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719489 991719489
签名是一种态度……
关注数: 44 粉丝数: 44 发帖数: 42,145 关注贴吧数: 25
科学家解读太阳系内有规则卫星形成过程 据每日科学网近日报道,来自法国尼斯索非亚·昂蒂波利大学和巴黎狄德罗大学的两位科学家提出一个能解释我们太阳系中绝大部分有规则的卫星如何从其行星环中出生的新模型。该模型不仅能说明目前“巨”行星的分布,也解释了“类地”行星如地球、冥王星的卫星形成过程。这些结果在揭示宇宙行星系统形成方面是一大进步,相关论文发表在11月30日版的《科学》杂志上。 巨行星系统和类地行星系统之间有着根本差异,前者如木星和土星,后者如地球和冥王星。巨行星被星环和大量小的天然卫星所环绕;而类地行星仅有很少卫星或只有一个,也没有星环。 在此之前,常用于解释太阳系内有规则的卫星如何出现的模型有两个。根据这两个模型,像地球或冥王星这样的类地行星是在一次巨大的撞击之后形成,而巨行星的卫星是在围绕着它们的星云中形成。但这两个模型不能解释特殊分布和围绕巨行星公转的卫星的化学成分,因此还需要另外的理论来解释这些疑点。 在2010年和2011年,索非亚·昂蒂波利大学的奥利恩·克利达和狄德罗大学的塞巴斯蒂安·卡诺兹利用卡西尼土星探测器的数据,经过大量模拟开发出一种新模型来描述土星的卫星怎样形成。他们发现,土星环是一层稀薄的、绕土星旋转的小冰块组成的环状圆盘,在这里生出了它的冰卫星。由于土星环不断扩展,当它远离行星达到一定距离(也叫罗氏极限或罗氏半径)时,其端点处会凝聚成小的星体,与星环断开后自行运动,这就是行星环生出卫星的过程。 他们先用该模型测试了土星的卫星,然后检验它能否扩展到其他行星。他们的计算揭示了几个重要方面:首先,这一“行星环衍生卫星模型”解释了为何最大卫星总是比较小卫星距其主行星更远;其次,卫星的累积数量在星环外缘,也就是它们的“出生地”处接近罗氏极限,这一分布完美地符合土星的行星系统;第三,新模型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巨行星,如天王星和海王星,也可以按类似布局来组织。这表明这些行星都曾经拥有过像土星那样的巨大环,但它们后来失去了环也就不能再生出卫星;最后,该模型也适用于类地行星的卫星形成。根据研究人员计算,还存在一些特殊例子,即从行星环中能生出单独一个卫星来,这就是地球和月亮、冥王星和冥卫一“卡戎”(Charon)的例子。 因此,单独的行星环扩展机制就能解释在我们太阳系中,绝大多数有规则卫星是如何形成的。
欧阳自远:让中国人的“足迹”扩展到整个太阳系 新华网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姬少亭 韩筱婧 周芙蓉)“中国人不仅要探测月球和火星,还要探测太阳、金星和木星。”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 欧阳自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我们将来一定要让中国人走到更远的地方,远不是40万公里(地月距离),而是十亿公里,甚至一百亿公里……”欧阳自远头发乌黑,身着一件深蓝色的衬衫,语调平缓。 欧阳自远透露,现在“ 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已经飞得越来越远,12月底将与一个编号为4179号的小行星见面。 今年78岁的欧阳自远出生在中国江西吉安,出生时母亲难产,当时舅父在旁边屋里念书,正念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时候,他就被产钳夹出来了。舅父说,这个孩子出生这么艰难,肯定是来自很远的地方,就叫他“自远”吧。 新中国成立不久,欧阳自远刚跨出高中校门,报考了国家最需要的专业:地质找矿。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毕业后,他又转向了一项绝密的事业:地下核试验。 后来,欧阳自远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宇宙,他的研究从地球转向来自外太空的陨石,继而担纲起月球探测的重任。“这恐怕就是一种缘分吧。” “我们要让中国人的‘足迹’扩展到整个太阳系。这些飞行器就是我们的眼睛,替我们看看这个世界。”
