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V祈祷 为V祈祷
关注数: 111 粉丝数: 379 发帖数: 2,244 关注贴吧数: 12
【紫爱百强】关于丹尼仔和何超琼恋情的一些看法 关于丹尼仔和何超琼恋情的一些看法 看到陈百强和何超琼的情感故事,真是让人心痛不已。有人说他俩的恋情是网友臆测,因为双方当事人从未公开承认过。不过对于一个巨星、一个顶级名媛,双方身份所限,不到谈婚论嫁是不可能对外公开的。何况何小姐还生在一个那样复杂的大家庭。 不要看他们说了什么,而是看他们做了什么。二人经常像“连体婴”一样出双入对,还总穿“情侣装”。互相看对方时面颊绯红当然伴随的是怦然心动。丹尼仔在何小姐结婚后眼神中如“灵魂已失,心仿佛死去”的状态,后来所发行的专辑无不表达了痛失所爱的心声。何小姐在婚礼上的冷若冰霜,在葬礼上的悲痛欲绝,不顾一切以人妻身份为其扶棺。以及她近三十年来几乎不间断的出席丹尼仔的纪念活动。如果这都不算爱,那这世间便没有真爱。 遗憾丹尼仔勇气不足或责备何小姐不够勇敢都大可不必。人不可能只为自己而活。俩人身上都有太多责任。何小姐身系二房一脉的荣辱,丹尼仔的选择关系到家人的安危。即便二人以死相争也未必能逆转赌王的决定。赌王长女何超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她与霍震霆青梅竹马也一样被拆散。霍家有着不逊色于赌王家的门第和财富。可赌王还是命令她嫁给与自家有生意往来的殡葬业大享之子。何超琼的联姻更是无法避免。当时赌王的航运业生意发生危机,急需与许家联姻解困。如果何陈二人早几年确立关系,全力去争取或许赌王会首肯。但在何家航运业有了危机之后,这份可能不存在了。这也令二人无限后悔,不过世间事没有如果二字。 何超琼婚后两年多即与许晋享分居,二人婚姻名存实亡。但一直到何超琼韶华已逝,甚至基本过了生育年龄,才获得赌王准许离婚。鸡肋般的婚姻居然维持了十六年之久,所以爱情和婚姻幸福与否显然不在当时的赌王考虑之列。 至于何超琼与杨其龙“恋情”还在与许晋享婚姻关系存续其间。许婚后流连花丛,何超琼只能“和不爱的年年月月”。即使这样,赌王也不准其离婚。爱过陈百强那样的“妙人儿”,她怎可能对杨其龙钟情?只不过是借以达成离婚目的无奈之举罢了。 何超英后来精神失常,何超琼离异无子女、孤独一生。这姐妹俩的婚姻如此惨烈,后来也使赌王有所醒悟,此后对儿女的婚事干涉减少了很多。 又有人说何小姐婚后应与丹尼仔断绝往来,不应再与其有情感羁绊。我想这是双方都不愿的,也是做不到的。相伴十年,虽然没有成婚(笔者也相信二人没有将生米煮成熟饭),他们是爱人,亦是知己,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他们都希望在何婚后还能像亲人那样相伴。 只是他们低估了分离的杀伤力。没想到这会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这份遗憾和痛楚首先压垮了陈百强,使他借酒消愁愁更愁,终于酿成了意外,最终与何小姐天人永隔,造成终身遗憾。 有歌友还认为如果二人结婚了,何小姐成长为“女王”,丹尼仔HOLD不住。俩人并不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这真是想多了,即便真女王同样也需要一份心灵慰藉和支持。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素有“铁娘子”之称,她的郎君也只位专业技术人员,并不是政商名流。何况丹尼仔才华横溢,巨星身份,二人的精神世界是对等的,感情世界并不是只能用钱财多少、能力大小来衡量。 何小姐此生也只是会去做,而不会对公众谈及爱陈百强。但从陈妈妈和向雪怀等人的讲述中我们已知陈百强从来没怨恨何超琼另嫁,至死都爱她,说明他是理解她的。 对于何小姐来说,这样的心曲是“除去天边月,没人知”。作为一个千亿级企业的掌门人,她的心事更与何人说?不论如何,这份情意跨越时空,不论何时,真爱永恒。愿丹尼仔在天堂安好!
