加一场中医辩论,我问纪大夫愿不愿意一起去,他爽快地答应了。从那以后有中医辩论会,只要能带人,我都让纪大夫去给我助阵,包括2007年在北京协和开了一次中医辩论大会,我也推荐纪大夫参加,他是反对中医这方唯一一个医生。以医生的身份,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来批评中医,对一些观众来说,说服力会强一些。 除了揭露假药和批评中医,纪大夫更多地是在做医学科普。在认识我之前他就已经做了很多科普工作。有一年我到辽宁电视台录制一个节目,制片人说他们计划录一个医学科普系列讲座,问我有没有人选可推荐。我就推荐了纪大夫。他们找司马南了解情况,司马南也推荐了纪大夫。这样纪大夫就去那里开了讲座。过了大约一年,我又去辽宁电视台录节目,制片人对我说,你上次推荐的那个大夫可真会讲,节目很受欢迎,收视率在我们台排第二。纪大夫的医学科普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有亲身的体会。我也做医学科普,但是我是纸上谈兵,是通过搜索、阅读医学文献来做科普,而纪大夫是病理学家,几十年来解剖过两千多具尸体,看了无数病理切片,对人体构造非常熟悉,做科普时能结合自己的病理经验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第二个特点是敢于正视国内医学界的弊端,批评过度医疗,不怕得罪同行。例如他对国内把宫颈糜烂这种生理现象当成疾病来治疗的批评,就帮助了很多妇女避免受害。当然,他的这些批评,有的是个人体会,别的医生不一定同意。只要是有根有据的,有争议是正常的。但是纪大夫也受到了很多不正常的人身攻击,特别是来自方黑的攻击,他们为了打倒我,连带着把和我有关系的朋友、战友,也都恨上、牵连上了。 纪大夫首先是一个著名的病理学家,一个好医生,但是我们这个奖不是医学奖,而是科普奖。为了表彰纪小龙大夫在普及现代医学知识,批评中医,揭露假医、假药,反对过度医疗,帮助中国公众掌握现代医学知识、提高识别真伪医疗的能力等方面的贡献,我们新语丝编辑部决定把第四届新语丝科学精神奖颁发给纪小龙大夫。 2016年12月17日北京
转基因喂养实验为何只做90天的?为打消疑虑,应该做一年的实验 近日,中国大陆61名院士请求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其依据之一是中国农业大学用转基因大米做的90天猪喂养试验显示转基因大米没发现问题。 但,澳大利亚科学家把转基因喂猪的时间延长到159天,发现雄猪患严重胃炎比例比传统饲料喂养的猪高400%,雌猪子宫重量平均增加25%。 大陆专家研究:猪“试吃”转基因米试验安全 据《新京报》报导,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黄昆仑称,90天的小型猪猪喂养试验显示,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与非转基因大米对猪具有同样的营养和安全性。 为什么采用猪做试验?负责这项试验的中国农业大学转基因大米专家黄昆仑解释,在营养和毒理方面,猪胃肠道消化过程与人极为相似,可用于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变化,而其生理性和杂食性与人的相似性,也有助于营养学的研究。因此,采用猪做试验能更大程度反映出转基因大米对人类食用的安全性。 “试验用猪在90天喂养期间,无中毒或死亡现象,皮毛顺滑,行动灵活,饮食正常,生长发育状况良好。”黄昆仑称。 此试验结论引起中国大陆民众广泛质疑。有有民众直接披露,为什么只做90天的试验?为什么不做的时间长一点?就是因为时间一长,就出现问题了。 另有民众质疑,被试验的猪90天没有中毒或死亡,就能证明转基因大米安全吗?转基因大米又不是烈性毒药,毒性能这么快显露吗? 还有民众表示,做试验的人本身就是研究转基因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样的试验能有可信度吗? 另有民众调侃道,猪试吃3个月就能代表转基因大米安全,只能说要么是农业部把老百姓的智商想的太低,要么就是农业部的人智商太低…… 西方科学家研究:转基因饲料影响猪健康 就在4个月前,同样是用猪做转基因饲料的试验,澳大利亚科学家却得出了与大陆专家不同的结论。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导,今年6月份一项由澳大利亚和美国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新研究发现,由转基因饲料喂养的猪的胃炎发病率远高于传统饲料喂养的猪。 该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是阿德雷德健康与环境研究学院院长、流行病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卡曼(Judy Carman)。