科学家观测恒星死亡:揭示太阳系未来命运 北京时间11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幅图像,展示一颗垂死的恒星重新焕发生机,而后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这颗恒星一度与我们的太阳类似,在气体外壳剥离,飞向周边太空之后,它又突然进入一个短暂的“重生”阶段。在未来几十亿年时间里,太阳系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准确地说,这颗恒星是一个行星状星云,被称之为“Abell 30”。Abell 30图像由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欧洲航天局的XMM-牛顿望远镜以及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可见光照片合成。这个星云距地球5500光年,我们的太阳系在几十亿时间里可能也要迎来类似的命运。   行星状星云是指垂死恒星向太空抛射的尘埃和气体壳,通常为同心形态。18世纪的天文学家也通过望远镜观测到这颗垂死恒星,但当时并不清楚它的具体身份。科学家现在知道,当一颗质量不到太阳8倍的恒星在生命末期膨胀成红巨星时,它的外层会以震动和风的时候剥离。被剥离的外壳放射出紫外辐射,星核随后照亮被抛射的壳,形成好似绘画作品的景象,能够被现代望远镜观测到。   Abell 30心脏地带的恒星在1.25万年前经历了这幅绘画的第一笔,当时它的外壳被缓慢而密集的恒星风剥离。光学望远镜观测到这个演化阶段的残余,一个由发光物质构成的巨大的球形壳飞向太空。大约850年前,这颗恒星突然焕发生机,喷射出大量富含氦和碳的物质。在这个“重生”阶段,这颗恒星的外壳短暂膨胀,而后又在20年时间里快速收缩。这会产生撞击效应,加快恒星风的速度,当前的速度达到每秒4000公里(每小时1400万公里)。   快速的恒星风追赶上速度较慢的恒星风并与其发生相互作用,同时也与之前抛射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并形成非常复杂的结构,包括类似彗星的尾巴。图像中,我们可以在这颗恒星附近看到这条尾巴。恒星风不断轰击这些密集的物质团。   太阳系内的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在未来几十亿年时间里也可能面临同样命运。当太阳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变成行星状星云,强烈的恒星风和辐射会导致系统内的所有行星蒸发殆尽。如果太阳系以外的文明借助高性能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他们会看到发光的行星灰烬,放射出X射线,不断被恒星风吞噬的景象。
银河系 定义:地球和太阳所在的星系。 壮阔的南天银河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一千二百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它的直径约为100,000多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000光年,边缘约3000~6000光年。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两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太阳位于银河一个支臂猎户臂上,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000光年。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4万光年,逆时针旋转(太阳绕银心旋转一周约需要2.5亿年)。  太阳处自转速度约220千米/秒,太阳绕银心运转一周约2.5亿年。银河系的总质量大约是我们太阳质量的1万亿倍,大致10倍于银河系全部恒星质量的总和。银河系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就诞生了,我们银河系的年龄大概在145亿岁左右,上下误差各有20多亿年。而科学界认为宇宙大爆炸大约发生137亿年前。银河直径约为8万光年。  钍的半衰期是140亿年左右。银河系中的第一代恒星具有非常大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100倍。这些最早形成的恒星已经死亡、消失了很长时间。从大爆炸算起,宇宙的年龄在140亿年左右。估计银河系的年龄约为136亿岁,差不多与宇宙一样老。 估计球状星团的年龄在134±8亿岁左右,因此银河系的年龄不会低于136±8亿岁。简介  扁球体中间突出的部分叫“核球”,半径约为7千光年。核球的中部叫“银核”,四周叫“银盘”。在银盘外面有一个更大的球形,那里星少,密度小,称为“银晕”,直径为7万光年。其各部分的旋转速度和周期,因距银心的远近而不同。太阳距银心约2.3万光年,以220~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心运转,运转的周期约为2.4亿年。