【紫爱百强】重新认识了一位艺术家陈百强 重新认识了一位艺术家陈百强 对于一个七零后生人,陈百强于我并不陌生,甚至还能用粤语像模像样的唱出他的三首经典《偏偏喜欢你》、《念亲恩》和《一生何求》。 陈百强的《一生何求》在内地大火的时候,我正是一个高中生。印象中的他英俊、清雅、贵气,声线完美,歌曲演绎得极有情。当时媒体评价都是“学生王子”、“歌坛巨星”之类的词汇。 后来又听到他昏迷的消息,然后不断有各种揣测、解读的文章传来,直至一年后他彻底离开人世。内心很惋惜这样一个“妙人儿”的离去,不过当时学业繁忙,对他也没有更多去了解。 直到今年因为浏览澳门赌王及新“赌后”何超琼的相关资讯,才重新关注了陈百强。丹尼仔真是华语乐坛的一座宝库啊。 这几天几乎看遍了他的相关文章和图片,从出道时的青葱岁月,到遭受打击之后的憔悴心伤。聆听了他的绝大多数歌曲。原来他还有这么多入耳入心的好歌,有些熟悉的歌曲比如“等”和“烟雨凄迷”我居然不知道是他唱的。原来陈百强还是一位作曲家,短短一生创作了三十五首曲子,且自作曲精品率颇高。 最可贵的是他有一个高贵的灵魂,不媚俗、不俯就。可是“太高人愈忌,过洁世同嫌”。他生前就遭受过严重诋毁、诽谤,导致这个细腻、敏感、纯洁的人儿罹患了抑郁症。他后来意外离世与此有直接关联。 那个时代的偶像都是实力超群、风姿卓然、多才多艺的。陈百强处在一个巨星交相辉映的时代。每一个巨星都是出类拔萃,每一个都是不可复制的。可是很少有人及得上他的真、他的纯,更没有人比得上他的痴。 有歌友不舍他离去,希望他能转世。但是没有了,再也不会有了。后来的偶像或许在外形上能够接近,但是神和魂实在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丹尼仔人生的最后阶段,眼神里流露出的疲惫无望,实在是让人心痛不已。即使他已离世这么年,还是令爱他的人意难平。丹尼仔,愿你在天堂安好!
曹家既不是贾家也不是甄家而是赖大家 慕脂斋重评石头记 二百年红楼终解密 前 言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尽枉然”。《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笔者读《红楼梦》十余年,一直为《红楼梦》非全璧而遗憾(后四十回明显伪作)。近因疫情闲暇,在网上首次拜读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当看到探春出场“削肩细腰”,而甲戌侧批:《洛神赋》中云“肩若削成”是也。忽如醍醐灌顶,原来探春被比作宓妃,而金钏投水而死即是探春的结局。原来红楼梦只有八十回,所有人物结局都在书中。为什么脂砚斋十年里再三再四重评《石头记》,而《石头记》的章回也越来越多,那是在修史啊。不禁仰天长啸,当浮一大白! 判词并不是红楼梦中人的真正结局。如果真能秉笔直书,“曹雪芹”也就没有必要“真事隐去,假语村言”了。红楼梦的作者绝对不是曹氏后人,曹家既不是贾家,也不是甄家,而是赖大家。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接下来笔者就为红学爱好者们一一廓清二百年红楼迷雾。 (一)曹家既不是贾家也不是甄家而是赖大家 已有学者详细论述过贾家是皇宫(其实贾家不只是皇宫)。林黛玉进贾府就是从西华门(西边角门)一直到慈宁宫(孝庄寝宫),然后至乾清宫的路线,笔者这里不赘述了。红楼梦里不可忽视然而又被忽视的赖大家,正是江宁曹家,却不是江南甄家。 赖家有个赖嬷嬷,服侍过贾家三四代人。她有两个儿子,赖大和赖二。赖妈妈极有体面,她摆酒请客贾母、王熙凤、李纨都给面子。贾蓉管赖大叫赖爷爷。提到赖二时,甲戌双行夹批:记清,荣府中则是赖大,又故意综错的妙。】。赖大儿子赖尚荣不仅从小享受富贵尊荣长大还做了官。 赖嬷嬷在请客时说的一段话即是对自家的写照。第四十五赖嬷嬷向炕沿上坐了,笑道:“若不是主子们的恩典,我们这喜从何来?‘哥儿,你别说你是官儿了,横行霸道的!你今年活了三十岁,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主子恩典,放你出来,上托着主子的洪福,下托着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么个东西来。