研究人员针对美国一个商业养猪场里的168只刚断奶的猪仔进行了为期22.7周(159天)的研究。 他们将一半的猪仔用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喂养,这些大豆和玉米来自商业供应商,另84只用同样份量的非转基因饲料喂养,两群猪都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饲养。 5个月后,他们将这些猪宰杀,由两名兽医对它们的尸体进行解剖。这两名兽医不知道哪些猪是由转基因饲料喂养、哪些不是。 研究人员称,这两群猪在采食量、体重的增加、死亡率和血常规生化测量上没有区别,但是在胃和子宫这两个器官上出现了差异。 喂转基因饲料的猪患上严重胃炎的几率要高得多,为32%比12%,而这种区别在雄性猪身上就更为明显,转基因饲料喂养的雄性猪的患病率是非转基因饲料喂养的雄性猪的4倍,雌性猪则为2.2倍。转基因饲料喂养的雌性猪的子宫重量也比非转基因饲料喂养的雌性猪重25%。 多年来,批评人士已指出,转基因植物里的DNA转变建造的新型蛋白会在动物身上导致消化问题,并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同样问题。而支持转基因的人士至今没能提供一个用转基因食物喂养试验动物4个月以上的试验数据。
美国人最新的转基因调查纪录片 一个美国人自己做的调查
美国最新纪录片GMO OMG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163.com%2Fpaike%2FV8H1BHIEH%2FVA5BPNDBR.html%23from%3Dsearch&urlrefer=a73050cb98e645b3d7e66bd594b9b82d
独生子女给一万,生不出来的郭嘉给多少? 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 据国家卫计委相关部门的统计,中国2016年约有近4500万不孕不育症患者,而且每年以数十万的速度递增。特别是许多不孕不育症夫妇之间,由于得不到有效治疗,夫妻之间无言以对,曾经浓烈的爱意与欢乐渐渐远去,以前的融洽与体谅也逐渐消失。有的夫妻因此感情破裂,家庭解体,有的还终日郁闷,甚至自杀,不仅造成了家庭悲剧,而且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社会稳定。 目前,全国有育龄夫妇约2.4亿人,不孕不育发生率大概在15%到20%,也就是说,每八对育龄夫妻中就有一对不孕不育患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20年前,我国育龄人群不孕不育率仅为3%,处于全世界较低水平,但如今,全国平均每8对育龄夫妻中就有1对面临生育方面的问题,不孕不育率已升至12.5% ̄15%,已接近发达国家15% ̄20%的比率。
懂概率计算的计算一下。欧盟检测到中国大米含转基因成分的概率 提要:中国出口的大米中每10000粒大米中混杂的转基因大米不超过10粒,但在欧洲的检测手段下,只要10000粒大米中含有1粒大米就被退货。 文/王大元 CCTV新闻调查节目“追查转基因大米”节目多次提到欧洲大退中国的转基因大米。给人的印象是中国的转基因大米非常之多、中国是世界上因为出口害人的转基因水稻退货最严重最丑恶的唯一国家。 欧盟在2011年专门出了一个针对中国转基因大米进口的文件(法规),文件编号是 (2011/884/EU)。 这个文件的大意是说,对来自中国的所有大米制品做100%的检查(来一批, 检测一批), 要检查的转基因成分包括: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CAMV (烟草花叶病毒)的 35S promoter(启动子),来自农杆菌的终结子(NOS)和下列BT基因: CryIAb、CryIAc、和/或CryIAb/CryIAc 。CCTV新闻调查节目中出示的在北京海关检查的BT基因的证明书上,显示的就是欧盟检测的 CryIAb/CryIAc/NOS。 这给人的印象是,哇!中国的大米都是转基因的,问题太严重了! 连卖给欧洲人的都是转基因的大米,我们中国老百姓就不知道吃了多少转基因大米了。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实际情况是,欧盟要求中国对出口的大米在出口之前做转基因含量检测,保证没有转基因大米混杂在出口大米中。欧洲安排了一种只针对检测从中国进口大米real-time PCR技术,这是一种灵敏度非常高的检测BT基因的方法,其灵敏度高达1/10000,即10000粒大米中有一粒是转基因大米他都可以检测出来;而中国自己的检测手段是常规的PCR检测方法,比欧盟的灵敏度低10倍,即1/1000,或者说要10000粒大米含有10粒转基因大米才能检测出来。 