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熊 猫熊
关注数: 0 粉丝数: 3 发帖数: 107 关注贴吧数: 0
请大家欣赏一篇精品论文,转贴的哈 虚舟 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经过了一千多年的跋涉,终于在盛唐时期登上了它发展的项峰.唐盛极而衰,不仅标志着大唐帝国转向没落,也意味着中国封建社会创造历史周期的结束.生逢其时的伟大诗人李白,犹如冲天而起,跨海而飞的大鹏,"大鹏飞兮振八裔","余风激兮万世".(《临终歌》)他的气概压倒了封建时代,他的精神冲破了封建牢笼,藐视王权,鄙薄礼教,向往科学,典型的反映了大唐盛世表现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创造力和无畏进取心,赢得了后人广泛的尊敬和热爱,成为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然而,一千二百多年来,这位冲决封建罗网的伟大诗人,生前死后,却颇受非议.尽管历代批评者各自的政治倾向有所不同,对李诗的艺术造诣肯定的多少有所不同,但在有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站在封建制度的立场上,从李诗的内容,从诗人的为人着眼,否定李白,否定他冲破封建牢笼的伟大精神.这一点可以说是封建时代传统社会的正统看法.因而,尽管李白天才横逸, 搔首向天, 梦笔生花,口吐锦绣,"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敏捷诗千首"(杜甫《不见》),"斗酒诗百篇"(杜甫《饮中八仙歌》),在唐代就与杜甫一起被有识之士目为双子星座,"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而从宋代起,抑李扬杜,蔚成风气,李白的地位便一落千丈.杜甫遗作被精心搜集编年,注杜之多,号称千家,人被称圣,诗被称史,修祠建庙,礼遇日隆.李白却一直未得到最推崇他的天才诗人得到的那种荣耀.不要说追谥加封,修祠建庙,甚至连遗作也没有被认真搜集整理过,至今连一本编年诗集都没有搞出来.就这样,从宋代起,诗圣杜甫的地位愈来愈越高,诗仙李白却愈受冷遇.但是,冷遇尽管冷遇,爱幕者有之,师法者有之,私淑弟子,代不乏人.正统社会官方和士大夫的纪念虽然少,非主流的民间怀念和赞颂却到处都有.诗圣的光辉一直没有能淹没诗仙的风采,特别是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以来,李白更是倍受寻求新思想的新人物的尊崇.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佛,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其斯以为白之真原也已."(《最录李白集》)这位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先驱,不就是把李白看作封建时代荟萃百家,自成一统的开山人物么?他看问题,跟抑李者相仿,都是从李诗的内容着眼,但结论却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呢? 在历史上,对同一人物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看法,是很多的.究其原因,不外两条:一是历史人物本身复杂,有两副面孔,相反相成的东西都集聚到他身上;一是评论者立场不同,有两种人,便不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李白来说,这两种情况都存在. 花了一千多年时间走上项峰的中国社会,又花了一千年的时间才走到谷底.所以,这位在顶峰上冲决封建罗网的文化斗士,颇受在下山路上蹒跚的封建卫道士们的诋讦贬抑.贬李白正是卫道.然而,下山路也是路,可能是生路,也可能是死路.有志之士要为民族发展找出路,很自然就会引李白为同调,从李白身上汲取冲决罗网,冲天而起的精神力量,爱李白正是求新.因而,李白被士大夫们从书斋里挤出来,打入酒肆之中,与酒客醉友为伍的同时,又会有士子把他请回家中,待为上宾,馨香致礼.早已作古的贤哲们穷通冷暖,全是后人自己一手造成的. 这是就社会讲.就李白本人来讲,他确实也太复杂了.就诗人现存的作品看,既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 的宏愿,又有"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李白《古风十九首》)之类关心国瘵民瘼的力作.可惜这样的作品并不太多.诗章之中,字面之上,充满的倒是饮酒,游仙,狎妓,访道的内容.显然,诗人既是浪子,又是端士,既是满腹经纶的帝王师,又是贪酒好色的游冶子;既是识见超人的先知,又是吟风弄月的清客.无论哪种立论者,都能为自己在李白的诗文中找到足够的材料,把他捧上天,或者打入地.但比较起来,大概是贬之者证据凿凿,义正词严,褒之者曲引旁证,总觉心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