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石门疯子 燕赵石门疯子
关注数: 285 粉丝数: 203 发帖数: 2,934 关注贴吧数: 58
任宇涵漫谈: 河北书法应该关注谁? 任宇涵漫谈: 河北书法应该关注谁? 学习书法的人都应该知道,书法的学习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之外,还须要有师傅的口传手授,言传身教。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如果有人说什么自学成才,那纯属胡说八道,以帖为师不是师?听人闲谈得到笔法不是师?一笔之师不是师?一句话,书法,有师傅不见得学成,没有师傅绝对学不成。别跟我说什么自学成才,那只是狂妄自大之语,有师不愿意承认而已,在我看来,真真是虚伪的可以了。 我在河北的书法界浸淫了近二十年,虽然天赋不高,于书法也没什么建树,但对书界前辈们还是了解的。宇涵不才,听咱慢慢的说道说道。其实,我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给学书的人指指路,拜什么样的师傅能让你的书法精进,也省得学书者瞎耽误工夫。 就河北书法界来讲,我经过接触,了解,然后再进一步深入,最后再深入。总结出河北可为师者十七人。这只是一家之谈,有不同意见,可以辩论,但我绝不更改我的观点,因为这些论据都是经过在世或不在世的老先生老前辈们印证了的。为给后学留下点什么,我必须如实的说如实的写。否则我对不起那些在世或不在世的老先生老前辈们。 可能我下面提到的人,有些你认识,有些你不认识,甚至有些人你都没听说过。不管你认不认识,听没听说,并不影响这些老先对书法的领悟,对书法的独到见解。更不影响他们对书法的珍爱和坚持,这些宝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书可为师者。 这十七位老先生是:一黄三熊十老三化外。 咱从头开说,首先是河北的“一黄”这一黄,指的是书法名家黄绮老先生,老先生是我国的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评为“省管优秀专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对不起,打字费劲,粘贴了一小段。也是为了让人们对黄绮先生有个了解。听说黄先生是北宋名臣大书法家黄庭坚的多少代孙,这个我没去考证过,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有人杜撰的,目的是让自已手里黄先生作品升值,这无可厚非。总之黄绮先生的“一黄”足可为师。只是老先生一生书名,让后辈们败了。黄老先生对书法的领悟有其独到之处,可惜先生于2005年故去,后继乏人。 在河北的庄里竟有人说“一黄”为“二黄”。说的有板有眼,我想那应该是自已封的。至于是谁,就不点名了,以免伤人。说“二黄”的人你也不想想,黄绮活着现在应该是106岁,你和黄先生差将近半个世纪,怎好意思与先生相提并论?只是姓黄而已,难道姓黄就能与黄绮并称‘二黄’? 照这种理解,如果我姓王,是不是书法界我可以和王羲之并称“二王”?不自量力至此也是没谁了。对于“二黄”一说,我问过很多河北书界老先生,老先生们有的避而不谈,有的笑而不语,有的敢紧叉开话题,这些表情我懂得,相信你也懂的。 说完“一黄”接着说“三熊”。三熊可为师,这个没什么异意,只可惜其中两位已经故去。还有一位健在,后学们且行且珍惜吧。 三熊头一位,已故河北大学老教授熊任望先生。中国当代书法家,其余头衔咱不作介绍。多说就虚伪了,熊先生和家师交流过书法,家师至今说起来仍不免赞叹,可惜熊任望先生和家师交流时我还未拜师,无缘结识熊先生。可熊先生的作品著作都拜读过,称其为师,一点也不为过。只可惜先生于2010年故去,熊先生一生不收徒弟,只教学生。谁要是报熊任望徒弟,大家可注意了,此人非奸即盗。我见过几位熊先生的学生,没一个敢称是熊任望的徒弟。