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自漂泊 水自漂泊
关注数: 12 粉丝数: 530 发帖数: 3,486 关注贴吧数: 8
生于哈利波特的时代 给我最深印象的,有两幕。 一幕在开头,是赫敏对父母施了遗忘咒,随着一声“一忘皆空”,她的身影从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中父母的身边褪去。她是如此深爱他们,不知道此时她心里是多么的悲伤。“与其让你们因我的离去而痛不欲生,不如让你们从一开始就不曾认识我。” 一幕在结尾,哈利抱着死去的多比,对卢娜说:“我要安葬他,像正式的那样,不用魔法。”也许,魔法是我们深入魔法世界的阻碍,但是哈利波特传达出来的情感,或者说是任何真挚的情感,是不需要魔法,抑或是任何其它媒介就可以传达出来的。 友情亲情爱情,自私,恐惧,自由,理想……短短的七部,故事中七年的时间,哈利波特传达出了人类几乎所有的感情。 观察了观影人群,不知是否因为是首映,已经没有了那些吵吵嚷嚷的小毛孩的身影,是啊,哈利波特陪伴的,是我们这一代,不是上一代,也不是下一代。。他的浪潮终将平息。如果说小说终结时,我们还有未完的电影支撑着,那么明年,我们面对的是完全的终结。好比《特洛伊》中说:“如果后人问起,告诉他们,我活在牧马者赫克托尔的时代,我活在英雄阿克琉斯的时代。”抑或是从《亚瑟王之死》中总结的,“我活在至高无上的亚瑟王的时代”。这样想来,与哈利年龄相仿的,90后的我们,应当庆幸,自己活在哈利波特的时代。写于20世纪末,结于21世纪初,无论对于哪个时段,哈利波特无疑都是一个伟大的产物。 有人说,第七部罗琳显得是强弩之末,我却不见得。 从第二部里德尔的日记,到第七部的魂器,抑或是从第一部的伤痕,到最终预言成真。种种伏笔和细节的紧密联系,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从罗琳提起笔的那一刻,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就已经清晰地展现在她的面前。 对于电影,死圣(上)只不过是未完待续,放慢节奏很大程度上是一件好事,应当等死圣下的完结,才能总体评判第七部的成功与否。而明年的终结篇,某毫无疑问的将去捧场。 无端的引用佐佐木小次郎的话:“此生注定随风四散,如若能遇到你,便是最完美的谢幕。”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