这就是问题的全部:尽管中国出口的大米中每10000粒大米中混杂的转基因大米不超过10粒,但在欧洲的检测手段水平及其对中国的转基因大米零容忍情况下,只要10000粒大米中含有1粒大米就被退货。 各位可能会问,10000粒大米里有1粒转基因米粒,怎么可能查到? 我告诉你是怎么检测的吧。首先,大米货船抵达港口后,欧盟海关的检测官员,到你的集装箱里的不同部位采样2.5公斤大米,然后回到实验室打成米粉,再把这个米粉在搅拌器中搅拌20分钟,让各个单个的米粒与其它米粒充分混合,然后从这种充分混合的米粉中取样240克(相当于10000粒米粒),送到实验室做real-time PCR。只要10000粒米中有1粒是转基因的,就肯定被查出来,无从遁形。对于米粉、年糕等米制品,因为它们原来就是用米粉混合的,检测的样品数量可以减少为125克。 我再重复一遍,欧盟退回的中国米制品中的转基因大米的混杂情况是1000粒大米不可能混杂有超过1粒转基因米粒的可能。所以中国出口的大米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可怕;但欧盟这种万分之一的检测标准是专门针对中国的转基因大米制定的,对美国出口到欧盟的大豆和玉米中,如果混杂有欧盟没有批准的转基因大豆或玉米,欧盟执行的是千分之一的标准,这就是欧盟对中国大米出口的贸易壁垒。 几个问题: 1、农业部宣称国内转基因检测、监管全球最严,对于出口这等大事,为何还有转基因大米掺入? 2、遭退回的大米里的转基因大米从何而来(中国没有批准转基因大米的种植) 3、退回来的大米如何处理了。 4、欧盟检测的结果是含多少的转基因大米?王大源偷换概念,把大于万分之一说成万分之一,这是一个教授负责的表述么? 按照欧盟的规定,如果人用食品或者动物饲料含有0.9%以上的已被欧盟批准的转基因物质的农作物,产品标签 必须标注。而这些大米是不是欧盟检测出转基因大米含量大于0.9% 5、自2006年发现中国输欧大米制品出现转基因,在多次要求中国政府采取措施后,欧委会2008年开始执行紧急措施,要求产自中国或从中国发货的大米及其制品,只有附带由官方或授权的实验室出具的显示产品不含Bt63转基因大米或不是由Bt63生产的原始分析报告,或者进口时由有关食品管理部门或在其监督下取样分析并收到满意的分析报告,方能进入欧盟市场。然而,输欧大米制品中仍然多次被检测出含有转基因。2010年3月,欧盟发现输欧大米制品中出现了克螟稻1号和科丰6号的基因。 6、Bt63转基因大米及克螟稻1号和科丰6号是如何泄露如何种植的,有没有对相关研发单位作出追究。
转基因作物安全吗?没有争议吗? 详情看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doc88.com%2Fp-5708278126132.html&urlrefer=b0c098e186392bc6c19ccc2b589635fe
转基因民调,总鼓吹中国平均科学素养低的被打脸了没。 中国最大规模转基因民调:支持率仅11.9% 认知率更低2017年03月17日 07: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字号 大 中 小][打印本稿]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6日讯(记者 韩肖)“转基因”一词从进入公众视线开始便备受关注,对于其安全性的讨论也从未间断。日前,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食品产业专家崔凯携其所做的《中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接受了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崔凯表示,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就转基因食品话题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对转基因食品的支持率只有11.9%,11.7%的受访者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获取转基因资讯的首要途径,64.3%的受访者认为关于转基因的报道总体偏负面,54.4%的受访者认为转基因争论要基于科学。他认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认知度总体仍偏低,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尤其要重视新兴的互联网媒体,向公众传递权威、详细的转基因资讯。 “研究”指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认知、政策解读和消费态度,三者互相影响。2000年以来,许多学者对中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进行了研究,总体上侧重于消费调研,缺少对根本性的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在科学认知和政策理解方面的调研分析,调研范围局限于个别大城市或经济发达省份,且调查样本数量多数都不超过1000份,不足以从整体上反映中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 崔凯表示,该项研究于2016年5月-10月在中国范围内对15岁以上人口进行了一次广泛调研。共发放问卷2200份,收回问卷2117份,其中有效问卷2063份。受访者常住地包括193座城市,覆盖中国大陆全部31个省份。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发现,受访者对转基因食品持有支持、反对和中立态度的比例分别为11.9%、41.4%和46.7%。这说明中国社会总体上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 此外,199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群体对转基因食品支持率最高(19.5%),反对率最低(18.5%)。西部省份对转基因的支持率最低(7.4%),反对率最高(51.3%)。研究生以上的高学历群体对转基因支持率最低(9.5%),反对率最高(47.8%);大学及以上学历群体中,理科背景的受访者对转基因的支持率(14.1%)显著高于文科背景(7.5%);低收入群体对转基因食品的反对率(34.2%)要显著低于高收入群体(51.6%)。 对于“挺转”和“反转”的原因,受访者支持转基因食品的最大理由是“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如富含维生素等),造福社会”(48.2%),而反对转基因食品的最大理由是“可能对人体存在某些未知的风险,包括遗传性缺陷,事关千秋万代,需要更长时间的实验验证”(78.5%)。 公众反对转基因的是否基于科学的认知?对此,崔凯的团队以“对转基因中涉及到的外源基因导入、基因重组和基因表达等技术原理,您是否了解?”展开了调查。 研究发现中国公众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比例为11.7%,有所了解的比例为49.5%,完全不懂的比例为38.8%。统计结果显示,受访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认知水平与其支持态度总体呈正比。在“了解”、“了解一些”和“完全不懂”的受访者中,支持/反对的比例分别为1.67%、0.29%和0.12%。这说明对转基因食品了解的越少,则越会倾向于持谨慎态度。这也进一步凸显出转基因科普工作在中国的重要性。 而将转基因与地沟油、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相比进行调查发现,有20%的受访者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更为严重,31.8%的受访者认为这些安全问题的严重性“都差不多”。这说明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持有深深的担忧。 对于转基因信息的获取,有38.7%的受访者主动查询过相关资讯,只有25.2%的受访者对转基因科学知识表示漠不关心,而互联网以69.3%的比例成为获取转基因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值得注意的是,64.3%的受访者认为舆论氛围对转基因“偏负面”。 崔凯表示,“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科普知识”以68.9%的关注度成为消费者希望了解的话题。而69.3%的受访者通过网络、微信等方式获取相关资讯,远高于其它途径。这说明,中国的科普工作需要迎合资讯传播的新方式,因势利导。 通过调查还发现,15.8%的受访者认为杂交水稻也是转基因作物,25%的受访者认为的确有企业利用转基因题材进行恶意商业竞争,这些调研结果充分说明了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议在中国的复杂性。值得一提的是:54.4%的受访者依然认为“转基因争论要基于科学”,这是未来转基因争论在中国回归科学和理性的基础。 