学生也好,遍地开花,也不至于有人拿熊任望先生弟子之名自抬身价了。 三熊第二位,是已故的熊彬祥先生。彬祥先生虽然出生在广东,可一生都奉献了河北,把他列为河北名家不为过吧。彬祥先生头衔很多,咱就不一一说了,只说两条。第一,彬祥先生是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第二,彬祥先生曾得一个“书法特殊贡献奖”。就冲这两条,足可为师矣。家师经常提及,在家师小居,彬祥先生炒菜,基权先生端菜,三人小酌畅谈场面。每每此时,家师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只可惜彬祥先生于2012年离我们去了。暏物思人,只能对着彬祥先生作品怀念了。 逝者为大,三熊其实不分先后,名有特点。下边咱说说三熊之中唯一在世的,熊基权先生。基权先生比家师稍长,应该是七十五六吧。按家师论我应尊一声师伯。基权先生与其弟子同出过一本书《熊基权师生书法展》,收录了基权先生和五十四位弟子的书作。我想,现在基权老先生应该有五十五位弟子了吧,先生的第55名徒弟正是我家小儿。 基权先生生于湖南,在河北工作一辈子,将其列为河北名家真的不为过。先生首先是著名书法家,张裕钊书派的杰出人物,全国极具影响力。其书法著作颇多,足可为师。三熊之中唯一在世的老先生,遇见就是缘,后学珍惜吧。或许你对书法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认识,但你绝达不到老先生的高度。先生的那些弟子们更应好好珍惜。 三熊说完了,咱接着说十老。确切的说应该是“燕赵十老”。十位书法界老人,最小的也七十多了, 这些人都是宝贝,遇见了千万别错过。他们是:杨则冉、李九元、俞定海、赵耀华、宋金涛、李革新、解玉琦、孟宪昌、路继舜、郭永利。十位老人各有千秋。虽然家师时常因为书法的观点与他们不同而争论。但这种见面就掐的感觉,我看挺好,看老头们学术打架,能学知识。故意吵也好,不故意吵也罢,反正都七十多了,咋整也不能真干起来。十老都见过,各有各的脾气。就象绝顶高手一样,各自紧守着对书法的执念,一路前行。十位师叔伯据我所知都健在。如果遇见别错过,后学书者跪下磕头吧,十老为师,哪一个都绰绰有余。 最后说说“三化外”。三个化外人士,就像高手大侠特立独行。于书法境界有点成仙得道的意思,化外之人吗。也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意思。总之这三老头儿各成一家,其书各有特色。如果他们每人写一幅作品,不签名不落款,我绝对能分辨出哪个老头写的,不是咱眼光好,一是人家写的有特色。二是咱看的多了。 三化外头一位,要属“三狂”刘国英。何为三狂?人狂,酒狂,书法狂。国英先生以草书鸣世,一生写过几十部百米长卷,至今已七十五岁高龄仍每日笔耕不绰。获得赞誊无数,又因其狂,也使不懂国英之人颇有微词。说好也罢,说坏也罢,并不影响国英先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其书狂放不羁,点化如铮铮铁骨立于纸上,犹如自然天成,无一丝作做之态。另一位化外老人李世文先生曾在网易访谈中评价国英先生的书法是“道化”了的书法。我认为评的相当准确。十老中路继舜先生曾评价国英先生的书法,说国英先生书法点画如铁骨铜绕。此等评价虽只四字,却胜过千言万语。我也只能说再帖切不过了。此等人在书法界如神仙般存在。如能拜在门下,定会受益良多。因其狂而远之,因其怪而弃之,劝君别作这样的人,失之交臂,后悔药真的没地方买去呀。 三化外第二位,李世文先生,因比家师年长几个月,见面叫声师伯应该不错。世文先生生于天津,一生在河北工作,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老党员,其草书直抒胸臆。特色明显,人家是研究书法美学的吗,所以书法大气磅礴。曾著有《书法美学詹言》,我有幸拜读过。这位老神仙过人之处在于把江先生,胡先生,习先生的讲话用草书写出来,照样大气磅磗,让人看得心潮澎湃。