银河系物质约90%集中在恒星内。银河系里已发现了1000多个星团。银河系里还有气体和尘埃,其含量约占银河系总质量的10%,气体和尘埃的分布不均匀,有的聚集为星云,有的则散布在星际空间。发现了大量的星际分子,如一氧化碳、水等。分子云是恒星形成的主要场所。银河系核心部分,即银心或银核,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它发出很强的射电、红外,X射线和γ射线辐射。那里可能有一个巨型黑洞,据估计其质量可能达到太阳质量的250万倍。银河系中心的能源应是一个黑洞,在银河系中心应可观测到一个尺度很小的发出射电辐射的源,这就是人马A。   人马A有极小的尺度,只相当于普通恒星的大小,发出的射电辐射强度为2*10(34次方)尔格/秒,它位于银河系动力学中心的0.2光年之内。它的周围有速度高达300公里/秒的运动电离气体,也有很强的红外辐射源。人马A似乎是大质量黑洞的最佳候选者。银河系大约包含两千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一千多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
你或可参与银河系 1600亿颗行星的命名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超过1000多颗围绕其他恒星运动的系 外行星。但这些新发现的系外行星的名字听起来都特别令人头大,乍一看就像汽车牌号似的,非常难以记忆。例如:行星HD85512和GJ436。要是根据这些行星的性质和特点为它们起一些生动、活泼的名字就好了。   我们 银河系内处于“宜居带”上的行星有多少呢?天文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HARP光谱仪断定,银河系内至少有1600亿颗行星有待于我们去发现。面对这么多颗行星,要想为它们一一命名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问题。    Uwingu是一家新创立的公司,旨在通过某种渠道为太空和天文学研究谋取资金支持。现在,他们想利用普通大众的智慧为新发现的系外行星命名,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行星猎手杰夫·马希尔博士说:“在过去的20年中,我们在银河系内发现了很多行星,这对于人类探索未知的自然天性来说是一种奖赏。”马希尔博士同时也兼任Uwingu公司的科学顾问。   这样一个活动是如何为 太空探索事业筹集资金的呢?如果你要想为系外行星提交名字建议,那么每次需花费0.99美元。   人们不仅能对系外行星进行提名,而且还能为自己喜欢的名字进行投票(每次投票也要花费0.99美元)。Uwingu公司的创始人兼CEO 艾伦·斯特恩说:“这是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参与太空探索的一种方式。你可以提议一个名字,然后让你身边的朋友都来进行投票。得票前列的名字最终将被用于对系外行星的命名。”   Uwingu公司把筹集到的基金主要用于太空探索、太空教育等。Uwingu公司发起的这项活动目前正处于测试中。 Uwingu公司建议你可以用你家乡的小镇、省份、国家甚至你喜欢的运动队、音乐学家、你最喜欢的书籍、学校等进行命名。   这些名字没必要通过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官方审查,正如前几天“好奇” 号火星车分析的一块岩石样本被科学研究小组命名为“杰克·马蒂耶维奇”一样。最终,所有的人都习惯地称这块岩石为这个名字。这样也就解决了如何为新发现的这些行星进行命名的问题,这也是国际天文联合会曾经讨论过的问题。国际天文联合会对这种系外行星命名的方式保持默认的态度。
【太阳系新闻】科学家观测恒星死亡:揭示太阳系未来命运(图)。 重生的行星状星云Abell 30。太阳也可能在未来几十亿年时间里面临同样的命运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幅图像,展示一颗垂死的恒星重新焕发生机,而后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这颗恒星一度与我们的太阳类似,在气体外壳剥离,飞向周边太空之后,它又突然进入一个短暂的“重生”阶段。在未来几十亿年时间里,太阳系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准确地说,这颗恒星是一个行星状星云,被称之为“Abell 30”。Abell 30图像由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欧洲航天局的XMM-牛顿望远镜以及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可见光照片合成。