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个银人儿来了。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个前程在身上。你看那正根正苗的忍饥挨饿的要多少?你一个奴才秧子,仔细折了福!如今乐了十年,不知怎么弄神弄鬼的,求了主子,又选了出来……你不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 李纨凤姐儿都笑道:……闲了坐个轿子进来,和老太太斗一日牌,说一天话儿,谁好意思的委屈了你。家去一般也是楼房厦厅,谁不敬你,自然也是老封君似的了。” 这段自述透露的信息正和曹家一致。既是曹家对自己身份的定位,也是满州贵族对曹家的看法。 一、曹家做了两三辈子奴才。 据周汝昌先生在《曹雪芹小传》中考证曹家始祖曹锡远约于后金天命四年被满洲军队俘掠成为多尔衮家奴。随着多尔衮进关,他家遂由"包衣**"一跃而成为"从龙勋旧”。不过曹锡远的奴隶身份却不能改变,他家世代都是"包衣"。其子曹振彦,其孙曹玺。孙氏(赖嬷嬷)是曹玺妻子。 二、赖嬷嬷是老封君 孙氏被封为一品夫人,当然是老封君。 三、赖嬷嬷子嗣情况与曹家相符。 孙氏二十三岁(对,就是那个暴发户,根基浅薄的傅秋芳)做了康熙的保母。孙氏在康熙继位后(三十岁)出宫嫁给了曹玺为继妻。曹寅(赖大)是曹玺前妻所生,极受康熙宠信,官至从一品。赖尚荣正是曹寅长子曹顒。孙氏亲生子为曹宣,因其才具平平,只做到三品司库。 四、关键证据来了,第五十六回透露赖家有个差不多有大观园一半儿大的园子。赖大家的花园其实正是康熙南巡时曹家奉旨修建的行宫,仿颐和园而建,比其规模小一半儿。不然你以为为什么大观园建完之后赖家的花园也建起来了?还请贾母等人去看,难道生怕主子家不知道他家贪了多少?!【蒙回末总批:请看赖大,则知贵家奴婢身份,而本主毫不以为过分,习惯自然故是有之。见者当自度是否可也。】这是在提醒读者思考看似不合理的原因。 其实周汝昌先生对曹家列入红楼中四大家族是不认可的。他在文中说道“有些人说曹雪芹家是"权要"、是"豪门贵族",那实在是一种并不十分正确而很易滋生误会的提法。我想,如果稍为了解清代康、雍、乾时期的真正权要豪门,如明珠、隆科多、傅恒等人家的情形,就不会把曹家提到这一行列中去。 周先生又写道“王妃”与“皇妃”非一。小说所写归省仪注,绝非“王妃”所能有。有人竟以曹寅时代长女嫁讷尔苏为平郡王妃之人之事来比附“元春”的原型,实在是不懂历史制度的一种主观牵合。还有书中所写场面与康熙南巡驻织造署的场面仪注亦无一毫相似点,二者实如风马牛之不相及,绝不能指为借写南巡往事。盖自曹頫以下,并未有真正及见南巡“盛况”之人”。 可是虽然提出了疑问,因为没发现贾元春其实是胤礽太子妃石氏(见后文三甄家是太子妃石氏家),最终曹王妃还是被学界判定为了贾贵妃。正是这个判定使红学研究走上歧途。学者们研究“曹雪芹”事无巨细,把明明是康雍乾三朝历史画卷变成了曹氏家族的兴衰,变成了所谓“自传体小说”,大大削弱了红楼梦伤时警世的意义。 红楼梦里还写了几个嬷嬷,可谓嬷嬷众生像。倚老卖老、仗势歁人的宝玉奶母李嬷嬷、偷盗主子首饰还当赌博头家的迎春奶母、利用裙带关系捞取好处的贾琏奶母赵嬷嬷。赵嬷嬷也有两个儿子,写她其实还是对赖嬷嬷又白描一笔。 赖嬷嬷还说“托主子的洪福,想不到这么荣耀光彩,就倾了家也愿意的”。果然倾了家,所以说人物结局都在八十回内。 曹家会被认为是甄家,其实正是“曹雪芹”引导的结果,但同时他又希望读者开“巨眼”看出曹家并不是甄家。曹雪芹还悄悄在文中藏了雷。还记得宝玉那个神奇夸张的药方么?千年紫河车,人形带叶参等等。千年紫河车就是千年包衣,说曹家是千年的奴才混成了人形,充满了对曹家的鄙视。所以“曹雪芹”怎么会是曹氏后人? (请看下文“二、曹雪芹为什么要嫁祸曹家?) (本文为慕脂斋原创,转载须注明)