不服么?不服你来?老党员的情怀你们不懂。这位老神仙不但书法脱俗,老一辈爱情观也值得我们仰慕,世文先生与老伴是大学同学,老伴身体不好,先生退休后专业伺候老伴儿,不问闲事。这是不是有点挖人隐私?不说这些了。总之,谁要是拜这位老先生,那可美了。不过,人家收不收徒咱真没问过。世文先生身体健康着呢,看谁有缘份吧。 三化外,第三位。这个排名是因为三化外中他年龄最小,长者为遵,所以我把这位神仙排第三,虽说他年龄最小,七十三了吧,身体还行,是吧,锡瑞先生? 杜锡瑞先生,按家师的说法,杜锡瑞先生刻钮(也就是刻章)第一,书法第二。锡瑞先生刻的书画章极具收藏价值。我曾经想让先生给我刻两牧章,最终没好意思开口,口袋里银子少啊?传世的东西你想刻人家就给你刻?咱还没到书法大家的份儿上,等等再说吧。锡瑞先生的书法我倒是收藏几幅,那种自然洒脱令人神往。听说锡瑞先生有徒弟,不知道是学印刻的徒弟还是学书法的徒弟。我想,不管是学啥,有神仙为师,应该错不了。 一口气,十七位河北书法界神仙写完了,后学的努力吧,十七位好记,见着了可别错过。除了上面的几位,真想不出还有谁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的。无论从造诣上或悟性上,真的想不出。只能说句:其余不足观。 其余不足观,这句话可能伤人了。谁要说伤人那就伤吧,有名有高位不代表书法水平高,等你到了那些老先生的水平再说吧。 作者 任宇涵 Wx:15333232570
任宇涵漫谈: 河北书法应该关注谁? 任宇涵漫谈: 河北书法应该关注谁? 学习书法的人都应该知道,书法的学习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之外,还须要有师傅的口传手授,言传身教。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如果有人说什么自学成才,那纯属胡说八道,以帖为师不是师?听人闲谈得到笔法不是师?一笔之师不是师?一句话,书法,有师傅不见得学成,没有师傅绝对学不成。别跟我说什么自学成才,那只是狂妄自大之语,有师不愿意承认而已,在我看来,真真是虚伪的可以了。 我在河北的书法界浸淫了近二十年,虽然天赋不高,于书法也没什么建树,但对书界前辈们还是了解的。宇涵不才,听咱慢慢的说道说道。其实,我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给学书的人指指路,拜什么样的师傅能让你的书法精进,也省得学书者瞎耽误工夫。 就河北书法界来讲,我经过接触,了解,然后再进一步深入,最后再深入。总结出河北可为师者十七人。这只是一家之谈,有不同意见,可以辩论,但我绝不更改我的观点,因为这些论据都是经过在世或不在世的老先生老前辈们印证了的。为给后学留下点什么,我必须如实的说如实的写。否则我对不起那些在世或不在世的老先生老前辈们。 可能我下面提到的人,有些你认识,有些你不认识,甚至有些人你都没听说过。不管你认不认识,听没听说,并不影响这些老先对书法的领悟,对书法的独到见解。更不影响他们对书法的珍爱和坚持,这些宝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书可为师者。 这十七位老先生是:一黄三熊十老三化外。 咱从头开说,首先是河北的“一黄”这一黄,指的是书法名家黄绮老先生,老先生是我国的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评为“省管优秀专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对不起,打字费劲,粘贴了一小段。也是为了让人们对黄绮先生有个了解。听说黄先生是北宋名臣大书法家黄庭坚的多少代孙,这个我没去考证过,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有人杜撰的,目的是让自已手里黄先生作品升值,这无可厚非。总之黄绮先生的“一黄”足可为师。只是老先生一生书名,让后辈们败了。