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和转基因食品产业发展,崔凯提出了三点建议: 1、加强科普工作,正本清源,远离谬误 只有公众真正了解了的相关知识,才能对转基因食品有理性的认知和态度。应该在深入了解公众“支持”和“反对”原因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引导对转基因食品持中立态度的群体,解答公众关于转基因的常见疑问,并对报道过的一些转基因安全事例进行客观的、深入浅出的分析,使公众不再为一些莫须有的问题担心。 2、政府角色:从放任自流到积极引导 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尤其要重视新兴的互联网媒体,向公众传递权威、详细的转基因资讯,以帮助广大的消费者正确理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减少“恶意商业竞争”、“民族主义”带来的误导。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一个科学问题,缺少产业化支撑,转基因安全争论将永远是“空对空”的辩论。长期看来,这将最终影响中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国农业的发展。政府尝试循序开放用于饲料工业的转基因玉米种植。与此同时,在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转基因作物审批和转基因食品的标签管理上,政府应该让公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3.尊重民意,循序渐进 纵观科学史,一项科学上的新发现被承认是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应该尊重公众对转基因食品不同的态度和感情。政府需要强化转基因标示管理,消费者自己会做出选择。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时间自然会给出答案。伴随着国人综合科学素养的提升,转基因之争在中国将会回归理性与科学。 (责任编辑:刘朋)
期待转基因技术全面解决粮食问题是不是错的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有13亿人口,18亿亩左右的耕地。 粮食问题全从技术手段着手是否不合理呢? 各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盖高楼大厦侵占良田,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了。 粮食价格常年低价,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潮流,还有多少人愿意种地? 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公款大吃大喝,各种垃圾小食品充斥着小卖部超市,每年造成多少食品浪费? 就算转基因技术应用到农业上,像挺转所说的产量高了,成本低了,粮价会不会下降?农民收入会增加吗?我看未必。收入不增加我种不种转基因有何区别?还增加了收获的劳动量,还不赚钱,我种它干嘛? 要解决粮食问题,技术是一方面,最根本的还是粮价问题,也就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如果粮价上涨了,去掉成本农民能看到可观的收益,种粮积极性高,那种什么都行(先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放一边) 粮价多年不变,一涨价城里人就说这说那的。十年前工资2000,玉米6毛,现在工资5000,玉米8毛,农民越种越穷,谁愿意把主要精力放种地上啊。种地现在已经成了农民的第二职业甚至第三职业,部分农民已经彻底放弃土地。郭嘉现在又搞什么土地流转,说白了就是土地归农村个人所有,可以买卖。殊不知,绝大部分农民都在等着大老板来收购土地变现,而老板收购土地不是为了盖楼就是为了办厂,很少为了种地产粮(部分地区由于地型限制也无法实现大规模耕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农民主动或被动放弃土地,转基因技术***,也撑不饱中国人民的肚子。长此以往,中国粮食还是要靠进口。所以那些挺转的贩子们,声称反转就是反对农业进步什么的,一看就是不懂国情的利益团伙。
