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lerity c3lerity
关注数: 729 粉丝数: 1,490 发帖数: 28,149 关注贴吧数: 59
朱顶红组培商当真是替天行道吗 前几年朱顶红市场火爆,朱顶红价格高企,不少花友自然而然会对国外种植商、朱顶红进口商和分销商心生怨恨,他们寄希望于应运而生的国内组培商切球商能够替天行道,把朱顶红的价格打压下来,直至9.9元能买一个开花大球为止,“因为这才是朱顶红的正常售价”。对此我只能说:你们把组培商想象得太善良了,人家是来赚钱的而不是来做慈善的。 大家都知道屎壳郎滚粪球吧?屎壳郎在滚粪球的过程中,从粪球上掉落的粪渣也会滋养沿途的花花草草,使其生长更茂盛,但这绝非屎壳郎的本意:屎壳郎心里所思所想的,就是早点滚回家吃大便。在粪球储备工作完成后,屎壳郎就会收手不干,至于花花草草的死活,人家根本不在乎。同理,组培商组培朱顶红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能赚一百他们绝对不会只赚五十,然后把另外五十让利给花友。事实上,组培商的组培品种上市的初始定价,就是锚定进口同品种洋朱的零售价格的,那他们为何还是把朱顶红的价格打压下来了呢?这是因为价值规律在起着调节作用:随着组培商组培朱顶红比如花孔雀安吉拉的大量上市,朱顶红市场就会出现花孔雀安吉拉供过于求的局面,由此必然会带动花孔雀安吉拉的价格下跌(相当于屎壳郎滚粪球时掉落的粪渣),也就是进口朱顶红经销商和各路内地组培商在卷,卷到后来花孔雀安吉拉的价格就会低到让商家无利可图甚至亏钱的程度,此时朱顶红组培商就会甩货退出,朱顶红市场供货量迅速减少,直至供小于求,然后朱顶红价格回升…… 所以,期望朱顶红价格能够一直降下去是不可能的,除非国内组培商真的是替天行道,宁可血本无归也要造福花友,但是,这个世界上既然并不存在纯然为了滋养花花草草而滚粪球的屎壳郎,当然也就不存在纯然为了造福花友而组培的组培商。替天行道?替钱行道还差不多。
从今年荷兰朱顶红报价说起 2025年荷兰朱顶红种植商的采购报价出来了,整体来说,有三个特点: 第一,价格还在上涨。 去年下半年以来,朱顶红市场整体低迷,各商家都在努力清货,可以说是家家都亏,只是亏多亏少的问题。今年荷兰朱顶红的采购报价,已经逼近国内商家保本清货的零售价格,这就意味着谁订货谁亏本,订的越多亏的越多。由此可以推知,还在坚持不退出的商家,必然会选择尽可能少进货的方式来维持生意。 第二,捆绑订货越来越成体系。 自从虹越发明捆绑进货模式以来,荷兰秘鲁种植商都纷纷开悟了,他们的捆绑订货模式越玩越娴熟,越来越成体系:他们按照朱顶红不同品相在国内市场的受欢迎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捆绑出货;越是受欢迎的品种,需要捆绑的冷门朱数量也就越多。秘鲁种植商更进一步,他们不仅给热门朱捆绑数量更多的冷门朱,还会给热门朱提升价格,牛气得很。 第三,以新品吊胃口,以维系捆绑销售的可持续性。 捆绑销售虽然是销售商和买家深恶痛绝的,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捆绑销售确实带动了种植商培育新品的积极性,也让更多原本不对中国内地销售的品种也能进入内地市场。