黄老先生对书法的领悟有其独到之处,可惜先生于2005年故去,后继乏人。 在河北的庄里竟有人说“一黄”为“二黄”。说的有板有眼,我想那应该是自已封的。至于是谁,就不点名了,以免伤人。说“二黄”的人你也不想想,黄绮活着现在应该是106岁,你和黄先生差将近半个世纪,怎好意思与先生相提并论?只是姓黄而已,难道姓黄就能与黄绮并称‘二黄’? 照这种理解,如果我姓王,是不是书法界我可以和王羲之并称“二王”?不自量力至此也是没谁了。对于“二黄”一说,我问过很多河北书界老先生,老先生们有的避而不谈,有的笑而不语,有的敢紧叉开话题,这些表情我懂得,相信你也懂的。 说完“一黄”接着说“三熊”。三熊可为师,这个没什么异意,只可惜其中两位已经故去。还有一位健在,后学们且行且珍惜吧。 三熊头一位,已故河北大学老教授熊任望先生。中国当代书法家,其余头衔咱不作介绍。多说就虚伪了,熊先生和家师交流过书法,家师至今说起来仍不免赞叹,可惜熊任望先生和家师交流时我还未拜师,无缘结识熊先生。可熊先生的作品著作都拜读过,称其为师,一点也不为过。只可惜先生于2010年故去,熊先生一生不收徒弟,只教学生。谁要是报熊任望徒弟,大家可注意了,此人非奸即盗。我见过几位熊先生的学生,没一个敢称是熊任望的徒弟。学生也好,遍地开花,也不至于有人拿熊任望先生弟子之名自抬身价了。 三熊第二位,是已故的熊彬祥先生。彬祥先生虽然出生在广东,可一生都奉献了河北,把他列为河北名家不为过吧。彬祥先生头衔很多,咱就不一一说了,只说两条。第一,彬祥先生是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第二,彬祥先生曾得一个“书法特殊贡献奖”。就冲这两条,足可为师矣。家师经常提及,在家师小居,彬祥先生炒菜,基权先生端菜,三人小酌畅谈场面。每每此时,家师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只可惜彬祥先生于2012年离我们去了。暏物思人,只能对着彬祥先生作品怀念了。 逝者为大,三熊其实不分先后,名有特点。下边咱说说三熊之中唯一在世的,熊基权先生。基权先生比家师稍长,应该是七十五六吧。按家师论我应尊一声师伯。基权先生与其弟子同出过一本书《熊基权师生书法展》,收录了基权先生和五十四位弟子的书作。我想,现在基权老先生应该有五十五位弟子了吧,先生的第55名徒弟正是我家小儿。 基权先生生于湖南,在河北工作一辈子,将其列为河北名家真的不为过。先生首先是著名书法家,张裕钊书派的杰出人物,全国极具影响力。其书法著作颇多,足可为师。三熊之中唯一在世的老先生,遇见就是缘,后学珍惜吧。或许你对书法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认识,但你绝达不到老先生的高度。先生的那些弟子们更应好好珍惜。 三熊说完了,咱接着说十老。确切的说应该是“燕赵十老”。十位书法界老人,最小的也七十多了, 这些人都是宝贝,遇见了千万别错过。他们是:杨则冉、李九元、俞定海、赵耀华、宋金涛、李革新、解玉琦、孟宪昌、路继舜、郭永利。十位老人各有千秋。虽然家师时常因为书法的观点与他们不同而争论。但这种见面就掐的感觉,我看挺好,看老头们学术打架,能学知识。故意吵也好,不故意吵也罢,反正都七十多了,咋整也不能真干起来。十老都见过,各有各的脾气。就象绝顶高手一样,各自紧守着对书法的执念,一路前行。十位师叔伯据我所知都健在。如果遇见别错过,后学书者跪下磕头吧,十老为师,哪一个都绰绰有余。 最后说说“三化外”。三个化外人士,就像高手大侠特立独行。于书法境界有点成仙得道的意思,化外之人吗。也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意思。总之这三老头儿各成一家,其书各有特色。如果他们每人写一幅作品,不签名不落款,我绝对能分辨出哪个老头写的,不是咱眼光好,一是人家写的有特色。二是咱看的多了。 三化外头一位,要属“三狂”刘国英。何为三狂?人狂,酒狂,书法狂。国英先生以草书鸣世,一生写过几十部百米长卷,至今已七十五岁高龄仍每日笔耕不绰。