这个星云距地球5500光年,我们的太阳系在几十亿时间里可能也要迎来类似的命运。   行星状星云是指垂死恒星向太空抛射的尘埃和气体壳,通常为同心形态。18世纪的天文学家也通过望远镜观测到这颗垂死恒星,但当时并不清楚它的具体身份。科学家现在知道,当一颗质量不到太阳8倍的恒星在生命末期膨胀成红巨星时,它的外层会以震动和风的时候剥离。被剥离的外壳放射出紫外辐射,星核随后照亮被抛射的壳,形成好似绘画作品的景象,能够被现代望远镜观测到。   Abell 30心脏地带的恒星在1.25万年前经历了这幅绘画的第一笔,当时它的外壳被缓慢而密集的恒星风剥离。光学望远镜观测到这个演化阶段的残余,一个由发光物质构成的巨大的球形壳飞向太空。大约850年前,这颗恒星突然焕发生机,喷射出大量富含氦和碳的物质。在这个“重生”阶段,这颗恒星的外壳短暂膨胀,而后又在20年时间里快速收缩。这会产生撞击效应,加快恒星风的速度,当前的速度达到每秒4000公里(每小时1400万公里)。   快速的恒星风追赶上速度较慢的恒星风并与其发生相互作用,同时也与之前抛射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并形成非常复杂的结构,包括类似彗星的尾巴。图像中,我们可以在这颗恒星附近看到这条尾巴。恒星风不断轰击这些密集的物质团。   太阳系内的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在未来几十亿年时间里也可能面临同样命运。当太阳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变成行星状星云,强烈的恒星风和辐射会导致系统内的所有行星蒸发殆尽。如果太阳系以外的文明借助高性能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他们会看到发光的行星灰烬,放射出X射线,不断被恒星风吞噬的景象。(孝文)
《仙五前传》精装版大礼揭晓:精彩插画集、音乐精选CD 令广大玩家引颈期盼、魂牵梦萦的《仙剑奇侠传五-前传》精装大礼,终于在今天(11月19日)正式揭晓! 大宇资讯宣布,《仙五前传》精装版将附赠绝美插画集、音乐精选原声CD,更劲爆透露,《仙五前传》可于上市日(2013年1月15日)同步开放下载语音档的好消息,要让玩家一次网罗所有期待。▲《仙五前传》插画集一隅-绝美欧阳倩 口风一向很紧的《仙五前传》营运团队,难以抗拒众玩家一片期待的声浪,终于松口表示,精装大礼是一本A4大小、页数多达128页的《仙五前传》插画集,每一页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绝美图稿,游戏中的威武BOSS、唯美人物、辽阔场景将尽入眼帘、美不胜收,绝对是难得的典藏画册。▲《仙五前传》插画集一隅-沙漠村落 另外,大宇资讯也释出另一项大礼——《仙五前传》音乐精选原声CD,为回馈玩家的热情支持,精装版及平装版皆有附赠。 曲目方面,目前营运团队只透露,CD中收录了四首主题曲-《牵绊》、《仙剑梦缘》、《只因有你》及一首神秘的片尾曲,但未公开确切的音乐数量,目前只知这片音乐原声CD将收录《仙五前传》中最动人的音乐。▲《仙五前传》音乐精选原声CD,收录游戏中最动人的音乐。 大宇资讯表示,为了让玩家感受到最真实的游戏震撼力及深刻感动,《仙五前传》将于上市日直接开放下载语音档。 相较于《仙五》在上市后一个月才开放下载语音,《仙五前传》研发团队日夜赶工,已将人物语音筹备完成,要让玩家不仅看到游戏人物的爱恨纠结,更能同步聆听主角们最真实、最深刻的言语。 自《仙五前传启程》活动页上线至今,已有许多玩家踊跃参加【前传人气王】票选活动,目前柔情似水凌波姊姊的人气最旺,盛气逼人的兰姐儿紧追在后,人称宝玉的夏侯瑾轩位居第三,玩家快帮自己喜爱的角色催票冲人气吧! 大宇资讯表示,只要参加投票的玩家,无论你钟情哪一位人物,无论你将神圣的一票投给了谁,都可参加《仙五前传》平装版抽奖活动,还没投票的玩家,赶紧来卡位吧! 大宇资讯表示,下一档将于11月20日开跑的【仙剑疯狂史】活动,已经有热情的仙剑迷抢先投稿了! 各路玩家独一无二的疯狂史,如雪片般涌入投稿信箱,营运团队深深感受到玩家们对仙剑的热爱,这些激昂、感人的故事,都是仙剑史上的点点繁星,欢迎更多玩家分享你的疯狂事迹,让仙剑史更臻丰富。 另外,11月20日也将同步展开【为他/她上妆】活动,届时玩家可下载《仙五前传》人物草稿,选择其中任何一位角色,为他/她化上俊美、娇艳的妆容、为他/她着上华丽细致的衣裳,完稿后即可投稿参加甄选,经评选为前三名者,可获得《仙五前传》限量精美周边。 《仙五前传》将于2013年1月15日与玩家再续仙缘,精彩的 ​​游戏秘辛,等待玩家深刻感受。 即日起开放预购,玩家快上大宇ECMALL ,抢先预购《仙五前传》,即可获得限量精美夹链袋,还有机会获得《仙五前传》梦幻逸品喔!