【源来有你】你把大爱洒人间—听《西施别恋》有感 你把大爱洒人间 ——听《西施别恋》有感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我想并不仅仅因为她的美丽,而是因为她的侠义和她令人叹惜的命运。 西施身负国恨家仇,却要去伺奉敌国的国君,心中的苦楚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更让人怆然的是她的结局。 在许多的故事中,西施最后和大夫范蠡泛舟五湖,过着神仙眷侣的日子。这实在是大众的良好愿望。西施最后的结局是鸱夷沉江。一代美女就这样香消玉磒了。越水东流,是否也在为她鸣不平呢。 西施是否有心上人,在敌国生活了十年,她是否有子女?不得而知。其实即使能归越,她的心中也是凄苦的。心归何处,情又归何处? 越能灭吴,西施应是首功。可是这样立有大功的人最终连生命也不能保全。是的,往敌国派美女间谍是阴谋,自负如勾践是不能承认的。他只会承认是三千越甲、是自己卧薪尝胆、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这个国家重生。一个区区西施算得了什么,他要用西施的死来抹却这段屈辱的历史。 先不说古往今来吧。就是近现代,间谍往往难以善终,更遑论得到他们应有的名誉地位。一代谍王左尔格,为了信仰,为了反法西斯,甘愿活在白色恐怖之下。最终前苏联拒绝承认他的身份而死在日本帝国主义刀下。 大谍无名阎宝航立下不世之功,最终却于“文革”中惨死,死不得其所,死不瞑目,死后连声名也不显。红色间谍金无忌冷战时即潜伏时美国中情局,可是最终也是惨死于狱中。“汉奸作家”关露死前几个月才平反,青春、爱情、名誉,所有一切都失去了,所以她生无可恋。 即使善终的,不少也于战后被弃之如蔽履,或者隐姓埋名、凄凉度日。还有很多人至死都没暴露自己的身份,留给后人的是团团有待廓清的历史迷雾。 我常常想,这些人中豪杰他们临终时是否后悔呢。应该是不后悔的。如果后悔,有的人就会选择变节。可是他们心里是否觉得凄凉呢。他们心有大爱,却负憾离去,令人扼腕叹惜。如果历史可以重来,他们的命运是否能够改写?问天不语,只留一声长叹。
【源来有你】遇见郑源(6)你已化茧成蝶飞得更美 早年的郑源是谈不上多帅的,气质青涩、质朴,身上是有着民间歌手的印迹的。早年的声音,常带嘶哑,当然有时是为了表现歌曲。近年来却少了。现在歌声是那样醇厚而有磁性。让人听得欲罢不能,会一直陷入到他所营造的情感氛围里。 郑源被冠以情歌王,我到现在也还讶异为何他唱歌感情那么到位,太超出他的年纪。我想他必然也是一个钟情的人,没有过刻骨铭心,决唱不出那种痛彻心扉。 在“唱红中国“里郑源的双眸异常清澈,像晨星一样闪亮。脸上青春焕发,眉宇间却总有挥之不去的淡淡哀愁,嘴角还有些许苦涩。几乎有一眼就能看出的心伤和隐痛。郑源在采访中略略提到过自己的感情挫折(每次演出完毕,都希望“她”会再次出现”)。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实在是让人担心的。不过现在看来家庭生活应该很美满。一提到这方面经常很自然的就笑了起来。对感情、对生活都是成熟的心态,都能举重若轻。 郑源的长相本是典型的广东人。但是近年来,这种特征就不明显了。随着阅历与格局的增长,应该还有诗书的熏陶和长足的思考。气质得到升华,长相也发生了变化。眉宇更加开阔了,眉梢眼角里有自然流露的气度,所谓“相由心生”。每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走过的路。所以林肯说人在四十岁以后是要对自己的长相负责的。 郑源十几岁就出道,在学校读书的时间是比较短的。但近年确能创作出“寒江雪”、“西施别恋”这样弘扬国粹的作品。民族乐器运用精当考究、悦耳且韵味悠长,能给人跨越时空的思考。足见他这些年他对自己的提升。 随着郑源这些年的不断努力,歌艺日益被肯定,拥趸众多。在北京演唱会上数万歌迷如雷欢呼、热烈追捧,这对他都是极大的加持。 他在舞台上更加挥洒自如,且有巨星风采。气场日益强大,内心更加自信。演绎歌曲的内涵与外延,深度与广度都在增加。歌词也比以前典雅、蘊藉。我们都老了”,“我和世界只差一个你”,都是开放式的结局。希望还在,梦想还在。 匆匆如恍然十几年。你已不再是那个青涩少年。而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男人,举手投足间从容大度,这样的男人需要细细品度。 郑源的歌声伴着很多人走过了他们的青春时光,虽然在他的生命里没有我们,或者说我们参与的很淺,而在我们心中却有个他。其实他的歌声就是他能给予所有爱他的人的。 且以深情共白首,愿无岁月可回头。 PS:那个啥,郑源,你欠我们的怀抱趁早都挨个还了吧。