获得赞誊无数,又因其狂,也使不懂国英之人颇有微词。说好也罢,说坏也罢,并不影响国英先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其书狂放不羁,点化如铮铮铁骨立于纸上,犹如自然天成,无一丝作做之态。另一位化外老人李世文先生曾在网易访谈中评价国英先生的书法是“道化”了的书法。我认为评的相当准确。十老中路继舜先生曾评价国英先生的书法,说国英先生书法点画如铁骨铜绕。此等评价虽只四字,却胜过千言万语。我也只能说再帖切不过了。此等人在书法界如神仙般存在。如能拜在门下,定会受益良多。因其狂而远之,因其怪而弃之,劝君别作这样的人,失之交臂,后悔药真的没地方买去呀。 三化外第二位,李世文先生,因比家师年长几个月,见面叫声师伯应该不错。世文先生生于天津,一生在河北工作,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老党员,其草书直抒胸臆。特色明显,人家是研究书法美学的吗,所以书法大气磅礴。曾著有《书法美学詹言》,我有幸拜读过。这位老神仙过人之处在于把江先生,胡先生,习先生的讲话用草书写出来,照样大气磅磗,让人看得心潮澎湃。不服么?不服你来?老党员的情怀你们不懂。这位老神仙不但书法脱俗,老一辈爱情观也值得我们仰慕,世文先生与老伴是大学同学,老伴身体不好,先生退休后专业伺候老伴儿,不问闲事。这是不是有点挖人隐私?不说这些了。总之,谁要是拜这位老先生,那可美了。不过,人家收不收徒咱真没问过。世文先生身体健康着呢,看谁有缘份吧。 三化外,第三位。这个排名是因为三化外中他年龄最小,长者为遵,所以我把这位神仙排第三,虽说他年龄最小,七十三了吧,身体还行,是吧,锡瑞先生? 杜锡瑞先生,按家师的说法,杜锡瑞先生刻钮(也就是刻章)第一,书法第二。锡瑞先生刻的书画章极具收藏价值。我曾经想让先生给我刻两牧章,最终没好意思开口,口袋里银子少啊?传世的东西你想刻人家就给你刻?咱还没到书法大家的份儿上,等等再说吧。锡瑞先生的书法我倒是收藏几幅,那种自然洒脱令人神往。听说锡瑞先生有徒弟,不知道是学印刻的徒弟还是学书法的徒弟。我想,不管是学啥,有神仙为师,应该错不了。 一口气,十七位河北书法界神仙写完了,后学的努力吧,十七位好记,见着了可别错过。除了上面的几位,真想不出还有谁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的。无论从造诣上或悟性上,真的想不出。只能说句:其余不足观。 其余不足观,这句话可能伤人了。谁要说伤人那就伤吧,有名有高位不代表书法水平高,等你到了那些老先生的水平再说吧。 作者 任宇涵 Wx:15333232570
任宇涵漫谈: 河北书法应该关注谁? 任宇涵漫谈: 河北书法应该关注谁? 学习书法的人都应该知道,书法的学习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之外,还须要有师傅的口传手授,言传身教。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如果有人说什么自学成才,那纯属胡说八道,以帖为师不是师?听人闲谈得到笔法不是师?一笔之师不是师?一句话,书法,有师傅不见得学成,没有师傅绝对学不成。别跟我说什么自学成才,那只是狂妄自大之语,有师不愿意承认而已,在我看来,真真是虚伪的可以了。 我在河北的书法界浸淫了近二十年,虽然天赋不高,于书法也没什么建树,但对书界前辈们还是了解的。宇涵不才,听咱慢慢的说道说道。其实,我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给学书的人指指路,拜什么样的师傅能让你的书法精进,也省得学书者瞎耽误工夫。 就河北书法界来讲,我经过接触,了解,然后再进一步深入,最后再深入。总结出河北可为师者十七人。这只是一家之谈,有不同意见,可以辩论,但我绝不更改我的观点,因为这些论据都是经过在世或不在世的老先生老前辈们印证了的。为给后学留下点什么,我必须如实的说如实的写。