这几年荷兰秘鲁朱顶红新品层出不穷,就是捆绑销售的功劳。再以糖果铃声为例,该品种已经推出几年,但一直不对中国内地出口,今年荷兰种植商也“大发慈悲”,允许糖果铃声出口中国内地市场,当然,捆绑众多数量的冷门朱是必然逃不过的。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想维持捆绑销售模式的可持续性。 总之,今年朱顶红市场整体形式依然严峻,进口商家不敢多进货,国内组培商切球商加紧清货逃离,花友虽然能买到更加优惠的朱顶红,但所能选择的品种多数都是“烂大街”的大普货,新品贵货价格依然居高不下,朱顶红市场的两极分化态势还会继续延续下去。
是不是该和奸商算总账了 前几年朱顶红市场火爆的时候,一些商家为了赚快钱连商誉都不顾了,能蒙就蒙能坑就坑,一副小人得痔的末日疯狂心态。今年朱顶红市场跌入谷底,各个商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为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发生,我们理应在商家困难时期支持忠商,抵制奸商,让良币驱逐劣币。今天就在这里列举几个奸商在朱顶红市场火爆时期干的黑心事,为花友抵制奸商提供参考。如果花友还遇到过其他被坑的事情,欢迎跟帖讲述,让我们信息共享,一起抵制奸商。 一、塔莎的花园 塔莎的劣迹主要有二,一是用价格便宜的秘鲁朱角龙冒充天价贵货荷兰朱斯嘉丽铃声卖给花友,从中赚取巨额差价,被发现后还百般抵赖,推卸责任。二是在预订朱顶红的时候觉得价格定低了想反悔,到货以后就推说没有订到,然后把原本花友订的品种转手加价再卖。 二、圣茵圣茵的狡诈体现在故意混淆名称相近的朱顶红,把价格较低的品种当成价格较高的品种卖,被发现以后装无辜。比如把普货糖果小姐(糖果皇后)当成贵货糖果仙女卖,从中赚取差价。 三、那朵花 那朵花的劣迹就是改名蹭热度。比如秘鲁朱顶红“红色安第斯”不好卖,就给改个名字叫“蒂卡黑天鹅”,既蹭“蒂卡”系列热门朱的热度,又蹭了畅销品种“黑天鹅”的热度,让不明就里的花友还以为是荷兰种植商把黑天鹅的版权卖给秘鲁种植商了呢。 四、商家名称暂时未知,只知道是宿迁的,有直播间 这只商家把便宜货玫瑰花漾当成贵货初恋卖。有人一口气在他家买了6个初恋,结果个个都是玫瑰花漾。初恋是有较高的错成玫瑰花漾的概率,大概四十错一的样子,买6个初恋全部错成玫瑰花漾,显然是商家故意。 五、错版不售后的商家 明确规定错版不予售后的商家,在朱顶红火爆的这几年有很多家,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欢迎花友跟帖曝光店名。朱顶红错版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只要不是商家主观故意错版,就算不上卖假货,但是错版要给售后,这是基本的职业操守吧?写个“此品种容易错版,错版不予售后”就可以免责了是吧?对于这样的商家,也不用和它们废话,直接申请平台介入,按照卖假货申请假一赔十,只要买家信誉好,平台一定偏向买家,你不仁就不要怪我不义!