【源来有你】遇见郑源(5) (5)孔雀唱片与“我是歌手” 有人说孔雀唱片资源分配不均,可是毕竟孔雀唱片不是郑源的,不可能一切围着他转。孔雀唱片发掘了郑源,对郑源有知遇之恩,否则郑源也不会有那么多好歌唱。当然郑源也极其适合。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也是双赢。 郑源生病之后,孔雀又陆续推推出了其他歌手。资本逐利,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这无可厚非。当然生病的郑源也仍然有其商业价值,网络音乐点击量仍然名列前矛,说明他仍有很大的市场。 娱乐圈瞬息万变,所以有人不停在炒作,生怕被遗忘,使得娱乐圈如此喧嚣。郑源也算是一个奇迹了。几年没怎么露面,换作别人早就被遗忘了。郑源的歌迷长情,当然也得益于郑源歌曲的品质,不只悦耳而且动心。嗓音和创作是郑源立足乐坛的资本,而歌迷的大力支持则是他的坚强后盾。 关于郑源婉拒《我是歌手》的事儿,不知郑源是怎么考虑的。据说洪涛邀请了郑源两次。洪涛何许人也,湖南卫视总导演,号称“中华曲库”。没有实力、没有特色的歌手是不会入他的法眼的。 应该说“我是歌手”还是真诚对待音乐的。班底考究,制作精良。当然作为一档娱乐节目,炒作也在所难免。但也并不恶炒太过。洪涛显然深谙此道,能从歌手身上挖掘出亮点。郑源有实力,而且有卖点。曾经的 “彩铃天王”,“最年轻的音乐教授”等头衔,借助于湖南卫视强大的推广能力,有助于郑源再次引起公众关注,甚至可能成为焦点,郑源再辉煌一回也完全有可能。 据说”歌手”最多办六届,第六届能否举办,尚未可知。如果歌手继续举办,是否郑源也考虑参加呢?很期待他像四十岁才大红的“清华哥哥”李健一样,如明珠美玉般大放异彩。
【源来有你】遇见郑源(3)和(4) (3)爱是克制 有不少女歌迷对郑源怀有幻想,这是可以理解的。哪个少年不多情?面对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唱着如此让人心醉的情歌,怎能不叫人如痴如狂。 可是所有的感情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当繁华过后,你无法了解他的孤寂。就像名满天下的张国荣,还要仰望星空,问夜阑静,有谁共鸣? 每一个没有强大背景支持的人,要取得巨大成功都是很困难的。尤其像郑源这样外在条件并不突出的人。你只看到他光鲜的一面,没有看到他艰辛磨难的另一面。 有句话说喜欢就会放肆,而爱是克制。爱虽然很难得,人生更难得是知已,真的希望这些歌迷成为你的知已,知音知人,真心把你放在心上,而不是供在殿堂,成为不能有瑕疵的偶像。 (4)只问初心。 郑源歌火人却没有那么红,很多歌迷心里很不平衡。郑源在音乐里很忘我,以至于对外界,对与他人的沟通交往,感觉都有点木讷。不过就我看到的一些现场视频,他的舞台掌控能力还是很强的,与歌迷互动也很轻松。这就要问郑源的初心了,是不能还是不为呢?如果郑源一心想的是红,他早就可以红遍全国了。现在他演出所到之处,广受欢迎,也不算被埋没,高大上的场合也去过不少。只是没达到大家认为的应该名动天下的程度吧。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就像悔创阿里的马云。 当你每时每刻生活在公众的关注之下,当你身边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钱围在你周围,当你比总统还忙,幸福又在哪里,自我又在哪里? 人生苦短,真如白驹过隙。抓紧有限的时间,陪伴家人、孝顺父母、感悟自己、享受生活。有些浮名,真的是不要也罢。所谓返朴归真,众里寻他,最后回首,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的初心?以郑源现在的实力和心智,他是完全可以选择和掌控的。 郑源这几年歌曲里撕心裂肺少了,大气宽容多了,音乐里多了厚重。我想和个人的环境、心态、修为都有关系。 自从2013年演唱会以来,新专辑发行、签约仪式都很盛大,还成立了个人工作室,明显加大了宣传力度。郑源还是在希望在音乐上有更大作为的。如果与家人低调生活是你的初心,愿你求仁得仁,如果你锐意进取,歌迷也会伴你一路前行。