否则我对不起那些在世或不在世的老先生老前辈们。 可能我下面提到的人,有些你认识,有些你不认识,甚至有些人你都没听说过。不管你认不认识,听没听说,并不影响这些老先对书法的领悟,对书法的独到见解。更不影响他们对书法的珍爱和坚持,这些宝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书可为师者。 这十七位老先生是:一黄三熊十老三化外。 咱从头开说,首先是河北的“一黄”这一黄,指的是书法名家黄绮老先生,老先生是我国的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评为“省管优秀专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对不起,打字费劲,粘贴了一小段。也是为了让人们对黄绮先生有个了解。听说黄先生是北宋名臣大书法家黄庭坚的多少代孙,这个我没去考证过,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有人杜撰的,目的是让自已手里黄先生作品升值,这无可厚非。总之黄绮先生的“一黄”足可为师。只是老先生一生书名,让后辈们败了。黄老先生对书法的领悟有其独到之处,可惜先生于2005年故去,后继乏人。 在河北的庄里竟有人说“一黄”为“二黄”。说的有板有眼,我想那应该是自已封的。至于是谁,就不点名了,以免伤人。说“二黄”的人你也不想想,黄绮活着现在应该是106岁,你和黄先生差将近半个世纪,怎好意思与先生相提并论?只是姓黄而已,难道姓黄就能与黄绮并称‘二黄’? 照这种理解,如果我姓王,是不是书法界我可以和王羲之并称“二王”?不自量力至此也是没谁了。对于“二黄”一说,我问过很多河北书界老先生,老先生们有的避而不谈,有的笑而不语,有的敢紧叉开话题,这些表情我懂得,相信你也懂的。 说完“一黄”接着说“三熊”。三熊可为师,这个没什么异意,只可惜其中两位已经故去。还有一位健在,后学们且行且珍惜吧。 三熊头一位,已故河北大学老教授熊任望先生。中国当代书法家,其余头衔咱不作介绍。多说就虚伪了,熊先生和家师交流过书法,家师至今说起来仍不免赞叹,可惜熊任望先生和家师交流时我还未拜师,无缘结识熊先生。可熊先生的作品著作都拜读过,称其为师,一点也不为过。只可惜先生于2010年故去,熊先生一生不收徒弟,只教学生。谁要是报熊任望徒弟,大家可注意了,此人非奸即盗。我见过几位熊先生的学生,没一个敢称是熊任望的徒弟。学生也好,遍地开花,也不至于有人拿熊任望先生弟子之名自抬身价了。 三熊第二位,是已故的熊彬祥先生。彬祥先生虽然出生在广东,可一生都奉献了河北,把他列为河北名家不为过吧。彬祥先生头衔很多,咱就不一一说了,只说两条。第一,彬祥先生是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第二,彬祥先生曾得一个“书法特殊贡献奖”。就冲这两条,足可为师矣。家师经常提及,在家师小居,彬祥先生炒菜,基权先生端菜,三人小酌畅谈场面。每每此时,家师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只可惜彬祥先生于2012年离我们去了。暏物思人,只能对着彬祥先生作品怀念了。 逝者为大,三熊其实不分先后,名有特点。下边咱说说三熊之中唯一在世的,熊基权先生。基权先生比家师稍长,应该是七十五六吧。按家师论我应尊一声师伯。基权先生与其弟子同出过一本书《熊基权师生书法展》,收录了基权先生和五十四位弟子的书作。我想,现在基权老先生应该有五十五位弟子了吧,先生的第55名徒弟正是我家小儿。 基权先生生于湖南,在河北工作一辈子,将其列为河北名家真的不为过。先生首先是著名书法家,张裕钊书派的杰出人物,全国极具影响力。其书法著作颇多,足可为师。三熊之中唯一在世的老先生,遇见就是缘,后学珍惜吧。或许你对书法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认识,但你绝达不到老先生的高度。先生的那些弟子们更应好好珍惜。 