天杀的 烂人与滥种小崔读书汇 发布于 2018-10-22 14:00:37 举报 阅读数:717万+ 我国法律制订的最全,这话我第一次听到时,范冰冰还没出道。到了关于转基因的争论,这句话又来了,的确,六部法律法规管着转基因,全世界最严。有用吗?听听转基因人士的口风吧。 韩长赋:查到了一些非法种植的转基因品种,一查,巧了,它们在国外都有安全证书。 牛盾:不知道什么叫滥种。 黄大昉:试吃也算是灭活试验材料。 王大元:农民想种不让种,说明这法律是恶法。 …… 就是这一群人管理并欺骗着中国老百姓。 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国内不允许种植转基因大豆,而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只允许用于豆油加工和饲料豆粕,不允许作为食用大豆来直接食用。 但混吃等死的贪官污吏们睁只眼闭只眼,让海量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大摇大摆地违法乱纪,变成豆腐和豆浆,塞进老百姓嘴里。 因为看不惯转基因大豆的滥用,正直的人站出来说了真话。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先生仗义执言,严肃地捅开了滥用的窗户纸。至此,老百姓们都明白了,进口转基因大豆并不只是榨油了,总量的10-15%违规变成了豆浆、豆腐、豆干、豆瓣酱、豆腐乳和酱油等。 在杜参事说真话之前的2013年,《消费者报道》杂志就在其抽检豆腐制品中检测出了两款有转基因成分,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黑榜上,就有某品牌豆浆被检出转基因一成分,同年,另一品牌豆浆也被民间组织检测出转基因成分。还有大量的成灾的转基因大豆的滥种,滥到令人发指。这一次次转基因大豆滥种滥用事件大都无法曝光,因为从新华社人民日报开始,尤其是@科技日报 @澎湃新闻 都有它们培植的马爱平。它们负责专为转基因唱赞歌,压制屏弊揭露转基因骗局的所有内容。 这些****心真黑,张嘴就扯谎。八百多吨转基因大豆摇身一变成了食用大豆,装作看不见。并且胡说八道:转基因大豆油去除了大豆蛋白,油里没有转基因成分很安全,我们很负责任,不安全的给猪吃,安全的给人吃。一听就是猪的判断。 转基因贩子王大元说了一次实话,“考虑到进货来源的混杂,很多豆制食品是用混杂的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生产的,所以中国市场上各类含有大豆原料的食品,应该有50%以上是含有转基因的。” 有机会,大家去美国超市里转悠一下,一定会大开眼界。豆制品,不管豆浆还是豆腐,还是保健品,都醒目标注“非转基因”。 那时候特想骂人。 毎次路过农业部大门,我都气由心生。明知道韩部长率一众人马祸害中国人,又无可奈何。只好发自内心地诅咒它们断子绝孙。 然后转过身,汇入浩浩荡荡被迫吃转基因的人流里。
秦岭二月 暗室逢灯额外
警惕“昆虫同盟计划”,转基因,还敢说安全吗?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sina.com.cn%2Fd%2Fv%2F2018-10-16%2Fdoc-ihmhafir9010235.shtml&urlrefer=d0521c222e62ed2c2e65ca9340628e3d 挺转者口口声声转基因技术多安全,说什么转基因武器是脑洞大开无稽之谈,看看美国军方的做法吧。军方都开始关心农业发展了。
税务机关的权利 关于逃税罪,税务机关给与下达行政处罚,这个是其职责,属于其执法范围。但是对逃税者是否刑事处罚,税务机关有权定性吗?这个不是应该由公检法认定的么?有懂法律的大佬解惑没
哪位吧友知道迁西哪里能切翡翠原石 有人认识切翡翠原石的么?原石尺寸12*20*9cm,下手镯片料,下完片料根据情况取牌子或者挂件。有人知道联系方式私密告诉我,多谢
中国那么多科研人员没有得诺奖的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zhgh.com%2FArticle%2Fopinion%2Fzatan%2F201610%2F122496.html&urlrefer=4a2edc50c1fa7b18d1c61d18bc5340ca 拿着国家科研经费天天做啥呢。
起锅烧油
国家精神造就奖应该给这些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finance.ifeng.com%2Fa%2F20180605%2F16332588_0.shtml&urlrefer=ad82f6fe6d13a39d1c6f211d9e78ff3a
迁西哪里能加工翡翠?要专业的。 同上
终于要选举了 因为若干原因,一拖再拖的村民选举终于要开始了。小伙伴们,别为了几百的眼前利益出卖自己的选举权,为了村里更好的发展,还是选有能力有素质的干部一票吧。千万别选那种,对着大队盖章的合同(还是他盖的),说该合同没有法律效力的人,那种人连***文化的流氓都不如。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