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ndilian cyndilian
关注数: 105 粉丝数: 279 发帖数: 8,727 关注贴吧数: 257
女儿给我讲了十二年的故事 我从女儿出生起就反复对她说,你不用上学,我在家里使用当年为你哥哥编写的十部故事体家庭教材教你,结果逆反心理使得我女儿成为最无限向往上学的孩子。我想,既然女儿如此喜欢上学,她就具备了成为学习成绩极其优异的学生的条件,用今天的话说,就具备了成为学霸的条件。我们知道,喜欢一件事,就容易做好这件事。 我开始计划将女儿送到学校学习的步骤。首先,我决定从女儿上学开始为她写专项教育日记。女儿上过两个月幼儿园,其中一个重要作用是培养女儿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后,主动将她在幼儿园的所有经历,如老师和她说了什么、和大家说了什么、老师之间说了什么以及做了什么,都告诉监护人。 让孩子养成这个好习惯非常重要。如果女儿没有这个好习惯,我为她写的教育日记不可能超过一百万字。更重要的是,孩子不可能胜任成为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唯一桥梁的工作。家长倘若绕过孩子直接和老师沟通,有可能陷入一面之词的信息不对称局面,因为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全部意义是孩子,而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只有孩子自己把握的最准确。由此看来,孩子是否将自己在学校的真实感受告诉家长,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事。 还记得女儿第一天从幼儿园回到家里,我是这样开始培养她回到家里和监护人娓娓道来她在幼儿园的所有经历的: 我去幼儿园接女儿,只在幼儿园待了两个小时的女儿显然没玩够,意犹未尽。我对女儿说,你可以带我也去幼儿园玩吗?女儿说,幼儿园不让大人去吧。我说,你给我讲幼儿园的故事,就等于带我去上幼儿园了。 于是女儿开始讲她今天在幼儿园的经历。我通过发问引导女儿讲得更完整,比如老师说了什么,小朋友说了什么,老师安排小朋友做了什么等等。听完后我说,太有意思了,你是讲故事的天才,我等于也去了幼儿园。 然后我又当着家人赞扬女儿特别会讲幼儿园的故事。从此,女儿每天给我讲她在幼儿园的故事。 上学后,女儿依然这样给我讲她在学校的故事,一直讲到高三毕业。女儿之所以能这么做,我认为是因为我一次也没出卖过她。十二年间,我没有一次在女儿给我讲述学校的故事之后,背着女儿和老师直接联系,对老师说,我觉得孩子这个想法不对,希望您能帮助她改变。 只要出卖一次,孩子就再也不会信任你了。而不信任,会导致孩子对你三缄其口,不愿意和你说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孩子和监护人的话越来越少,是警钟。监护人需要立即做出调整。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话,是危险的事,证明父母不合格。 作为父亲,我最自豪和最有成就感的是,我的孩子自小到大,和我在一起时都是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话,包括现在已经三十五岁的儿子。已经六十三岁的我,现在和我八十多岁的父母见面时,也是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话。我认为,一个人声带的主要作用,是和父母及子女说话。如果一个人的声带主要用于和外人说话,是可悲的事。 转摘自《郑渊洁家庭教育课》
户口是祥符的!有空请你回家一趟...... 各位祥符的老乡们注意啦! 我的老家在祥符 大城市不是我的根 不是城市太诱人 而是求学路途长 不得不离开最爱的家乡 而是生活要打拼 不得不远走他乡求生存 我的老家在祥符 大城市不是我的根 高楼大厦我住着闷 车水马龙我看着晕 住在对门不知姓和名 走在路上没有亲和朋 现在,在这里正式通知: 初夏的祥符又迎来新一轮的忙碌期 家乡有很多事等着你们帮忙! 有空请你回家一趟! 祥符西瓜熟了 初夏,祥符本地第一波西瓜上市啦 大棚里的西瓜,皮薄多汁,味道清甜 大口大口吃西瓜 解暑!清凉!爽快! 眼下正是西瓜 陆续成熟的季节 记得小时候都是这样的! 随着夏意渐渐浓郁 祥符乡村各类瓜果渐渐步入成熟期 今年夏天的瓜,让你吃个够! 偶然在暑期回家,在田间地头 依然还可以看到这种瓜的藤蔓 上面结着或青或黄的果实 那种温润心灵的感觉,真的好惬意 你有多年没吃过了? 家里该割麦了 进入五月,小麦进入疯狂地灌浆期 如今,一天一个样,已经渐渐成熟 祥符在外的小伙伴们 该回家收麦了 可是 小时候见到这样的场景 再也见不到了 ...... 记忆中那成片成片金色的麦浪随风舞蹈 父辈们黑红的脸庞绽放出喜悦 他们俯下身子收割着快乐和希望 麦忙时节,大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即便刚刚会走路的孩子 也要被带到田间 和大人一起感受农忙时的忙碌和艰辛 用打湿的毛巾顶在头上 是避暑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 年纪大点的人,在家煮饭 咸鸭蛋,菜包子 煎得葱油饼也比平时放的油多 吃起来那叫一个香 随着大规模机械化的到来 已经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辛苦了 现在的农民更多是站在田埂上 看着收割机从自家的麦田里驶过 麦收期间,如果你有父母在老家 即便不能亲身回家帮忙 也一定要打个电话回家 家里的父母是我们永远的牵挂 麦收后的田野空旷寂静 拖拉机突突地冒着青烟 犁铧在留着麦茬的田野里翻开一波波土浪 这就是接下来的祥符农村生活... 