三熊说完了,咱接着说十老。确切的说应该是“燕赵十老”。十位书法界老人,最小的也七十多了, 这些人都是宝贝,遇见了千万别错过。他们是:杨则冉、李九元、俞定海、赵耀华、宋金涛、李革新、解玉琦、孟宪昌、路继舜、郭永利。十位老人各有千秋。虽然家师时常因为书法的观点与他们不同而争论。但这种见面就掐的感觉,我看挺好,看老头们学术打架,能学知识。故意吵也好,不故意吵也罢,反正都七十多了,咋整也不能真干起来。十老都见过,各有各的脾气。就象绝顶高手一样,各自紧守着对书法的执念,一路前行。十位师叔伯据我所知都健在。如果遇见别错过,后学书者跪下磕头吧,十老为师,哪一个都绰绰有余。 最后说说“三化外”。三个化外人士,就像高手大侠特立独行。于书法境界有点成仙得道的意思,化外之人吗。也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意思。总之这三老头儿各成一家,其书各有特色。如果他们每人写一幅作品,不签名不落款,我绝对能分辨出哪个老头写的,不是咱眼光好,一是人家写的有特色。二是咱看的多了。 三化外头一位,要属“三狂”刘国英。何为三狂?人狂,酒狂,书法狂。国英先生以草书鸣世,一生写过几十部百米长卷,至今已七十五岁高龄仍每日笔耕不绰。获得赞誊无数,又因其狂,也使不懂国英之人颇有微词。说好也罢,说坏也罢,并不影响国英先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其书狂放不羁,点化如铮铮铁骨立于纸上,犹如自然天成,无一丝作做之态。另一位化外老人李世文先生曾在网易访谈中评价国英先生的书法是“道化”了的书法。我认为评的相当准确。十老中路继舜先生曾评价国英先生的书法,说国英先生书法点画如铁骨铜绕。此等评价虽只四字,却胜过千言万语。我也只能说再帖切不过了。此等人在书法界如神仙般存在。如能拜在门下,定会受益良多。因其狂而远之,因其怪而弃之,劝君别作这样的人,失之交臂,后悔药真的没地方买去呀。 三化外第二位,李世文先生,因比家师年长几个月,见面叫声师伯应该不错。世文先生生于天津,一生在河北工作,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老党员,其草书直抒胸臆。特色明显,人家是研究书法美学的吗,所以书法大气磅礴。曾著有《书法美学詹言》,我有幸拜读过。这位老神仙过人之处在于把江先生,胡先生,习先生的讲话用草书写出来,照样大气磅磗,让人看得心潮澎湃。不服么?不服你来?老党员的情怀你们不懂。这位老神仙不但书法脱俗,老一辈爱情观也值得我们仰慕,世文先生与老伴是大学同学,老伴身体不好,先生退休后专业伺候老伴儿,不问闲事。这是不是有点挖人隐私?不说这些了。总之,谁要是拜这位老先生,那可美了。不过,人家收不收徒咱真没问过。世文先生身体健康着呢,看谁有缘份吧。 三化外,第三位。这个排名是因为三化外中他年龄最小,长者为遵,所以我把这位神仙排第三,虽说他年龄最小,七十三了吧,身体还行,是吧,锡瑞先生? 杜锡瑞先生,按家师的说法,杜锡瑞先生刻钮(也就是刻章)第一,书法第二。锡瑞先生刻的书画章极具收藏价值。我曾经想让先生给我刻两牧章,最终没好意思开口,口袋里银子少啊?传世的东西你想刻人家就给你刻?咱还没到书法大家的份儿上,等等再说吧。锡瑞先生的书法我倒是收藏几幅,那种自然洒脱令人神往。听说锡瑞先生有徒弟,不知道是学印刻的徒弟还是学书法的徒弟。我想,不管是学啥,有神仙为师,应该错不了。 一口气,十七位河北书法界神仙写完了,后学的努力吧,十七位好记,见着了可别错过。除了上面的几位,真想不出还有谁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的。无论从造诣上或悟性上,真的想不出。只能说句:其余不足观。 其余不足观,这句话可能伤人了。谁要说伤人那就伤吧,有名有高位不代表书法水平高,等你到了那些老先生的水平再说吧。 作者 任宇涵 Wx:15333232570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