【源来有你】遇见郑源(1)和(2) (1)华语乐坛的一块美玉 我知道郑源很晚,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我并不知道是他演唱的。可以说知道郑源是我一个惊喜,一个意外。听完了他的所有专辑,真的让我激动不已。我很惊诧郑源那有着超高辨识度的嗓音,更惊叹年轻的他诠释感情的到位。猜测和他十几岁出道有关,较早轻历人世风霜,并把这份感触都融入到了歌曲里边。 郑源的小小身躯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歌喉和情感的爆发力真的很惊人,歌声里又有着远超年龄的沧桑与深情。这无疑是一个天才歌者,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源式情歌”。不得不说,孔雀唱片对郑源的定位是精准的。郑源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富有感情的唱腔特别适合那些伤感情歌。有的听众用来疗伤,有的则越疗越伤,陷入其中,很难自拔。 (2)不遭人嫉是庸才 翻看了郑源大量的资料和视频,发现郑源还挺招黑的。这么一个几乎与世无争的歌手,居然有人不遗余力、专业黑他,甚至还有连续几年追着黑的。这......,什么仇什么怨啊,才有这样持久的动力。我简直要理解成他们对郑源爱而不得、因爱生恨了。 郑源早期有过“杀马特”造型,气质也很质朴,就被黑成了乡村非主流。可是翻看明星早期照片,“杀马特造型”真不少,就连清华哥哥李健那样的文艺青年也未能免俗,算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吧。 郑源的歌在大江南北、大街小巷广为传唱,就变成了低俗歌曲?其实大众的审美真没的没有如此不堪,况且郑源在2009后获得过大学生 80后新一代校园偶像第一名,难道大学生在中国是文化水平低的一群? 郑源的歌曲在网络上大受欢迎,又被扣上了“网络歌手”的帽子,网络歌手代表低端?自古英雄不问出处,什么时候歌手还论起出身来了。况且郑源实实在在是科班出身,又是签约歌手。就算是网络歌手又怎么了,难道有“编制”的歌手就更强?神逻辑啊。 更有别有用心者,把他的歌和“爱情买卖”“小三歌”之类混为一谈。有点鉴赏力的就知道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好么。 有人说郑源的歌本身好听好唱,所以他火了。好听是不假,但是好唱却未必。再说你能唱郑源那么好么?我也听过几个版本的“一万个理由”都是专业歌手唱的,嗓音也都不错,可也就是不错而已。如果“一万个理由”的首唱不是郑源,这首歌也不会成为一首现象级歌曲。估计早就淹没在众多好歌中了,绝对成不了经典。 就像VITAS的歌剧二,有一阵儿不少歌手都能嚎上几句,可是你能唱VITAS那么清澈,那么飘渺么?唱到VITAS那个水准又需要多少年的功力呢,而且不单是功力,还得有后天无法获得的天赋。 还有人说郑源的歌直白、浅显,那么“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浅不浅,白不白?为什么后人的评价一直很高呢?无外乎感情真挚,直抒胸臆。让人有共鸣而真心感动,那就是好的歌曲,是好的艺术。 郑源的歌迷主要以八零九零为主,正是社会中坚,且是年轻一代。但是因为也有部分歌迷是七零后,非有人说他的歌是上个年代父母的歌,是这拨老人在怀旧。这种罔顾事实,造谣污蔑、为黑而黑,也真是让人无语了。 至于拿身高说事的,你造你有多浅薄么?邓公矮不矮,那是亚洲的巨人,普京矮不矮,那是再造俄罗斯的英雄。只会看脸、看身高的人还敢自视清高、装高贵冷艳,哪来的自信呢?只能说你看重的是皮相,而有人爱的是灵魂。 真的,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你再好也会有人无视,你的不足人家却要用放大镜去看。