乡村的风景 是一首永不变更的咏叹调 闲着、忙着、走着、歇着...... 如今,在大城市,处处是灯红酒绿,高楼大厦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对祥符出来的人来说,对于这个小城市来说,一切都充满新奇和诱惑。当逐渐和大城市里的人一样,过着快节奏的生活,很多人仰望天空,回头看看身后的家,依然充满无法排遣的依恋。 最近几年,随着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家创业,对我们来说,只有家乡里的蓝天白云、花林果树、鸡鸣狗叫才能触动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情,你永远是个祥符的孩子。 我的老家在祥符 大城市不是我的根 老了还要回祥符 听着熟悉的乡音 吃着平常的饭菜 守着挚爱的亲人 井下这个浮躁的心 歇歇这个疲惫的身 过好余生,安顿身心 转自微祥符
那些被弄丢的人 每个人,不论马虎或仔细,都会在无意中弄丢过心爱的东西,也会在不经意间与很多人擦肩而过,再无交集。 那些被我弄丢的人,你们还好吗? 那些被我弄丢过的人,有的失而复得,又回到了我身边,有些再也不知下落,不知道他们正呆在世界哪一个角落承受本不应承受的孤独与落寞。亲爱的你们,对不起! 也曾与很多人熟悉过,也曾彼此交换过秘密,但被重重世事阻扰,渐渐忘记彼此,失去音讯,最终被其他人提起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人再也没有见过。那些分享过你的狼狈与不堪的人早已带着你的脆弱走遍天涯。那些知晓你心事与秘密的人也许忘了这世界上还曾有过一个你。真的,你在有的人生命中就这样可有可无。同样,此刻有人正在惦记着你,而你已忘了他是谁。还有一些现在依然记得但早已褪去原来彼此之间那份热情的人,见面也无非只是寒暄几句,互相告别。你站在街的这头看着那个曾经与自己要好到发誓要一直一直在一起的人,头也不回地消失在街的那头,你才发现:你把他弄丢了。更或许,你弄丢的人不只是他一个。那些年,你与谁亲近到知晓彼此最脆弱最不堪一击的地方,你又与谁要好到愿意为对方而改变。你身边的人不停在换,你只能靠一些回忆才能找到对方的影子。 那些被我弄丢的人,你们身边已有了那个可以代替我的他了吗?你们还会想念我们手牵手肩并肩的日子吗?我会把你们好好安放在我记忆的盒子里,标上我不后悔的标签。是,我不后悔与你们每个人的相遇,即使最后沦为陌生人也没有关系,因为我生命中因有你的存在,改变了些许。 那些被我弄丢的人,你们还好吗?不论你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愿君安好,不再孤单。 转载于西安晚报,原作者赵晔虹,此处有删改
各地腊八节食俗 腊八这天我国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不同地区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江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青海:西宁腊八节不喝粥,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作料,经一夜文火煮熬。 甘肃: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稠饭,煮熟后配炸馓子、麻花同吃。 陕西:腊八粥熬好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有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一起吃。 河南: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等多种多种原料配合煮成,煮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道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山东:山东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水果。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 北京: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等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剥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黑龙江:在哈尔滨,除了腊八粥,还有吃“腊八蒜”的。民间上把在腊月初八这天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