朱顶红的价格已经比较友好了 昨天我发了一篇批评秘鲁朱顶红种植商有点忘乎所以的文章,里面提到现在朱顶红市场的价格走势,那就是下降的空间已然不大,有需要买朱的花友可以考虑入手了。文章一出,虽然大多数花友都给我点赞,但也有少数几个花友相当不友好,说我是两面派,前段时间还说朱顶红必然会降价,现在又说不会降价让大家入手…… 熟悉我的花友应该都知道,早在三年前朱顶红价格一飞冲天以后,我就一直呼吁大家理性对待,不要购买高价贵货,时间在我们这一边,朱顶红价格必然会下降,直至回归理性价位,那时候我们再入手不迟。 现在的朱顶红市场,做进口球的商家基本都在保本乃至亏本甩货,做组培的商家也在为砸在手里的小苗发愁,朱顶红的价格已经渐趋合理(少数量少的贵货除外),所以我才说现在可以考虑入手了,这并不是说朱顶红的价格不会再继续降一些——毕竟现在商家的心态就是:少亏当赚,大亏也总好过血本无归——可是这种探底的价格,并不是朱顶红的正常价格,花友不应视之为理所当然。 从商家的角度讲,无论是进口商还是分销商,都对今年的朱顶红市场惨淡的行情有着清醒的认识。现在荷兰南非秘鲁朱顶红的进口报价单已经出来,但分销商必然不会多进,进口商自然也就不敢多订,加之2025年起海关要严查进口花卉的花叶病毒(今年初就有一个批次的荷兰朱顶红因被查出尼润浅隐病毒而遭集中销毁),如果进口商没有其他门路,花叶朱大户秘鲁朱顶红基本就会被挡在国门之外了。 还有许多纯真的花友视国内组培商为救星。对此我早就用屎壳郎滚粪球来做过比喻,这里再次重复一遍:屎壳郎在滚粪球的过程中,掉落的粪渣也会滋养沿途的花花草草,让它们长得更健硕,但这绝非屎壳郎的本意——屎壳郎心里所思所想的,就是早点滚回家吃大便。朱顶红市场为何突然爆火?那是因为有炒家资本大量涌入,他们财力雄厚,信息灵通,门路广阔,因此自然而然发起了击鼓传花游戏并接起了第一棒。国内组培商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既是谋害者同时又是受害者,而且更多的是受害者。他们眼见朱顶红市场火爆,于是加入进来,但为了避免被国外种植商告上法庭,他们只敢大规模组培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期的品种(最典型的就是花孔雀)以及人家已经甩手不做的品种(澳朱,最典型的就是安吉拉),这些品种本来就供货充足,其结果就是价格遭到严重打压,进口球分销商被迫含泪亏本甩卖,国内组培商不仅人数众多,组培数量也是惊人,而市场需求只有那么多,他们自然也是利润微薄,直至现在的举步维艰,他们的退出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一句话,组培商的目的也是为了赚大钱,而不是为了造福花友——虽然他们追逐金钱的行为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朱顶红的降价。 总之,现在朱顶红的价格,除了少数热门新品贵货外,已经非常友好,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朱顶红价格走低,但是 第一,小心宿迁神店的米克斯和水鬼蕉。这种店铺一般都开在宿迁、沐阳、临沂,特点就是什么热门品种都有,价格极为便宜,比如9.9元一个,买三送一,等等等等。 第二,小心买到冷库陈年冷藏球。前两年朱顶红爆火的时候,很多商家大量进热门贵货,偏偏这些“热门贵货”的供货量又很大,实际是供大于求的,这时候冷库就派上用场了。冷库能强制朱顶红休眠,避免花箭抽出,便于长期存放;但是缺点就是,冷藏时间越长,种下以后烂芯的概率也就越高,朱顶红一旦烂芯,只能靠爆侧续命,轻则两三年看不到花,重则直接土遁。现在的烂芯重灾区品种有鬼魅、尼拉、阿弗雷。陈年冷藏球和当年进口新球在外观上是看不出来的,只能靠价格区分:商家为了甩货,陈年冷藏球的价格会很便宜,甚至和卖假货的宿迁神店一个价,毕竟冷库储藏成本也不低,赔本甩货也比继续冷藏硬撑好一些。 第三,自然球也是促使朱顶红降价的主力军。自然球,包括商家往年卖不掉自己种下的球、分出来的侧球、组培切球等,特别是组培切球的大量上市,明显给火爆的朱顶红市场泼了一盆冰水。此类朱顶红,品种以易出侧、广受欢迎的大普货为主,比如阿弗雷,比如花孔雀。 最后,当年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朱顶红,是为为国内朱顶红市场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重要渠道,也是整体品质最好的一类朱顶红,因为进货价格摆在那里,价格不会很低。如果前几类朱顶红继续挤压进口新球市场,其后果就是商家不再或大幅削减进货量,进而倒逼进口商减少进口量。朱顶红市场缺少了新鲜血液的补充,慢慢就会变成一潭死水,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情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