犹记VITAS初进中国,媒体一片假唱声,而评论界却集体失语。那些说VITAS假唱的甚至根本都没去过现场。只有VITAS的歌迷气愤难平,奋起还击。在天涯、猫扑等各大论坛,把反驳文章发得铺天盖地。如果没有这些歌迷,VITAS就只能中国梦断了。 就连出身清华、自身没有什么黑料的李健也被称为“僵尸文青”代言人,凤凰传奇则成了著名的“农业重金属”。刀郎这样优秀的歌手和音乐人被诋毁为只有农民喜欢。而事实证明在刀郎热潮渐退之后,还一直喜欢他的恰恰是一批中高级知识分子。 只能说郑源的才华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想起那句“不招人嫉是庸才”,哪个名人没几个喷子?我心里平静了点。对于这些宵小之辈,我只想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源来有你】我和世界只差一个你——听郑源歌有感 作为郑源的一个“资浅”歌迷,我在短短几天把他的全部专辑都听了一遍。但是让我无限循环的却是一首新歌“我和世界只差一个你”。 这首歌由郑源演绎确实是最合适不过。郑源的声线完美,声音也更成熟了,深情而大气。歌中表达的是有阅历之后的坚持,是中年回首之后的执着,是相信永恒而勇于践行,是敞开胸怀去包容天地。在碧海蓝天之下歌者唱得荡气回肠,听者内心澎湃不已。虽然歌中主人公最后仍是孤单,但却充满希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故事会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郑源早期的情歌真的很伤感。虽然不全都是他创作的。但是如果没有真正的感情经历,没经历过刻骨的爱与痛,没有真正的爱与哀愁,没有经历过承担与放下,没有经历过坚持与等待,真的无法诠释得那么深刻。每一句歌词,每一段音乐都那么让人动容。 那些歌曲是不是郑源的心路历程呢?其实真的不太重要。重要的他唱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感受和感悟,让我们唏嘘,也让我们释然。 郑源的内心必定是敏感丰富而充满激情的。当他在发布会上幸福一笑,我相信对于郑源,感情上的疾风骤雨已过,现在的他生活在风和日丽中。 郑源,愿我们能长长远远聆听你的歌声,也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又一个70后抒发一下对李健的感想)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又一个70后抒发一下对李健的感想(“芳龄”四十有二,算不上大妈,算“小妈”?呵呵)。 沦陷在李健的歌声里快半年了。以前并不知李健是谁。虽然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一直在我的播放器里。 一月中旬偶然看到百度热搜有“贝加尔湖畔”字样。第一直觉是贝加尔湖畔出什么事了,因为贝加尔湖畔曾经是中国的北海,是苏武牧羊的地方,所以就点开关注了一下,哪知道一下掉进了马里亚纳海沟啊。只见古巨基萌萌的港普说着:“哇,下面要出场的是一位补位歌手,他的歌声飘逸空灵,透着天生的理智与纯净。有人觉得这个种类的歌手不适合参加比赛,可他还是勇敢地接受了我们的邀请。这番话让我拭目以待…… 演出开始了,钢琴轻故奏恰似湖面波光粼粼,手风琴响起,俄罗斯风格立显。歌者就像行呤的诗人,带着俄罗斯贵族独有的深情和高贵从容有度的演绎着。歌声冷静自持而深情清澈如贝加尔湖水,这气质、这嗓音,我简直词穷。这是何许人也。我也算是听音乐比较广泛的人了。各流派不管喜不喜欢都要欣赏一下。可怎么独独错过了他呢? 李健这个名字从此就印在我的脑海里了。我开始疯狂查找一切有关李健的资料。刷屏、单曲无限循环,才发现原来传奇的曲作者和原唱是他。我对王菲的版本无感,不是唱得不好,只是没打动我。所以传奇火遍全国的时候,我也没太关注这首歌,也没关注原唱。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