银河系中心黑洞爆发最明亮耀斑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密歇根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等单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天文小组,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探测到从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爆发出的迄今最明亮的X射线耀斑,光源距地球约26000光年,亮度是黑洞正常发光的150倍。据研究人员观察,耀斑爆发时间超过1小时,然后逐渐变暗。这次短暂的爆发也是研究类似的成熟黑洞的线索。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该天文小组报告说,在今年2月9日的一次观察中,他们探测到了最大的耀斑爆发,发出了“很少”的能量。“很少”只是相对于人马座A*自身约为太阳40亿倍的质量而言的。耀斑爆发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当黑洞吞噬它附近的物质时,会以光的形式发出能量,通过探测这种光能探测到黑洞的存在。新生星系和类星体的中心通常极为明亮,正是其中心黑洞在吞噬周围物质,发出了大量能量。随着黑洞变老,吞噬速度会慢下来,“吃”得更少而变得更昏暗。“我们正在研究黑洞变老时会怎样。”MIT科维理天体物理与太空研究所博士后乔伊·尼尔森说,“黑洞虽不像年轻的类星体,但仍然活跃。” “人们会把黑洞想象成一个真空吸尘器,绝对地吸收一切物质。”MIT科维理研究所弗莱德里克·巴格诺夫说,“但在生长速度极低的情况下,它们变成了很挑剔的食客,出于某种原因,它们还会‘吹走’大量能量。”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人马座A*突然开始吃得更多。”MIT科维理研究所迈克尔·诺瓦克说,“对此的一个解释是,在偶然情况下,一个小行星接近了黑洞,黑洞把它拉过去撕成了碎片,吞掉这些物质并转化为辐射,如此就看到了这些明亮的大耀斑。”诺瓦克推测,尽管这种事件相对罕见,但耀斑爆发的频率可能比科学家预想的更高。 研究小组还将再花一个多月的时间通过钱德拉望远镜来观察人马座A*,希望能发现更多的耀斑,并寻找这些周期性爆发的特征以及导致爆发的可能原因。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天文学教授马克·莫里斯说,尽管黑洞每天都会爆发一些亮度较小的耀斑,但最近这次这么明亮的耀斑爆发极少探测到。“这些明亮耀斑为研究耀斑爆发过程提供了信息,比如耀斑期间的波动变化、光谱变化,以及增强减弱的速度等,这是从微弱耀斑无法获得的。明亮耀斑有助于科学家构建出强耀斑的统计学特征,最终通过这些特征找到耀斑爆发的原因。” 巴格诺夫更关心的是黑洞发出的能量为何这么少。2003年时,他用钱德拉望远镜进行了首次观测,根据当时计算的人马座A*周围的气体数量,它发出的光应该比现在观察到的更亮100万倍。这表明黑洞浪费了绝大部分物质,这部分物质很可能以其他方式被消耗掉了。但目前尚未找到合理解释。 “我们确实研究过这种差异,可能由于绝大部分气体逃逸了,但这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巴格诺夫说,“我们正在拼凑发生在银河系中心的历史。”
研究称早期太阳系并不特殊 发展过程中曾遇改变 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哥本哈根大学恒星和行星形成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我们的太阳系并不像之前认为的那样特别。在大约45.67亿年前,我们太阳系内的行星开始从围绕太阳转动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圆盘中诞生出来。然而,在整个银河系中,像早期太阳系演化的这种相似过程是普遍存在的。   科学家通过对古老陨石中“富-钙-铝包含物”(CAI)和陨石球粒这两种很不相同的组分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它们包含的铀和铅的同位素进行了年代分析。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对太阳系形成的理解从总体上改变了。这项研究刚刚发表在了著名的《科学》杂志上。   我们必须要回溯至45.67亿年前才能感受早期太阳系的情况。来自哥本哈根大学恒星和行星形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通过分析包含太阳系最古老物质的原初陨石,得知了太阳系形成之初300万年的情况。该研究确认了之前的研究成果,即认为“富-钙-铝包含物”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的。与此同时,此次研究还表明,陨石球粒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初的300万年内形成的,而不是之前认为的是在形成“富-钙-铝包含物”后的200万年后才开始形成。   绘制太阳系的新图景   来自该恒星和行星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詹姆斯•康奈利(James Connelly)说:“通过利用新方法对同一种陨石中两种不同的物质进行分析,我们不仅改变了以往对太阳系演化历史的认识,而且绘制了太阳系演化的新图景(非常像科学家在其它行星系统中发现的图景)。”   我们的太阳系并不特别   长久以来,学术界一直争论为什么陨石球粒比“富-钙-铝包含物”要晚200万年形成。此次研究表明了陨石球粒和“富-钙-铝包含物”一样古老,从而解决了这道难题。来自该恒星和行星形成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马丁•贝赛罗(Martin Bizzarro)教授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太阳系并不像之前认为的那样特殊,它和银河系内其他的行星系统非常相似。搜寻系外行星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类地行星比之前认为的要普遍的多。在这点上,我们的研究结果也为他们提供了支持。”
首页 1 2 下一页